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無法翻譯:從文化心理學出發,探索情緒如何被創造,以及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心態致勝》卡蘿.杜維克、《象與騎象人》強納森.海德特──推薦

你的情緒不是你的情緒
從自豪的美國人、善體人意的日本人到知恥的台灣人,看我們的文化如何創造情緒
方怡潔|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阿   潑|媒體工作者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Podcaster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梁藝瀠(YY)|Vidamore 創辦人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恆溫教養》作者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簡美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齊心推薦

本書感謝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宋文里 審訂



「所有人的情緒都是文化的產物」

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裡,小女孩萊莉的頭腦裡住了五個情緒小人:樂樂、憂憂、驚驚、厭厭、怒怒;他們會彼此較勁,搶著控制小萊莉的行為。電影描繪情緒的方式,詳實展示了許多西方文化脈絡的人是如何理解情緒的──情緒在人之內、屬於心理的、而且是本質式的(特性永遠不會改變)。

如果這部電影是日本、土耳其、甚至是台灣導演拍的,頭腦裡這五個小人分別會對應到哪些情緒呢?
答案很可能是──根本沒有情緒小人存在。

這是因為在許多文化裡,
情緒有可能不存在於人的「內心」,而是在「人與人之間」。

傳統心理學把情緒視為人的內心活動,因此情緒研究也以個人為中心。然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大多數的文化中,情緒經常從社交情境中展開,每一個「情緒事件」也都乘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與歷程。

藉由指出另一種看待情緒的方式,作者將帶領讀者看見──

●「羞恥」在台灣是知分寸、懂進退的美德,在美國卻代表個人社交意義上的失敗。
● 經常有興奮感受的美國人更加健康;經常從事平靜活動(如泡澡)的日本人則更長壽。
●「憤怒」讓男性談到更好的薪水,對女性的求職卻毫無幫助。
● 對許多文化而言,「」與「快樂」是不值得追求或不重要的情緒。

與他人情緒互動就像在舞池裡共舞,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與周遭的人很可能聽見的是不同的音樂,因而踩著不同的舞步。然而,只要我們能謙遜地放下自身文化對於情緒的假設,解開彼此的情緒,我們仍有能力理解另一種舞步。

跟隨本書,作者將帶領我們跨越文化的邊界,透過相關研究與民族誌,探索世界各地的情緒有何不同、為何不同,並尋找相互理解的可能── 
讓我們一起跳出情緒之舞吧!


【各章概要】
第一章 情緒,無法翻譯

作者從小就對心理學很有興趣,後來踏入情緒研究領域。情緒研究大多集中在個人心理方面,但作者發現情緒受文化和環境影響相當大,因此由內轉外,開始探討文化、環境及群體對情緒的影響。

第二章 情緒是「我們的」(OURS),還是「我的」(MINE)?
情緒當然發自個人,但群體的影響也相當大,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個人和群體情緒之間的差異。此外,西方傳統的情緒觀點和目前比較普遍的群體情緒模型也相當不同。「個人」和「群體」解釋同樣「真實」,它們不只是探討情緒的方法,也是表現或體驗情緒的方式。

第三章 教養孩子
兒童成長時,情緒在社會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照顧者在社會環境協助下,教導孩子以正確的方式表現情緒,也就是傳.達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

第四章 「正確」與「錯誤」的情緒
談「憤怒」與「羞恥」
第五章 建立連結和感覺愉悅
情緒隨互動、關係和文化而有不同的傳達方式。憤怒、羞恥、愛或快樂等情緒其實沒有共同特徵。它們的生理和神經反應型態、道德內涵和社會後果都隨事例、個人、互動和文化而異。

第六章 言內之意
表達情緒的詞協助我們傳達群體、共同體或文化的共同現實狀況,但不容易跨越不同社會群體間的界線。使用情緒詞可把特定事例和同一語言使用者的集體經驗連結起來。情緒也透過這種方式,使我們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第七章 學跳華爾滋
心理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學習另一種文化的情緒。好消息是這可以學得來,但可能算是壞消息的是,移民群體可能需要一個世代以上才能完全融入。
第八章 在多元文化世界中探索情緒
採取群體情緒觀點是跨越界線及找出共同點的第一步。我們與其他文化(或職位、階層、宗教等)的人士互動時,群體模型可協助我們理解情緒的差異,同時讓我們了解其他文化的價值觀和優先順序。溝通世界上各種不同的理解與行動方式可讓我們更人性化,因為它指出我們都是社會連結的一分子。
~*~*~
審訂|宋文里
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Urbana-Champaign)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宗教研究、批判教育學等。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文化心理學、論述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乃至其他跨學科專題,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著有《鬼神・巫覡・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邁向心理學的下一頁》、《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以上由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簡介
芭蒂亞.梅斯基塔Batja Mesquita
比利時魯汶大學文化與社會心理學中心情緒與動機心理學教授,研究工作大多集中於文化脈絡在情緒中扮演的基本角色。著作主題多半與情緒的文化差異,以及文化適應和情緒有關。曾擔任《認知與情緒》期刊(Cognition and Emotion)和《情緒評論》期刊(Emotion Review)副總編輯,目前擔任《情緒、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Emo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和《社會與人格心理學指南》(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編輯委員會委員。荷蘭皇家人文與科學院、國際心理科學學會、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美國心理學學會、實驗社會心理學學會院士。

