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沒有技術背景下怎麼和 RD 討論技術可行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6 天。今天要來回答臉書留言的提問:

如何在沒有技術背景下怎麼和 RD 討論技術可行性?
30 天寫作挑戰:連續 30 天,每天都會從 ChatGPT 、生活中的靈感或是網友提問中,選出一個可以用 200–500 字的文章來回答的題目。說明可以參考宣示文。如果讀者想要我回答你/妳的問題,可以問我一個跟工程師、技術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有關的問題。

為什麼想跟工程師討論技術可行性?

會起心動念想跟工程師討論技術可行性,不外乎是因為:

  1. 有個功能想要實作在產品中,但不確定要花多少時間。
  2. 在時間壓力下想要完成某件事情,不確定有沒有辦法做到。
  3. 看到可能的市場機會,想發展公司的第二曲線,但不知道要投入多少資源。
  4. 純粹很好奇某項技術,想跟工程師交流討論。

我覺得不管是哪一種,作為開啟討論的動機都是可以的,但千萬要記得在《怎麼和團隊中的 RD 有效溝通?》有稍微提到的:「如果只是單純要讓工程師聽你/妳的,那並不叫溝通」。

要怎麼開啟技術可行性的討論?

先說,我不能算是「沒有技術背景」的人,我能夠分享的經驗是:當我不熟悉某項技術時,是怎麼跟熟悉技術的工程師溝通的。

最好用的方式,當然就是開誠布公地說想要討論技術(或可行性),並且表明原因為何。可以參考《金字塔原理》的表達方式,讓對話可以在一開始就聚焦在想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技術可行性)上。

討論過程中,工程師如果講出專業術語,可以看情況發問,或是先記錄下來,等對話告一段落再詢問或是自己查找研究(當然看不懂的話還是要問啦)。

要記得,這段對話的目的是想要透過技術解決某項問題,因此在討論的過程中,確認每個技術它扮演的角色、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它、有沒有替代方案……等等的問題,都可以視討論時間判斷能不能夠釐清。

要怎麼判斷是工程師不想做,還是真的做不了?

倘若是霹哩啪拉抱怨式的回應,那顯然就是不想做。破解法就是追問原因、了解困難點在於哪裡,如果工程師避重就輕地回答,就抱著打破沙鍋問到底,想幫工程師找資源解決困難點的精神來了解,並且在能夠幫助的時候,真的提供適時的幫助。

如果是真的做不了,那也應該請工程師解釋原因,並且最好在工程師解釋完畢後,用自己的話覆述一次,確保雙方對於目前遇到的困難點的認知是一致的。

小心誤區

跟工程師討論會感覺受挫的工作者中,常有的想法是:

「是不是只要我學會技術,就可以跟工程師溝通了?」

答案是肯定也是否定。肯定的是:越了解技術,就越不容易被工程師唬弄,也會對於目前產品可行性邊界有更明確的意識,自然就不容易有受挫感;否定的是:那你/妳原本的工作職能要用什麼時間來精進?你/妳是想要轉職成工程師嗎?

對於技術的了解越深當然越好,但是要了解多深,應該是以「了解該項技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作為標準,如果真的有興趣再往下鑽研,最起碼知道可以怎麼使用這項技術,那就已經足夠了。

小結

每個技術都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存在的,可能是解決執行效率、可能是串連起兩個不同的產品、可能是加快開發速度……。如同前面所提,對技術較不熟悉的工作者,如果不是想要以工程師為職志,那了解某項技術可以怎麼使用、某項技術可以和不可以做到什麼事情,就已經可以應付大多數需要跟工程師討論的情況了。

希望各位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對於和工程師討論技術可行性,有多了一點自信和把握。


今日寫作觀察

今天的題目回答起來有點拾人牙慧,畢竟這個情境我多數是回答的角色,因此只能用我自己跟其他工程師討論時的經驗,以及我認為帶著什麼樣的意識來討論技術可行性就能說是準備充分。

