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章魚噼的原罪》是由日本漫畫家タイザン5創作的短篇漫畫作品,在Jump+上連載,作品每話的閱覽次數都超過了200萬次,每次更新時都會進入Twitter的熱門趨勢,可見其熱門程度。
這是一部有著極其完整結構的作品,在有限的框架下,作者讓出場的四個主要角色完成了令人痛心的轉變和成長,每個角色,包括章魚噼,都有一條曲折的人物光弧展現。通過短短幾話中無數次的情節劇變,讓整個故事急轉直下,朝著無法挽回的悲劇奔去,更讓人感到唏噓萬分。
「如果那時候,......」「如果我沒有遇到.......」角色們總是不斷地幻想祈禱,如果這些痛苦的遭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好了,在反覆的苦難承受與抓住希望中,最終逐漸崩壞。
不過比起劇情內容,我更想談的是故事的設定和結構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時間回溯道具在劇情中的可能性:
時間回溯,老掉牙的設定,也是古今中外用到爛的設定,所以要創造出好的時間回溯的作品,必然要賦予這個「道具」更多的可能性。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
《Re0》的死亡回歸,它這個設定所產生的作用是什麼?它不僅是推動劇情的設定,它更大的價值在於,它是菜月昴心靈崩潰和無比痛苦孤獨的根源。
時間回溯,給予了菜月昴巨大的壓力,同時也讓他陷入反思,不斷質問自己究竟哪裡做錯了,它,給予了人物成長的機會,給予了人物向內剖析自己的機會。
來到《寒蟬鳴泣時》,時間回溯則成為了氣氛營造的利器。它通過一章又一章的故事,講述了在昭和58年間不同故事可能的走向,在故事中,我們幾乎是被作者給玩弄的,真相根本不得而知,我們僅能通過碎片化的線索去推敲出真相(雖然那些線索都是龍騎士07給的刻意誤導),而線索的組合,將指向一個更加撲朔迷離,詭異難以置信的可能。
也就是說,時間回溯構造了懸疑感,因為它允許作者隱藏關鍵信息,第一次你看不懂,一臉錯愕,但隨著回溯次數的增加,你會越來越接近真相。這種作者與觀眾的不對稱信息呈現,也是恐懼的來源之一。
最後是《章魚噼的原罪》,時間回溯在這的作用我覺得更牛逼了,它展示的是人物立場命運的反轉,讓觀眾將同情的目光射向原本厭惡的那個人身上。
原本在開場中段被殺死退場的角色,此刻竟然一躍成為了主角,而且立場產生了反轉,成為章魚噼優先要守護的對象。這樣的反轉是非常厲害的,它所帶來的不僅是與第一話類似分鏡場景的呼應,更讓觀眾產生了複雜的情感:善惡的交錯,究竟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這樣的人物?
同時,不同時空的相呼應也能帶來結構上的滿足,可以使觀眾帶來多層次的感受,以及難得的美學體驗,實在是令人驚艷又讚嘆的一筆!
總結了下時間回溯設定在故事中的作用:
- 人物的情感探索,人物的成長。
- 營造未知恐懼氣氛,與信息不對稱產生的懸疑感。
- 人物立場與命運的反轉,帶來觀眾情感上的複雜多層次感受。
通過人物跌宕命運的安排展示道理:
這部真的是非常典型的以人物命運為看點的故事,觀察著人物朝著某個方向傾斜,逐漸崩壞,最後做出不可挽回的決定,斷送了人生,摧毀了許多人的生活。
每個人,都在反抗命運,卻越走越偏。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物的黑暗面展示,但當故事繼續推進,你會明白,這些情節的展示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不要放棄溝通、理解。若未曾試圖理解對方的願望,僅僅是為了滿足對方慾望和需求而一昧地幫助,只會讓彼此陷入深淵。
「展示它,不要用說的」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創作原則,但這部作品做得很好,因為它用了障眼法。
故事一開始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章魚噼想讓靜香香露出最棒的笑容。它是這樣的:故事一開始,主角試圖達成某個目標,在過程中,為了這個目標而拚命努力,遭遇外界力量而進行抗爭,同時人物也逐漸發生改變。但到了最後,卻發現這個目標無法實現,而人物在結尾才意識到他實現的是另一個目標,產生了醒悟和改變。
