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是全球運動與健康的指標學會之一,去年底預測 2022 運動產業的趨勢,總共有 20 項,以下對前 10 項簡單說明及我的想法:
由於 COVID-19 大流行,讓運動產業的模式有劇烈改變,今年應該是最關鍵的一年。ACSM每年都預測下一年的運動產業趨勢,也許可以讓運動與健康產業和公共政策 (包含商業運動俱樂部、臨床或醫療運動企劃、企業健康企劃和基於非營利的公共衛生社區運動企劃) 有個參考依據。當然,雖然是預測未來,但沒有一個人可以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ACSM 2022 Fitness Trends,美國運動醫學會2022年運動產業趨勢圖。引用自https://www.acsm.org/news-detail/2021/12/30/wearable-tech-named-top-fitness-trend-for-2022
1. 穿戴式科技
包括運動追蹤配備,智慧型手錶,心率帶和GPS定位。
運動愛好者或需要觀察當下的運動強度指標的人,肯定會有配戴穿戴式裝置,透過這類裝置,測量運動過程的心跳與各種相關運動指標,例如跑步需要心跳、跑步速度或步幅,可以隨時參考數字調整。其餘包含潛水、高爾夫、自行車與登山等各種不同搭配的穿戴式裝置 (當然也有很多種合一的裝置,但沒有比專門為了單項運動設計的裝置精確)。
穿戴式科技是從2016年開始變成首要趨勢,但 2018 年(第 3 位)和 2021 年(第 2 位)除外,估計價值 1,000 億美元的產業。包括健身或活動追踪器、智能手錶、心率監測器和 GPS 追踪設備。包含Polar、 Fitbit、Wyze、Whoop、Samsung、Jawbone、Misfit、Garmin、Coros 和 Apple 的穿戴式裝置,可以當做計步器,看心率、體溫、卡路里、坐著的時間與睡眠時間等等。比較新的款式還可以量測血壓、血氧飽和度、體溫、呼吸頻率和心電圖。
對於運動愛好者或需要做運動檢測的人,有穿戴式裝置是理所當然的,可以幫助測量心跳與跑步速度或步幅等運動時可調整參考的數字,其餘包含潛水、高爾夫、自行車與登山等運動藉由各種不同搭配的穿戴式裝置。
穿戴式裝置是有助於維持規律運動,對於初學者設定目標有很大的幫助,但有時候會太過依賴裝置,沒戴裝置反而無法運動,所以建議還是要以自身感受為主,裝置為輔的方法運動較好。
2. 居家健身房
因為全球 COVID-19大流行,居家健身變成持續運動的主流選擇。使用比較小型的健身設備或者健身車及跑步機放在家裡運動,也可以利用線上運動課程保持運動習慣。
這是居家健身房第一次出現在前10大趨勢中。可能表示居家健身設備將會有商機,同時入門門檻也需降低,包含降低價格或設計更多元便利,足以讓消費者相信,居家健身房是比外面健身房更好的選擇。
雖然居家健身不受場地時間限制,可以隨時運動,但空間與器材仍然有限。現在疫情好轉,搭配戶外運動或到特定運動場所,比較能保持運動習慣及讓身體有多一點彈性進行其他運動。
3. 戶外運動
2021年排名為第一名的戶外運動,指的是在戶外進行團體或個人運動,包含幾個人一起散步、騎腳踏車或者爬山踏青,進行半天或整天的戶外運動。今年也不例外,一樣有在前三名內。
除了平常在家或健身房運動外,建議要把戶外運動納入行程中,也會對身心比較舒服。
4. 自由重量的肌力訓練
以槓鈴、壺鈴、啞鈴或藥球進行阻力訓練的形式。在動作正確安全的範圍下,逐漸增加阻力,慢慢朝設定目標前進。是目前台灣健身房及中小工作室中,主流的阻力訓練方式之一。2021 年被歸類在肌力訓練內,但由於描述的範圍太大,所以在 2020 年取消,今年取而代之的 ”自由重量的肌力訓練”。
自由重量雖需較高的身體控制能力,但相對符合人體的日常生活動作。當然,器材式的阻力訓練,對身體仍然有極大的幫助,且對於不同族群,例如健美運動員及身體結構有傷或其他需要比較保護性的阻力訓練者,反而有時候會較適合。因此,找出適合自己的阻力訓練方式且能持續運動的方式才是重點。
5. 減肥運動
以規律運動及熱量控制,讓體重下降。
這是萬年不變的議題,但也因為 COVID-19 大流行,讓許多人需要自我隔離及減少外出,導致體重增加及自己覺得體重增加,使得排名變得更前面。減肥運動一直都排在前 20 名內,在 2009 時,排名低至第18名,直到 2015 年又開始流行,從第 16 名開始爬升。
減肥應該是不會掉出前 10名,因為一直都有需求!
