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吃,而是選擇:飲食轉變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在清明連假期間,我因為一篇方格子上的閱讀心得,知道了一對身體力行「活在當下」的極簡生活雙胞胎姊妹,布蘭達與維尼,她們在 方格子YouTube頻道個人網站 經營多年之後,在三月底推出了第一本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她們透過書寫「紀錄並整理」了她們的人生,家庭,事業以及飲食經驗。

看完布蘭達和維尼的書,以及他們 YouTube頻道 的大量影片後,我突然覺得有必要好好「紀錄並整理」自己的飲食習慣。

(想看新書閱讀心得的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段唷!)

飲食之旅的啟程:由媽媽決定喜好

在我記憶中,即使家裡再窮,媽媽工作再忙、再累,她都堅持自己準備三餐。媽媽從不會煮自己不喜歡吃的菜色,也很自然地把小孩們養成與她一樣的飲食習慣,這對於要負責三餐的媽媽來說是最方便的做法。

在這個階段,桌上有什麼食物,我就吃什麼。

長大後,我可以連續好幾個月或幾年吃同樣的菜,或是長期在同一家店用餐也不會感到膩,可能就與小時後住家裡的這段經歷有關吧!

團體生活階段:由宿舍餐廳決定飲食

我國高中唸的是台中某所私立學校,當時學校規定外縣市來的學生都必須住宿。

住宿生週間都是在學校餐廳裡用餐,三餐時間分別是早上七點,中午十二點與傍晚五點半,週末餐廳只會供餐給事先登記留宿的住校生。

當時餐廳供餐的方式不是自助餐式,而是餐廳阿姨們事先將菜均勻地分配到每張桌子上,每道菜都剛好是一間寢室 8 人份的量,用餐時每個人可以自由地夾取食物到自己的盤子裡。

有些紀律比較嚴格的寢室,會有人負責將菜等份分夾給舍友後再一起開動,這可以確保每盤菜都不會有剩餘。還好,我待過的寢室舍友們的控制欲都不是很強,所以大家都吃得很隨性。

我上高中後,管樂社 的團練時間是傍晚五點到六點,當團練結束後再去餐廳用餐時,大部份的人都已經用完餐,餐廳阿姨們也在做清潔了。但阿姨們會另外留一桌菜給我們,或者像自助餐一樣將每道菜集中在大鐵盤裡讓我們夾取。

住宿時期的餐食讓我嚐到了很多在家裡沒有吃過的食物!

但對於處在青春期、喜歡打球,還在發育的我們來說,餐廳的伙食可能有些不夠應付。因此在第三堂晚自習九點五十分後的 30 分鐘下課時間,來宿舍地下室廣場販售各種中式小點心,例如 15 元的炒麵、10 元的米血糕...等的宵夜就非常吸引人了!

我唸私中的時期,剛好是家裡經濟最困難的時後,爸媽光要應付學費和住宿費就已經很傷神,還好我能跟上學校的進度,不用再花錢補習。每個週末回家時,媽媽最多只能給我當週通勤南投和台中之間的公車錢,根本沒多餘的錢能讓我享受宵夜。

幸好,時不時都會有好心的同學,把吃不完的宵夜分我。

長大後回想起來,我對中式小點的熱愛遠超過其他食物,應該是這段住宿經歷的關係,這些食物的背後有著那段青春歲月的回憶呀!

有趣的是,儘管我在這個時期經歷了堪比軍事學校的嚴格作息和飲食規範,但我並沒有因此長高,事實上,自從我離家外宿之後,就再也沒有長高了。所以,並不是每個人在青春期都能靠「規律作息」或「營養飲食」來促進長高,至少,對我而言,基因的影響明顯是更強大的!

