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非常焦慮。
手上的工作已近完成,進入最後的工序,然後就要以成品的面貌,公開亮相。
到了這個階段,我能做的其實已不多。頂多就只是內容的最後打磨,外觀的參考意見提供,以及對通路的說明。
但我往往到了這個階段,才開始焦慮。
內容製作的過程,是我一個人的事。做不做得出來,固然會影響工作夥伴的後續進程。但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我享有充分的自由,可以恣意揮灑自己的想法。至於之後如何,那都是之後的事。
但在產品即將面世時,純粹的創作快感,已被定位、行銷與接受度等等考慮所取代,不時在各種選擇之間進退失據,焦慮非常。
特別是在通路對成品有積極期待的情況下,更患得患失,深恐成果不盡如人意,造成期待與現實的嚴重落差。
昨天從幾個主要通路得到正面的回應之後,我就焦慮得睡不著,吃不下,一整天都像在海中浮沉,不知道自己會往哪個方向去。
常說花開花落,半點不由人,再焦慮也無濟於事。但焦慮也一樣,何時來何時走,誰也控制不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367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整理檔案,掉出了幾個信封。是某年收到的聖誕卡。 遠在美國的兩位好友,寄來新年祝福,附上稚齡兒女的照片,還有密密麻麻的生活近況。 是那樣的年代啊。網路未興起,行動通訊更遠在想像之外。好友的音信,只能透過書信,除非有極緊急的事,否則沒有人會打越洋電話。 手寫的信,和如今以電腦或手機輸入的訊息不同,字跡的
忙著整理文稿,讀完幾篇舊文,突然又遲疑起來。 以前總是說,千萬別和小說家當朋友,因為他們會不知不覺得把你寫進他們的小說裡。而且有時還硬套上了扭曲的情節,讓你百口莫辯。 但寫作本是如此。即使是虛構的小說,也要有真實的人物原型,才可能成為有血有肉有說服力的角色。問題是,這樣鮮活靈動的人物,難免就有人要聞
偽球迷,今天成為真球迷,見證了政大雄鷹隊在大專籃球聯賽(UBA)達成三連霸成就的奇蹟。 和政大雄鷹的緣分,始於一年多前,偶然和球隊創辦人Daniel 學長聊天,聽到雄鷹夢想成真的故事,很是感動,於是才開始關注母校這支球隊的傳奇。 雄鷹的故事很熱血,Daniel 學長以一支球隊改變一個學校的夢想很偉大
從小體育成績都靠老師同情,勉強低分飛過的我,竟然到小巨蛋來看球賽,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千絲萬縷的緣分,和政大雄鷹籃球隊有了交集。只在電視上看過一場冠軍賽,就被接連邀請參加兩場慶功宴,慚愧之餘,決定2022學年的大專聯賽賽季,要好好關注雄鷹的比賽。 春節前在政大主場舉辦的球賽,擠出時間看了兩
朋友在大稻埕百年老宅的新書店裡籌辦一系列巴赫音樂會,因為三月是巴赫的生日月。 總共近20場的音樂會,以各種不同樂器詮釋巴赫作品。最想聽的大提琴演奏,和赴日行程撞期。也想聽的大鍵琴演奏郭德堡變奏曲,一開放報名就秒殺,原已不抱期望,誰知昨天剛好有兩個人取消,於是今天得以如願。 郭德堡變奏曲是巴赫廣為人知
常被問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聽到這個問題,我通常會先反問:「你上一次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是什麼時候?」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為人父母,幾乎沒有不認同「開卷有益」這句話,所以也積極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但父母自己卻往往不看書。 記得很久以前,有位愛讀推理小說的新同事,和我聊了好久的書,突然
整理檔案,掉出了幾個信封。是某年收到的聖誕卡。 遠在美國的兩位好友,寄來新年祝福,附上稚齡兒女的照片,還有密密麻麻的生活近況。 是那樣的年代啊。網路未興起,行動通訊更遠在想像之外。好友的音信,只能透過書信,除非有極緊急的事,否則沒有人會打越洋電話。 手寫的信,和如今以電腦或手機輸入的訊息不同,字跡的
忙著整理文稿,讀完幾篇舊文,突然又遲疑起來。 以前總是說,千萬別和小說家當朋友,因為他們會不知不覺得把你寫進他們的小說裡。而且有時還硬套上了扭曲的情節,讓你百口莫辯。 但寫作本是如此。即使是虛構的小說,也要有真實的人物原型,才可能成為有血有肉有說服力的角色。問題是,這樣鮮活靈動的人物,難免就有人要聞
偽球迷,今天成為真球迷,見證了政大雄鷹隊在大專籃球聯賽(UBA)達成三連霸成就的奇蹟。 和政大雄鷹的緣分,始於一年多前,偶然和球隊創辦人Daniel 學長聊天,聽到雄鷹夢想成真的故事,很是感動,於是才開始關注母校這支球隊的傳奇。 雄鷹的故事很熱血,Daniel 學長以一支球隊改變一個學校的夢想很偉大
從小體育成績都靠老師同情,勉強低分飛過的我,竟然到小巨蛋來看球賽,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千絲萬縷的緣分,和政大雄鷹籃球隊有了交集。只在電視上看過一場冠軍賽,就被接連邀請參加兩場慶功宴,慚愧之餘,決定2022學年的大專聯賽賽季,要好好關注雄鷹的比賽。 春節前在政大主場舉辦的球賽,擠出時間看了兩
朋友在大稻埕百年老宅的新書店裡籌辦一系列巴赫音樂會,因為三月是巴赫的生日月。 總共近20場的音樂會,以各種不同樂器詮釋巴赫作品。最想聽的大提琴演奏,和赴日行程撞期。也想聽的大鍵琴演奏郭德堡變奏曲,一開放報名就秒殺,原已不抱期望,誰知昨天剛好有兩個人取消,於是今天得以如願。 郭德堡變奏曲是巴赫廣為人知
