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進化的學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來很多次了,這個地方真的不斷的進化,每次來都不一樣。

在結束個人預約場次的說明會後,兩位來到機構的家長聊著天,聽到其中一位家長這樣給予我們回饋的時候,心裡真的蠻暖的,有一種我們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啊 ...

教育為什麼百年來幾乎沒有重大轉變?

如果知道學校的起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現行學校的制度、上課方式、教學理論其實都是在 100 多年前才成形,為了因應工業革命產生的勞工需求,大量的培養勞工成為國家強盛的重點關鍵之一,所以早期的學校就是抱著這樣的念頭去培養學生,讓學生識字後得以進去工廠工作,放在當代這樣的需求背景下很合理,但是在放到如今的社會呢?我曾經跟朋友聊過

現在的機台,CNC車床,各式各樣的工作母機甚至是電腦,簡易的文字圖樣你甚至根本不需要識字,都能夠學會操作,這是事實。

筆者我自己以前出差中國大陸的電子工廠,位在廣西這樣的地方政府有一批計畫專門讓邊疆少數民族的勞工進去工廠工作,這些少數民族的人不會普通話的比比皆是,更不要說是識字,但是只要進去工廠跟著工班這樣操作一週基本上也是可以自己顧一台機器沒有問題,所以以前工業時代的識字等基本需求放在現代,人機介面的演進其實人需不需要識字跟能不能在工廠工作已經是兩回事了,更不要說很多人窮其一生的培育孩子就是希望孩子能做有生產力的工作,而不是工廠這樣枯燥乏味的工作。

所以現代化社會教育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我覺得是一個相對有趣的問題,我們照著一百多年前建立的學校制度,教育模式就這樣走下去,也沒有人會去反對他或者去思考他,只有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去審視看見其中的問題,那麼大多數的人是否都是如此的盲從,只是順應著「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所以我當然也是這樣。」而去上學呢?

準備開始「暴走」的時代

然而接下來我相信教育改革很快就會腥風血雨了,因為隨著 AI 時代的來臨也就是 chatGPT 正式的顛覆了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想像的時刻,人們才意識到過去我們僅用推論說的這些沒有生產力、產值的工作都會被AI取代的那個臆測,搞不好半年、一年後就會立刻成為現實,屆時無數的人將會失業被迫重新尋找其他工作,AI 徹底解放人類勞力的社會很快就會來臨,那麼我們每一個人會擔心的所謂「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過去 10 年、20 年間成績就是工作的保證,讀好書、背好知識然後考好成績似乎未來就會一片光明,但現在的社會慢慢其實已經開始跳脫這個套路了,比如說 Youtuber 、Vtuber 各些各式各樣的網紅,新時代裡面你會發現很多指標、封面人物這些劃時代新產業出來的人,他們走的都不是一條很傳統的路,也因為這樣所以他們跳脫了那個路線走在了時代前端的產業,那些人們都沒有想過可以成為職業、賺錢的產業,就像 10 年前還會有一票人跟你說打電動不能當職業,那麼 10 年後的現在呢?誰在跟你說不能當職業的時候我想他會被恥笑一番,因為不是不能當職業,或許我們可以說的是要當職業並不容易,因為電競選手早就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職業了。

某一次我與東海學的江教授聊天時我跟他說

我之前看一個 Youtuber 他是作樂高的高手,他每天醒來就開始拍片用樂高發揮他的創意,做出人們都沒有想到的東西,他就靠這個賺錢,你能想到嗎?居然玩樂高也能成為一個人職業,讓他賺到足夠的錢而且繼續再樂高裡面實踐自己。

教授聽了都傻眼了,他說他真的很驚訝!

走在浪潮前頭的實驗學校

私以為實驗學校真的是一個走在非常前面的概念,這種跳脫百年體制的新觀念、新教學接受的人都非常少,所以實驗學校的總人口數也一直都在個位數的百分比下,畢竟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選擇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是一件很焦慮、可怕的事是絕對可以理解的。

我很喜歡一個樂團叫 Tizzy Bac ,過去一直都在地下樂團等級活動的他們,寫出來的歌詞露骨直白烙印在心中,但十多年前的時候社會是無法接受這樣的歌詞,大家普遍喜歡的還是那種朗朗上口的愛情歌,寫生活、寫挫折這樣血淋淋的歌詞還有非主流的旋律就像生錯時代的天才一樣,無法得到社會主流的認可,我常跟我老婆開玩笑的說要是他們晚十年出道也許一下就紅了,因為現在社會流行的歌曲很多都跟十年前不同了,所以太過新穎、走的太前面有時候真的需要時間等待時機成熟。

然而當 AI 時代整個改變了人類的社會,大家開始重新思考教育的可能性與未來後,是不是實驗學校有可能成為主流?我相信也會是台灣未來教育的重點,有家長還是用目前看到的體驗、觀念去看待孩子的教育,但我個人的觀點是「未來的一切都已經是未知數了」,什麼成績、知識這些東西搞不好在十年後、二十年後都將有完全不同的定義,換句話說我們想像中的學習、學校的樣貌都很有可能被重新改寫。

進化,或許是學校面對未來的解方

回到標題,我覺得實驗教育比起傳統教育最大的優勢或許就在於,實驗學校是非常容易進化的,只要裡面的辦學者與工作者有改變的決心,那麼立刻就可以調整,立刻就可以讓整個教學去對應目前時代所需要的趨勢,這是傳統學校很難做到的,畢竟傳統學校從上到下都擁有一個古老的體制所綁住他,但是實驗學校是一個相對鬆散的架構,也因為鬆散所以他的可塑性非常高,換句話說要進化改變可以像是破繭而出一番的立刻做出調整。

