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念教育的人實在是辛苦的,除了本源的課程與教學,還混合哲學、社會學、心理學、行政學、測驗統計學等,是一條相當漫長的路。
所以,朋友們,大多數人並沒有豐厚的家庭資源,但只要有一台簡陋的手機或平板,與一點點個人的時間,先去註冊線上電子書平台、開放式課程等,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投資自己的文化資本(應該說,也只能是如此了,畢竟家庭也不能交換)。
換言之,朋友們有沒有發現一處巧思?當一人的經濟資本可滿足必須支出,代表其可動用支出足夠,但此人若將其皆轉換至「樂」而非「育」,則不論經濟資本多麼龐大,文化資本仍舊單薄!
但,我個人的見解是:內涵性文化資本還是比社會資本重要(儘管社會資本又更高一層),因為權責若要相符,「專業能力」是唯一考量——一位炫燿認識官商政要的建築師,和一位熟讀建築理論,並積極實踐所學的建築師,你更相信誰蓋的房屋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