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崴閱讀-雜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只要有判斷,就會有雜訊。

好書分享:雜訊

作者:Daniel Kaheneman, Olivier Sibony, Cass R. Sunstein

翻譯:廖月娟、周宜芳

天下文化出版

raw-image

2022年末就用這本書做個結尾吧,2021年底購入到現在,終於是認真的看完了。小小心得先分享,如果我們已知會有雜訊的發生,怎麼樣有知覺或是有方法的利用一些工具,減少過多的雜訊影響我們的判斷。然後考慮合理減少雜訊所需要的成本選擇一個相對好的方式。

所以針對一些預測與判斷,或許可以試著找出一些衡量的基準,不需要考慮過多的加乘,先透過一些數字自動化的計算,晚一點才把個人主觀的判斷加入,應該都能夠有效的減少雜訊的干擾。

凡是判斷就會有雜訊,雜訊長怎樣呢?

  • 不同面試官對同一個應徵者會有不同的評價。
  • 同一個員工的考核會因為打考績主管的不同而有差異。
  • 被告是否獲准保釋,關鍵在於法官,有的法官比較寬容,有的則比較嚴格。
  • 同一個專家看同一個案件,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不同的看法。

#只要是判斷就會有雜訊

書中用了六個部分來解釋,判斷,如何提昇來拆解:

第一部:尋找雜訊

犯罪的量刑會因為不同法官而有所不同,甚至是包含裁判的時間,心情甚至是戶外氣溫。但每一個案件又是獨立的,究竟甚麼樣才會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裁決?

資產管理公司的人員,依據相同的資料,對於標的物的估值有著很大的落差。甚至是保險理賠的人員,對於理賠標準與金額的計算,相比之下可能帶給公司或是投資人額外的損失。

即便不是這些重複性發生的決策,面對單一事件的決策,所面臨的雜訊與挑戰更多。或許就如同書中所講的:造就你今天的各經驗與你現在的決定沒有甚麼關係。

raw-image


第二部:你的頭腦也是一把尺

水準雜訊:單一個法官是屬於嚴厲或寬容,這一類因為人格特質,而與案件或被告無關的就屬於水準雜訊。

型態雜訊:同一個法官並非所有案件都嚴厲或是寬容,因為案件或被告,有時候比較嚴厲,有時比較寬容,那就屬於型態雜訊。

整個系統雜訊的平方就等於水準雜訊平方加上型態雜訊的平方。

raw-image


場合雜訊:整個判斷取決於心情,剛剛發生的事情,甚至是天氣,人並非永遠不會變得,因此每一次的判斷因外在因素產生的就屬於場合雜訊。

raw-image


群體會擴大還是縮減雜訊呢?

在多數的情況之下,會因為少數先發言的人或是集中在少數判斷之下,特別是公眾議題的討論與決定都是透過群體的討論,因為某些因素而讓公共議題被導向特定的方向。這也是書裡討論希望能夠讓世界更趨於公平的理想方向。

第三部:預測性判斷中的雜訊

越簡單的模型,就越穩健。因為資訊科技與電腦運算的發達,只要有特定可遵循規則的事情,電腦通常都能夠比人做出更好的判斷與決策。但機器學習還是有其所侷限的,就如同書裡所舉到的斷腿例子。

要判斷一個人晚上是否會去看電影,如果你已經知道他腿斷了(爾且剛好也沒有產生去醫院的行為),那麼你有很大的機會會比電腦還容易預測這個人不會去看電影。

#我的直覺

大概很多有經驗的高階經理人很常依賴所謂的直覺,本能的感覺來做判斷。但是這大概跟先前分享過的書籍:真確的TED演講裡所提的,通常人類的判斷恐怕比起黑猩猩的常態分佈好不了多少。就如同預測股價:漲,跌,平。我們非常容易過度的高估自己的判斷能力。

raw-image


第四部:雜訊的產生

還有甚麼會導致雜訊的產生呢?

系統一的思考,我們被訓練得很依賴直覺的快思,然後以此做出判斷。再搭配上取多心理的因素,包含了:結論謬誤,追求連續性,習慣的因果配對。即使有量表,也因為對量表的分數未必有經過一致性的結構化設計(你的4分跟我的4分滿意程度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有非常多的因素都會使判斷產生偏誤或雜訊。書中大概也花了一半的篇幅好好地透過大量的案例來解釋以及說明,世界的雜訊有非常多。那怎麼辦呢?

