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成為療癒師之後才知道的事情|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穿越時空❷去到未來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此重要、但又抽象的概念,在我成為療癒師的近十一年之中,也是透過反覆的體驗和不斷地反思來整理、更新自己對「當下」的體悟。


於是,在成為療癒師、不斷精進「活在當下」的路上,最多的就是在練習「回到當下:從過去回來現在」,讓自己可以更敏捷地覺察、更快速地回來,然後更多地享受成為真實自我的快樂。

只是,在持續「活在當下」的過程中,我發現:身處的時間點,當然不會總是在「過去」,很多時候也是會飄到「未來」。

於是,我開始寫〈成為療癒師之後才知道的事|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穿越時空〉系列文章;想知道回到過去會出現哪些症狀的讀者,可以閱讀 成為療癒師之後才知道的事|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穿越時空❶回到過去篇

而這一篇,要來討論的是:跑到未來的時候,會有哪些狀態?

跑到未來的❸種症狀

症狀❶不知該如何是好的迷惘

迷惘,或是徬徨,是「去到了假想的未來,不知道現在該走哪一步」的時候會有的狀態,甚至會出現「我到底在幹嘛?」的自我貶抑,算是相當常見的情緒。

其實,人處在「當下」的時候,也會看見「未來」,而那是基於現況所能夠推導出來的可能性。在有這樣的「預見」的時候,心中會有「有機會發展成這樣?」的興奮,以及「那的確是想要前往的方向,那就來看看能走到哪裡吧!」的期待和輕鬆。

與此相對,不是處在當下所看到的「未來」,很多時候是以恐懼為基底而去設定的,心裡面會因為「那一定是接下來的目標!」和「沒有做到,就是失敗。」而有壓力,然後無法將「能夠踏出的那一步」看清楚。

不過,迷惘並不是完全不好的情緒。

它是一個重要的暫停鍵,讓我們可以跳脫塞得滿滿的行事曆、離開無頭蒼蠅般地亂竄,讓自己在這個時間差裡面,回過頭去盤點曾經做過的事情,透過穿透那些事的表面,更深一層地覺察自己存在的核心。

舉例來說:我們家的大女兒,是從小學六年級開始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高三自學生;因為都能做得好的、廣泛且看不出相關性的興趣(例如:數學、歷史事件與人物的研究、人體與營養素的關係、影像記錄、著色和手作、腦科學和心理學⋯⋯等等),讓她在國三(即將升上高中,要為大學階段做準備),而被提出「要聚焦了喔!」的要求的時候,感到不知所措。

所幸,那時的大女兒,已經有四年的、執行【心流】的經驗,讓她在短暫的徬徨之後,即使仍然對未來感到茫然,仍然踏出可以前進的那一步,去了〔紀錄片〕的培訓營⋯⋯而紀錄片完美地整合了這些興趣,因為她最感興趣的就是「美」和「人的行為與動機」。

最後,在大女兒孜孜不倦地累積作品之下,成為了她的專長;並且,讓她在特殊選才的管道裡,成功取得清華和成功大學的正取生資格。

症狀❷「我到底在幹嘛?」的自我責備

在去到「假想的未來」的時候,人很容易會有「如果要去到那個未來,現在的我不應該繼續做這件事情!」的自我懷疑,並且會忽視過去的累積,無法透過那些事情來讚賞和找到自己。

通常,會出現這種狀態,都是因為將「別人的成就」設定成「自己的未來」了!

當我們的焦點與重心,沒有向內覺察、放在自身的個人特質、經驗與潛力之上的時候,便會向外尋找、直接將別人已經擁有的狀態套用在自己身上;而這樣羨慕和嫉妒的眼光,真正傳遞出來的其實是「我辦不到!」、「那是我無法擁有」的非語言訊息。

但是,也不是說「活在當下」的時候,不會想要也擁有別人那樣的成功;而是,在成為那樣的人的時候,屬於你/妳的路徑,會是不一樣的。

沿用「大女兒成為頂大生」的例子。最近,我們在各地舉辦了四場【心秩序・學習】分享會;許多家長,在聽了〔心秩序・學習〕的教育哲學是「心流+療癒」之後,對於自己沒能照顧好孩子的內在、讓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流而感到沮喪。

順著這樣的流,家長們的學習方向竟然是〔療癒〕。

原本的、分享會的第三個環節〔實戰工作坊〕是練習的內容「制定學習計畫」;但是,在不約而同的同意之下,改成〔療癒❺步驟〕。透過安全且有效的步驟,每個人都循序漸進地貼近、化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再次擁有能陪伴孩子的餘裕。

過程中,每位家長都用自己的速度在前進。有些家長能夠順利且迅速地走出來,有些還需要時間的家長們,則是進行到第一、二個步驟⋯⋯而這裡的快和慢,並沒有誰好誰壞的批判,重點都是「啟程」,是朝著「自己」前進的開始。

在這個片刻,家長們不再是「看!人家做得那麼好⋯⋯我怎麼那麼糟。」,而是專注在自己的情緒感受裡面⋯⋯然後,如此美好的、與自己深刻連結的經驗,讓他們在最後的回饋表單裡,寫下滿滿的「想要有家長的培訓課程」的期待。