這次能聽到家長反饋我們學校的「進化」,心裡其實是非常感動的,因為我覺得一個學校做了什麼,想做些什麼,執行些什麼,很多時候往往都只有內部的人自己知道,但是當家長都能夠顯而易見的看出學校的改變、進化的時候,那麼這個進化對我來說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也讓我重新審視一間實驗學校應該要能夠不斷的進化,不斷的跟上時代。

以前我們常說保持初衷,這點確實很重要,維持住教育的中柱,自己的核心,但是能讓周圍的其他事情快速的進化、演進跟上時代,包住理念的中柱這樣或許才是我心中一間理想的實驗學校的樣子,尤其在未來這個時代劇烈變動的快節奏下,我想學校一定要能夠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課程,教學來去適應世界的巨大變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實驗教育小人物的沙龍
14會員
27內容數
2023/04/28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2023/04/28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2023/04/17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4/17
嗑藥是一本精彩的談青少年毒品成癮的小說,這裡沒有說教,沒有隱喻,只有少年們彼此交織而生的各種不同觀點,那麼你對於毒品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4/10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2023/04/10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小到大的正規或義務教育,讓我們大多數人至少出社會前,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都經歷了至少近20年的學習歷程。然而,在出社會後,往往才是學習為什麼學見真章的開始。當AI已經可以學得比我們還快、更有架構,更能旁徵博引時,我們又該如何學呢?
Thumbnail
從小到大的正規或義務教育,讓我們大多數人至少出社會前,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都經歷了至少近20年的學習歷程。然而,在出社會後,往往才是學習為什麼學見真章的開始。當AI已經可以學得比我們還快、更有架構,更能旁徵博引時,我們又該如何學呢?
Thumbnail
2017年初耐吉公司宣佈,即將把在各國生產球鞋的工廠全面自動化,這意味著將會有五十多萬個勞工失業。除了耐吉,不管鴻海、台達電、或者任何以大量生產為主的工廠,在蓋新廠時,一定都是以全面自動化為唯一選擇。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
Thumbnail
2017年初耐吉公司宣佈,即將把在各國生產球鞋的工廠全面自動化,這意味著將會有五十多萬個勞工失業。除了耐吉,不管鴻海、台達電、或者任何以大量生產為主的工廠,在蓋新廠時,一定都是以全面自動化為唯一選擇。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
Thumbnail
我來很多次了,這個地方真的不斷的進化,每次來都不一樣。 在結束個人預約場次的說明會後,兩位來到機構的家長聊著天,聽到其中一位家長這樣給予我們回饋的時候,心裡真的蠻暖的,有一種我們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啊 ... 教育為什麼百年來幾乎沒有重大轉變? 如果知道學校的起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現行學校的制度、上
Thumbnail
我來很多次了,這個地方真的不斷的進化,每次來都不一樣。 在結束個人預約場次的說明會後,兩位來到機構的家長聊著天,聽到其中一位家長這樣給予我們回饋的時候,心裡真的蠻暖的,有一種我們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啊 ... 教育為什麼百年來幾乎沒有重大轉變? 如果知道學校的起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現行學校的制度、上
Thumbnail
上週我和學習家小羊的創辦人碰面 (https://mutahead.com/),自從去年在均優的教育論壇受邀認識這位帥氣的創業家後,一直都蠻期待跟他碰面兩個人聊一聊,畢竟我們在做的事情某方面來說是一樣的,對的!一個硬到不行的事叫做【教育改革】,過去你想要做教改這種超大的社會議題,沒有超強的後台和周邊
Thumbnail
上週我和學習家小羊的創辦人碰面 (https://mutahead.com/),自從去年在均優的教育論壇受邀認識這位帥氣的創業家後,一直都蠻期待跟他碰面兩個人聊一聊,畢竟我們在做的事情某方面來說是一樣的,對的!一個硬到不行的事叫做【教育改革】,過去你想要做教改這種超大的社會議題,沒有超強的後台和周邊
Thumbnail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二十年內所有勞動階級都會被取代,其實是太過樂觀的預估,因為不只勞動業,而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將會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人工智慧愈來愈厲害,設置價格愈來愈低廉時,這種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不必管一例一休,不
Thumbnail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二十年內所有勞動階級都會被取代,其實是太過樂觀的預估,因為不只勞動業,而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將會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人工智慧愈來愈厲害,設置價格愈來愈低廉時,這種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不必管一例一休,不
Thumbnail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Thumbnail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Thumbnail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Thumbnail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Thumbnail
📷 影響台灣240萬學生的《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至今已實施2年,這是台灣過去2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浪潮。 根據親子天下《7堂課完全理解108課綱》課程所說,當今世界,知識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 統計資料顯示,在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和20世紀初,知識更新
Thumbnail
📷 影響台灣240萬學生的《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至今已實施2年,這是台灣過去2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浪潮。 根據親子天下《7堂課完全理解108課綱》課程所說,當今世界,知識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 統計資料顯示,在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和20世紀初,知識更新
Thumbnail
線上教育和數位學習並非因為疫情而起,但導致疫情如此嚴重、擴散如此迅速的許多因素,也跟科技脫離不了關係。大量而頻繁的人際互動,從鄉村移動到都市的集中趨勢,以及廉價航空興起造就的大量跨國差旅行為,一方面是來自工業化與資訊化的文明發展,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傳統生活型態以及跟土地牢牢附著的關係逐漸鬆脫⋯⋯
Thumbnail
線上教育和數位學習並非因為疫情而起,但導致疫情如此嚴重、擴散如此迅速的許多因素,也跟科技脫離不了關係。大量而頻繁的人際互動,從鄉村移動到都市的集中趨勢,以及廉價航空興起造就的大量跨國差旅行為,一方面是來自工業化與資訊化的文明發展,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傳統生活型態以及跟土地牢牢附著的關係逐漸鬆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