第五部:提升判斷力

為了對抗雜訊,這一段大概可以是必讀的一段重點,提供了解方,也提供了解方所運用的場景:鑑識科學,醫療診斷,績效評鑑,人員招募。解方分享一下,案例留著大家有興趣可以看書。

#優越的判斷者

雖然雜訊有很多,但不可否認,還是存在的少數的大神,對於特定領域的判斷與預測總是準得嚇人,雖然智力是作者也無法否認的要素,不過有個關鍵:主動開放的心態

raw-image

根據新資訊不斷改變想法,修正信念。爾且這個思考方式,是可以教導與學習的。對反對意見保持開放心態,並知道自己或許是錯的,如果需要勇敢地做出決斷,那也會是在過程的尾聲,而不是開始。

#中介評估法

流程一開始,把決策建構成中介評估。

盡可能確保中介評估採用外部觀點。

分析階段,盡可能讓評估保持彼此獨立。

決策會議上,各項評估分開檢視。

每一項評估都要確保參與者各自做判斷,然後運用:估計-討論-估計法。

要做最後決策時,延遲直覺地運用時間,但不要禁用直覺。

raw-image


第六部:雜訊的最適水準

演算法在不確定世界裡不太可能完美,但是有偏誤的人類判斷可能更不完美。如果演算法犯的錯比人類專家還少,而我們卻在直覺上更偏好人類,那麼我們應該仔細審視我們的直覺偏好。

減少雜訊策略確實代價不斐,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它們的成本只是藉口,而且不構成容忍雜訊所帶來的不公平和代價的充分理由。

在還沒有辦法有很好的演算法之前,規則與準則可以協助減少雜訊,例如透過滿18歲才能喝酒,但有許多超過18歲的人喝酒可能也會有很大的問題,但至少可以減少18歲以下因為喝酒所發生的危害。

raw-image


如果我們活在一個雜訊很少的世界,公共安全與健康可以被改善,更多的公平性,預防很多可以避免的錯誤,這也是作者們寫下這本書的目的,希望引起大家的一些關注,在允許的狀況之下,留意雜訊的發生,避免做出相對差的決策。

raw-image

如同快思慢想所提的,我們難免容易流入系統一的思考方式,如何有意識的練習並察覺偏誤或是雜訊的出現,在可以允許的條件之下,利用一些相對較好的方式與系統建議一個判斷的準則,然後讓自己的直覺晚一點出現。特別是在與人有關的議題上,不要落入那個無知的狀態,然後還因此而沾沾自喜,這兩三年世界變化的速度之快,有許多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疫情,戰爭),然後又瞬間開始打開國際疆界,我們被迫練習要在很快的速度之下,稍微放慢一些判斷的準則,又或是透過一些系統先快速的建立準則,讓自己的直覺晚一點出現,或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見解與看法。不太容易讀但很推的一本書,特別是相當考究的有許多案例作為舉證,下次判斷前,稍微停一下吧!