譯者簡介
王年愷
臺灣大學外文系、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肄業,譯著包括《換了語言,就換了腦袋》、《網路讓我們變笨?》、《戰勝愛滋》、《資訊爆炸之後》(以上由貓頭鷹出版)、《dpi 2013好玩漢字節特刊》(漢生科技出版)、《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外貿協會出版)、《深度思考》、《塗鴉學數學》(臉譜出版)等。

陳永祥
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學院電機碩士、輔仁大學心研所社會文化與諮商組碩士。原本是個電腦應用工程師,但一直無法從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獲得傳說中的快樂及幸福。終於,在年過半百之後才奮然躍出原軌,探問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於是走上一條聽/說故事的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6會員
364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揮別情緒勒索及無效溝通非暴力溝通是一套通過觀察而不評價來獲取事實,真誠而具體地表達感覺和需求,提出有效且具同理心請求的溝通方式。實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讓我們誠實表達自我並同理聆聽他人,揮別情緒勒索語言及無效溝通的方式,不再是雙方之間的「對決」,真正達到「對話」理解的目的,進而充分滿足雙方的需求,達到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avatar
Ai Kao | 愛。閱讀
2022-01-06
《范保德》▍愈是輕描帶過的情緒,愈是深刻銘心的情感 ▍無臉畫電影 各項影展中獲得肯定的《范保德》,探討東方人談起父愛所表現出的隱諱,在看似不夠大方的對白裡,卻又可以從角色互動中看見每個家庭的影子,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導演與編劇想闡明的情感故事。
Thumbnail
avatar
無臉男女
2021-08-08
《輪椅學姊想找到無出其右的存在意義》11-偷偷顯露的情緒11 偷偷顯露的情緒   「那個人是怎樣啊......臉色好糟......」   走廊上凡是看到彩香的人通通都露出訝異的表情,可彩香一點都不在意。   本來,彩香大可以把學生證放到失誤招領區,或是直接廣播請直樹到學生會來領取。   但是她打算好人做到底,直接來到對方的班級門口探著頭搜
Thumbnail
avatar
班導
2021-06-23
《情緒海綿益處多,拉近親子好關係》 父母或是孩子呢? 誰比較有能力做情緒海綿,吸收負能量呢? 疫情在家上班,孩子在家上學, 紛紛亂亂,一天一天的過去, 期盼快點結束,又感到遙遙無期 大家最近的生活真是心苦了, 不只是體力上的勞累, 心中的焦慮和繁雜, 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發脾氣,  特別是小孩子有時會很鬧, 父母會真的會很生氣, 包容
Thumbnail
avatar
朴世光諮商心理師- 你的故事我懂
2021-06-19
【在詞裡透透氣】後疫情時代,無常取代未來的焦慮感(上.哲學篇) ft.《情緒之書》「明天」與「無常」誰先到來? 疫情爆發後的現今,「無常」不斷地搶先於「明天」佔據於生命中,再也沒有計劃好的未來,取而代之的是新常態的「再調整」「再延期」。 對於大環境、對於未來的焦慮,情緒深根於我無法拔除。轉而求助《情緒之書》以哲學角度重新理解「焦慮」,再回到文學之中,找個地方安放自己。
Thumbnail
avatar
KC
2021-05-25
【職場讀書人選書】親情包裹的情緒勒索 終將是無可否認的暴力—《有一種母愛不存在》 每年到了母親節,各種感謝、讚賞母親的文案就會紛紛湧現,同時各種社群軟體上,也會出現各種與母親曬恩愛的照片,彷彿全世界的母親都是完美無瑕,並在在強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傳統思維。然而,事實上沒有任何家長是完美的,反而是許多子女會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父母期盼中的「完美」,用盡全力卻換來遍體鱗傷與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5-09
《情緒勒索》採取行動,SOS 三步驟(上)改變的時刻到了,SOS 三大步驟(上)。
Thumbnail
avatar
閱讀筆耕
2020-11-14
《情緒勒索》二三事釐清「情緒勒索」一詞很多時候被濫用了,淪為數落、指責他人的令箭⋯⋯
Thumbnail
avatar
閱讀筆耕
2020-09-22
情慾愛恨引起的殺機,兇手是誰?﹝試讀﹞坂口安吾《不連續殺人事件》獨步文化2019年6月 「無賴派」文學大師坂口安吾,生涯唯一的長篇推理小說! 「我要為這篇推理小說提供懸賞。」 ★連載當初即大膽向讀者懸賞挑戰,向諸位推理愛好者送上本格戰書! ★堪稱典範的獨創詭計!江戶川亂步、松本清張等推理巨匠都驚嘆,推理史上輝煌的不朽名作
Thumbnail
avatar
縹緲羽翼
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