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縮時社會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縮時社會:奪回遭科技控制的快轉人生

Pressed for Time:The Acceleration of Life in Digital Capitalism
作者: Judy Wajcman ;譯者: 王寶翔
現代社會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緩緩加快了我們周遭生活步調的節奏。無論是桌上手機螢幕閃爍的通知你今天該起床的時間、與明天早上該開會的行程,或是穿戴裝置震動著督促你下班後應該自律運動、或剛剛又有人在社群平台上tag你。這些今日我們看似在正常不過的日常,好像因為這些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永遠在後面追趕著什麼?毫無停歇。
不過,作者Judy Wajcman並不認為當前社會越走越快的步調,僅僅是因為每年新興科技的發明造成生活節奏的改變。尤其是,對比科技決定論視技術為肇因的觀點,Wajcman更進一步的分析認為當今備受壓縮的社會,是新興科技、時間節奏與我們是如何使用科技三者相互塑造鑲嵌的結果。如果只有單一的科技革命,而沒有相對應文化的改變,是不可能綁死我們時間的規劃,更不可能因為單一科技強勢的控制我們社會。
也因此Wajcman認為過去關於時空加速現象的討論,通常只帶過加速現象的表面,並隱藏部分現象實際的事實。現代生活步調並不僅止於人們的資源和他們擁有潛藏的選項。實際上,人們對時間跟機動性的控制權反映了權力彼此的關係,而這種控制會回頭強化權力地位的穩固。Wajcman認為唯有檢視普通人身上的事實,我們才能理解人們如何經歷速度與時間。
因此,Wajcman期望透過進一步的探討與觀察,社會上是如何挪用、適應和主動塑造科技,並藉此延伸新的生活/時間節奏。因為新興科技的誕生,總源自一群不特定人士,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帶著特定的自身目地,所做的一連串特定決策的成果。
換句話說,這意指無論是多麼看似多元的科技發展,其中發展的背後必定帶有人為選擇的身影,包括不同國家社會文化的脈絡與市場政治經濟的決策等等,都會影響一項科技最終定案的研發與選擇。例如,這次中美貿易戰就是近期最為深刻的體驗,台灣也因而能在半導體的領域獲得貿易壁壘的優勢,同時也造就台灣發展出非常特殊的半導體就業結構。
所以為了理解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是必須要透過深入觀察科技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日常生活,重新思考為何一件看似省時省力的工具,最終竟然會增加原先工作的負荷。
《縮時社會》書中,Judy Wajcman透過一項項舉例新興科技的發明,最初都是為了節約我們的時間、提升我們的效率,最終卻成為我們時間安排的壓力。雖然沒有一項的產品設計初衷會是為了增加消費者時間壓力為目地,但是卻因為我們使用科技的選擇,反過來加速日常生活的節奏。
也因此Wajcman發現真正加重社會壓力的是在我們逐漸適應新興科技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於原先事情的看法,包括我們決定新興科技的工作方式、家事分工等等。我們都因為科技的發明花越多時間,越做越多,而不是把省下來的時間稍微適當的喘息,尤其是在工作的場域與家事的負擔,反而因為新科技的發明,讓我們越做越多,緊追我們對於時間的安排。

時間感 Time perception

現代社會歷經英國工業時代發明偉大的石英鐘以來,掛在牆上的時鐘指針接手我們過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步調。時鐘時間,實質上,成為我們一切泛指通稱時間的東西。
當我們說出時間不夠的時,時間不再意味太陽快下山月亮快出來,我們該加緊腳步;而是更具體的描述還有十分鐘,我要趕不上火車。這意指以分秒為單位的時間,正接替我們過去對於時間的觀念與紀律。
Judy Wajcman認為當代的時間感,源自工業資本主義下時間的商品化,時鐘時間成為我們真正的時間/紀律。
當資本交易時間加緊腳步,資本與商品的易變性與短暫性,會壓縮我們對於時空的感受。尤其當社會得以運用新興科技的進步,重新排序日常形式的先後,讓我們更容易同時進行不會相互影響的事物。
壓縮時空,加速科技進步、加快社會變遷、更讓我們生活步調汲汲營營。
但是,Wajcman依然不認為科技加速過程,意旨生活節奏會越為倉促。當前我們壓縮社會的步伐是源自資本主義主導過度工作的文化,與崇尚彼此競爭的消費主義。是我們對於適當規劃的渴望加重我們對於時間的壓力,是我們讓金錢與財物主導自身對於自由的感受。
科技無法壓縮我們的時間,但是可以改變我們追求自我認同的方式,尤其是,我們渴望安排妥善的計畫、與追求工作中的自我肯定,這兩者才真的改變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追求工作價值的自我認同