#阿崴閱讀

#雜訊

#2022/1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崴的沙龍
24會員
692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阿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早年,他侷促在生命陰暗的角落裡,以為幸福是需要追尋的;後來,他發現在幸福原來就在每個人的身邊,不需要任何門檻就能擁有。”   療癒好書:沒有門檻的幸福 作者:楊士毅 大塊文化出版   幸福是一種能力。   因為生命歷程有太多困頓才容易體會幸福,還是富足的生活更容易體會幸福,可能
Thumbnail
2025/04/23
“早年,他侷促在生命陰暗的角落裡,以為幸福是需要追尋的;後來,他發現在幸福原來就在每個人的身邊,不需要任何門檻就能擁有。”   療癒好書:沒有門檻的幸福 作者:楊士毅 大塊文化出版   幸福是一種能力。   因為生命歷程有太多困頓才容易體會幸福,還是富足的生活更容易體會幸福,可能
Thumbnail
2025/04/02
“賺錢不是你做的一件事,而是你學會的一種技能。”   二寫好書分享:納瓦爾寶典 作者:Eric Jorgenson 翻譯:謝佩妏 天下雜誌出版   非常巧合的三月楊醫師選書跟讀書會都同時選中了這一本經典,一本關於致富與快樂的好書,也許如同原文書名一樣:The Guide to We
Thumbnail
2025/04/02
“賺錢不是你做的一件事,而是你學會的一種技能。”   二寫好書分享:納瓦爾寶典 作者:Eric Jorgenson 翻譯:謝佩妏 天下雜誌出版   非常巧合的三月楊醫師選書跟讀書會都同時選中了這一本經典,一本關於致富與快樂的好書,也許如同原文書名一樣:The Guide to We
Thumbnail
2025/03/19
“這是個愛情故事,但絕對是你沒讀過的那種。”   來看小說:明日,明日,又明日 作者:嘉布利·麗文 翻譯:方慈安 商周出版   故事的時間軸跨越了三十年,圍繞在遊戲設計,友情,愛情與工作之間,如果你過去不曾玩過電玩你會對於這樣現實與遊戲世界中的切換感到迷人,如果你喜愛電玩,那更能從
Thumbnail
2025/03/19
“這是個愛情故事,但絕對是你沒讀過的那種。”   來看小說:明日,明日,又明日 作者:嘉布利·麗文 翻譯:方慈安 商周出版   故事的時間軸跨越了三十年,圍繞在遊戲設計,友情,愛情與工作之間,如果你過去不曾玩過電玩你會對於這樣現實與遊戲世界中的切換感到迷人,如果你喜愛電玩,那更能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人的判斷有兩種錯誤,偏誤與雜訊, 就如同打靶一樣,偏誤就是打不準,雜訊就是打太過分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域會出現雜訊,假設你因為心悸去看醫生, 如果一位醫生跟你說心臟有問題,另一位醫師說跟你說壓力大, 你要相信誰? 是不是覺得很困惑? 這就是人類判斷的雜訊,小則損失金錢,大則可能會送命! 所以我們
Thumbnail
人的判斷有兩種錯誤,偏誤與雜訊, 就如同打靶一樣,偏誤就是打不準,雜訊就是打太過分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域會出現雜訊,假設你因為心悸去看醫生, 如果一位醫生跟你說心臟有問題,另一位醫師說跟你說壓力大, 你要相信誰? 是不是覺得很困惑? 這就是人類判斷的雜訊,小則損失金錢,大則可能會送命! 所以我們
Thumbnail
只要有判斷,就會有雜訊。 好書分享:雜訊 作者:Daniel Kaheneman, Olivier Sibony, Cass R. Sunstein 翻譯:廖月娟、周宜芳 天下文化出版 2022年末就用這本書做個結尾吧,2021年底購入到現在,終於是認真的看完了。小小心得先分享,如果我們已知會有雜訊
Thumbnail
只要有判斷,就會有雜訊。 好書分享:雜訊 作者:Daniel Kaheneman, Olivier Sibony, Cass R. Sunstein 翻譯:廖月娟、周宜芳 天下文化出版 2022年末就用這本書做個結尾吧,2021年底購入到現在,終於是認真的看完了。小小心得先分享,如果我們已知會有雜訊
Thumbnail
當我們掌握了不變的規則,會更清楚該採取怎麼樣的因應策略。
Thumbnail
當我們掌握了不變的規則,會更清楚該採取怎麼樣的因應策略。
Thumbnail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這是一本精彩的好書。值得細細咀嚼。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句金言:there is judgement, there is noise - and more of it than you think.蠻驚訝直白的話。
Thumbnail
這是一本精彩的好書。值得細細咀嚼。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句金言:there is judgement, there is noise - and more of it than you think.蠻驚訝直白的話。
Thumbnail
理所當然 變成沒有一定 雖然這樣講很奇怪 不是本來就是多元 且事情有很多角度嗎 這種事情,其實「是」,也不是,怎麼說呢? 其實,問題的主要核心,從不再於『武斷』與否 以及,是否有很多角度 亦或是,「要不要包容」的問題 而是,事情的『本質』「基礎」邏輯是什麼 這種東西,或許要從比較理科 事實 是
Thumbnail
理所當然 變成沒有一定 雖然這樣講很奇怪 不是本來就是多元 且事情有很多角度嗎 這種事情,其實「是」,也不是,怎麼說呢? 其實,問題的主要核心,從不再於『武斷』與否 以及,是否有很多角度 亦或是,「要不要包容」的問題 而是,事情的『本質』「基礎」邏輯是什麼 這種東西,或許要從比較理科 事實 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