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子彈筆記五個月後的4個心得與發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 2023 年 2 月開始寫子彈筆記,一開始寫的很多,也很認真記錄,還記得當時我非常期待能夠看到自己的變化。結果現在到了 6 月,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像當時那麼有衝勁,紀錄的東西也從日更漸漸變成週更,甚至變成一種壓力,越是看到空白的筆記本,就越想要放棄,也發現習慣的養成和毀滅真的是來的有多快,去的就有多快。

我開始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在經過一番檢討之後整理出下面 4 個心得與發現。

一、當寫子彈筆記變成一種壓力

不管做任何事,當這件事情已經變成一種壓力的時候就會越來越沒有樂趣,如果這時候又有「放棄」的選項,應該會很容易就選擇放棄。

所以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它會變成一種壓力?

我發現壓力的來源來自於我每天的「習慣追蹤」看起來毫無進展,而且也沒有立下任何「六月目標」,甚至連五月的目標都沒有達成。

這讓我覺得自己很廢,還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看起來很努力,但其實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而我也最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所以為了逃避這些負面情緒,我直接選擇蓋牌不看,但情況並沒有改變,反而還讓我覺得更加羞恥,居然不願意面對問題。

於是這個壓力變得有點騎虎難下,一方面我不想面對自己這麼廢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是我知道如果我再拖著不處理,我就真的會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所以也許是時候來面對真實的自己了。

二、習慣的養成與建立

講到習慣,就會想到【原子習慣】這本書,書中提到如果想要改變習慣,必須先從改變心態做起,比起得到某種成果,應該要把焦點放在成為某一種人

而建立習慣的四個步驟是: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勵令人滿足

我決定依據書中的指示來檢討我的習慣追蹤清單:

閱讀 — 讓行動輕而易舉

對於閱讀這件事,我最大的困難在於我不知道要讀什麼

我通常是使用 iPad 看電子書,有時候心血來潮就會一次在公共圖書館上借了好幾本書,但最後可能有些書來不及看完,或是看完一本書之後不知道下一本要讀什麼,就沒辦法每天在某一個時間點開始看書。

所以我要解決的是:讓閱讀這件事變得輕而易舉

目前想到的解決方法有兩個:(1) 事先列出要閱讀的書,避免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而無法養成閱讀習慣 (2) 閱讀這件事不應該只侷限在讀「書」,閱讀網路文章、討論區裡的新資訊、部落格文章、甚至是看漫畫都可以是閱讀的一種形式

畢竟我想要從閱讀獲得的獎勵是:吸收新資訊並分享心得,所以只要我是有意識的在做這件事,那應該不用太拘泥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媒介。

運動 — 讓習慣有吸引力

我知道我對於運動的問題一直都是「懶」,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找一個會拉著你去運動的朋友,跟他一起去上課」,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對我很有效,但只要我那個朋友一請假,我也會跟著提不起勁去運動。

所以我要解決的是:讓運動變成有吸引力的事

坦白說我目前還沒想到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因為運動其實不是一件短時間可以看到效益的事情,再加上現在去上的健身房團課都會用到很多核心肌群,在上課的過程其實很痛苦,就會感受不到上課的樂趣,也沒有什麼成就感。

我想我是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但如果說散步和騎腳踏車算是一種運動的話,我是還滿喜歡的。

寫作 — 讓獎勵令人滿足

寫作需要耗費心神與腦力,雖然我也看到別人分享由下往上的寫作思考方式,但也仰賴於平時的累積,而且即使擁有許多素材,對我來說還是需要耗費一點心思在整理架構上。特別是每天下班都已經晚上10點了,我真的不想要再做需要動腦的事情,而支持我繼續寫作的其實是每個月 Google 寄來的搜尋成效報表。

在搜尋成效報表裡面,可以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搜尋結果上的排名,也可以知道大家最熱搜的是什麼,雖然我熱門的文章就是那幾個,但知道有人在看我寫的文章還是會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在養成寫作習慣這件事情上,我深刻的感受到:令人滿足的獎勵可以帶來多大的動力。

冥想 — 讓提升顯而易見

我其實一直抓不到冥想的訣竅,不知道應該要在何時、何地做這件事,直到我看了這個 TED Talk:

裡面提到可以利用一個指示物,例如木魚的咚咚聲,幫助拉回自己的專注力,即使在過程中你想到了今天未完成的工作、明天的代辦事項,但只要你還聽得見木魚聲就可以了,其他的想法就讓它來來去去,不需要也不可能去強迫自己不去想。

所以我要解決的是:讓提示顯而易見

我發現如果我聽冥想 podcast ,不一定是要有人引導,有時候只要有海浪聲,就會讓自己有一種儀式感,更能夠幫助冥想。

三、每月目標

每個月月底的時候,我都會做一次這個月的回顧,同時也會總結這個月的目標,像是習慣追蹤等等,看有沒有達到。

我發現這樣的紀錄方式有好有壞,一來是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完成了多少,但另一方面是當你沒有完成的時候,結果也是一目瞭然。