追求工作價值的自我認同

過去社會探究個人自我認同的過程,往往是立基於彼此複雜的關係與互動。可是,資本主義帶來競爭性消費的文化與過度工作的生活,簡化了我們過往尋找認同的過程和對待時間的壓力。資本主義過於強調消費與財富的多寡,基本上主導了當前社會對於自由的感受,也從而塑造我們感受時間壓力的方式。
在今日,在相同時間越能投入越多活動、越能密集的使用時間,才是彰顯當今社會地位的新興象徵。而不像過去,是以休閒時間的多寡,標示社會階級的高低。
今日社會,是一個連同休閒,都在追求消費更加密集的商品與服務。社會追求加速的氛圍,一再要求我們善用手頭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在相同時間完成最多的選項。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堆砌我們日常中潛在計畫的數量,讓我們平日瑣碎的工作更加繁重,在謀求多工作業、密集行程的工作方式,讓我們難以找到適當喘息的機會,也引發社會對於倉促的焦慮。然而,科技革新的角色只是滿足了我們過去對於多工作業的渴望,是我們的渴望再一次壓縮時間的安排。
疑問與反思
  1. 科技與自我認同互為因果,但又歸咎於資本主義好像有點怪怪的。
  2. 生產與消費定義的關係下,有什麼事是不能被消費的?
  3. 書中引用David Harvey認為時空壓縮,是因為資本交易時間的加速,突顯商品/資本短暫與易變的本質。好像也是歸咎於資本主義的方式之一而已…
avatar-img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祈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該如何好好教養自己的子女,自古以來都是華人社會的父母相當重視的一生課題之一,尤其深怕自己一次意外的疏漏,讓兒女跌出未來可能成功的跑道。也因此多數新手爸媽打從懷孕前,就需要戰戰兢兢尋求備胎諮詢、產前教育等等,就是為了確保親生子女不會落後於人生的起跑線。
Nato Thompson書寫的方式是透過闡述不同領域的掌權者,是如何使用文化這項武器,來維持自身的優勢與地位。台灣出版的副標是有一點太浮誇,因為比起論述政治影響,書中主要的論述還是聚焦在商業上是如何透過文化來拉攏消費者的目光,書寫政治操作的敘述還是比較少一點,並沒有如同副標下的一樣驚恐。
本書講述北歐三國其社會民主制度的塑造過程,雖然丹麥、挪威與瑞典這三個國家其政治制度並不盡相同,不過三者卻經歷相似的歷史,使其三者最終發展出價值觀相似的社會民主制度。作者起初爬梳北歐諸國從19世紀中期至今的發展歷史,細數過往影響社會民主價值觀形成的種種關鍵突破。
階級,一直以來都是個錯縱複雜的社會框架,當我們彼此談論到階級一詞時,常常難以僅止於涵蓋探討權力、收入、性別與種族等等單一的主題,尤其,我們脫口議論的階級詞彙時常也涉指自我背後的道德主張,讓彼此想要進一步深入問題意識時會倍感自我身份的敏感,或者討論往往只能可惜地停留在同溫層間相互的議論。
「說理/說服」這個動詞,一直以來都是個能輕易說出口到卻難以做到的行動之一,尤其,在面對當前社會中多元化的思考邏輯,更是常常使得我們在面對意見相異的人群,常常為了一件小事爭吵得面紅耳赤。
成癮時常指的是某個人無法自拔的深陷某種單一重複的行為或物品,這些行為或物品可能包含對於乾淨的執著、瘋狂的購物與施打毒品。然而這樣的描述,卻過度簡化行為的成因,尤其近來諸多研究也指出多數成癮並不是因為有人天生喜歡毒品, 而是因為我想逃避什麼而施打毒品。
該如何好好教養自己的子女,自古以來都是華人社會的父母相當重視的一生課題之一,尤其深怕自己一次意外的疏漏,讓兒女跌出未來可能成功的跑道。也因此多數新手爸媽打從懷孕前,就需要戰戰兢兢尋求備胎諮詢、產前教育等等,就是為了確保親生子女不會落後於人生的起跑線。
Nato Thompson書寫的方式是透過闡述不同領域的掌權者,是如何使用文化這項武器,來維持自身的優勢與地位。台灣出版的副標是有一點太浮誇,因為比起論述政治影響,書中主要的論述還是聚焦在商業上是如何透過文化來拉攏消費者的目光,書寫政治操作的敘述還是比較少一點,並沒有如同副標下的一樣驚恐。
本書講述北歐三國其社會民主制度的塑造過程,雖然丹麥、挪威與瑞典這三個國家其政治制度並不盡相同,不過三者卻經歷相似的歷史,使其三者最終發展出價值觀相似的社會民主制度。作者起初爬梳北歐諸國從19世紀中期至今的發展歷史,細數過往影響社會民主價值觀形成的種種關鍵突破。
階級,一直以來都是個錯縱複雜的社會框架,當我們彼此談論到階級一詞時,常常難以僅止於涵蓋探討權力、收入、性別與種族等等單一的主題,尤其,我們脫口議論的階級詞彙時常也涉指自我背後的道德主張,讓彼此想要進一步深入問題意識時會倍感自我身份的敏感,或者討論往往只能可惜地停留在同溫層間相互的議論。
「說理/說服」這個動詞,一直以來都是個能輕易說出口到卻難以做到的行動之一,尤其,在面對當前社會中多元化的思考邏輯,更是常常使得我們在面對意見相異的人群,常常為了一件小事爭吵得面紅耳赤。
成癮時常指的是某個人無法自拔的深陷某種單一重複的行為或物品,這些行為或物品可能包含對於乾淨的執著、瘋狂的購物與施打毒品。然而這樣的描述,卻過度簡化行為的成因,尤其近來諸多研究也指出多數成癮並不是因為有人天生喜歡毒品, 而是因為我想逃避什麼而施打毒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科技主導的時代,科技工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也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即時文化使我們期待迅速回應,影響了專注力和心理健康。本文探討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並提倡慢下來的重要性,以便重新掌控自己的時間與心理狀態。
