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Me too議題感到不安的3個應對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電視中新聞頻繁轟炸,特別呼應到唐老師預言會有人設翻車的狀況,像是黃子佼、炎亞綸、黑人陳建州等,社群媒體不時有人長篇發表意見或訴說經歷,即使議題重要,已經可以看到部分人開始表述覺得對該議題感到疲乏,又或者可以看到部分人開始對與異性互動感到不知所措,生怕自己成為加害者。

在Me too議題中,大家似乎更多在談論如何保護受害者跟分享受害者經歷,但我想試著討論或提供建議給一些對於這個議題感到慌亂的人們,在面對這個議題時,可以嘗試的方向,或者一個不同的視角去看待~

raw-image

1.過濾不想要的新聞

如果對於無法選擇自己想接收的新聞資訊感到疲乏,可以改成使用Google News獲取新聞資訊,Google News可以幫你過濾掉你不想要看到內容偏頗或慣性標題黨媒體,也可以設定你只看你感興趣的新聞類型,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控制你的新聞來源。

具體設定方式請參考:[拒絕爛媒體] 將不想看到的報紙、新聞台內容從 Google News 網站中移除!

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通訊軟體Line聊天分頁最上方也會經常跳出新聞,同樣也有方法把它進行移除,減少自己被聳動標題或內容不佳的新聞騷擾的機會。

具體教學請參考:如何關閉 LINE TODAY 新聞教學,從聊天推播與分頁清單移除

raw-image


2.認知Me too議題並非要造成男女對立

性別暴力議題經調查的確大比例發生在異性之間,獲通報的案例中加害者有男性也有女性,但案件中加害者的行為並不代表“所有”男性或女性,而探討性騷和性侵議題時出現的謾罵聲,也並非在責罵和加害者同一性別的所有人,做錯事的是那位犯法的人

在此次風暴當中,不少男性也同樣在女性受害者的貼文下留言安慰,也不少男性在自身社群平台上呼籲如何接住受害者情緒,有哪些問題不適合在受害者嘗試說出自身經驗時提問,同樣不乏男性受害者站出,下方獲得不少女性留下支持的字句,讓人感受單單身為人,不是因為自身的性別有差別待遇,而獲得社會上大眾同等的溫暖

知名Youtuber錫蘭分析探討PUA和性騷擾頻道議題,透過自身媒體影響力讓更多人看見PUA和性騷擾問題真實存在,和普及受害者遇事當下無法動彈的反應是正常的,獲得大票觀眾支持反響。

3.將注意力放在自己

前幾天,有男性朋友在自己的Instagram限時動態上擔心地寫下

「這樣的氛圍,開始不知道怎麼跟女同事相處,很怕自己做錯事」

女性網友在facebook上發表

「不知道這樣說好不好,但對於#Me too每天塞滿社群版面,其實有一點厭煩了...」

對應外來的資訊,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或觸發,而性騷/性侵經歷的分享,內容多少會提及當事人恐懼、悲傷和不舒服的情緒,我們觀看者會在閱讀過程中感到不適是很正常的,甚至腦中會有許多思緒穿梭,心中有很多複雜的感受。

raw-image

如果議題造成你的不適,可以略過,同時可以觀察自己

過多的加害者和受害者資訊量充斥你的生活,甚至讓自己開始有些負面感受,你可以選擇忽略,因為你總是要先照顧好自己。

對!沒錯!即使這個議題現在討論很熱烈,但更重要的是關注此時此刻的自己。

讓自己跟Me too議題之間保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喘口氣,同時你可以關心自己的心情,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受?是因為吸收過多相關資訊,把被害者的心境也投射過多在自己身上嗎?是擔心自己有一天失去理性也會變成加害者嗎?試著找出原因,並且和朋友家人聊聊自己的感受。

如果暫時不敢跟親友討論,也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男性自白:在MeToo的經驗現身中,我也在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

raw-image

不表達不代表你是壞人

社群媒體發達,鼓勵人們勇於展現自己,為自己的想法發聲,有時候也逆向綁架人們,會讓人擔憂如果在Me too議題上,沒有在社群表示任何意見是否不支持受害者勇敢為自己站出來?別人會不會覺得自己冷血無感?

