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連假期間,我因為一篇方格子上的閱讀心得,知道了一對身體力行「活在當下」的極簡生活雙胞胎姊妹,布蘭達與維尼,她們在 方格子,YouTube頻道,個人網站 經營多年之後,在三月底推出了第一本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她們透過書寫「紀錄並整理」了她們的人生,家庭,事業以及飲食經驗。
看完布蘭達和維尼的書,以及他們 YouTube頻道 的大量影片後,我突然覺得有必要好好「紀錄並整理」自己的飲食習慣。
(想看新書閱讀心得的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段唷!)
在我記憶中,即使家裡再窮,媽媽工作再忙、再累,她都堅持自己準備三餐。媽媽從不會煮自己不喜歡吃的菜色,也很自然地把小孩們養成與她一樣的飲食習慣,這對於要負責三餐的媽媽來說是最方便的做法。
在這個階段,桌上有什麼食物,我就吃什麼。
長大後,我可以連續好幾個月或幾年吃同樣的菜,或是長期在同一家店用餐也不會感到膩,可能就與小時後住家裡的這段經歷有關吧!
我國高中唸的是台中某所私立學校,當時學校規定外縣市來的學生都必須住宿。
住宿生週間都是在學校餐廳裡用餐,三餐時間分別是早上七點,中午十二點與傍晚五點半,週末餐廳只會供餐給事先登記留宿的住校生。
當時餐廳供餐的方式不是自助餐式,而是餐廳阿姨們事先將菜均勻地分配到每張桌子上,每道菜都剛好是一間寢室 8 人份的量,用餐時每個人可以自由地夾取食物到自己的盤子裡。
有些紀律比較嚴格的寢室,會有人負責將菜等份分夾給舍友後再一起開動,這可以確保每盤菜都不會有剩餘。還好,我待過的寢室舍友們的控制欲都不是很強,所以大家都吃得很隨性。
我上高中後,管樂社 的團練時間是傍晚五點到六點,當團練結束後再去餐廳用餐時,大部份的人都已經用完餐,餐廳阿姨們也在做清潔了。但阿姨們會另外留一桌菜給我們,或者像自助餐一樣將每道菜集中在大鐵盤裡讓我們夾取。
住宿時期的餐食讓我嚐到了很多在家裡沒有吃過的食物!
但對於處在青春期、喜歡打球,還在發育的我們來說,餐廳的伙食可能有些不夠應付。因此在第三堂晚自習九點五十分後的 30 分鐘下課時間,來宿舍地下室廣場販售各種中式小點心,例如 15 元的炒麵、10 元的米血糕...等的宵夜就非常吸引人了!
我唸私中的時期,剛好是家裡經濟最困難的時後,爸媽光要應付學費和住宿費就已經很傷神,還好我能跟上學校的進度,不用再花錢補習。每個週末回家時,媽媽最多只能給我當週通勤南投和台中之間的公車錢,根本沒多餘的錢能讓我享受宵夜。
幸好,時不時都會有好心的同學,把吃不完的宵夜分我。
長大後回想起來,我對中式小點的熱愛遠超過其他食物,應該是這段住宿經歷的關係,這些食物的背後有著那段青春歲月的回憶呀!
有趣的是,儘管我在這個時期經歷了堪比軍事學校的嚴格作息和飲食規範,但我並沒有因此長高,事實上,自從我離家外宿之後,就再也沒有長高了。所以,並不是每個人在青春期都能靠「規律作息」或「營養飲食」來促進長高,至少,對我而言,基因的影響明顯是更強大的!