什麼都快?什麼都不奇怪?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我們生活被科技資訊、娛樂和 社會變化所左右。 我們不斷加速、加速、再加速, 追求速度和效率, 輕度症狀是加倍速度、 重度症狀是跳躍秒數、 相同症狀是無思考度。 這種「快時代」的節奏, 也讓我們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然而,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時間的意義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間對於人們來說是不斷前進的壓力,無法停下來,無法逃離。或許讀者可以停下來反思,時間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是社會賦予的還是自己選擇的。
  當我們從一種生活方式旅居到另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時,「時差」出現,扭曲了我們尋常的時空知覺。怎麼一下子就這麼晚了、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去、怎麼睡不著、怎麼好像無法清醒。當我們進入一個群體,我們重新感受小時候從老師那裡聽到的荒謬言論「你浪費五分鐘,全班就浪費了一個多小時」。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時間是一種假設、一種建立在人類共同認知上的基本概念。你的情緒刻劃時間的長度,因此時鐘時間是你情感強度稀釋或濃縮了的世界時間,你和同類的時間變化是無法相同的但遵守相同的協議。你自己在不同情緒下的「時間」感受也有巨大的差異,這不是幻覺或自我催眠,實則是你有個很好的理由這麼做。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快節奏的社會裡,讓這個世界的一切變化的太快,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常會跟時間賽跑,總感覺慢下來就像在浪費時間,或是會錯過很多新的事物。飛快的進步的科技,更是加劇了這個現象,社群網路、網路購物、短影音,讓我們更容易也更快地滿足慾望和得到快樂。但......這樣真的好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科技主導的時代,科技工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也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即時文化使我們期待迅速回應,影響了專注力和心理健康。本文探討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並提倡慢下來的重要性,以便重新掌控自己的時間與心理狀態。
什麼都快?什麼都不奇怪?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我們生活被科技資訊、娛樂和 社會變化所左右。 我們不斷加速、加速、再加速, 追求速度和效率, 輕度症狀是加倍速度、 重度症狀是跳躍秒數、 相同症狀是無思考度。 這種「快時代」的節奏, 也讓我們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然而,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時間的意義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間對於人們來說是不斷前進的壓力,無法停下來,無法逃離。或許讀者可以停下來反思,時間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是社會賦予的還是自己選擇的。
  當我們從一種生活方式旅居到另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時,「時差」出現,扭曲了我們尋常的時空知覺。怎麼一下子就這麼晚了、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去、怎麼睡不著、怎麼好像無法清醒。當我們進入一個群體,我們重新感受小時候從老師那裡聽到的荒謬言論「你浪費五分鐘,全班就浪費了一個多小時」。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時間是一種假設、一種建立在人類共同認知上的基本概念。你的情緒刻劃時間的長度,因此時鐘時間是你情感強度稀釋或濃縮了的世界時間,你和同類的時間變化是無法相同的但遵守相同的協議。你自己在不同情緒下的「時間」感受也有巨大的差異,這不是幻覺或自我催眠,實則是你有個很好的理由這麼做。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快節奏的社會裡,讓這個世界的一切變化的太快,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常會跟時間賽跑,總感覺慢下來就像在浪費時間,或是會錯過很多新的事物。飛快的進步的科技,更是加劇了這個現象,社群網路、網路購物、短影音,讓我們更容易也更快地滿足慾望和得到快樂。但......這樣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