真正想要說的主旨是對天真地、不曾努力理解對方的傲慢的批判,但大家一開始卻以為這是關於拯救某人的故事。欺騙觀眾,打破觀眾的期望,將觀眾對作品的框架徹底打破,如此所激發的情緒與能量最為強大。(但是可別打破觀眾對類型的期望,這樣的話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徒勞的結果所引發的效果:
徒勞的結局,是深沈的、尊重現實的,卻又是令人感到有些糾結的,它不是那麼容易寫的。
作品最讓人感到無力和令我最為感動的一幕,是第十五話,靜香不斷地毆打章魚噼,叫他閉嘴,別碰她,但章魚還不斷試圖將手伸向她的手,不斷地試圖跟她談話,當靜香質問這一切該怎麼辦時,畫面是幾乎一整頁,章魚說他不知道。
章魚噼向靜香道歉,他真正去試圖理解靜香所缺乏的是什麼,為之前的無視和無知而道歉。
最後兩個人一起哭了。
整個故事,章魚噼很可悲地,什麼都沒有拯救,什麼都沒有改變,繞了一圈,最終還是回到起點。一事無成,徒勞無功,正是這樣的結局安排,才使得故事是如此真實:我們無法拯救別人,我們所能做的是試圖理解別人。
我很喜歡徒勞的設定,故事的原地踏步具有極其強烈的現實感,它並未為我們提供解答,所以在某方面來說,他並沒有解決觀眾的疑問,使觀眾的情緒留下空白。
但是徒勞的結局,往往容易淪為某種「逃避」。既然在故事中給予了遺憾,那勢必需要在另一方面去彌補這份原地踏步,否則,這就不算故事,沒有發生任何轉變,就只是一場紀錄。
而彌補的方式,創作者經常選擇的方法是以另一條支線或暗線的完成(也常使用景物環境的變化來隱喻),來隱約傳達某種溫柔的變化。陽光假他物他人之手,去實現故事的圓滿,但正是這樣,容易淪為一種劇情工具,逃避故事的解答,而選擇以迂迴的方式來告訴世人:一切都會好的,希望仍在等待......之類的正面答案。
在本作中也有這樣的嫌疑,但我認為作者給出了答案:理解。這貫穿了全篇故事,用無數錯誤所堆疊出的正解。雖然世界的一切無法改變,但若能夠試圖與對方對話,試圖好好聽對方的話,理解對方的真正慾望,那在這糟糕的世界裡,依舊值得活下去。
表層性格與深層性格的呈現:
本作一大看點就是人物的崩壞,天真之下所做出的殘忍行動,或者說,為了內心最深層的願望,而用錯誤的方法導致了許多人的悲劇。
我覺得在這裡體現出了表層性格與深層性格的差異。
表層性格可以展示多樣性,也可以發生改變,既然能改變,那變回原本的性格也不是不行,但是這些變化和行為選擇,要緊緊圍繞著人物本身的深層性格。
深層性格是唯一不變的,所有故事都圍繞著其發展和設計。
在羅伯特麥基的《故事》裡提到,「在浮光掠影的呆板刻畫中,人物的面具會被勾勒得唯妙唯肖,但人物深層性格卻始終缺乏充分的表現與開發」
這裡提示了我們,表層性格與深層性格是區隔開的,因此不管人物表面上描繪成什麼樣子,只要他的深層性格始終恆一,就是合理的。
本作中每個人物的深層性格/本性/動力大概是這樣:真理奈是想成為幸福的人,直樹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靜香是想得到有人陪伴。
那雖然靜香黑化了,但是她根本的願望還是沒變,那這個人物就還是統一的。她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了能與她的狗查比安心地生活下去,不受打擾。
作品利用人物性格的劇烈變化,作為劇情的催化劑,不斷吸引觀眾注意力。用這種激烈,甚至暴力的手段雖然有些不妥,似乎有人物崩壞的跡象,但就最後的結果和故事的結局,也不是不能接受,至少還在一個中心上,沒有偏離太多。
結語:
這部作品在我心中是滿分的。結構與內容完美結合,是我所渴望寫出的作品。
看到最後真的哭了,我已經很久沒有被作品如此感動了,黑暗之下的反思的張力,殘酷之下的純粹的真心,在最後的對峙對話中得到了爆發。
最後獻上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它在故事結尾時是以一種畫外音的方式呈現,將觀眾從故事的強烈情緒中稍微拉離出來,彷彿,這是一場史詩的見證,由當事者變為旁觀者,對故事情感的渲染力度更加強化了。
「太陽系,第三行星地球。致最重要的你,願你能將最熱切渴望的事物納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