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必要的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也許,你正在處於眼前所遭遇和卡關.
腦袋裡有千千萬萬的OS.
可能和最親近的人有著誤會,很久沒有說話了,感覺怎麼樣也解不開
可能在公司遇到沒有原則的主管,什麼事都要你去執行,又覺得沒有人支持,身心俱疲.
遇上天災人禍,而失去了照顧自己或工作的能力
突然工作機會減少,心裡很焦慮,擔心收入無法養家活口,開始質疑自己
這些類似的情況 你我都不陌生
最近跟朋友聊天,她說她小時侯很叛逆 常跟父母親有口角 家裡沒溫暖 往外跑 找溫暖
仔細推敲才發現原因
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愛,她認為接收父母的情緒就等於愛著他們,就像寵物會分擔主人的情緒一樣。用他們的方式來保護 愛他們所愛的人
但是你知道,孩子接收了父母的情緒:如情緒勒索、 打擊孩子、不認同孩子的想法,孩子卻不知如何轉化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這樣的行為最終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什麼是創傷?創傷的真正意義?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人生是一個學習的旅程,其中的種種經歷都是為了讓我們學習成長。每個事件的發生都蘊含著意義,世界上並不存在巧合。
本書作者楊定一博士提到:人生,不可能沒有創傷。你這一生所經過的創傷 都是必要的創傷 老早就由你安排好所有細節.而你會選它們,是提醒你,生命在等著你 等著你發現它。
創傷和痛苦,一個人早晚都要體驗到、都需要面對、而都是必要有的。
「那麼,這個創傷的意義是什麼呢」
「那麼,這個創傷是為了讓我學習什麼呢?」

創傷拆解

創傷是一套固定的念頭,再加上一套固定的情緒,而變成一個固定的路,使你陷入其中,無法輕易擺脫。
你可以給創傷一個重新的機會,也許有些創傷的記憶想要湧上表面,還有一些未釋放的能量需要你自己來釋放。遇見這樣的機會真是太棒了。

創傷,其實,都只是資訊

創傷,是你受傷時才存在.對生命而言,你沒受傷就不存在
回想自己受傷時的情況,頭腦中的資訊會自動轉化成一個逼真的虛擬實境,有念頭+情緒+從訊號組合而成的場景。然而,無論這虛擬實境有多逼真,但它都只是資訊。
創傷,其實象徵著綁住你的細繩,那就是業力。然而,真正的你並不受這細繩所限制。
只有當你真心願意為自己負責,接受自己原本的存在層面,你才能完全解開那束縛著你的繩索,走出創傷的陰影。
然而,所謂的「你」,只是你身心結構的一部分,無法完全代表真正的你。

面對創傷可選擇最簡單的路,重點是:你可以走出來的。

只要在內心接受一切: 好、 YES、是
有眼淚。
有悲傷。
哭不完的痛。好。
全都是我的錯。好。
任何念頭。都好。好到底
不論有多痛的感覺都繼續用好·····來抱他。 好、 yes 、是
有眼淚。
有悲傷。
哭不完的痛。好。
全都是我的錯。好。
任何念頭。都好。好到底
不論有多痛的感覺都繼續用好·····來抱他
透過「好、是、OK、Yes、行」這些肯定的回應,你可以創造一個正向的循環。甚至讓原本負面的抵抗境界自然消散。
就是這麼的直球對決!
事實上,你所擁抱的只是自己。一直以來我們都跟著念頭轉,從未好好擁抱自己、愛護自己。
已經多久沒有給自己一些空間了呢?
透過Yes,
  • 來提醒自己這一切只是資訊的組合,
  • 讓自己的理解和行為達到合一,合一後,你才能親自驗證這樣的理解。
  • 看著那折磨著你的創傷,請表達以下信念:「你無法再欺騙我。即使你曾經暫時成功,只要我堅持這句話,任何創傷都無法完全佔據我的內心。」
  • 順著生命的力量走下去。該做什麼,你自然會做什麼生命會帶給你一種勇氣,這是肉體所無法給予的。

金句

  • 創傷就像是一個引爆按鈕,它啟動了你的轉變,促使你逐漸成為更好的自己。最終,連創傷本身也會自然瓦解。
你就是一股正面的力量
無盡的生命力量一直試圖引導你踏上正確的道路。一旦你進入正向的循環,你已經踏上回家的旅程,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撓你前進。

結語:每個人都可以修復自己、拿回自己的主導權

在讀《必要的創傷》時,一直都是熱血沸騰的.
楊定一博士用真誠但穿透力強的方式來引導,要療癒創傷,只需要以肯定和接納的態度面對,不要企圖阻擋負面的境界,只要輕鬆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層面上,這樣創傷的負面循環就能自然轉變為正向循環。
這讓我想起來,我其實一直都是害怕寫寫文字,總認為電腦不行,從以前到現在,內心有大多東西在拉扯.遲遲不敢下筆.
一直到我參加朱騏老師的線上讀書會,我原本以為只要認真的聽,我最會做乖小孩了.但老師的遊戲規則卻是養成寫作的習慣,每天寫一篇300~500字.
我腦袋裡想的是:接下來要產出什麼?
完全把我害怕寫文章的恐懼忘了.
一遇到氣餒的事,就一路YES到底.不知不覺己經快到尾聲了.
真的像博士說的: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層面上,這樣創傷的負面循環就能自然轉變為正向循環
這又讓我想到歐普拉說的:
你過去的經歷不是藉口,但它可以解釋你的行為和感受。過去的經歷通常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出影響。要勇敢地正視自己的行為,需要很大的勇氣,但這也是療癒的開始.
avatar-img
11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