後來,我仍然留在台中念大學。(實際上,我連工作都沒離開台中)
大學宿舍是優先提供給更遠的外縣市學生,而來自南投的我則無法申請宿舍,只能在外租房子。
當時,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房東,她整棟房子只租給女學生,二樓有一個開放式的廚房和餐廳,整棟樓 7 間房人口單純,每個月的房租都有包水電,房東時不時還會買水果來給我們吃。
這個外租房離學校非常近,聽到下課鐘聲後再出門,都還來得及在下一節課前進入教室,這跟住學校宿舍已經沒什麼差別了,所以我直到研究所畢業才退租的。
住在外面後,沒有人會管我的作息和飲食,有時只吃一片吐司或一包蝦味仙(零食)就當一餐了,也曾在失戀後暴飲暴食,就算這階段已經能有意識地去選擇自己想吃的食物,但大多都只考量價格、或用餐的效率,很少會好好的坐下來享用一頓飯。
當我踏入社會後,因為朋友的關係接觸了宗教便開始吃素。
這個飲食習慣的轉變並不是被人「強迫」的,而是在宗教團體待久了,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的飲食,明白點說,就是被團體意志給洗腦,深信「吃肉」是不好的。
我記得很清楚,就在加入宗教一段時間後,某天醒來我就再也無法吃肉了。只要一沾到就會吐出來或拉肚子。一開始,我以為自己得了腸胃炎,但經過一星期的清淡飲食後,我發現只要不碰肉類,就不會出現不舒服的狀態。
當年吃素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便利商店能吃的也只有茶葉蛋,而且還不是每個品牌便利商店的茶葉蛋都是素的,所以真的餓極了也只能吃吐司。
剛開始吃素的前三個月我就瘦了 10 公斤,我媽都笑說,少掉的應該是「業障」的重量。
就這樣我連續吃了七年多的素食。在那些年裡,我一直堅信只要「恢復吃肉」,就會害自己和歷代祖先們一起下地獄。
現在回頭看來,吃素本身沒有不好,但是這種被洗腦、恐嚇、威脅下養成的意志,才是最大的問題!(改天再來好好聊一下宗教對人的操弄)
後來我開始熱衷於運動,特別是馬拉松與三鐵賽事。
在一次強度較高的跑步訓練中,突發的暈眩讓我在操場內圈摔倒。
台灣的操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內圈是留給競速的跑者,最外圈則是開放給速度較慢的跑者或是散步的人群。在一些 400 公尺的大學操場邊,還有相關的告示牌提醒。像我這樣無預警地在操場內圈摔倒,可能會導致我後方或身邊的跑者跌倒或受傷。
後來又發生了幾次暈眩跌倒的情況,我開始意識到嚴重性,並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出乎意料的是,我竟是營養不良和貧血。醫生推斷可能是因為我長期吃素所引起的。
此時,我早已脫離宗教的控制,為了提高運動表現,我決定放棄吃素,開始注重飲食和營養補充。
我還嘗試過生酮、低碳、及地中海飲食,但唯獨「雜食」可以支撐我全天候運動的體力,我便不再嘗試極端的飲食方式。
回到人間煙火氣的飲食,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再次品嚐到媽媽的拿手菜,如紅燒獅子頭、糖醋魚、香腸和肉粽等。
直到 2021 年中,台灣疫情最嚴重時,大家都在爭相接種疫苗。政府先是針對醫護人員開放施打,接著是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然後全民開放預約施打疫苗,逐漸將接種者的年齡層遞減。
眼見就要輪到我們 35-45 歲的族群時,剛好遇到大學生即將開學,為了避免學生群聚造成防疫破口,政府便先跳過我們這個年齡層,直接讓二十歲上下的人先接種疫苗。
「莫德納」是最早進口來台灣的疫苗品牌,因此一開始大家都認為「莫德納」的效果最好。「莫德納」缺貨後還有「AZ」補上,但輪到我接種時,只剩下「BNT」疫苗可供選擇。
2022 年中我收到區公所發來的第三劑疫苗通知,發現要接種的是當初我打不到的「莫德納」疫苗,且通知書上有說明,前兩劑接種 BNT 疫苗的人,也可以直接施打「莫德納」第三劑,我便按照通知單上的時間準時前往接種。
沒想到,我的身體竟然對「莫德納」疫苗起了嚴重的副作用反應。隔天起床後,我發現自己在低燒,曾經因為過度訓練導致受傷的右腿,也開始感到強烈的疼痛,從股二頭肌一直延伸到小腿,讓我無法正常控制右腿,甚至走路都變得困難,也會因突發的腿軟而摔倒。我差點想跟爸爸借「助行器」來使用。