不會的!人生歷練的不同,造就我們每個人對於同一個議題的共鳴程度不一,與其為賦新詞強說愁,不如遵從自己真實的內在感受。不用擔心道德綁架,因為道德並非極端的二元論,沒有發表意見/沒有感受≠你支持加害者,更不代表你是壞人,只是基於目前的經歷,或者目前的人生狀況,對Me too議題沒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需要表達,而你也選擇當真實的自己

raw-image

附註

此篇文章,目的並非想要讓大眾忽略Me too議題嚴重性跟重要性,身為性侵受害者,我十分渴求這次議題如此之高的討論性,可以間接推動不管是性騷和性侵相關防護網的改善,以及相關知識的普及,但部分我觀看到的媒體報導方式的確讓人感到厭煩,並未感受到價值完整性和深入性,較著重在八卦性,因此才提供可以拒絕接收特定資訊來源的方法。

以及不管重不重視Me too議題,我們都有理由從海量資訊中浮出,喘一口氣。

當然也很希望Me too不要被部份人士誤解是性騷/侵被害者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我們只是闡述發生的事實以及內在的感受,並且希望這樣的行為可以減少或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Ti voglio bene. 我衷心希望你們都好。

(義大利文中對親人朋友的“我愛你”,直翻為“我想要你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玻的沙龍
3會員
4內容數
被性侵的那天,我就像一片被敲碎的玻璃,性侵復原的路上努力撿拾自己的碎片,但撿拾的雙手同時也被碎片割傷,即使努力拼湊,那些碎屑早已被吹走,我大概無法變回原本的自己...身為性侵受害者努力復原走向倖存者之路,想分享性侵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我帶來的改變,陪伴其他受害者探索這段未知陰暗的道路,有我陪你在
光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1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性侵倖存者的心路歷程,以及相關資源與法律權益,旨在幫助其他受害者及親友。內容涵蓋性侵害定義、求助管道、驗傷流程、法律權益、身心影響、App、音樂、影視平臺、書籍推薦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1/21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性侵倖存者的心路歷程,以及相關資源與法律權益,旨在幫助其他受害者及親友。內容涵蓋性侵害定義、求助管道、驗傷流程、法律權益、身心影響、App、音樂、影視平臺、書籍推薦等面向。
Thumbnail
2023/07/03
學習義大利文的好處?優勢?還是應該要先學習西班牙文再學義大利文才是最好的安排?
Thumbnail
2023/07/03
學習義大利文的好處?優勢?還是應該要先學習西班牙文再學義大利文才是最好的安排?
Thumbnail
2023/06/22
2023年5月31日由民進黨前黨工爆料作為吹哨,開始台灣一連串Me too事件,新聞報導和社群平台無間斷地播送相關議題,甚至連行銷社團都有相關解析文,但這樣全民性的關注是好?能推動更多的受害者保護網?還是只是對更多性侵和性騷受害者帶來痛苦? 本文分享性侵受害者的觀點。
Thumbnail
2023/06/22
2023年5月31日由民進黨前黨工爆料作為吹哨,開始台灣一連串Me too事件,新聞報導和社群平台無間斷地播送相關議題,甚至連行銷社團都有相關解析文,但這樣全民性的關注是好?能推動更多的受害者保護網?還是只是對更多性侵和性騷受害者帶來痛苦? 本文分享性侵受害者的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新聞公眾人物人設翻車的性騷和性侵事件頻繁轟炸,即使議題重要,已經可以看到部分人開始表述覺得對該議題感到疲乏,又或者可以看到部分人開始對與異性互動感到不知所措,生怕自己成為加害者,這邊文章試著討論或提供建議給一些對於這個議題感到慌亂的人們,在面對這個議題時,可以嘗試的方向,或者一個不同的視角去看待~
Thumbnail
