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遇到瓶頸嗎?採用「因為法」,輕鬆推進研究論文的3大進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過你做什麼研究,都一定有卡住的經驗吧!

但其實,有個超簡簡單不卡住的武器,就是「因為法」。

凡事都持續去問「因為」,那麼事情的邏輯就會被理出來🤯!

具體來說,「因為法」可以為我們的研究帶來3大進步:

  • 進步1 - 用「因為」讓目標明確,邏輯鏈條清晰:當你看到一個具體的研究目標時,持續用「因為」去問,就能夠清晰呈現出一連串的邏輯鏈。這樣不僅可以使你的研究過程有條不紊,也能使你的論證更有說服力。
  • 進步2 - 用「因為」整合數據,讓論證完整:收集越多資訊,你就能建立起越多的論證。這不僅能使你的研究論文更具說服力,也能夠讓你深入掌握研究主題的各個面向,使你的研究更加豐富多元。
  • 進步3 - 用「因為」讓筆記清晰,易懂易分享:用「因為」去建立筆記,可以使你的筆記變得更加有條理。讀者看到的不僅是各種研究內容,更是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這可以讓你的研究結果更容易被理解,也更容易被接受與分享。

你是否也想試試「因為法」,讓你的研究過程變得更有邏輯,讓你的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呢?來和我們一起討論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76會員
1.9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5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2024/06/25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2024/06/10
學術界的彈性工時為研究人員帶來了更多的自由。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規劃你的工作日, 提升工作效率。 通過這個方法,你將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 專注於重要的任務。 ▋步驟1 - 制定135任務計劃 每個工作日早晨, 拿出你的律構本 Legal P
2024/06/10
學術界的彈性工時為研究人員帶來了更多的自由。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規劃你的工作日, 提升工作效率。 通過這個方法,你將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 專注於重要的任務。 ▋步驟1 - 制定135任務計劃 每個工作日早晨, 拿出你的律構本 Legal P
2024/05/30
學術研究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提升閱讀效率。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學術資源。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步驟。 ▋步驟1 - 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首先,你需要將閱讀材料轉化為資訊塊。 這是整個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在閱讀文獻時,將長文本分割成每
2024/05/30
學術研究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提升閱讀效率。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學術資源。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步驟。 ▋步驟1 - 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首先,你需要將閱讀材料轉化為資訊塊。 這是整個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在閱讀文獻時,將長文本分割成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如果你是學術研究人員,碩博士生,那你一定會需要利用Obsidian來管理你的學術論文閱讀! Obsidian可以幫助我們看到「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更深層的關係。這種深層關係,是做出原創且具影響力研究的關鍵。 在我過去25個月使用Obsidian管理學術閱讀的過程中,我領悟了以下的3個重大訣竅:
Thumbnail
如果你是學術研究人員,碩博士生,那你一定會需要利用Obsidian來管理你的學術論文閱讀! Obsidian可以幫助我們看到「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更深層的關係。這種深層關係,是做出原創且具影響力研究的關鍵。 在我過去25個月使用Obsidian管理學術閱讀的過程中,我領悟了以下的3個重大訣竅:
Thumbnail
不過你做什麼研究,都一定有卡住的經驗吧! 但其實,有個超簡簡單不卡住的武器,就是「因為法」。 凡事都持續去問「因為」,那麼事情的邏輯就會被理出來🤯! 具體來說,「因為法」可以為我們的研究帶來3大進步: 進步1 - 用「因為」讓目標明確,邏輯鏈條清晰:當你看到一個具體的研究目標時,持續用「因為」去問
Thumbnail
不過你做什麼研究,都一定有卡住的經驗吧! 但其實,有個超簡簡單不卡住的武器,就是「因為法」。 凡事都持續去問「因為」,那麼事情的邏輯就會被理出來🤯! 具體來說,「因為法」可以為我們的研究帶來3大進步: 進步1 - 用「因為」讓目標明確,邏輯鏈條清晰:當你看到一個具體的研究目標時,持續用「因為」去問
Thumbnail
如何針對難讀的論文做筆記呢? 有讀過研究所碩博士的人之所以與一般人不同,就是有經歷過痛苦的讀論文,從論文做筆記,找到創新點,的整個過程。 我從16歲開始做研究。沈澱15年,我終於找到對論文做筆記的3個最佳實務:
Thumbnail
如何針對難讀的論文做筆記呢? 有讀過研究所碩博士的人之所以與一般人不同,就是有經歷過痛苦的讀論文,從論文做筆記,找到創新點,的整個過程。 我從16歲開始做研究。沈澱15年,我終於找到對論文做筆記的3個最佳實務: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到過,閱讀複雜文章時,總是抓不住主軸,讀完之後卻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 身為學術研究者,我需要閱讀大量學術論文。 這些論文的段落都很複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心思才能搞懂。 還好,我學會了「前因後果筆記法」,閱讀複雜段落就變超簡單了! 下面是3個實踐前因後果筆記法時,你可以額外注意的聚焦之處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到過,閱讀複雜文章時,總是抓不住主軸,讀完之後卻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 身為學術研究者,我需要閱讀大量學術論文。 這些論文的段落都很複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心思才能搞懂。 還好,我學會了「前因後果筆記法」,閱讀複雜段落就變超簡單了! 下面是3個實踐前因後果筆記法時,你可以額外注意的聚焦之處
Thumbnail
看書時常常看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嗎? 我在16年前,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候,也是都看不懂書的內容。 但我最近這半年發現了一個超強的閱讀筆記作法,就是 用「前因+做法+後果」梳理資訊與論據 具體而言,讀任何一段文字,一本書的一個段落,我們都能用 前因:這段文字的作者,為何而寫? 改變:這段文字的作者,提供
Thumbnail
看書時常常看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嗎? 我在16年前,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候,也是都看不懂書的內容。 但我最近這半年發現了一個超強的閱讀筆記作法,就是 用「前因+做法+後果」梳理資訊與論據 具體而言,讀任何一段文字,一本書的一個段落,我們都能用 前因:這段文字的作者,為何而寫? 改變:這段文字的作者,提供
Thumbnail
本書提出「圖解七步驟」搭配「圖解」這項工具,整合成了一項全方位的工具,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自我介紹以及溝通等等。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圖解」來釐清、整理思緒,找到問題原因並進而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本書提出「圖解七步驟」搭配「圖解」這項工具,整合成了一項全方位的工具,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自我介紹以及溝通等等。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圖解」來釐清、整理思緒,找到問題原因並進而解決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