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50+關注美好與冒險生活》 Day11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昨天聽到一個podcast節目~

「靈魂相談室」

覺得很不錯,

裡頭有幾集是冥想引導,

今早我聽著節目做了

「開啟美好的一天」和「療癒內在小孩」的冥想,

做「療癒內在小孩」冥想時,

不是很愉快,

因為內在小孩不快樂,

我也沒什麼能力去安慰他。

心理學溝通分析學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認為,

每個人都有三種不同的自我狀態。

分別是父母(P)、

成人自我狀態(A)、

兒童自我狀態(C)。

這樣的自我狀態是對於人格結構的假設,因此也稱作 PAC 模型。

也剛好對應佛洛伊德提出人格組成的三部分,分別為本我、自我、超我。

面對不同事件,

我們常會以PAC的不同狀態來應對。

我發現內在小孩和實際已成年的我,

都處於兒童模式,

自然沒法給內在小孩撫慰。

但「內在小孩冥想」快結束時,

引導詞中提到要跟著說: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我自己」,

我跟著唸了幾次後,

發現變得有能量可以去擁抱內在小孩,

冥想做完後感覺心裡的雜物被清空,

有種自在感。

當然這種清理不會ㄧ次就完全。

晚上上了個線上課程~

「善用AI,賦能自媒體經營」

談如何善用Chatgpt。

raw-image

邊聽課我邊跟ChatGPT討論「內在小孩冥想」的事,

ㄧ開始ChatGPT胡謅ㄧ通,

被我質疑後,

它問我「內在小孩」是什麼意思,

搞懂後,就給了很多想法和建議,

還可以討論冥想過程和感受。

之前也曾幾次使用ChatGPT辦事,

不得不說,它真是個好幫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齡生活筆記
22會員
118內容數
在媒體圈打滾二十多年,耕耘投資理財及健康醫療領域。不滾了!50+後成為創齡實習生,學習和探索自己人生下半場,實踐創齡生活,製播《創齡生活筆記》Podcast節目,也成為一名退休理財顧問。
創齡生活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退休前規劃好生活節奏,如同為退休生活做前哨演練,提早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建立不焦慮、不空虛的穩定生活。
2025/05/12
退休前規劃好生活節奏,如同為退休生活做前哨演練,提早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建立不焦慮、不空虛的穩定生活。
2025/05/10
退休不等於閒著沒事做,文中分享許多退休後生活空虛,身體反而出狀況的案例,並提出「給自己留一點空,也留一點事」的建議,維持生活目標與節奏,才能健康快樂地享受退休生活。
2025/05/10
退休不等於閒著沒事做,文中分享許多退休後生活空虛,身體反而出狀況的案例,並提出「給自己留一點空,也留一點事」的建議,維持生活目標與節奏,才能健康快樂地享受退休生活。
2025/05/09
退休不等於沒收入!本文提供三種退休後創造現金流的方法:投資理財、出租房產和運用專長,幫助你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Thumbnail
2025/05/09
退休不等於沒收入!本文提供三種退休後創造現金流的方法:投資理財、出租房產和運用專長,幫助你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通過心理測驗找到自己的情緒主角,並強調了心理測驗如何協助個人探索自己,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和促進自我接納的方法。此外,文章還提供了個人成長的行動計劃和改進方向。如果你對心理測驗感興趣,這篇文章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通過心理測驗找到自己的情緒主角,並強調了心理測驗如何協助個人探索自己,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和促進自我接納的方法。此外,文章還提供了個人成長的行動計劃和改進方向。如果你對心理測驗感興趣,這篇文章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