人生第一次掌握飲食主控權:零食是最愛

後來,我仍然留在台中念大學。(實際上,我連工作都沒離開台中)

大學宿舍是優先提供給更遠的外縣市學生,而來自南投的我則無法申請宿舍,只能在外租房子。

當時,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房東,她整棟房子只租給女學生,二樓有一個開放式的廚房和餐廳,整棟樓 7 間房人口單純,每個月的房租都有包水電,房東時不時還會買水果來給我們吃。

這個外租房離學校非常近,聽到下課鐘聲後再出門,都還來得及在下一節課前進入教室,這跟住學校宿舍已經沒什麼差別了,所以我直到研究所畢業才退租的。

住在外面後,沒有人會管我的作息和飲食,有時只吃一片吐司或一包蝦味仙(零食)就當一餐了,也曾在失戀後暴飲暴食,就算這階段已經能有意識地去選擇自己想吃的食物,但大多都只考量價格、或用餐的效率,很少會好好的坐下來享用一頓飯。

被宗教團體影響的飲食習慣:素食

當我踏入社會後,因為朋友的關係接觸了宗教便開始吃素。

這個飲食習慣的轉變並不是被人「強迫」的,而是在宗教團體待久了,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的飲食,明白點說,就是被團體意志給洗腦,深信「吃肉」是不好的。

我記得很清楚,就在加入宗教一段時間後,某天醒來我就再也無法吃肉了。只要一沾到就會吐出來或拉肚子。一開始,我以為自己得了腸胃炎,但經過一星期的清淡飲食後,我發現只要不碰肉類,就不會出現不舒服的狀態。

當年吃素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便利商店能吃的也只有茶葉蛋,而且還不是每個品牌便利商店的茶葉蛋都是素的,所以真的餓極了也只能吃吐司。

剛開始吃素的前三個月我就瘦了 10 公斤,我媽都笑說,少掉的應該是「業障」的重量。

就這樣我連續吃了七年多的素食。在那些年裡,我一直堅信只要「恢復吃肉」,就會害自己和歷代祖先們一起下地獄。

現在回頭看來,吃素本身沒有不好,但是這種被洗腦、恐嚇、威脅下養成的意志,才是最大的問題!(改天再來好好聊一下宗教對人的操弄)

為了三鐵訓練放棄了素食

後來我開始熱衷於運動,特別是馬拉松與三鐵賽事。

在一次強度較高的跑步訓練中,突發的暈眩讓我在操場內圈摔倒。

台灣的操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內圈是留給競速的跑者,最外圈則是開放給速度較慢的跑者或是散步的人群。在一些 400 公尺的大學操場邊,還有相關的告示牌提醒。像我這樣無預警地在操場內圈摔倒,可能會導致我後方或身邊的跑者跌倒或受傷。

後來又發生了幾次暈眩跌倒的情況,我開始意識到嚴重性,並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出乎意料的是,我竟是營養不良和貧血。醫生推斷可能是因為我長期吃素所引起的。

此時,我早已脫離宗教的控制,為了提高運動表現,我決定放棄吃素,開始注重飲食和營養補充。

我還嘗試過生酮、低碳、及地中海飲食,但唯獨「雜食」可以支撐我全天候運動的體力,我便不再嘗試極端的飲食方式。

回到人間煙火氣的飲食,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再次品嚐到媽媽的拿手菜,如紅燒獅子頭、糖醋魚、香腸和肉粽等。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讓我重新體會素食的好處

直到 2021 年中,台灣疫情最嚴重時,大家都在爭相接種疫苗。政府先是針對醫護人員開放施打,接著是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然後全民開放預約施打疫苗,逐漸將接種者的年齡層遞減。

眼見就要輪到我們 35-45 歲的族群時,剛好遇到大學生即將開學,為了避免學生群聚造成防疫破口,政府便先跳過我們這個年齡層,直接讓二十歲上下的人先接種疫苗。

「莫德納」是最早進口來台灣的疫苗品牌,因此一開始大家都認為「莫德納」的效果最好。「莫德納」缺貨後還有「AZ」補上,但輪到我接種時,只剩下「BNT」疫苗可供選擇。

2022 年中我收到區公所發來的第三劑疫苗通知,發現要接種的是當初我打不到的「莫德納」疫苗,且通知書上有說明,前兩劑接種 BNT 疫苗的人,也可以直接施打「莫德納」第三劑,我便按照通知單上的時間準時前往接種。

