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不想限制孩子的發展,但實際上有太多失控我們無法掌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孩子啊!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好辛苦的,很欣慰你從未因此放棄」  

週五聽兒子說了一件讓我很心疼也很錯愕的事,到現在心裡仍然有點緊繃。  

「我媽媽說你是壞孩子,會和老師頂嘴,要我不要一直去跟你玩,會被帶壞等等......」兒子說X同學在當天和他說了數次,他覺得非常難過也生氣,但只能忍著。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讓X同學的媽媽造成如此大的擔憂和誤解。但這並不是事情的全貌,而事實的真相也並非如此。我們實在很難不介入協助彼此理解。  

我很感謝兒子願意告訴我們,如果他選擇忍耐,那麼他的校園生活會是怎樣,我們真的不敢想像。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六月左右我曾在粉專發過一篇兒子面臨實際學習的為難。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那一篇貼文。

  

文章內容大約是這樣子的:  

當時的老師常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們說話:「你們功課這麼爛,以後沒學校可唸,你們長大就只能當街友」、「死白目」、「智障」、「又臭」、「又肥」、「又醜」、「愛哭鬼」,你們有些家長就只會......等等。造成部份孩子們不滿。  

孩子很生氣老師這樣對同學說,兒子也多次向我們表示有這樣的狀況,但弔詭的是,老師都說沒有,讓我們無所適從。

可是在家長的群組中,卻曾看見老師留言有關此事的訊息,所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說真的,我們一開始也像隻無頭蒼蠅,試著理出頭緒。  

兒子曾向老師反應多次,這樣的行為是言語暴力,但是老師就會生氣,或是說孩子們對他「嗆聲」、「頂嘴」;但如果孩子也模仿老師這樣說別人,就會被該師責罵,不然就是以「小心要告死你」這樣的話語來引導同學。  

某些同學因受不了該師的溝通方式,例如:動不動就拿下課時間或是喜愛的課程來威脅,還有連坐法,或是許多不公平的管理。  

該師曾說兒子都是代替全班同學發聲的那個人。兒子向老師反應那是言語暴力和剝奪,希望老師不要這樣說話也要和同學們道歉........。

聽到兒子這麼說後,我不禁肅然起敬,看著眼前的小巨人,好努力地想要為同學和自己做些什麼而感動,至少證明我們的陪伴和教導是沒有扭曲他的心,但卻也深深感慨著他的處境。  

「你們不是從小就告訴我,大人不一定是對的,也教我要學會去分辬、思考,但當身邊的人都不敢說出那些其實是剝削和言語暴力時,我真的感到恐懼和不知所措。」兒子常累積了整天的不平,回家和我們說,且他很怕自己只是個小孩,會被不信任。  

我只是一個小孩子,誰會相信我說的,為什麼大人永遠都是對的,小孩永遠都是錯的。兒子氣哭了。  

於是在經歷多次溝通未果後,兒子想用生氣和失落表達抗議,但這怎麼可能被允許,最後吞下承擔後果的人依舊是孩子啊!可能也像其它孩子一樣被貼上了標籤。  

有一次發生在我住院治療時,老師打電話給我,我聽到兒子又生氣又傷心,當下,我真的很想立刻將手上所有針管拔掉,逃出醫院直奔學校;而後我也不小心聽到老師語重心長嚴肅地唸兒子不懂事:「媽媽生病,你還這麼不乖。」拿著話筒的我,眼淚掉不停。  

但,孩子真的是不「乖」嗎?  

我們真的要教孩子無條件服從嗎?我們說的與做的總是不一致,孩子們已經不是小小孩,有糖就會「乖」。

其實他們早就發現不對勁了,這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孩子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需要大人們的協助和整合,我們不是應該感到欣慰嗎?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在「意識」、「理論」的教導中,將各種控制的語言內化成表達能力。孩子終其一生都只能順從權威,也不會發現不對等的權力與關係,將影響重要的身心發展。  

這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可惜我們並不想去思考,或許大環境太難改變,所以任其一成不變也是一種傳統(嗎)?  

其實那名老師已離職,現在是一位新任的老師,新老師並不清楚之前所有的事情,但我們也不希望造成老師的任何壓力和負擔。

只希望X同學事件,能夠藉此將不清楚的誤會解開,並教導孩子互相尊重和信任,而最後結果不論是否為我們想像的那樣,至少我們都為彼此孩子們做了良好的示範。(應該吧?)  

許多事沒有正確解答,甚至在二難間也找不出更好的做法,但與其什麼都不做,至少我們也要為「孩子們」做些什麼,即使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但我一直都相信積沙是會成塔的,只要我們不輕易放棄正在做的事。  

不論是已離職的老師,或其它老師,您們的用心我們教能感受得到,我們從未質疑過,也由衷的感謝您們對孩子的付出。真的非常感激。  


今天選擇寫出來前也考慮了很久,我們並非要做些什麼,也希望大家不要謾罵或責備,或是讓事件被引向其它方向,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raw-image

我們只希望,把所有誤會解開,師生之間能有「雙向的」、「權利對等」的溝通管道。而親師之間,我們仍然會做好親師合作的。  

兒子的創傷仍未痊癒,希望此事別讓好一陣子的進步又退回了些。這是身為爸媽的擔心。  

擁有權力的人指的並非是大官,孩子和父母、師長之間也是不對等的權力;如果我們未有覺察,那麼很多其實是控制的行為,往往被包裝成是「為你好」的扭曲真相。讓孩子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相信那些話語帶來的痛苦是因為「愛」。  

要獲得愛的方式需通過層層考驗和控制——這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信念,然後用盡方法去討好,或是去搶奪「被愛」的價值和歸屬感。  

語言—可以傷害、毀滅一個人;也可以帶給人力量。  

不帶目的性、同理與鼓勵的的語言是一種祝福,代表著我們對孩子的信任和最深的愛。    

衷心盼望每個在不完美的環境裡長大的我們,都能有機會覺察,不論是自己或是孩子,都需要好好的擁抱自己、照顧和陪伴自己。


很少像這樣用如此低落的心情和大家預告,每日早上07:30的《微晨時光》又開張了。

記得訂閱「#微與孩子們的日常https://reurl.cc/3eLDKR,就能準時收聽囉!

謝謝大家的包容和理解!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謝謝你願意停留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歡迎你追蹤、分享與贊助我的文字書寫!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




慢下來,才能看見與理解孩子,而我們也能在「慢」裡找回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掌握越多的育兒資訊,加入各種育兒社團,反而更加焦慮不安,有時還陷入一種不得不比較的新壓力。我相信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一定也常會有這樣的時刻,育兒比天氣更加難以掌握。      懷孕時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孩子出生後擔心他奶喝得不足、排便正不正常,還有沒有呼吸?再大一點擔心他的專注能力、行為,還有與同學
掌握越多的育兒資訊,加入各種育兒社團,反而更加焦慮不安,有時還陷入一種不得不比較的新壓力。我相信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一定也常會有這樣的時刻,育兒比天氣更加難以掌握。      懷孕時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孩子出生後擔心他奶喝得不足、排便正不正常,還有沒有呼吸?再大一點擔心他的專注能力、行為,還有與同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一個高需求又高敏感孩子的母親,以前最常被長輩說:「這個小孩就是生來糟蹋人的!」而尋求同輩的經驗與協助,得到的建議也總是小孩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要屈服,否則就會被吃得死死的,以後會越來越難教育。 曾經,我也相信以上的說法,也實際執行過暫時隔離的方式,結果小孩的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