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失敗的藝術:善待自己的修復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已上小學的外甥,開始了無法避免的課業與考試,看見他面對挫折的反應,讓我想起自己從小到大,似乎沒有學習過如何面對「失敗」,加上視覺心像的課程裡,也查覺到了自己的「競爭意識」:我想要「完美」,我想要比別人優秀。

求學期間,我嚐遍大大小小的考試失敗,這些失敗,導致自信心不足。為什麼會害怕失敗呢?挫折感往往來自失敗,因為容易把失敗聯想成自己是不是不夠好?父母是不是因為這樣而不喜歡我,或是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乾脆就直接放棄,不再嘗試。而那些自我批判的聲音,逐漸形成信念;不斷地自責與自憐,成為了「受害者」的姿態。

一直以來,我們的社會崇尚競爭,很多時候有意、無意地培養競爭意識,而且大多數人都喜歡談成功學,但有趣的是,2010年芬蘭大學艾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創業社,開始發起十月十三日「國際失敗日」活動,鼓勵大家把自己的失敗經驗上傳到社群軟體,好好談論分享失敗經驗。

每年的失敗日,主辦者會特地邀請知名人士和成就卓著的人發言,解釋他們在自己的成功之旅中遇到的挫折,以及他們如何從失敗中學習的故事,鼓勵更多人去嘗試新的或困難的事物,而不去擔心後果,幫助人們有信心地走出舒適圈。

結果這個活動在芬蘭國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諾基亞董事會主席、憤怒鳥(Angry Birds)的創作者彼得‧韋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等芬蘭社會知名人士都表態支持這個節日。

國際失敗日就是要向人們重申:失敗就是創新的一部分,它不應該是消極的。

然而芬蘭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曾經風光一時的手機品牌Nokia,隨著Nokia在手機市場瓦解,芬蘭經歷了經濟危機與大規模失業潮,但從Nokia出來的人成立了無數新創公司,組成了全新的創業生態。芬蘭社會從危機中學到的,不是不失敗的方法,而是面對失敗的方法。

沒有人知道,過了幾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而如今所學的,也許都會變成無用之物。生命變得多元化,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關注的焦點,可以從不失敗的方法,移轉至獲得個人的修復力,也就是面對失敗的力量。

對人生的每一瞬間,失敗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即使我們多麼努力,都可能在生活的某個時刻,面臨挫折和失望。當我們面對失敗時,你是否厭倦了,成為最糟糕的自我批判者?你是否願意,向自己提供與他人相同的善意和理解?

當感到失敗或挫折時,我自己會從情緒開始反應,雖然每個人不盡相同,但情緒是很容易從身體或是語言中發現,透過有意識地處理,並且與浮出水面的情緒共處,才不會被情緒困住,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深呼吸。

如果你已經在練習冥想,你會有自己的模式,但若你是新手,就從簡單的開始。

方法1:深呼吸

將意識帶到當下,與我們的經歷和情緒同在,並承認我們正在經歷的困難或壓力。當我們面對失敗時,我們的本能可能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消除不舒服的情緒。然而,透過深呼吸,邀請我們承認我們的感受,並與它們同在,而不是評判或迴避。

我們可以透過幾次深呼吸,來意識到我們的身心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個練習會在沒有批判或迴避的情況下,覺察到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感覺。這代表著我們不是在忽視或否認痛苦,而是承認它,並以富有同情心和非批判性的方式與它們同在。

方法2:認知失敗是共同的人性

當我們失敗時,很容易感到孤立和孤獨,理解痛苦和不完美,是人類經歷的一部分,了解其他人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我們也不是唯一面臨這一特殊挑戰的人。

這樣的認知和瞭解,可以增進與他人的聯繫感和同理心,並可以幫助我們在競爭中,感到更多的支持和不那麼孤單,讓我們有更大的彈性適應力。

方法3:善待自己

是指當我們經歷痛苦、失敗或苦難時,用溫暖、關懷和理解來對待自己。通常,我們傾向於對自己苛刻,為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責備和批評自己。善待自己就像對待正在掙扎的好朋友一樣,以同樣的善意和關懷對待自己。這包括對自己溫柔和支持,提供安慰和鼓勵的話語,並知曉我們正在盡力而為。給自己一個擁抱,也可以寫一封善意和支持自己的信。

善待自己,是一種在困難和痛苦時善待、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方式;是一種內在的支持來源,它使我們能夠對自己溫柔、友善,即使面對失敗或錯誤。

但並不是忽視我們的錯誤和缺點,而是以友善和接納的態度承認它們。自我批評和自責,往往會使消極情緒和行為長期存在,對自己慈悲可以帶來更大的韌性、動力和個人成長。

而誠實和真誠地對待自己,這樣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我們將會知道如何以更大的同情心和理解力,來面對困難的情緒和經歷,改變與自己的關係,也更容易去善待他人,且具同理心。

