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島讀書會筆記:非學校化社會03_筆記導讀

2023/02/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節錄自Unsplash)
今天,我要來整理去年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本文章將藉由《非學校化社會》的核心重要章節,來作為本書的收尾。

大綱

  • 儀式化了進步
  • 制度的光譜
  • 非理性的一致性
  • 學習網絡

一、儀式化了進步

1.現代大學把發言權授予經過考試被歸類為有望成為有財富或有權勢的人
2.學位對於需求者的履歷來說具有永恆價值。持有文憑的大學畢業生只適應於這樣一個社會,這個社會把大學標以身價,並因此賦予他們以左右社會期待水準之力量
3.過去&現在的大學
  • 過去:導師與學生聚集討論->學術研究&孕育思想
  • 現在:失去了向人們交流。現在對研究與教學所產生的那些過程進行管理
3.學校履行了那些強而有力的教會所共有的功能:
  • 社會神話(society myth)所含種種矛盾加以制度化
  • 儀式的實施場所
4.學校製造出「無休止消費之文化」
  • 學校告訴人們:教導致學。學校的存在導致了對學校教育的需求,而一旦人們學會需要學校,則人們的所有活動往往都會依賴於各種專門機構。一旦自學的價值不為人們所信,則所有非科班性活動(nonprofessinaactivity)的價值均會遭到懷疑。
  • 學校告訴人們:有價值的學習乃是到學校上課的結果,學的價值隨著所受教育增多而增加,這一價值可通過績與文憑來衡量與證明
5.學習乃是操控越少越好。大多數人是在身心投入時學的最好
6.學校灌輸的價值乃是一種量化的價值。但是個人的成長並不是一個可測定的實體,他是一種久經磨練獨特性的發展
7.人們一旦甘於接受由他人確定用以測量自己個人成長的標準,那就很快會用同樣標準來衡量自身

二、制度的光譜

1.未來:行動型的追求(life of action)-自發、獨立與相互聯繫
2.制度類型:(是一種光譜)
*社會性成癮:制度的少量利用未能得到預期的結果,便會趨向於加大利用量
*心理性成癮:人們陷於制度的過程與產品日益強烈的要求狀態
特例:高速公路網是在光譜右側(即操縱姓制度)
因為他不會因某人學會了開車而可以使用,而還必須自己購買私人汽車才可以,因此高速公路網則主要充當著私人汽車的附庸(原本高速公路是給人民機動性的需求,現而轉變為對於私人汽車的需求所帶來的結果)
3.學習乃是課程講授的產物(學校則是其自身便把人的成長與學習的自然傾向,轉變為對教學的需求)
4.進行社會性的變革,就必須首先改變人們關於各種制度的觀念

三、非理性的一致性

1.學校一方面成為社會控制的主角,另一方面扮演自由合作的主角
2.大多數教育改革方案都將重點放在隱藏於培養具有合作精神的過程之中
3.無論是奉以愛心,還是施以威脅,他們都有義務對青少年進行加工,並把它們灌輸進這樣的一個社會,這個社會不僅要求消費者與生產者都能成為訓練有素的行家,要求他們完全接受發展優先的概念
4.學校普遍的信念:學校這種環境才能成長為社會人
BUT每個人對於學校的期待並不同,例如有些人希望學校寬宏大量,有些人希望學校發揚自由教育
5.問題在於這些教育革新著們把教育設想成由教育工作者操縱的制度性過程的結果。
6.教育革命的成功有2大方向:
(1)確定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2)對正在形成的反主流文化所體現的教育方式(education style)取得新的理解
7.我們所需要的教育結構是可以讓每個人都能透過自己的學習與幫助他人學習而明示自身

四、學習網絡

1.在學校中,以獲取文憑為目的的學生受教於我有文憑的教師
2.人與環境的新型教育關係

(一)一個異議:無處可通的橋樑對誰有用?

