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町火箭』看技術創業的困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久以前有聽過這本小說的同名日劇,但一直沒有機會看,最近從圖書館借了原著小說來看,薄薄一本卻讓我迫不及待想把它看完,太精彩了!

觀點

成年男人到底還能不能有所謂的夢想?
從家庭、工作及個人的視角出發,一起奮鬥的同伴卻無法理解你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觀點,種種因素交雜在一起,這就是人為何複雜的原因吧。
日本人真的很會描述這種熱血的場面,從學生時代的運動漫畫到成年人的事業理想,滿心的理想及無限的熱血,但現實卻很骨感。
這本小說也提出主角曾經動搖的那一瞬間,很佩服作者能用極短的篇幅讓讀者有代入感,看完後我也想問 「你的火箭會升空嗎?

故事背景

主角原先是研究員,技術本位,因故被迫辭職回去接家業,對實體經濟一竅不通,為了公司經營傷透腦筋。
這部份我有同感,在學術界或擔任研究員專注研究或技術開發,跟創業或經營事業所面對的人與環境複雜度大不相同。
原本是每個月穩定進帳的薪水,只要煩惱技術或產品問題,變成每個月要付錢出去,產銷人發財都要管,這個轉變也是個大考驗。
主角的老婆本來也是研究員,後來受聘為教授,她跟主角離婚前說:「現在的你既沒有夢想,也沒有希望,你整天只想著錢的事,我不希望自己未來的人生都必須跟這樣的人一起生活,我也不願意再欺騙自己。
在主角前妻的眼中,放棄研究者的道路,成為中小企業經營者的伴侶,是從浪漫主義者淪落為現實主義的落伍者。
書中老闆對員工說:「我認為工作就像一棟兩層樓的房子,一樓的部分是為了養家餬口,賺取必要的錢,為了生活而工作。
但如果只是為了這個目的工作,就太沒意思了,所以我認為工作必須有夢想,這就是二樓的部份。
只追求夢想無法填飽肚子,只填飽肚子卻沒有夢想也很無趣。你應該也有希望我們公司變成什麼樣的夢想,這些夢想去了哪裡?」
這段話某種程度對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但我在創業的過程也常常跟自己對話:「我的夢想去了哪裡? 我創業的初衷怎麼變調了?」
人的理想在現實的壓力下,每次小小的妥協,都會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說是變成熟,倒不如說是變的社會化及麻木了。
員工回應主角: 「我能夠理解老闆的夢想,但內心也浮現一個大問號,老闆有沒有想到我們,誰受得了老闆為了追求夢想經營公司,比起夢想,薪水、福利及獎金是不是更重要?
主角回覆:「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身為引擎製造商的夢想和尊嚴的問題,靠智慧財產的生意賺錢的確很簡單,但並不是我們所做的生意。
我們開發的專利是為了運用在自家的商品上,一旦開始用輕鬆的方式賺錢,就會覺得製造商品太傻了,根本做不下去。」
人在面對賺快錢的誘惑中,到底有多少人可以不改初衷堅持原本的想法?
員工說:「很抱歉,我工作不是為了興趣,我們必須養家餬口。」

總結

並不是所有人在工作上都有夢想的,更多的是當成賺取生活的費用。
這種心態應該也能理解,否則面對老婆小孩的需求,難道一句為了夢想而戰就能解決嗎?
成年人的煩惱絕對不止以上這些,但也把我們的困惑及煩惱都表達出來。
最後,該問自己的是,內心真的想要的是甚麼,條件是否允許你克服萬難繼續前進,不管怎樣的決定最終都有取捨。
有得必有失,只是在深夜裡跟自己對話時,是失落還是滿足的差別而已吧!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