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味地接受權威者的思想是危險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1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兩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負面關注的文章,內容講述嬰幼兒時期利用調皮搗蛋、唱反調、打人等各種不配合的行為來尋求父母的關注;青少年的話,藉由逃家、逃學、惹事生非、消極抵抗等來告訴父母務必「關注」與「理解」自己,由於採取的方式並非是試圖贏得讚美,反而是容易遭受責罵的行為,於是被稱之為「負面關注」。 事實上
自從看過《走路的人,河正宇》這本書之後便深深地被河正宇認真生活的態度所折服,也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是一位對藝術創作真正有熱情的人,也非常明白所有的創作都需要靠創作來延續。 河正宇說自己第一次提筆作畫是在2003年,沒什麼特殊原因,只是單純地想作畫,他說喜歡繪畫的過程中不需要思考任何事,只需要全神貫注,
這不是常識嗎?為什麼有些人竟然不懂? 一般的狀況不是應該如此嗎?怎麼會事情演變成這樣? 回想每一次令自己心累的瞬間,除了感到力不從心之外,最常湧現的想法就是我所認知的常識,竟然並不等同於他人的常識,於是容易為了他人的「無知」而感到生氣。 然而,在《現在這樣就很好》這本書中卻說所謂的「一般都是這樣」的
「媽媽,我的好朋友叫我不要理某某同學,我說不可以,大家都是好朋友,然後他就不理我了。」 「媽媽,我有時候想自己玩,但是我的好朋友一直要拉我一起玩,我都不能玩自己想玩的,覺得很難過。」 「媽媽,我的好朋友又生氣說不愛我了,我想要送他六支鉛筆,可以嗎?」 以上這些話,都是讀中班的女兒轉達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平時我們身體有不舒服會想去看醫生,但心理上不舒服卻鮮少有人會於第一時間尋求專業協助,總是會先找朋友聊聊,抑或是做些可以舒緩身心壓力的運動,倘若可以順利紓解倒是還好,但當真情況較為嚴重卻又不想立即就醫又該怎麼辦呢? 《自我照顧百寶箱》的作者伊藤繪美是日本的臨床心理師,她於2019年寫下這本書的時候適逢
這本書是佐野洋子得了癌症之後所寫的作品,而書名是兒子所發想的,因為他眼中的母親是一個得知自己生病後還充滿生命力的人,不僅沒有怨天尤人或傷心絕望,反而還展現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把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淡化,反而增添了許多樂趣與幽默。 或許是時代背景的關係,生於戰前時代的佐野洋子於北京出生,之後日本戰敗而
兩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負面關注的文章,內容講述嬰幼兒時期利用調皮搗蛋、唱反調、打人等各種不配合的行為來尋求父母的關注;青少年的話,藉由逃家、逃學、惹事生非、消極抵抗等來告訴父母務必「關注」與「理解」自己,由於採取的方式並非是試圖贏得讚美,反而是容易遭受責罵的行為,於是被稱之為「負面關注」。 事實上
自從看過《走路的人,河正宇》這本書之後便深深地被河正宇認真生活的態度所折服,也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是一位對藝術創作真正有熱情的人,也非常明白所有的創作都需要靠創作來延續。 河正宇說自己第一次提筆作畫是在2003年,沒什麼特殊原因,只是單純地想作畫,他說喜歡繪畫的過程中不需要思考任何事,只需要全神貫注,
這不是常識嗎?為什麼有些人竟然不懂? 一般的狀況不是應該如此嗎?怎麼會事情演變成這樣? 回想每一次令自己心累的瞬間,除了感到力不從心之外,最常湧現的想法就是我所認知的常識,竟然並不等同於他人的常識,於是容易為了他人的「無知」而感到生氣。 然而,在《現在這樣就很好》這本書中卻說所謂的「一般都是這樣」的
「媽媽,我的好朋友叫我不要理某某同學,我說不可以,大家都是好朋友,然後他就不理我了。」 「媽媽,我有時候想自己玩,但是我的好朋友一直要拉我一起玩,我都不能玩自己想玩的,覺得很難過。」 「媽媽,我的好朋友又生氣說不愛我了,我想要送他六支鉛筆,可以嗎?」 以上這些話,都是讀中班的女兒轉達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平時我們身體有不舒服會想去看醫生,但心理上不舒服卻鮮少有人會於第一時間尋求專業協助,總是會先找朋友聊聊,抑或是做些可以舒緩身心壓力的運動,倘若可以順利紓解倒是還好,但當真情況較為嚴重卻又不想立即就醫又該怎麼辦呢? 《自我照顧百寶箱》的作者伊藤繪美是日本的臨床心理師,她於2019年寫下這本書的時候適逢
這本書是佐野洋子得了癌症之後所寫的作品,而書名是兒子所發想的,因為他眼中的母親是一個得知自己生病後還充滿生命力的人,不僅沒有怨天尤人或傷心絕望,反而還展現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把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淡化,反而增添了許多樂趣與幽默。 或許是時代背景的關係,生於戰前時代的佐野洋子於北京出生,之後日本戰敗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度的選擇權毒害孩子的同理心 分享一個最近與老師與家長互動後觀察到的現象 這也是5~6年前我曾經犯的錯誤。 我發現現在蠻多家長都蠻開明的 即使是沒有學過薩堤爾或正向教養的家長 也很願意與孩子討論、讓孩子做主 給孩子蠻大空間的自由 但,過多的自主權會導致孩子變得太自我中心 尤其是學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每個導師多多少少都有些必須堅守的原則,然而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為何,總有它的故事。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度的選擇權毒害孩子的同理心 分享一個最近與老師與家長互動後觀察到的現象 這也是5~6年前我曾經犯的錯誤。 我發現現在蠻多家長都蠻開明的 即使是沒有學過薩堤爾或正向教養的家長 也很願意與孩子討論、讓孩子做主 給孩子蠻大空間的自由 但,過多的自主權會導致孩子變得太自我中心 尤其是學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每個導師多多少少都有些必須堅守的原則,然而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為何,總有它的故事。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