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工作表現上有所提升,要先排除三個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迷思一 人的能力受限於天生特質

這本書從第一章就開始強調,大部分的領域能有多少成就,都取決於刻意練習,而非基因決定,相信基因會決定表現的人,通常會有「我無法」、「我就是沒有創意」、「我對語言就是沒天分」的心態,所以想要提升自我,第一步就是要改變心態。

迷思二 經驗夠多,就一定會進步

許多研究都證實了,經驗較久往往會變成以一成不變的方式,重複做某件事,這樣的情況不但無法進步,有時候也會停滯不前甚至退步。
我覺得我身為老師也稍有同感,但我感覺一對一鋼琴教學比較像是外科醫生的案例,我們在上課途中會遇到學生不同的突發狀況,比如在學新樂曲時,學生就出現了之前沒有的新問題,我會開始思考如何解決,以及之前設計的練習哪裡出問題了。
我們當然不會面臨向外科醫生那樣有時要做關乎性命的決策,但我認為情況其實蠻相似的,學生的問題也間接是給我們老師做立即的反饋,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一些替代方案。

迷思三 只要夠努力,就會有所進步

就算以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方法,把頂尖前輩的知識傳授給他人,也不一定能造就相同成效。想要有所進步有時候不是要跟問題硬碰硬,而是要不斷嘗試新方法,要有所進步就要用對方法。
完整閱讀心得 :
avatar-img
9會員
19內容數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自由書寫術》所以對這套書寫技術深感興趣,因此我決定來做個大膽的嘗試,就是按照書中的技巧,每天自由書寫,並且把我寫的內容分享出來,這裡將會是很自由很輕鬆,內容可能對你來說很無聊,但透過這個專題我想知道,如果我把我最真實的內在打開給別人看,會得到什麼結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迪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而讀到這章之前,我沒想過連寫作都需要設時限,我當下的疑問是,既然叫做「自由」書寫,那計時不會反而是一種限制嗎? 在《自由書寫術》中,作者給出兩個理由。
我覺得文字比起口語表達更能清楚作者的思考能力,這與欣賞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在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是同時用看(眼睛)、聽(耳朵)、思考(腦袋)我們的注意力分給三個部分。 所以說聽一個人說話時,說話者可以被自身吸引力,掩蓋邏輯不足的問題,聽音樂也是,當我聽一個人彈琴的時候,我會看到他的手腕運用、氣場
我本來對寫作完全沒概念,所以我會在寫作時與我做其他事情的心態思維做連結,比如說我是一個要想出完美方法的人,然後常常陷入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所以然的那種。 我跟人相處,特別跟不熟悉的人,我是怕講錯話的人,變得很不自在,常常覺得自己在人前表現不夠好,這樣的心態思維彷彿也帶到我在寫作上,影響我寫作,我會絞盡腦
記得我剛開始跟我老婆(當時是我約會對象),第一次約會時,我就犯了一個超NG的行為,我當時非常緊張,畢竟自從跟前任分手後已經很久沒有跟心儀的對象約出去了,為了要給他好的第一印象,我講了一則黃色笑話................ 這個笑話是這樣的.... 男方最近想要跟他女友求婚,但是因為他的生殖器太
最近令我苦惱的事情,就是我的部落格文章,我的文章出現難產的情況,最近在寫一篇關於鋼琴老師應該知道的事情,我不知道我寫這個幹嘛,只是為了產出內容的感覺,又覺得我有點像書中前面說的,想要找到完美的說法或文句,但這讓我不斷刪改刪改,一直拖延。 然後加上最近我的作息不太規律,到底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沒有規劃
其實書中有很多我覺得很棒的地方,挑選一個的話,就是輕鬆試跟不停地快寫,這兩篇算是幫我解脫了一些束縛,我在寫作時會想要寫得很完美,很吸引人,所以每次寫的時候我都會刪刪改改,然後導致文章難產,或花了很多時間寫完後人然不滿意。 但前兩章的內容,輕鬆試,不停的寫,寫下任何出現在我腦海中的想法,瞬間讓我自由的
而讀到這章之前,我沒想過連寫作都需要設時限,我當下的疑問是,既然叫做「自由」書寫,那計時不會反而是一種限制嗎? 在《自由書寫術》中,作者給出兩個理由。
我覺得文字比起口語表達更能清楚作者的思考能力,這與欣賞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在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是同時用看(眼睛)、聽(耳朵)、思考(腦袋)我們的注意力分給三個部分。 所以說聽一個人說話時,說話者可以被自身吸引力,掩蓋邏輯不足的問題,聽音樂也是,當我聽一個人彈琴的時候,我會看到他的手腕運用、氣場
我本來對寫作完全沒概念,所以我會在寫作時與我做其他事情的心態思維做連結,比如說我是一個要想出完美方法的人,然後常常陷入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所以然的那種。 我跟人相處,特別跟不熟悉的人,我是怕講錯話的人,變得很不自在,常常覺得自己在人前表現不夠好,這樣的心態思維彷彿也帶到我在寫作上,影響我寫作,我會絞盡腦
記得我剛開始跟我老婆(當時是我約會對象),第一次約會時,我就犯了一個超NG的行為,我當時非常緊張,畢竟自從跟前任分手後已經很久沒有跟心儀的對象約出去了,為了要給他好的第一印象,我講了一則黃色笑話................ 這個笑話是這樣的.... 男方最近想要跟他女友求婚,但是因為他的生殖器太
最近令我苦惱的事情,就是我的部落格文章,我的文章出現難產的情況,最近在寫一篇關於鋼琴老師應該知道的事情,我不知道我寫這個幹嘛,只是為了產出內容的感覺,又覺得我有點像書中前面說的,想要找到完美的說法或文句,但這讓我不斷刪改刪改,一直拖延。 然後加上最近我的作息不太規律,到底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沒有規劃
其實書中有很多我覺得很棒的地方,挑選一個的話,就是輕鬆試跟不停地快寫,這兩篇算是幫我解脫了一些束縛,我在寫作時會想要寫得很完美,很吸引人,所以每次寫的時候我都會刪刪改改,然後導致文章難產,或花了很多時間寫完後人然不滿意。 但前兩章的內容,輕鬆試,不停的寫,寫下任何出現在我腦海中的想法,瞬間讓我自由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很多人覺得做好一件事很難,但是是真的很難,還是只是不想努力呢?想要做好一件事要怎麼做呢? 舉一個例子,以唱歌來說,如果一個歌手天生就沒有好聽的音色那要怎麼才能讓他唱出好聽的歌呢?我認為應該要比其他人更努力的練習自己的唱歌技巧,讓自己的歌聲更有吸引力,這樣才會有更多人看到他、覺得他厲害。 再舉一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很多人覺得做好一件事很難,但是是真的很難,還是只是不想努力呢?想要做好一件事要怎麼做呢? 舉一個例子,以唱歌來說,如果一個歌手天生就沒有好聽的音色那要怎麼才能讓他唱出好聽的歌呢?我認為應該要比其他人更努力的練習自己的唱歌技巧,讓自己的歌聲更有吸引力,這樣才會有更多人看到他、覺得他厲害。 再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