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沒有技術背景下怎麼和 RD 討論技術可行性?

2023/06/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6 天。今天要來回答臉書留言的提問:
如何在沒有技術背景下怎麼和 RD 討論技術可行性?
30 天寫作挑戰:連續 30 天,每天都會從 ChatGPT 、生活中的靈感或是網友提問中,選出一個可以用 200–500 字的文章來回答的題目。說明可以參考宣示文。如果讀者想要我回答你/妳的問題,可以問我一個跟工程師、技術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有關的問題。

為什麼想跟工程師討論技術可行性?

會起心動念想跟工程師討論技術可行性,不外乎是因為:
  1. 有個功能想要實作在產品中,但不確定要花多少時間。
  2. 在時間壓力下想要完成某件事情,不確定有沒有辦法做到。
  3. 看到可能的市場機會,想發展公司的第二曲線,但不知道要投入多少資源。
  4. 純粹很好奇某項技術,想跟工程師交流討論。
我覺得不管是哪一種,作為開啟討論的動機都是可以的,但千萬要記得在《怎麼和團隊中的 RD 有效溝通?》有稍微提到的:「如果只是單純要讓工程師聽你/妳的,那並不叫溝通」。

要怎麼開啟技術可行性的討論?

先說,我不能算是「沒有技術背景」的人,我能夠分享的經驗是:當我不熟悉某項技術時,是怎麼跟熟悉技術的工程師溝通的。
最好用的方式,當然就是開誠布公地說想要討論技術(或可行性),並且表明原因為何。可以參考《金字塔原理》的表達方式,讓對話可以在一開始就聚焦在想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技術可行性)上。
討論過程中,工程師如果講出專業術語,可以看情況發問,或是先記錄下來,等對話告一段落再詢問或是自己查找研究(當然看不懂的話還是要問啦)。
要記得,這段對話的目的是想要透過技術解決某項問題,因此在討論的過程中,確認每個技術它扮演的角色、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它、有沒有替代方案……等等的問題,都可以視討論時間判斷能不能夠釐清。

要怎麼判斷是工程師不想做,還是真的做不了?

倘若是霹哩啪拉抱怨式的回應,那顯然就是不想做。破解法就是追問原因、了解困難點在於哪裡,如果工程師避重就輕地回答,就抱著打破沙鍋問到底,想幫工程師找資源解決困難點的精神來了解,並且在能夠幫助的時候,真的提供適時的幫助。
如果是真的做不了,那也應該請工程師解釋原因,並且最好在工程師解釋完畢後,用自己的話覆述一次,確保雙方對於目前遇到的困難點的認知是一致的。

小心誤區

跟工程師討論會感覺受挫的工作者中,常有的想法是:
「是不是只要我學會技術,就可以跟工程師溝通了?」
答案是肯定也是否定。肯定的是:越了解技術,就越不容易被工程師唬弄,也會對於目前產品可行性邊界有更明確的意識,自然就不容易有受挫感;否定的是:那你/妳原本的工作職能要用什麼時間來精進?你/妳是想要轉職成工程師嗎?
對於技術的了解越深當然越好,但是要了解多深,應該是以「了解該項技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作為標準,如果真的有興趣再往下鑽研,最起碼知道可以怎麼使用這項技術,那就已經足夠了。

小結

每個技術都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存在的,可能是解決執行效率、可能是串連起兩個不同的產品、可能是加快開發速度……。如同前面所提,對技術較不熟悉的工作者,如果不是想要以工程師為職志,那了解某項技術可以怎麼使用、某項技術可以和不可以做到什麼事情,就已經可以應付大多數需要跟工程師討論的情況了。
希望各位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對於和工程師討論技術可行性,有多了一點自信和把握。

今日寫作觀察

今天的題目回答起來有點拾人牙慧,畢竟這個情境我多數是回答的角色,因此只能用我自己跟其他工程師討論時的經驗,以及我認為帶著什麼樣的意識來討論技術可行性就能說是準備充分。
一連兩天,雖然是臉友的提問,但每篇的提問回答起來都有些挑戰,除了讓自己換位思考以外,也是趁機幫腦袋中的想法梳理清楚。也就不自覺寫了超量的內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會員
32內容數
我是 Larry,《下班後的產品工程師》是我在下班之餘分享我對網路產業的工程師、產品經理相關職能的想法和心得,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突發奇想的產品、商業問題。希望文章內容能帶給你/妳收穫。對了,如果很久沒有更新,一定不是因為我還沒下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