6. 個人訓練
這個名詞在近幾年也很常聽到,隨著風氣上升,不論是健身俱樂部、中小型工作室或居家訓練,都需要個人化的運動評估與目標設定,針對特定需求與目標設計運動處方及帶領。一對一運動指導一直都是個強力的趨勢。自從2006年首次此名詞出現,都一直入圍前10名。
個人教練指導可以幫助每個人狀況不同,客製化訓練課程,調整運動的姿勢 ,同時運動上也較安全。
7. 高強度間歇訓練
30 分鐘內或更短時間的運動內容中,進行短時間的高強度與休息恢復的混合運動。就是常聽到的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 HIIT。
重點在於強度運動的強度與休息恢復的時間比例 (運動強度大多強調至極限的 90% 以上),但還是有不少種中間休息的時間及維持高強度運動的時間的組合。高強度的運動雖然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但需一定的體能條件下才能執行且有研究顯示會增加受傷機率,所以執行前,建議還是尋找專業人士協助較保險。
高強度間歇運動是目前流行的運動方式之一,可以提升心肺耐力或減脂的效果,但建議需有運動基礎的人或請專業人員指導進行較安全。
8. 徒手訓練
不單只是伏地挺身或引體向上,而是廣泛指使用自身體重當做阻力運動的訓練,以最少的運動設備及最少花費執行,同時也結合多的運動平面。目前有趨勢是想讓人們 ”回歸的運動的本質”上。
2013 年首次出現在排名中就第 3 名,一直到現在都是排在前 10 位中。
徒手訓練一直都是運動訓練的一環,不論是一般人或運動員皆是,有著不同於器械式或自由重量的阻力訓練的成效,建議可以納入平常的阻力訓練當中。
9. 線上運動課程
利用網路進行現場或預錄的運動課程。這個項目在 2019 年首次納入,一進榜就佔據排前三名,2021 年更是直接上升至第一名。疫情是主因,很多運動場所與健身房都被迫停止營業,被迫需轉型創新的線上課程,吸引遠距離的運動族群,特別為了可以在家就運動的方式。
線上運動課程一直都有相關資訊,但因疫情因素,讓大家減少外出,此時線上運動課程就開始變熱門了。
10. 健康保健運動指導
將行為科學融入在健康促進與生活習慣的醫學項目,提供目標設定、支持與鼓勵的一對一教練。
早在2010年就有在前20大趨勢,逐年上升。
這是以健康為出發點的整合性目標,除了一對一的運動外,也需要各種不同專業人員協助。主軸是以行為改變的策略進行。
除了前10大項外,後續還有11–20項,有機會會另再説明。
整體來說,全球因為疫情關係,運動的方式都有轉變,但基本的健康意識、減肥、高齡者運動及運動裝備等,都是大家一直持續關注的議題。
此文章同時也在另一個網站發布
備註:本文僅供參考,如有疑慮,請依照專業醫事人員的醫療診斷為主要建議,
本文發佈時盡可能找尋可靠證據,但不排除有其他證據或未來更新證據推翻目前結論。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 https://journals.lww.com/acsm-healthfitness/fulltext/2022/01000/worldwide_survey_of_fitness_trends_for_2022.6.aspx
- https://www.acsm.org/news-detail/2021/12/30/wearable-tech-named-top-fitness-trend-for-2022
- https://www.acsm.org/education-resources/trending-topics-resources/acsm-fitness-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