沒想到,我的身體竟然對「莫德納」疫苗起了嚴重的副作用反應。隔天起床後,我發現自己在低燒,曾經因為過度訓練導致受傷的右腿,也開始感到強烈的疼痛,從股二頭肌一直延伸到小腿,讓我無法正常控制右腿,甚至走路都變得困難,也會因突發的腿軟而摔倒。我差點想跟爸爸借「助行器」來使用。

儘管我接連打針、吃藥,右腿的狀況仍沒法緩解。此外,我的背部肌肉也出現了拉傷的疼痛感。最後,我只能依靠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來維持基本的生活運作。

然而當時因為疫情越來越嚴重,便越來越難買到「普拿疼強效錠」。我明明有止痛需求,卻被藥局裡的藥師誤認為是「跟風囤藥」或是不想看醫生的確診「黑數」。這讓我感到非常無奈和困擾。

直到哥哥看了 Netflix 上的紀錄片〈茹素的力量〉,建議我可以改吃素,來緩解身體內的發炎反應,或許可以改善我的狀況。

於是我自己烹煮蔬菜、豆腐和菇類當三餐,吃飯的成本比跟同事一起訂便當貴上好幾個檔次,但我的身體卻明顯感受到好轉!我的止痛藥頻率已經可以延長到兩三天吃一次就好,也很少發生突發性的劇烈疼痛。

這一次,「素食」對於身體的影響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今天起我決定有意識的「選擇」入口的食物

在一段 YouTube 影片中,維尼曾使用一個比喻來談論「飲食」。她說:

把身體想像成一個空間,你吃進去的「食物」就像是要放進這個空間的「物品」。
如果這些食物不能讓你感到「興奮」,或者對你的身體「沒有益處」,那只是佔據了空間,甚至造成了堆積,這對於「空間」而言就是浪費了!

他們的生活影片在在的展示出

You Are What You Eat

布蘭達與維尼這對雙胞胎姊妹嘗試了許多不同的飲食方式,並仔細記錄了每種飲食對她們身體的影響。她們堅持著「跟隨內心的聲音,多方嘗試。越快失敗,就能越快找到新的方向」的信念,嘗試過「少食」、「少量多餐」、「汁食」(只喝液體),目前她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是「素食」。

她們發現並非所有的澱粉都會讓她們感到昏沉,有時候可以透過進食的順序來避免澱粉的副作用。

布蘭達與維尼在 2022 年期間拍攝了連續 一百天的日更影片,來記錄他們的飲食試驗。觀眾可以很直觀地從她們當天的工作狀態中,看出前一天的飲食對她們的身心的影響。

(從她們頻道的 播放清單 中選擇「日日是好日-人生實驗日誌」,便可以直接觀看連續 100 天的紀錄)

我也跟著他們的影片,開始嘗試無蛋、無奶的酸種麵包。令人驚訝的是,只要吃個兩片,身體就能感到飽足,而且不像吃其他麵食類食品一樣容易餓。

raw-image

以前我在跑步日,會提前在下午四點半吃兩個 7-11 御飯糰當晚餐,以免運動時手腳無力。現在我用酸種麵包來替代,也不曾出現跑步時手腳無力的情況,還能避免御飯團帶來的高鈉含量危險。

此外,我也開始將沙拉店納入我的飲食選項中。多方嘗試下最愛的是「慢漫Poké 夏威夷沙拉」,可以自己組合自己想要吃的內容物,蛋白質、澱粉、生菜都有,134 元可以吃得很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過去的40年中,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把自己的飲食權力交給了別人,即使是在可以自己決定飲食的時期,我也是隨意地吃喝,從未關注過自己吃進了什麼樣的食物。

但是未來,我希望能夠像「布蘭達與維尼」一樣,對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充滿熱情地關注,並適時地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和身體的反應進行調整。

「活在當下」這個詞語可能有些虛幻,但我希望能夠順著當下的心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好好地過每一分鐘,這就是「活在當下」的一種表現。

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她們的新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

