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為皈依佛門前,有好幾年都去算紫微斗數的流年,老師很有趣,似乎是有一些神通力,可以看到前世今生,有時聽起來真的蠻有趣的。
從這個老師口中,第一次聽到「福德(福報)池」這個名詞,她跟我解釋,每個人的福報,都存在這個水池中,水池的水位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高有時沒有,端看平常是否有惜福培福,譬如本來可能會發生一些比較嚴重的事情,可以藉由你福德池中的福報,可能會化險為夷,然後福德會減少,直到沒有,遇到事情可能就沒有福德幫忙擋了。
那位老師提到蠻重要的概念是:要培福,可以藉由幫助別人,奉獻自己,做佈施讓自己的池中水位增加,她建議的方式是捐錢給公益團體、助印佛經、及捐血等方式,在自己學佛後,才知道這些都是佈施的一種。
皈依佛門後,佈施是修菩薩行的品德「六波羅蜜」特質之一,可以分為財佈施、法佈施、無畏施,
財佈施除了是金錢去幫助他人以外,亦可以用自己的時間、體力、才能等去幫助他人,譬如做義工也是一種方式;而法佈施則是分享佛法讓別人也能跟著受惠;無畏施則是幫助他人消除恐懼。
在日常生活中,財佈施方面,除了固定捐款給流浪動物協會及助養流浪狗外,也會供養三寶,及有時間會讓自己去當義工;法布施目前則考量到假如讓宗教感太重的跟別人說,有可能會害到其他人可能會產生謗佛的狀況,如果不是佛教徒,我都會將「佛說」先隱藏起來,然後再將佛法的智慧分享給其他的同事與學生們;無畏施則是因為自己目前能力不足,頂多只能在學生在面對挑戰產生不確定及恐懼時我想辦法去安撫學生讓他們敢於接受智慧。
「佈施」除了是修福報以外,也是對治自己的「貪」,最後學到如何放下的智慧。
前兩天到寺院當義工時,除了佈施以外,也遇到許多義工都是善知識,他們總教我會提醒我早已忘記的基本原則。
在掃外面落葉時,有一位錦鐘前輩跟著我一起打掃,當時我們要掃一個冷氣戶外機的地方,地上固定好的各種管線,由於在室外,有些落葉要掃乾淨,錦鐘前輩已經七十幾歲,還嫌單純用掃把掃不乾淨,拿了夾子將所有卡在管線底下的落葉都挖出來再掃,並告訴我做義工「盡心盡力第一」就好,有些掃不到的固然不執著,但可以掃的,要把它盡力掃乾淨。
在回程的時候,同車的師兄也分享了他讀《地藏十輪經》的心得,從佛經中有解釋為何就是有些眾生會去當義工,他留了一點點懸念,說如果想知道,可以去讀經,在這部經典裡面有解釋為何有些人要做義工,也讓我知道原來還有這部經,以及其他人是如何認真的在努力學習。
做完義工後,都會有一個迴向的地方,都會把功德迴向給大家,在迴向文字中,也說到「願將今天所學習到的…」其中不只佈施,藉由當義工的過程,其實自己學到的東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