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則】延展防衛-106台綜大轉學考|法律擬答系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日期:2023.05.12

題目

乙侵入甲的住宅竊取財物。甲返家後,發現乙躲藏於陽台。當時,乙的背包裝有甲所收藏的雕刻品。甲出於防衛意思欲將遭竊之物奪回,甲趁勢將乙壓制在地上,並且利用手肘緊扣住其脖子。十分鐘後,警察趕至甲住處,乙當時已經死亡。實際上,乙一開始確實還有些許的抵抗,但在甲扣住脖子五分鐘後,乙因缺氧而死亡。在整個壓制過程中,甲始終以為乙的意識是清醒的。試問甲的刑責為何?(五十分) 【106台綜大】

擬答

(一)甲緊扣乙脖子致乙死亡之行為可能成立刑法第271條第1項之殺人罪

1.客觀上,甲緊扣乙脖子之行為係乙死亡之不可想像其不存在之條件,具條件因果關係,其之行為亦係製造法所不容許之風險且已實現之,故甲魚殺人罪之部分客觀構成要件該當。主觀上,甲不具有殺乙之認知及意欲,故不具有故意。準此其殺人罪構成要件不該當。
2.甲不成立本罪。

(二)甲緊扣乙脖子致乙死亡之行為可能成立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

1.甲之該行為客觀構成要件該當,已如前述。主觀上,甲基於防衛意思而壓制乙,應認其其至少具有傷害乙之認知及意欲,故具有故意,主觀構成要件該當。
2.違法性上,甲係因乙侵入甲之住宅而為其傷害行為,故可能有以下阻卻違法事由之適用:
(1)甲可能得主張刑法第21條依法令之行為阻卻違法
按刑法第21條之規定,依法令之行為得阻卻違法。本件,乙於侵入甲之住宅時為甲察覺,故乙成立刑事訴訟法第88條所稱之現行犯,甲得主張該條逮捕之進而阻卻違法,惟本案中甲致乙死,應認為已逾越逮捕必要之程度,故甲不得主張刑法第21條依法令之行為阻卻違法。
(2)甲可能得主張刑法第23條正當防衛阻卻違法
按刑法第23條之規定,對於他人不法之侵害而為之防衛行為者得阻卻違法。本案,甲致乙死亡之行為是否得主張正當防衛,學說上有不同之見解:
a.有論者認為,應將防衛行為切割為兩種不同時點做觀察:在前階段具有緊急防衛情狀,且其防衛行為具有必要性時,於該階段應認其具有客觀正當防衛要件;在後階段時,由於緊急防衛情狀已因時間流逝而消逝,故客觀上不成立正當防衛,若防衛人主觀上具有防衛意思,則依容許構成要件處理之。
b.另有論者,認為不應將行為做割裂觀察,應合併觀察視為同一行為,故防衛情狀原先即存在,僅因時間流逝而不具緊急防衛情狀時,防衛者仍續行其防衛行為,將其稱為「延展性過當防衛」,即仍肯認其具有防衛情狀,但防衛行為過當故論以過當防衛。
c.本文以為,延展性過當防衛該說較為可採,蓋防衛者於防衛時由於情況急迫、缺乏專業知識或情緒緊張等因素,難以精確判斷緊急防衛情狀是否尚存,若將時間點做割裂觀察,有過度要求防衛者之可能,對於法秩序之維護有不利益之影響,故本文認為延展型防衛過當說較為可採。
d.本案中,客觀上,乙於行竊過程與侵入住宅之過程中為甲察覺,具有緊急防衛情狀,其防衛行為亦可有效保護受侵害之法益,惟甲之防衛行為欠缺必要性與乙死亡之結果欠缺必要性,甲仍有其他更小侵害之手段可達成相同之防衛效果;主觀上,甲具有防衛意思。準此,甲之防衛行為過當,不成立正當防衛。甲不具阻卻違法事由。
4.罪責上,按刑法第23條但書之規定,防衛過當時,得減輕或免除其刑,此為減輕或寬恕罪責之事由。本件,甲防衛過當,因此得依該條但書之規定,減輕或寬恕罪責。

(三)甲可能成立刑法第17條及第277條第2項之傷害致死罪

1.甲成立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已如前述。
2.甲因傷害而對乙發生死亡之加重結果,並具因果關係。
3.至於甲對該加重結果是否具有過失,學說及實務上具有不同之見解:
(1)實務認為,過失之判斷不以行為人主觀有無預見可能性為標準,而係以客觀一般人對該結果有無普遍預見為判斷標準。
(2)另有論者,認為過失應以行為人主觀預見可能性為判斷標準,若行為人主觀上無預見可能性,則不論以過失。
(3)本文以為,以主觀作為預見可能性之為判斷標準較為可採。蓋預見可能性此一概念本就係「主觀」上之概念,若將其擴張至客觀層次可能會讓處罰變得更於恣意,過度苛責行為人,反而不利於刑法之預防功能。
(4)本案中,甲於壓制過程中,始終認為乙為清醒故持續壓制,應認其主觀上對乙死亡之結果並無預見可能性,故甲不成立傷害致死之加重結果犯。