【作者介紹】漫閱讀

若不想錯過我最新的文章,歡迎直接訂閱我的網站或電子報
網站|電子報 | 方格子 | Threads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愛心,這可以讓更多人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歡迎直接 小額打賞本文將同步刊載於 漫閱讀筆記
若你對文章有任何疑問,或是想討論的,歡迎直接寫信給我:manread.chen@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漫閱讀-漫談人生/自媒體經營/職場經驗
35會員
46內容數
✨漫閱讀✨ENFP型人 希望透過寫作達到身、心、靈富足 我熱愛閱讀📚也熱愛運動🧘🏃🏊🚴 我在這漫談人生,自媒體經營與職場經驗。
2025/03/27
幾個月前,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日更,更沒想到自己可以堅持寫作超過 120 天,追蹤數破千。 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曾經「完全寫不出字」的我來說,這是靠著一段段文字,所累積起來的信念啊!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曾在寫作路上迷惘、自我懷疑,或者感到卡關的人一些幫助! 為什麼開始日更?
Thumbnail
2025/03/27
幾個月前,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日更,更沒想到自己可以堅持寫作超過 120 天,追蹤數破千。 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曾經「完全寫不出字」的我來說,這是靠著一段段文字,所累積起來的信念啊!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曾在寫作路上迷惘、自我懷疑,或者感到卡關的人一些幫助! 為什麼開始日更?
Thumbnail
2025/03/08
如果要我在看過的書裡,挑選一本影響我極深的書,《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The Choice: Embrace the Possible)絕對可以排行在前 10 名。 (延伸閱讀:最愛的 10 本書單推薦)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女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ge
Thumbnail
2025/03/08
如果要我在看過的書裡,挑選一本影響我極深的書,《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The Choice: Embrace the Possible)絕對可以排行在前 10 名。 (延伸閱讀:最愛的 10 本書單推薦)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女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ge
Thumbnail
2025/02/20
作者陳思宏在 2021 年 2 月擔任讀墨店長時,分享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推薦書單長文。於是,我從他的書單中首先挑選了《鬼地方》來閱讀。 在那之前,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碰台灣文學作品了。因為在我印象裡,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總是充斥著過多的苦情。現實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若還要在有限的閱讀時光裡,讓自己沉浸
Thumbnail
2025/02/20
作者陳思宏在 2021 年 2 月擔任讀墨店長時,分享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推薦書單長文。於是,我從他的書單中首先挑選了《鬼地方》來閱讀。 在那之前,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碰台灣文學作品了。因為在我印象裡,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總是充斥著過多的苦情。現實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若還要在有限的閱讀時光裡,讓自己沉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看了布蘭達與維尼的《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這本書之後,我決定開始梳理從小到大的飲食習慣。現在因為這本書我開始認真審視入口吃進了什麼,決定要好好尊重身體這個空間,不夠好的食物就不會讓它進入到身體內,you are what you eat
Thumbnail