症狀❸具有破壞性的行動

有一種未來,是不具任何希望的未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662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內在小孩轉大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4/04/04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2024/04/04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2024/03/22
第三個拿起的是「某個週末,我頂著鬼剃頭,從教會騎腳踏車回家。一個計程車司機,把車子停在路邊之後,示意要我坐進後座;我不疑有他地坐了進去。而他掏出生殖器官、將精液塗抹在頭頂光禿的地方;回家後,我趕忙去洗澡⋯⋯靠過來的母親,嫌惡地說出『妳的頭上怎麼黏黏的?而且還有尿味?』後,就沒再問過此事。」的情景。
Thumbnail
2024/03/22
第三個拿起的是「某個週末,我頂著鬼剃頭,從教會騎腳踏車回家。一個計程車司機,把車子停在路邊之後,示意要我坐進後座;我不疑有他地坐了進去。而他掏出生殖器官、將精液塗抹在頭頂光禿的地方;回家後,我趕忙去洗澡⋯⋯靠過來的母親,嫌惡地說出『妳的頭上怎麼黏黏的?而且還有尿味?』後,就沒再問過此事。」的情景。
Thumbnail
2024/03/17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2024/03/17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索人生課題與靈性成長:從療癒過程中獲取的重要教訓 這個個案再找我做完服務之後,一直有持續觀察自己。 她的回饋分享,也讓我很有感觸跟共鳴。 很開心她有意識到,拿回自己的主導權,一旦明白觀念以後,很多事情就開始轉換與改變。 老師,午安❤ 我記得早期接觸療癒相關的經驗,當時遇到的老師都
Thumbnail
探索人生課題與靈性成長:從療癒過程中獲取的重要教訓 這個個案再找我做完服務之後,一直有持續觀察自己。 她的回饋分享,也讓我很有感觸跟共鳴。 很開心她有意識到,拿回自己的主導權,一旦明白觀念以後,很多事情就開始轉換與改變。 老師,午安❤ 我記得早期接觸療癒相關的經驗,當時遇到的老師都
Thumbnail
2023/06/13諮商師告訴我,因為幼時被母親家暴,年幼的我用了「解離」的方式「活下來」,導致往後人生遭遇重大挫折壓力時,我同樣也無意識的用相同的方式面對現實,於是我的人格分裂稍微明顯一些些,這些記錄文,我自己現在回頭看,都感受到是給我自己的鼓勵。 諮商師說,在事件發生當下,潛意識、無意識採用的方
Thumbnail
2023/06/13諮商師告訴我,因為幼時被母親家暴,年幼的我用了「解離」的方式「活下來」,導致往後人生遭遇重大挫折壓力時,我同樣也無意識的用相同的方式面對現實,於是我的人格分裂稍微明顯一些些,這些記錄文,我自己現在回頭看,都感受到是給我自己的鼓勵。 諮商師說,在事件發生當下,潛意識、無意識採用的方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活在當下,是靈性大師都會提及的。 如此重要、但又抽象的概念,在我成為療癒師的近十一年之中,也是透過反覆的體驗和不斷地反思來整理、更新自己對「當下」的體悟。 而首度察覺到「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不同,是第一次進行〔療癒〕的時候。
Thumbnail
活在當下,是靈性大師都會提及的。 如此重要、但又抽象的概念,在我成為療癒師的近十一年之中,也是透過反覆的體驗和不斷地反思來整理、更新自己對「當下」的體悟。 而首度察覺到「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不同,是第一次進行〔療癒〕的時候。
Thumbnail
那天,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在聊天。 因為都是靈性工作者,也因為彼此理解人事物的路徑非常不一樣,於是我們經常針對身心靈領域的專有名詞,例如:開悟、合一、維度、前世今生、因果業力、業力⋯⋯等等,交換彼此的視角;甚至,因為這些概念都非常地抽象,所以我們總會在隔了一段時間、有了更多體驗後,再次進行對話。
Thumbnail
那天,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在聊天。 因為都是靈性工作者,也因為彼此理解人事物的路徑非常不一樣,於是我們經常針對身心靈領域的專有名詞,例如:開悟、合一、維度、前世今生、因果業力、業力⋯⋯等等,交換彼此的視角;甚至,因為這些概念都非常地抽象,所以我們總會在隔了一段時間、有了更多體驗後,再次進行對話。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個案預約服務:擴大療癒11天集體遠距療癒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個案預約服務:擴大療癒11天集體遠距療癒
Thumbnail
在儀式結束後的隔天,我的內心突然湧現一股對母親的感謝。 感謝她,在我完結了與她之間的課題之後,才離開。而不是在逃避課題/還在面對課題的過程中,離開;因為在過程中的我,應該會責怪自己不夠盡力,會有懊悔、執著⋯⋯。
Thumbnail
在儀式結束後的隔天,我的內心突然湧現一股對母親的感謝。 感謝她,在我完結了與她之間的課題之後,才離開。而不是在逃避課題/還在面對課題的過程中,離開;因為在過程中的我,應該會責怪自己不夠盡力,會有懊悔、執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