這時候就會出現了兩種心態:落差心態與收穫心態。

落差心態會讓你一直注意在自己距離沒有達成的目標還有多遠,注意力也會放在沒有達成這件事情上,也就是你距離你的目標落差有多少。
而收穫型態則是將注意力放在你完成了多少事情,看重的是你做了什麼?而不是你還沒做什麼。

我發現我在寫每月目標或者是做每月回顧的時候,如果是採用落差心態的話,就會一直不停的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廢、怎麼這麼爛,明明定下了目標卻又沒有達成,造成自己很大的壓力。但如果是用收穫心態來看這件事情的話,就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已經完成了多少事情上,進而給自己一個自我肯定的感覺。

所以之後可能會想要採取鼓勵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用檢討自己的口氣來做每個月的回顧。形式上可能會像是回顧自己這個月做了什麼事情,也感謝自己做了這些努力,同時也檢討一下還有什麼可以進步的地方,再把一些尚未完成的任務移到下個月再做。

四、成長的曲線與紀錄

像子彈筆記這種每天記錄的日記,雖然在寫的當下可能覺得今天好像都沒有做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但是回過頭來看的時候都會發現是一種成長的足跡。

我在寫子彈筆記時,並沒有一個必須要遵守的格式。上面有時候可能只會簡單地記錄今天做了什麼事,或是發生了什麼事,有時候也會記錄當下的心情,或者困擾的事情,順手寫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雖然我現在也不會常常地去回顧我做了什麼,但光是看著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變得越來越豐富的感覺,就可以感受到一種活著的證據,也是自己成長的證明。

之後的調整

寫了子彈筆記五個月後,大概有發現自己有幾個問題,像是想要養成某種習慣,但是還是沒有進步;又或者沒有保持每天持續寫子彈筆記的動力,漸漸變得怠惰等。

經過這一次的回顧也算是讓自己沉澱了一些心情,可以來好好的面對這些問題,然後重新再出發。

所以也是蠻感謝自己在發生問題的時候有停下來思考,而不是選擇直接放棄,這大概也是定期檢視的一個好處,可以做一些滾動式的調整,也看看這樣子的實行方式是不是適合自己的。

之後想要做出的一個改變是:心態上的調整

想要調整自己成收穫心態而不是落差心態,多肯定一些自己做過的事情,不要想著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去拼命的追逐那些已定下的目標。因為這樣子的方式反而會讓自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因此降低目標的標準,甚至想要偷懶或放棄,事後又會發現自己離理想的生活更遠,結果壓力又更大,變成一種負面循環。