看了布蘭達與維尼的《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這本書之後,我決定開始梳理從小到大的飲食習慣。現在因為這本書我開始認真審視入口吃進了什麼,決定要好好尊重身體這個空間,不夠好的食物就不會讓它進入到身體內,you are what you eat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都與飲食有關。包括我開始吃蔬食的經歷、如何對料理產生興趣,以及製作點心的心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都與飲食有關。包括我開始吃蔬食的經歷、如何對料理產生興趣,以及製作點心的心情。
Thumbnail
那年我家兩個弟弟還在念書時,我讀高二,不是普通高中的二年級喔!是高職二年級,我讀的是餐飲管理科 我和我弟弟們的共同點是家庭,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公務員。所以⋯該說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因為父母的工作性質,常常都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所以我和我弟弟們都是遙控器兒童 我們唯一的共同點是,很喜歡宅在房間裡面做
Thumbnail
那年我家兩個弟弟還在念書時,我讀高二,不是普通高中的二年級喔!是高職二年級,我讀的是餐飲管理科 我和我弟弟們的共同點是家庭,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公務員。所以⋯該說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因為父母的工作性質,常常都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所以我和我弟弟們都是遙控器兒童 我們唯一的共同點是,很喜歡宅在房間裡面做
Thumbnail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無論現在為了何事而努力,總有一天它會回饋給上進的自己,這些成果也將成為自身寶貴的能力。
Thumbnail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無論現在為了何事而努力,總有一天它會回饋給上進的自己,這些成果也將成為自身寶貴的能力。
Thumbnail
最近因為一本書開始挑戰素食生活,有感而發地想要來「整理」一下我們的飲食進化史!哈哈! 1. 高中以前 (~18歲) 在高中畢業以前,都是在家裡吃姨媽煮的飯,姨媽煮什麼我們就吃什麼,跟大家的爸媽可能差不多,就是家常菜,白飯、青菜、煎蛋/炒蛋、煎魚/蝦子、煎肉、冬瓜湯/蛋花湯等等,感恩姨媽的餵養,讓我們
Thumbnail
最近因為一本書開始挑戰素食生活,有感而發地想要來「整理」一下我們的飲食進化史!哈哈! 1. 高中以前 (~18歲) 在高中畢業以前,都是在家裡吃姨媽煮的飯,姨媽煮什麼我們就吃什麼,跟大家的爸媽可能差不多,就是家常菜,白飯、青菜、煎蛋/炒蛋、煎魚/蝦子、煎肉、冬瓜湯/蛋花湯等等,感恩姨媽的餵養,讓我們
Thumbnail
疫情下的餐桌時光,是一份慢活的禮物。 在炊煮的日常習作中,我們重新練習生活的基本功, 雖然有許多不容易,但值得感謝。
Thumbnail
疫情下的餐桌時光,是一份慢活的禮物。 在炊煮的日常習作中,我們重新練習生活的基本功, 雖然有許多不容易,但值得感謝。
Thumbnail
  書寶寶們: 大家好 是慕兒喔 今天想要說故事喔!是傷心的故事喔TT 明天會分享可愛一點的心得     我今天跟媽媽一起去吃飯。媽媽是大學老師。從我有記憶裡來,她都是一位很負責很優秀的人。雖然她說這學期沒有很忙,但是我每次看到她,她都在看LINE回復訊息。因為我這個月生日,想讓媽媽體驗一次百貨公
Thumbnail
  書寶寶們: 大家好 是慕兒喔 今天想要說故事喔!是傷心的故事喔TT 明天會分享可愛一點的心得     我今天跟媽媽一起去吃飯。媽媽是大學老師。從我有記憶裡來,她都是一位很負責很優秀的人。雖然她說這學期沒有很忙,但是我每次看到她,她都在看LINE回復訊息。因為我這個月生日,想讓媽媽體驗一次百貨公
Thumbnail
(一)、藍色皮膚 “南湖里二鄰” 身為職業婦女,老媽是知道的,家務重擔與教養孩子的責任總不公平的落在她頭上,儘管擁有讀書三個月便通過國家考試的才智,在由社會不知名的誰,所做出不具名的評價中,只要端出每月入賬的薪資數字,高下立判,正常且無意外的在男主人旁,出現大大一個「勝」字,完全不若媒體對比著正宮小
Thumbnail
(一)、藍色皮膚 “南湖里二鄰” 身為職業婦女,老媽是知道的,家務重擔與教養孩子的責任總不公平的落在她頭上,儘管擁有讀書三個月便通過國家考試的才智,在由社會不知名的誰,所做出不具名的評價中,只要端出每月入賬的薪資數字,高下立判,正常且無意外的在男主人旁,出現大大一個「勝」字,完全不若媒體對比著正宮小
Thumbnail
我不只從母親處自然的學到了一些廚藝, 更重要的是,看到她在做菜時, 散發的自信與從容……
Thumbnail
我不只從母親處自然的學到了一些廚藝, 更重要的是,看到她在做菜時, 散發的自信與從容……
Thumbnail
現在學校提供營養午餐,我們也期待在教育目標中加入「食育」,有些縣市也開始嘗試編訂有關食育的教材,但媽媽能夠在家裡自己煮東西,自己做飲食教育,當然是最理想的。這本《媽媽,今天吃什麼?》提供飲食教育的建議,也附有容易上手的食譜,提供參考。
Thumbnail
現在學校提供營養午餐,我們也期待在教育目標中加入「食育」,有些縣市也開始嘗試編訂有關食育的教材,但媽媽能夠在家裡自己煮東西,自己做飲食教育,當然是最理想的。這本《媽媽,今天吃什麼?》提供飲食教育的建議,也附有容易上手的食譜,提供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