常被問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聽到這個問題,我通常會先反問:「你上一次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是什麼時候?」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為人父母,幾乎沒有不認同「開卷有益」這句話,所以也積極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但父母自己卻往往不看書。 記得很久以前,有位愛讀推理小說的新同事,和我聊了好久的書,突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年我顯得特別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有自身的也有來自外在的,簡短分享
焦慮的反面是具體。 在得到APP上看到這句話,十分有共鳴。 每當事情一多,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又有限, 總會燃起焦慮的情緒。 以前總是會想很多, 但經驗上其實這些想太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可能事情的確都有命運的安排, 該怎樣發生的事情就會怎樣發生。 事
Thumbnail
最近因為畢業製作跟期末忙到翻掉,更多是腦袋打結跟心力交瘁,雖然東西有慢慢出來,但很多時候的自我否定真的快把我殺掉了,自我了斷的念頭也在這幾天間斷地出現。 感覺一切都很遠,包括我自己,所以很多時候的空白都只是自我否掉而已,想找些比較輕鬆的路走,但我知道一但逃避又只是重複的循環開始,我必須要自己打破殼
恐懼驅使焦慮! 😰 焦慮源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俗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常感到焦慮,要麼是因為行動不及能力,要麼是因為企圖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當你明明有能力卻遲遲不動...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文章講述完美主義對創作文章的影響,包括嚴重拖延症、焦慮壓力、尋求短暫快樂。
Thumbnail
記錄了一位創作者從離職到自行接案和創作的過程,對自己充滿熱情和期待,但卻面臨著種種焦慮,懷疑和憂鬱。 文章提到轉職過程中的挫折、創作遇到的困境,以及對藝術和商業化的思考。充滿個人情感和內心掙扎的故事。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
Thumbnail
下班到去跑班這段時間,焦慮的感覺升起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年我顯得特別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有自身的也有來自外在的,簡短分享
焦慮的反面是具體。 在得到APP上看到這句話,十分有共鳴。 每當事情一多,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又有限, 總會燃起焦慮的情緒。 以前總是會想很多, 但經驗上其實這些想太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可能事情的確都有命運的安排, 該怎樣發生的事情就會怎樣發生。 事
Thumbnail
最近因為畢業製作跟期末忙到翻掉,更多是腦袋打結跟心力交瘁,雖然東西有慢慢出來,但很多時候的自我否定真的快把我殺掉了,自我了斷的念頭也在這幾天間斷地出現。 感覺一切都很遠,包括我自己,所以很多時候的空白都只是自我否掉而已,想找些比較輕鬆的路走,但我知道一但逃避又只是重複的循環開始,我必須要自己打破殼
恐懼驅使焦慮! 😰 焦慮源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俗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常感到焦慮,要麼是因為行動不及能力,要麼是因為企圖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當你明明有能力卻遲遲不動...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文章講述完美主義對創作文章的影響,包括嚴重拖延症、焦慮壓力、尋求短暫快樂。
Thumbnail
記錄了一位創作者從離職到自行接案和創作的過程,對自己充滿熱情和期待,但卻面臨著種種焦慮,懷疑和憂鬱。 文章提到轉職過程中的挫折、創作遇到的困境,以及對藝術和商業化的思考。充滿個人情感和內心掙扎的故事。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
Thumbnail
下班到去跑班這段時間,焦慮的感覺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