新聞公眾人物人設翻車的性騷和性侵事件頻繁轟炸,即使議題重要,已經可以看到部分人開始表述覺得對該議題感到疲乏,又或者可以看到部分人開始對與異性互動感到不知所措,生怕自己成為加害者,這邊文章試著討論或提供建議給一些對於這個議題感到慌亂的人們,在面對這個議題時,可以嘗試的方向,或者一個不同的視角去看待~
Thumbnail
- 今天中午又看到了一篇新的Metoo文章,現在主角是誰我都不特別感到意外,這些事情的發生行之有年,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傾向責怪受害者,「你是不是想太多了?」、「那你當時為什麼不大叫不掙扎?」、「你是不是想要錢?」、「你為什麼現在才講?趕流行嗎?」不能責怪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因為大家都希望為受害者塑造
Thumbnail
- 今天中午又看到了一篇新的Metoo文章,現在主角是誰我都不特別感到意外,這些事情的發生行之有年,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傾向責怪受害者,「你是不是想太多了?」、「那你當時為什麼不大叫不掙扎?」、「你是不是想要錢?」、「你為什麼現在才講?趕流行嗎?」不能責怪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因為大家都希望為受害者塑造
Thumbnail
為了避免被罵死,所以先說結論:Me Too運動當然很重要! 本文想提醒大家的是,在Me Too運動燒不停的背後,或許有些事我們必須要記得。
Thumbnail
為了避免被罵死,所以先說結論:Me Too運動當然很重要! 本文想提醒大家的是,在Me Too運動燒不停的背後,或許有些事我們必須要記得。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2023年5月31日由民進黨前黨工爆料作為吹哨,開始台灣一連串Me too事件,新聞報導和社群平台無間斷地播送相關議題,甚至連行銷社團都有相關解析文,但這樣全民性的關注是好?能推動更多的受害者保護網?還是只是對更多性侵和性騷受害者帶來痛苦? 本文分享性侵受害者的觀點。
Thumbnail
2023年5月31日由民進黨前黨工爆料作為吹哨,開始台灣一連串Me too事件,新聞報導和社群平台無間斷地播送相關議題,甚至連行銷社團都有相關解析文,但這樣全民性的關注是好?能推動更多的受害者保護網?還是只是對更多性侵和性騷受害者帶來痛苦? 本文分享性侵受害者的觀點。
Thumbnail
最近性騷事件不斷發燒又更新,讓我覺得很惱人。但對於性騷,被害者勇敢把事情講出來是值得肯定的,但腦人不是指性騷,而是媒體。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看新聞?平常都看甚麼樣的新聞呢? 我是不看新聞的人,從以前就非常討厭看新聞!但家人都是會看新聞,所以我也只好接受,「偶爾會把新聞『聽』進去」
Thumbnail
最近性騷事件不斷發燒又更新,讓我覺得很惱人。但對於性騷,被害者勇敢把事情講出來是值得肯定的,但腦人不是指性騷,而是媒體。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看新聞?平常都看甚麼樣的新聞呢? 我是不看新聞的人,從以前就非常討厭看新聞!但家人都是會看新聞,所以我也只好接受,「偶爾會把新聞『聽』進去」
Thumbnail
METOO事件延燒,政治圈、名嘴、演藝圈、教育圈,似乎無處不在。 越多越來的惡行惡狀,被勇敢接露,各種人設的崩塌,以及我們不斷冒出的問號:「他怎麼敢?」 在某個勇敢說出來的故事當中,有人提到「當場發作」很重要,對於這個部份我也很有共鳴,因為,實在太難了!
Thumbnail
METOO事件延燒,政治圈、名嘴、演藝圈、教育圈,似乎無處不在。 越多越來的惡行惡狀,被勇敢接露,各種人設的崩塌,以及我們不斷冒出的問號:「他怎麼敢?」 在某個勇敢說出來的故事當中,有人提到「當場發作」很重要,對於這個部份我也很有共鳴,因為,實在太難了!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Thumbnail
沒有想到,職場性騷擾、me too議題,這麼快又回到吉白職場的節目中。想告訴受害者 你得為自己戰鬥外,只有你自己才能處理心中那份委屈。
Thumbnail
沒有想到,職場性騷擾、me too議題,這麼快又回到吉白職場的節目中。想告訴受害者 你得為自己戰鬥外,只有你自己才能處理心中那份委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