一連兩天,雖然是臉友的提問,但每篇的提問回答起來都有些挑戰,除了讓自己換位思考以外,也是趁機幫腦袋中的想法梳理清楚。也就不自覺寫了超量的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rry Chien的沙龍
20會員
33內容數
我是 Larry,《下班後的產品工程師》是我在下班之餘分享我對網路產業的工程師、產品經理相關職能的想法和心得,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突發奇想的產品、商業問題。希望文章內容能帶給你/妳收穫。對了,如果很久沒有更新,一定不是因為我還沒下班。
Larry Chi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8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30+1 天,這篇文章要來分享我在挑戰的過程中的收穫,也希望這些收穫能夠給各位讀者有些幫助,那我們就開始吧!
Thumbnail
2023/06/18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30+1 天,這篇文章要來分享我在挑戰的過程中的收穫,也希望這些收穫能夠給各位讀者有些幫助,那我們就開始吧!
Thumbnail
2023/06/17
不只參加讀書會,還可以挖坑給其他同學跳,甚至挖坑給講者跳,讚啦👍
Thumbnail
2023/06/17
不只參加讀書會,還可以挖坑給其他同學跳,甚至挖坑給講者跳,讚啦👍
Thumbnail
2023/06/16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9 天。今天換個視角來分享:工程師要怎麼和 PM 解釋技?
Thumbnail
2023/06/16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9 天。今天換個視角來分享:工程師要怎麼和 PM 解釋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9 天。今天換個視角來分享:工程師要怎麼和 PM 解釋技?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9 天。今天換個視角來分享:工程師要怎麼和 PM 解釋技?
Thumbnail
如何在沒有技術背景下怎麼和 RD 討論技術可行性?真的是討論可行性,對吧?(怕.jpg)
Thumbnail
如何在沒有技術背景下怎麼和 RD 討論技術可行性?真的是討論可行性,對吧?(怕.jpg)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2 天。今天要分享的是:思考產品功能時,能提升思考品質的 Checklist 07–09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2 天。今天要分享的是:思考產品功能時,能提升思考品質的 Checklist 07–09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寫程式是一件讓人感到害怕的一件事,但是寫程式真的對職場幫助很大,不管是邏輯思考或是資料處理,都讓我跟不會寫程式的人高度不一樣......
Thumbnail
寫程式是一件讓人感到害怕的一件事,但是寫程式真的對職場幫助很大,不管是邏輯思考或是資料處理,都讓我跟不會寫程式的人高度不一樣......
Thumbnail
軟體開發是在虛擬的空間重新描述並解決現時的問題,多數時候並不存在正確答案。如何穿越這些不確定及未知就體現了開發者的功力以及對事物的把握度。 標題有點聳動,但且以這篇短文紀錄幾個印象比較深的、飛一陣後發現什麼節論都沒得到的可能作法(? 所以其實是要反著看 … 以下列舉三個常碰到的情況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軟體開發是在虛擬的空間重新描述並解決現時的問題,多數時候並不存在正確答案。如何穿越這些不確定及未知就體現了開發者的功力以及對事物的把握度。 標題有點聳動,但且以這篇短文紀錄幾個印象比較深的、飛一陣後發現什麼節論都沒得到的可能作法(? 所以其實是要反著看 … 以下列舉三個常碰到的情況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因為經常有面試人的機會,然而在不同的面試條件中有一個「Problem Solving」的項目讓我一直在思考代表怎樣的意義,剛好在 LeSS in Action 的課程中有了一些想法。
Thumbnail
因為經常有面試人的機會,然而在不同的面試條件中有一個「Problem Solving」的項目讓我一直在思考代表怎樣的意義,剛好在 LeSS in Action 的課程中有了一些想法。
Thumbnail
很多公司面試確實會去考這些題目,並不是為了知道你是否會解題,更多的是想知道你怎麼思考。在工作中,當我們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時,是否能夠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去探索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大多是面試工程師所看重的一環。
Thumbnail
很多公司面試確實會去考這些題目,並不是為了知道你是否會解題,更多的是想知道你怎麼思考。在工作中,當我們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時,是否能夠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去探索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大多是面試工程師所看重的一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