儘管我接連打針、吃藥,右腿的狀況仍沒法緩解。此外,我的背部肌肉也出現了拉傷的疼痛感。最後,我只能依靠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來維持基本的生活運作。
然而當時因為疫情越來越嚴重,便越來越難買到「普拿疼強效錠」。我明明有止痛需求,卻被藥局裡的藥師誤認為是「跟風囤藥」或是不想看醫生的確診「黑數」。這讓我感到非常無奈和困擾。
直到哥哥看了 Netflix 上的紀錄片〈茹素的力量〉,建議我可以改吃素,來緩解身體內的發炎反應,或許可以改善我的狀況。
於是我自己烹煮蔬菜、豆腐和菇類當三餐,吃飯的成本比跟同事一起訂便當貴上好幾個檔次,但我的身體卻明顯感受到好轉!我的止痛藥頻率已經可以延長到兩三天吃一次就好,也很少發生突發性的劇烈疼痛。
這一次,「素食」對於身體的影響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段 YouTube 影片中,維尼曾使用一個比喻來談論「飲食」。她說:
把身體想像成一個空間,你吃進去的「食物」就像是要放進這個空間的「物品」。
如果這些食物不能讓你感到「興奮」,或者對你的身體「沒有益處」,那只是佔據了空間,甚至造成了堆積,這對於「空間」而言就是浪費了!
他們的生活影片在在的展示出
You Are What You Eat
布蘭達與維尼這對雙胞胎姊妹嘗試了許多不同的飲食方式,並仔細記錄了每種飲食對她們身體的影響。她們堅持著「跟隨內心的聲音,多方嘗試。越快失敗,就能越快找到新的方向」的信念,嘗試過「少食」、「少量多餐」、「汁食」(只喝液體),目前她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是「素食」。
她們發現並非所有的澱粉都會讓她們感到昏沉,有時候可以透過進食的順序來避免澱粉的副作用。
布蘭達與維尼在 2022 年期間拍攝了連續 一百天的日更影片,來記錄他們的飲食試驗。觀眾可以很直觀地從她們當天的工作狀態中,看出前一天的飲食對她們的身心的影響。
(從她們頻道的 播放清單 中選擇「日日是好日-人生實驗日誌」,便可以直接觀看連續 100 天的紀錄)
我也跟著他們的影片,開始嘗試無蛋、無奶的酸種麵包。令人驚訝的是,只要吃個兩片,身體就能感到飽足,而且不像吃其他麵食類食品一樣容易餓。
以前我在跑步日,會提前在下午四點半吃兩個 7-11 御飯糰當晚餐,以免運動時手腳無力。現在我用酸種麵包來替代,也不曾出現跑步時手腳無力的情況,還能避免御飯團帶來的高鈉含量危險。
此外,我也開始將沙拉店納入我的飲食選項中。多方嘗試下最愛的是「慢漫Poké 夏威夷沙拉」,可以自己組合自己想要吃的內容物,蛋白質、澱粉、生菜都有,134 元可以吃得很飽!
在過去的40年中,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把自己的飲食權力交給了別人,即使是在可以自己決定飲食的時期,我也是隨意地吃喝,從未關注過自己吃進了什麼樣的食物。
但是未來,我希望能夠像「布蘭達與維尼」一樣,對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充滿熱情地關注,並適時地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和身體的反應進行調整。
「活在當下」這個詞語可能有些虛幻,但我希望能夠順著當下的心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好好地過每一分鐘,這就是「活在當下」的一種表現。
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她們的新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
【作者介紹】漫閱讀
若不想錯過我最新的文章,歡迎直接訂閱我的網站或電子報
網站|電子報 | 方格子 | Threads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愛心,這可以讓更多人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歡迎直接 小額打賞本文將同步刊載於 漫閱讀筆記
若你對文章有任何疑問,或是想討論的,歡迎直接寫信給我:manread.che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