(四)結論

甲成立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不具阻卻違法事由,但具減輕或寬恕罪責事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39內容數
正在準備轉學考,所以會把轉學考準備期間練題的擬答放上來。如果能對未來的學弟妹有所幫助那我覺得就有價值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 Al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間:2023.05.10 科目:刑法總則 甲為了消滅情敵A,遂買通乙殺害A。甲將A的外貌特徵、身形告訴乙,並交給乙一張A的照片。某日,乙依照甲的吩咐,埋伏在A每天回家必經的小巷,然而因天色昏暗並下著濛濛細雨,導致乙誤B為A,對B開槍,但因手滑射偏,擊傷附近的路人C。乙再次舉槍瞄準B,終於將B擊斃。
時間:2023.05.10 科目:刑法總則 甲為了消滅情敵A,遂買通乙殺害A。甲將A的外貌特徵、身形告訴乙,並交給乙一張A的照片。某日,乙依照甲的吩咐,埋伏在A每天回家必經的小巷,然而因天色昏暗並下著濛濛細雨,導致乙誤B為A,對B開槍,但因手滑射偏,擊傷附近的路人C。乙再次舉槍瞄準B,終於將B擊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他的手再更用力,使勁往後一拉提,整條電源線像極了嗜血的毒蛇似的,死命緊咬住女人的脖子。 致命的緊勒力道,就快奪光她咽喉間僅剩的最後那一丁點微薄呼吸。
一、甲男涉嫌強制性交乙。檢察官起訴事實略謂,甲、乙兩人某日於夜店相識,言談間甲得知乙是愛貓人士,稱其家有隻可愛花貓 Bobo,要帶乙去看牠,隨後乙隨同至甲宅;乙指控甲於當夜對其強制性交。試分析本案審判中的下列爭點: 1、被告甲抗辯兩人是情不自禁才合意性交,乙反駁「我不是隨便的人,不可能跟才剛認識的
Thumbnail
「為什麼? 告訴我啊,為什麼不能殺人阿?!」 主角久能整不小心被捲入巴士劫持中,此時此刻,綁匪拿著刀,瘋狂的嘶吼,希望人質們能給他一個答案。 「這是理所當然的!」退休的上班族大叔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記者小姐的看法。 「留下來的家人會悲傷。」研究生-翔的看法非常有道理,但綁匪還是
Thumbnail
第一題(50%) 試從不同理論觀點分析強制性(非同意)刑事處遇措施之正當性基礎。 第二題(50%) 甲曾於民國(下同)90年時於涉犯刑法第321條之加重竊盜罪(下稱前案)。經判決有罪,短暫服刑出獄後,因求職困難,遂依靠炒股維生。詎料,100年12月1日,因美債危機餘波盪漾導致股價重挫,甲周轉不
廢死的爭議尚未落幕,想想法律的手段很有限? 也許是我的法律常識很有限。 殺人未必償命之外,其他傷害呢? 打人不可以打回去,傷害,法律也不可以傷害施暴者的身體。 財產,也沒有叫掠奪者或詐騙者賠。 更不要說騷擾、性侵,總不可能以牙還牙。 法律的刑罰幾乎都是賠錢或拘禁,由法官視罪行輕重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被告犯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款至8款的犯罪(例如妨害性自主、妨害自由、強制、恐嚇危害安全、竊盜、搶奪、詐欺、恐嚇取財罪等),有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可能。如果能用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等干預人民基本權利較小的替代羈押手段,足以達到目的時,就沒有羈押的必要,不得羈押被告。
- 羈押分為一般性羈押、預防性羈押,兩者均須具備下列形式要件及各自之實質要件,方屬合法,茲分述如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他的手再更用力,使勁往後一拉提,整條電源線像極了嗜血的毒蛇似的,死命緊咬住女人的脖子。 致命的緊勒力道,就快奪光她咽喉間僅剩的最後那一丁點微薄呼吸。
一、甲男涉嫌強制性交乙。檢察官起訴事實略謂,甲、乙兩人某日於夜店相識,言談間甲得知乙是愛貓人士,稱其家有隻可愛花貓 Bobo,要帶乙去看牠,隨後乙隨同至甲宅;乙指控甲於當夜對其強制性交。試分析本案審判中的下列爭點: 1、被告甲抗辯兩人是情不自禁才合意性交,乙反駁「我不是隨便的人,不可能跟才剛認識的
Thumbnail
「為什麼? 告訴我啊,為什麼不能殺人阿?!」 主角久能整不小心被捲入巴士劫持中,此時此刻,綁匪拿著刀,瘋狂的嘶吼,希望人質們能給他一個答案。 「這是理所當然的!」退休的上班族大叔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記者小姐的看法。 「留下來的家人會悲傷。」研究生-翔的看法非常有道理,但綁匪還是
Thumbnail
第一題(50%) 試從不同理論觀點分析強制性(非同意)刑事處遇措施之正當性基礎。 第二題(50%) 甲曾於民國(下同)90年時於涉犯刑法第321條之加重竊盜罪(下稱前案)。經判決有罪,短暫服刑出獄後,因求職困難,遂依靠炒股維生。詎料,100年12月1日,因美債危機餘波盪漾導致股價重挫,甲周轉不
廢死的爭議尚未落幕,想想法律的手段很有限? 也許是我的法律常識很有限。 殺人未必償命之外,其他傷害呢? 打人不可以打回去,傷害,法律也不可以傷害施暴者的身體。 財產,也沒有叫掠奪者或詐騙者賠。 更不要說騷擾、性侵,總不可能以牙還牙。 法律的刑罰幾乎都是賠錢或拘禁,由法官視罪行輕重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被告犯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款至8款的犯罪(例如妨害性自主、妨害自由、強制、恐嚇危害安全、竊盜、搶奪、詐欺、恐嚇取財罪等),有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可能。如果能用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等干預人民基本權利較小的替代羈押手段,足以達到目的時,就沒有羈押的必要,不得羈押被告。
- 羈押分為一般性羈押、預防性羈押,兩者均須具備下列形式要件及各自之實質要件,方屬合法,茲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