做自己,才能擺脫社交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文寫給我自己,還有跟我有一樣煩惱的人。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常在網路上看到這種文:「與人來往,少做這五件事」、「掌握這幾點讓你人見人愛」或者「拒絕當一個擰巴的女孩」⋯之類的。這些文章名稱都是我自己亂取的,但是大概就是這類教人「如何說話做事」的內容。

這些文章告訴讀者什麼行為能做,什麼行為不該做,語氣肯定的好像人類的社交模式只該有一種。剛開始看這類文章時我覺得如獲至寶,但看久了之後,我漸漸發現自己與人相處的時候越來越焦慮。

我開始變得會在說出一句話或者做出一個行為之後不斷地反芻,以那些流量熱文提出的標準來檢視自己有沒有哪個細節做得不好。只要發現一個可能出小差錯的點,這件事情還有挫敗的情緒就會在我的腦海中循環一整天。

我就這樣一直懞懂地陷在這種焦慮感中,一直到前天睡前我在刷小紅書,看到一篇標題為「過度客氣只會讓你顯得廉價」的文章。(文章名稱我做了一些修改xD)

作者提到有個同事妹妹跟她聯絡時總是要發一堆貼圖跟「~」來緩和氣氛,稱呼她也總是不敢用「妳」字,而是用作者的英文名字來稱呼。在作者眼裡,同事妹妹的行為是「卑躬屈膝、過度客氣的」,而這種被小心翼翼討好的感覺讓她產生了一種優越感,越來越不想尊重對方。

為了避免真的做出什麼傷害對方感情的行為,作者趕緊告訴同事妹妹別再這麼客氣地對她,並且發了這篇文來勸大家別表現得這麼客氣。

看完後我是被戳中的,有跟我聊過天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就是那個在作者眼裡過度客氣的人。因此,這篇文使我再度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但當我試著去想到底要怎樣不做這些行為又感到心安理得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

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我就是喜歡營造出一個溫暖親近的感覺,而且這就是我認知中禮貌的樣子。如果我不這麼做,反而會因爲不自在而更焦慮。

其實擺脫這種焦慮的解方很簡單,只要認知到根本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就好了,畢竟每個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覺得我這種行為很裝熟或者廉價,但也有人跟我一樣是喜歡這樣對待或被對待的。做好自己,不強求所有人都留下,這樣會快樂很多。

拿我看到的這篇貼文的情境舉例,同事妹妹的行為真的是小心翼翼、為了討好他人嗎?會不會她只是認為這是一種禮貌呢?再者,這樣的行為又真的會讓所有人都覺得她廉價好欺負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當然,作者有權利不喜歡,也有資格發表這樣的文章,人與人相處有一定的誤解和偏見也是正常。但我們這些閱聽人可以選擇不去聽她的,把這件事當成作者的個人喜好即可,不用拿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行為。

話說回來,什麼時候是可以聽從建議然後修正行為的呢?我覺得大概有兩個時機:

第一個是跟你相處的人向你反應,你的某些行為讓他不舒服時。這時候可以考慮他說的有沒有道理,雙方溝通出一個合適的相處方式。

第二個是你現在的做事方式讓你處處碰壁,並且你很想改變這個狀況的時候。此時去學一些技巧才比較有方向,而且能夠比較安心的執行這些改變。

總之,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有社交焦慮的話,那試著活得更像你自己一點:) 社交模式不是只有一種,而且人的思想也不是永遠不變的。用最真實的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慢慢的就會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展現出什麼樣子,自然會吸引到適合這樣子的你的人,如果哪一天不喜歡自己身邊吸引的人了,那再來試著改變自己的行為。

最後一句話跟大家共勉,學著去問自己喜歡什麼,而不要只關注別人喜歡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梔子花開的沙龍
58會員
10內容數
分享高中升大學時遇到的問題,準備各科的方式,以及重考的經驗
梔子花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31
現代人常常用「內耗」一詞代指內心的想法、情緒衝突所導致的精力消耗。長時間的內耗不但會讓情緒低落,更會因為精神消耗而無法過好生活。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可以有效減少內耗的方式~
Thumbnail
2024/10/31
現代人常常用「內耗」一詞代指內心的想法、情緒衝突所導致的精力消耗。長時間的內耗不但會讓情緒低落,更會因為精神消耗而無法過好生活。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可以有效減少內耗的方式~
Thumbnail
2024/09/17
食用說明: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跟我一樣的Clerk們以及學弟妹,分享我自己一年多以來用起來覺得很順手的學習工具~
Thumbnail
2024/09/17
食用說明: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跟我一樣的Clerk們以及學弟妹,分享我自己一年多以來用起來覺得很順手的學習工具~
Thumbnail
2024/09/08
你也曾經把想做的事一拖再拖,或者總是到截止日期才驚險地交出作業嗎? 如果是的話,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你改善這個情況~ 讓你從原本的「改天再說」,變成「馬上去做」的行動派!
Thumbnail
2024/09/08
你也曾經把想做的事一拖再拖,或者總是到截止日期才驚險地交出作業嗎? 如果是的話,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你改善這個情況~ 讓你從原本的「改天再說」,變成「馬上去做」的行動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獻給我自己,以及所有跟我一樣因為社交而焦慮,不知道該如何做自己的人們。
Thumbnail
這篇文獻給我自己,以及所有跟我一樣因為社交而焦慮,不知道該如何做自己的人們。
Thumbnail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Thumbnail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促進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個性有滿多和作者相像之處,沒遇過的事件,彷彿藉著他的文筆,進入該事件的兩難。 以下分享這本書中,促進我思考的四點。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促進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個性有滿多和作者相像之處,沒遇過的事件,彷彿藉著他的文筆,進入該事件的兩難。 以下分享這本書中,促進我思考的四點。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剛好對我目前在職場上遇到的一些情況有些幫助,尤其是面對大部分都是批評與責備的時候,我的確很需要一套厚臉皮教戰守則XDD
Thumbnail
剛好對我目前在職場上遇到的一些情況有些幫助,尤其是面對大部分都是批評與責備的時候,我的確很需要一套厚臉皮教戰守則XDD
Thumbnail
人生誰不受個傷,每次要療癒自己都要先把傷口挖開那不太痛了一點?何不,用比較輕一點的方式,把玻璃心變成鋼化玻璃就好,沒事不要亂摔嘛!自己的心,自己得捧著!
Thumbnail
人生誰不受個傷,每次要療癒自己都要先把傷口挖開那不太痛了一點?何不,用比較輕一點的方式,把玻璃心變成鋼化玻璃就好,沒事不要亂摔嘛!自己的心,自己得捧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