而子彈筆記畢竟是一種記錄生活的過程,如果沒有辦法誠實的面對自己,就有點失去寫它的意義,所以我對未來自己的期許就是誠實面對自己,並用鼓勵的心態肯定自己做過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想生活計畫
14會員
92內容數
在探索理想生活的路上跌跌撞撞的摸索,目前專注於【習慣養成】。偶而也會分享閱讀心得和有趣的體驗
理想生活計畫的其他內容
2024/12/07
每對情侶都會吵架,而吵架不一定會導致關係破裂,相反地,用正確的方式吵架反而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個 TED talk 當中,講者介紹了三種常見的吵架風格。不論是哪一種吵架風格都有機會擁有成功的關係。重要的是要讓正面回應多於負面回應。
Thumbnail
2024/12/07
每對情侶都會吵架,而吵架不一定會導致關係破裂,相反地,用正確的方式吵架反而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個 TED talk 當中,講者介紹了三種常見的吵架風格。不論是哪一種吵架風格都有機會擁有成功的關係。重要的是要讓正面回應多於負面回應。
Thumbnail
2024/04/05
我在科技業工作算起來也五年了,前兩年是產線 IT,後三年則是轉職成為豬屎屋 (design house) 韌體工程師。其實外界常說的科技業是爆肝工作,想到工程師往往就會聯想到很操勞、壓力很大,賺的錢都拿去看醫生等負面連結,但我覺得這是一陣一陣的,不僅和公司有關,公司裡不同部門也有落差。
2024/04/05
我在科技業工作算起來也五年了,前兩年是產線 IT,後三年則是轉職成為豬屎屋 (design house) 韌體工程師。其實外界常說的科技業是爆肝工作,想到工程師往往就會聯想到很操勞、壓力很大,賺的錢都拿去看醫生等負面連結,但我覺得這是一陣一陣的,不僅和公司有關,公司裡不同部門也有落差。
2024/04/01
隨著 Web 3.0 技術的推進,NFT、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網路世界這些概念在未來似乎也不是遙不可及。到時候我們可能不只是在「使用」網路,而是整個人「沈浸」在網路世界中。若是有一天,大家真的能夠在虛擬世界交流,那現在看似虛幻的「virtual」、「digital」,到時候都會變成是「reality」
Thumbnail
2024/04/01
隨著 Web 3.0 技術的推進,NFT、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網路世界這些概念在未來似乎也不是遙不可及。到時候我們可能不只是在「使用」網路,而是整個人「沈浸」在網路世界中。若是有一天,大家真的能夠在虛擬世界交流,那現在看似虛幻的「virtual」、「digital」,到時候都會變成是「reality」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 2023 年 2 月開始寫子彈筆記,一開始寫的很多,也很認真記錄,還記得當時我非常期待能夠看到自己的變化。但是過了五個月後,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像當時那麼有衝勁,紀錄的東西也從日更漸漸變成週更,甚至變成一種壓力。這是我檢討自己之後所得到的4個心得與發現。
Thumbnail
從 2023 年 2 月開始寫子彈筆記,一開始寫的很多,也很認真記錄,還記得當時我非常期待能夠看到自己的變化。但是過了五個月後,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像當時那麼有衝勁,紀錄的東西也從日更漸漸變成週更,甚至變成一種壓力。這是我檢討自己之後所得到的4個心得與發現。
Thumbnail
培養一個習慣真的不難,困難的是中斷習慣后的持續。生活總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和’我以爲我可以‘的幻象。所以,該如何快速找回狀態?超簡單的方法包括:縮短修復期、快速解決欲望、從最簡單的做起等等。滿滿的乾貨,幫你快速找回狀態!
Thumbnail
培養一個習慣真的不難,困難的是中斷習慣后的持續。生活總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和’我以爲我可以‘的幻象。所以,該如何快速找回狀態?超簡單的方法包括:縮短修復期、快速解決欲望、從最簡單的做起等等。滿滿的乾貨,幫你快速找回狀態!
Thumbnail
‘我想要’最終變成‘我想’。真的是‘想’而已。即使我制定計劃、設定目標、立即執行,但這些對這些習慣的熱忱總是撐不過三天。而這些年來,我堅持過最長時間的習慣大概就是每天睡前看蠟筆小新。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持續的内耗,我總覺得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沒有我想要的結果,但我知道這些努力是無效的。
Thumbnail
‘我想要’最終變成‘我想’。真的是‘想’而已。即使我制定計劃、設定目標、立即執行,但這些對這些習慣的熱忱總是撐不過三天。而這些年來,我堅持過最長時間的習慣大概就是每天睡前看蠟筆小新。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持續的内耗,我總覺得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沒有我想要的結果,但我知道這些努力是無效的。
Thumbnail
為什麼每年的新年目標總是大同小異的循環著呢? 有個關鍵是,你可能只是被動的設定自己的人生!就像減肥、增加存款、出國旅遊、業績目標、晉升或加薪…等這些目標來說,哪些目標是你真正想要的呢?
Thumbnail
為什麼每年的新年目標總是大同小異的循環著呢? 有個關鍵是,你可能只是被動的設定自己的人生!就像減肥、增加存款、出國旅遊、業績目標、晉升或加薪…等這些目標來說,哪些目標是你真正想要的呢?
Thumbnail
從這兩次的經驗,對「太忙沒時間看書」也慢慢產生了一些想法。就西恩觀察,通常說「太忙沒時間看書」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本來就沒有閱讀習慣,所以說「太忙沒時間看書」是藉口,因為不忙時也不會看;另一種是真的太忙,所以沒心力看書。 你為了什麼原因而閱讀? 為什麼要先找出閱讀的動機? 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Thumbnail
從這兩次的經驗,對「太忙沒時間看書」也慢慢產生了一些想法。就西恩觀察,通常說「太忙沒時間看書」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本來就沒有閱讀習慣,所以說「太忙沒時間看書」是藉口,因為不忙時也不會看;另一種是真的太忙,所以沒心力看書。 你為了什麼原因而閱讀? 為什麼要先找出閱讀的動機? 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Thumbnail
過去的幾天,我也不是每天都很早起床。昨天凌晨五點左右就醒了,於是我起床看書、吃早餐,中間小睡了一下,但幾乎整個早上都在閱讀,傍晚進健身房運動,晚上12點多睡覺。 今天特別累,實際清醒的時間,已經是下午13:30,也沒給自己多少反省的時間,醒來以後很快的就讓自己出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Thumbnail
過去的幾天,我也不是每天都很早起床。昨天凌晨五點左右就醒了,於是我起床看書、吃早餐,中間小睡了一下,但幾乎整個早上都在閱讀,傍晚進健身房運動,晚上12點多睡覺。 今天特別累,實際清醒的時間,已經是下午13:30,也沒給自己多少反省的時間,醒來以後很快的就讓自己出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Thumbnail
隨著疫情逐步降溫,你也即將、或是已經重回辦公室了嗎?最近看到幾個朋友分享,重新回到上下班通勤、進辦公室的生活,發現自己一時間很難適應,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今天的文章要分享如何透過「寫子彈筆記」,幫助自己的身體盡快調適新作息,也減少心理上的焦慮和不適應感,馬上來看看吧!
Thumbnail
隨著疫情逐步降溫,你也即將、或是已經重回辦公室了嗎?最近看到幾個朋友分享,重新回到上下班通勤、進辦公室的生活,發現自己一時間很難適應,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今天的文章要分享如何透過「寫子彈筆記」,幫助自己的身體盡快調適新作息,也減少心理上的焦慮和不適應感,馬上來看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