我們可以用善良、理解和韌性來面對失敗。失敗之中包含了全新的開始,放棄並不是在確認自己的極限,而是擴張人生的可能性。保存樂於面對失敗的冒險精神,以及面對失敗後的修復力,是通往未來世界的關鍵。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alia療心畫愛的沙龍
29會員
200內容數
一段療癒重生的旅程, 關於我, 與愛同行, 歡迎你。
2024/10/20
學習靈氣療育課程,你會經歷一些轉變,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壓力的減少,更會隨著持續的練習,逐步提升自我價值、情緒接納能力和健康狀態。 接納情緒、紓解壓力:靈氣能量能幫助你釋放生活壓力,接納並理解情緒,增加自我穩定感,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平靜與放鬆。 身體健康:靈氣能量促進身體自癒功能,放鬆身心,
Thumbnail
2024/10/20
學習靈氣療育課程,你會經歷一些轉變,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壓力的減少,更會隨著持續的練習,逐步提升自我價值、情緒接納能力和健康狀態。 接納情緒、紓解壓力:靈氣能量能幫助你釋放生活壓力,接納並理解情緒,增加自我穩定感,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平靜與放鬆。 身體健康:靈氣能量促進身體自癒功能,放鬆身心,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身體、情緒與意識之間的關係,通過比喻將身體比作馬車,情緒比作馬匹,分析為何保持與身體的連結對於情緒管理至關重要。身體的感受可以作為情緒的線索,透過觀察這些感受,我們能夠意識到潛在的情緒問題,並學會釋放壓抑的情緒能量。本文也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來幫助讀者重建與自身身體的連結。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身體、情緒與意識之間的關係,通過比喻將身體比作馬車,情緒比作馬匹,分析為何保持與身體的連結對於情緒管理至關重要。身體的感受可以作為情緒的線索,透過觀察這些感受,我們能夠意識到潛在的情緒問題,並學會釋放壓抑的情緒能量。本文也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來幫助讀者重建與自身身體的連結。
Thumbnail
2024/09/06
文章探討療育過程中自我責任的重要性,強調純粹依賴神聖存有或療育師不能解決個人的內在問題。只有在願意負起責任的情況下,療育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若你準備好開始這段旅程,歡迎預約諮詢。
2024/09/06
文章探討療育過程中自我責任的重要性,強調純粹依賴神聖存有或療育師不能解決個人的內在問題。只有在願意負起責任的情況下,療育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若你準備好開始這段旅程,歡迎預約諮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失敗時,你是否厭倦了,成為最糟糕的自我批判者?你是否願意,向自己提供與他人相同的善意和理解?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失敗時,你是否厭倦了,成為最糟糕的自我批判者?你是否願意,向自己提供與他人相同的善意和理解?
Thumbnail
害怕失敗的人,所有能量精力都會放在失敗的自我預言,充滿擔憂和焦慮。 成功導向的人,則是想著各種能達成成功的方法。成功不會唾手可得,但相信自己能達成者會把精力放在了解各種有效的方法上,而非運作在自我抑制和自我否定上。
Thumbnail
害怕失敗的人,所有能量精力都會放在失敗的自我預言,充滿擔憂和焦慮。 成功導向的人,則是想著各種能達成成功的方法。成功不會唾手可得,但相信自己能達成者會把精力放在了解各種有效的方法上,而非運作在自我抑制和自我否定上。
Thumbnail
每一個失敗經驗都是個人的。感受也會因為情感、文化與自我的包袱而有所不同,無法輕易面對並朝下一步邁進。《失敗學》的作者Elizabeth Day決定從他個人失敗經驗做為開端,透過詢問其他人失敗經驗,彙整出能夠做為他人參照的法則。
Thumbnail
每一個失敗經驗都是個人的。感受也會因為情感、文化與自我的包袱而有所不同,無法輕易面對並朝下一步邁進。《失敗學》的作者Elizabeth Day決定從他個人失敗經驗做為開端,透過詢問其他人失敗經驗,彙整出能夠做為他人參照的法則。
Thumbnail
你有沒有擔心你可能會成為失敗者?別擔心,我們都曾在某個時候覺得自己是。 然而,失敗者擁有一些你可能會或不會意識到的特質。 什麼是失敗者? 在我深入探討失敗者的共同特徵之前,讓我們先談談失敗者的真正含義。 媒體和社會給我們一個非常具體的“失敗者”形象,讓我們不免擔心自己是否屬於其中。 2)總是放棄
Thumbnail
你有沒有擔心你可能會成為失敗者?別擔心,我們都曾在某個時候覺得自己是。 然而,失敗者擁有一些你可能會或不會意識到的特質。 什麼是失敗者? 在我深入探討失敗者的共同特徵之前,讓我們先談談失敗者的真正含義。 媒體和社會給我們一個非常具體的“失敗者”形象,讓我們不免擔心自己是否屬於其中。 2)總是放棄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能早點失敗,不錯! 比一般人都更早失敗,就會更快成功。 人們在遇到失敗,當下的反應來不開,感到自己慘絕人寰,即時直插谷底。這些都十分普遍及正常。誰沒有情緒?曾為着一件事用盡力去做,但最後的結果未如人願,還要加送一個「失敗」的禮物,誰不會感到失落? 失敗和挫折,就是生活的必須品,沒有它們的出現,怎樣能
Thumbnail
能早點失敗,不錯! 比一般人都更早失敗,就會更快成功。 人們在遇到失敗,當下的反應來不開,感到自己慘絕人寰,即時直插谷底。這些都十分普遍及正常。誰沒有情緒?曾為着一件事用盡力去做,但最後的結果未如人願,還要加送一個「失敗」的禮物,誰不會感到失落? 失敗和挫折,就是生活的必須品,沒有它們的出現,怎樣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