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如何讓人改變想法》

2023/06/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事實和真相不見得就是事實和真相

前言

晨起聽劉軒的音頻,內容是訪問《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的譯者。當然主要的目的是談這本書。從書名可以了解:"改變別人想法"絶非易事,但也不無可能,問題在:"如何"使用對的方法?

911事件是個陰謀?

劉軒提到自己是因美國的911事件才回到台灣的,因此二人從有團體認為”911事件”其實是個陰謀談起。此團體認為"911”事件是美國政府為剷除異己所製造出來的假相,兩棟大樓其實不是飛機撞擊後起火崩塌的,是美國政府用飛彈擊塌的,目的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名正言順的把反美的惡徒就地正法,並可藉此掠奪國家所需的能源…,他們抱團取暖,不與有不同意見者來往,且同溫層中有不同意見者,立即群起攻之,甚至逐出團體…BBC曾為此邀請數名該團體的成員前往紐約,讓他們親眼看看現場,並訪問與該事件有關的受難者家屬,消防人員,目擊人員…然後再訪問他們,想了解他們是否有改變當初的偏頗想法,結果發現:即令事實擺在眼前,他們的說法依然認為:”911事件”是個陰謀。上面他們所看到的事實,所聽到的事實,適足以證明此陰謀的力量大到可以一手遮天,矇騙世人…。
我想起之前曾看到的:某宗教團體預言了世界末日的日期,教徒瘋狂期待,結果到了該日期卻發現一切如常,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那些教徒應該會因而覺醒吧!結果竟然發現:他們更加相信,而且認為之所以世界末日當天未發生,乃因他們祈禱,信仰的結果…

眼見不足為憑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真相大白」,從上述兩個案例中可以發現:眼見不足為憑,真相無法大白,為什麼?受訪者提及:人是"超"社會的動物—超級可能(也超級容易)受到社會的影響—。我們會受到環境或閱歷的影響,而形成一些觀念或看法(書中稱之為信念和觀點),然後用盡一切方法,相信自己是對的,此時如果發現有人與我們同感,我們就會將之引以為同志,我們結黨成團,大家的觀念或看法都一樣,你在這個團體中得到了成就感—你的說法得到認同和讚賞;滿足感—你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安全感:你說什麼都可以,都很安全。團體外,你的說法會受到質疑,受到曲解,受到攻擊,可是在團體中,沒有人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你。於是你越發相信自己是對的,不同意者一定別有用心,而且見識偏執。我們絕對不會錯,錯的是別人,我們的好心提醒反而需受辱擔怕…,最後的可能是:言論再偏激也無妨,甚至還受到認同和鼓勵…,劉軒提及有"反女性團體"成員,反到最後甚至摧槍到學校去掃射……。

為何會改變

上述BBC邀請到911現場參觀的陰謀論成員中,後來只有一人改變了自己的信念和觀點,為什麼?其他人都沒有改變—原因我們已經提過了,在團體中他們可以得到成就感,滿足感,和安全感,並且相信自己高人一等,只有自己能看透真相,不像別人無能認清陰謀—,此人為何會改變?原來是此人後來找到類似的想了解911真相的團體,成員都有著追求真相的熱誠和執著,但與之前團體最大的不同是:之前的團體不容置疑,如有成員提到與主流意見不同的看法時,會受到大家的排斥和指責,甚至逐出團體(你知道邪教或狂熱團體是怎麼來的了吧?)然而,他之後參加的團體,允許有不同的觀點,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允許透過討論,透過事證來釐清事實和真相。

「藍黑/白金洋裝」事件

事實和真相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我們不相信的話,事實和真相就不是事實和真相。影響我們更大的是信念和觀點,而人是”超”社會動物,網路盛行且便利的時代,各類言論、各種觀點都可以找到同溫層。書中提及「藍黑/白金洋裝」事件值得參考。
事件起因是這樣的,為了參加女兒的婚禮,有個媽媽在逛街時看到一件洋裝,好像適合穿去婚禮,因此把它照了下來,寄給女兒並問她意見,結果女兒和女婿都看了照片,可是兩人看到的洋裝顏色竟然不一樣,於是各找朋友來評理,問大家究竟看到了什麼顏色。然而爭議非但沒平息,反而把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捲了進來,有人看到的洋裝是藍黑條紋的,有的則認為當然是白金條紋的,雙方都無法接受另一方的意見,都覺得對方莫名其妙,都想要改變對方,都想要指正對方,讓對方接受我公正,完全不摻雜個人意見,完全根據事實的看法…。最後爭議擴大到整個網際網路……,
雙方越爭論越發無法相信對方竟然可以不顧事實到這樣的程度,竟然可以無理取鬧到這樣的程度,我方當然是對的,當然是依據著事實,當然是公正且客觀,當然是正義之所在,對方的說法真的是讓人火大,讓人忍無可忍……

《我可能錯了》

你忽然發現《我可能錯了》那本書要大家在有爭議時,先靜下心來,再說三遍”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是多麼的不容易,多麼的有修為…因為,你可能錯了;而對方,可能是對的;或者雙方都是對的,只是角度不同使得洋裝的條紋產生了變化。從你的角度看,你是對的;從對方的角度看,對方是對的;你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對方是的;對方站在你的角度看,你是對的…這時,回想當時的爭議和堅持…,當時的火氣……你想到了什麼?我們又從中學會了什麼?

如何改變他人

音頻中最後提到的是"改變對方想法"的議題。受訪者依書中看法:人不可能改變別人,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什麼爭論啦,說服啦,辯駁啦,對不起,都沒有辦法改變別人。對方為什麼願意改變,因為他發現自己的看法似乎沒有他原先堅持或認為的那麼正確,他的信念好像出現了裂縫,為了填補修繕這裂縫,他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如何做法?首先是建立融洽的關係,讓對方信任你,覺得有安全感(這點最重要)。接著請對方針對某議題的感受強度,給出1分到10分的分數。然後分享一個與此議題享他的故事;再次詢問對方感受的強烈程度。要是分數有所改變,詢問改變的原因。對方說明原因後,用你自己的話複述一遍,並問對方你的重述是否有抓住他的意思?接著詢問對方感受…,聆聽,重述,故事…聆聽,重述……你注意到了嗎?你在取得信任後,透過聆聽,重述,讓他發現自己的論述好像沒那麼合理順暢,結果在不知不覺中,他改變了…
音頻中也提到:我們之所以想改變對方往往是出於關心和擔心,怕對方受騙,例如長輩參加廟會,或者寧吃草藥不看病等。期待改變是希望對方更好,如果改變無法使對方更好,那麼,就不必費心了。例如,你認為長輩參加廟會是迷信,但不參加的話他的生活沒了重心,反倒不如參加廟會去結交朋友,擴展社交,讓生活有個重心對他更好,那你要他改變幹嗎?

結論

人的信念和觀點會受到群體的深刻影響,即令事實和真相都無法加以動搖。因此參加的群體極為重要,群體良劣,可透過是否允許不同意見?是否能理性討論來衡量。人常喜待在同溫層中相互取暖,也因此而侷限了視野,束縛了觀點,因此,暫離同溫層,聽聽並看看不同群組的說詞,有其必要性。又, 改變只能發生在自己覺得需改變之時,例如透過聆聽和重述讓對方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說詞,他的想法也就隨之改變了。
感謝播主和受訪者讓我們長了知識,多了見聞。該書值得參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