1.第一個異議:為何不把精力首先用於改變政治與經濟系統(而非學校系統),卻用於建構一些無處可通的橋樑?
2.無論在哪個國家,學校系統與隱性課程都具有相同的影響。
3.為何隱性課程那麼誘人?
因為相信科層體制(以法定的權力為基礎,以實現「效率」和「合理性」為主要目標)是高效率且樂於助人的。而且會助長人們放棄自身努力與依賴他人服務,像是制度性依賴的遷就與制度性分等歸類。
4.透過徹底變革教育結構來解放所有社會

(二)新的正規教育制度的特徵

1.教育系統的三個宗旨:
第一、向所有希望學習的人,提供一生中任何時候接可以使用的資源
第二、讓所有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知識的人都能找到從他們那裏學到這些知識的人
第三、向所有希望向公眾提出問題的人提供相對應的機會
不應強迫學習者去學習必修課程,且不該因為是否有文憑而差別待遇

(三)四種網絡

1.教育制度的計畫不應起始於「某些人應當學甚麼?」,而是「學習者為了學習會希望與甚麼樣的物和人接觸?」
2.分類:(以學生獲得各種教育資源為依據)
(1)教育用品參考服務(用於正規學習的資料,例如圖書館、博物館…)
(2)技能交換
(3)夥伴選配
(4)面向一般教育工作者的參考服務(教育工作者寫下聯絡資料,我們可以透過聯絡教育工作者以供選擇)

A.教育用品參考服務

1.非創造性社會(noninventive society):可從別人那裏得知某物品的工作原理,但卻無法自己去發現它
2.教育遊戲(educational games):正式課程之外的遊戲,能發現學生非凡才能的機會
3.學習目標(goal of lerning)不再受到學校與教師的控制,那麼為學習者服務的是常會變得多樣化
4.學校教育的出現使得物品的教育用途從個人轉到專家手中。若從制度上來改變學校的性質,則可將此權力重新回到個人手中。
5.物品被學校貼上教育工具的標籤而失去作用。
例如:實驗室把作業連在一起,則學生會討厭實驗室
學生只是在課程學習所必需的,而很少有時間去利用這些資源...
結論:建立學習用品的網絡,讓人人皆可使用

B.技能交換

1.技能教師(teachers of skills):將技能教室的聯絡清單登記於某一名簿,而想學習某技能的人,查看此名簿去找到老師,而老師可以依據本人意願來指定期指導時間、地點與方法。
2.技能示範者(skill model):具有技能且並願意進行實際示範的人
3.教育市場上出現短缺,是因為制度上的要求,即若沒有正式文憑,則技能示範者不能傳授技能。
幫助別人學習技能的同時也應知道如何診斷學習中的困難。
4.公眾被灌輸了一個訊息:只有經過正規教育而習得的技能才是最可靠、最有價值的
5.現在,文憑制度把和他人分享知識的公民權變成只有學校老師才享有的學術自由之特權,而逐漸剝奪人民的教育自由權
6.措施:
  • 將公共資金分配給無證書教師
a.建立免費技能中心,使得技能交換制度化
b.教育證券:持證券者可免費進入那些對其他群體的人實行有償服務的技能中心

C.夥伴選配

1.一個理想教育系統是讓每個人都界定自己的活動,並替自己選擇夥伴
2.需要一種「溝通網絡」的價值
3.學校化社會中:越來越多依賴於教育工作者對其受教結果所作的專業性評價
非學校化社會中:建立夥伴網(peer network),去向那些已有經驗的主顧請教,了解對於專業人士的滿意度。容許學生選擇老師,病患選擇醫生

D.專職教育工作者

1.三種特殊的教育能力
  • 建立與管理教育交換活動或網絡的能力
  • 指導學生與家長使用這些網絡
  • 克服知性探求困難的過程中充當首領
2.現今的教育管理者所關心的是對教師與學生的控制,以獲取他人滿意
3.教育革命
  • 打破現今個人與制度對於物品的教育價值的控制,開放利用物品的機會
  • 保證傳授或實際運用技能的自由,開放分享技能的機會
  • 將召集與舉辦會議的權限交還給個人
  • 個人提供汲取夥伴的經驗與自己選擇教師、引導者、輔導者或診治者的機會

補充影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會員
96內容數
Hello大家~歡迎來到袋鼠的Blog! 可以叫我#不務正業的袋鼠。 這裡會分享關於教育、心理學、資訊與人生的相關文章唷~ 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