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 用追蹤習慣App,反而證明「我很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曾經著迷於培養「好習慣」

每當我看到好習慣 (冥想有助情緒穩定、早起更有效率...),我就會把它加入「習慣追蹤清單」裡。
我用過各種習慣追蹤app:仿遊戲的Habitica、視覺化的Loop、課程形式的Fabulous...等。改用子彈筆記後,我把習慣追蹤移動到月誌上,每天把完成的格子畫滿是我的小確幸。
用月誌追蹤習慣
但每月回顧成果,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我曾經連續2個月天天冥想,但下個月卻只冥想了7天。
又或是我增加了每天閱讀10分鐘的目標,但一整月只執行了3、5天。
就這樣過了好多個月,而我仍然沒有任何一個持之以恆的習慣。
我花很多時間紀錄、檢討,但越來越沮喪,覺得時間就像小石頭丟到湖裡消失無蹤。
我開始有個感覺:
追蹤習慣,反而證明了我很爛、我做不到

所以,我放過自己,停止紀錄習慣

停止這一切後,反而能用比較客觀的態度去看那些習慣。
我發現每一個好習慣,都不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就能達成的。
這些習慣之所以「好」,就是因為要決心、毅力才做得到。
我如果想要天天冥想30分鐘,勢必得犧牲休閒娛樂30分鐘。
但我是抱著「只要有紀錄,過一陣子我就會做到」的撿便宜心態,自然沒辦法持久。
我只是想要有很多好習慣,而不是我一定要養成習慣不可。
發現自己沒有任何「下苦功」的決心後,我才真正放下了培養好習慣癮頭
不過故事還沒有結束。

因為「必要」,所以紀錄

近幾個月,因為練習寫作,我發現自己花很多時間、產出卻很少。
這時候,我發現自己必須要紀錄寫作時間,不然我不知道時間花在哪、就無法改善。
所以我又再度開始作紀錄。
這次紀錄的心態跟以往不同:
我不是要達到某種結果 (天天寫作),我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天天寫。
我只想知道我花了多少時間,產出了多少成果。
換句話說,這份紀錄不是成績單,我不用在乎分數好或壞。
這份紀錄是實驗成果:讓我檢視上週的實驗,知道在這個環境會產出這樣的結果。
我看到結果後,有時候會想:「我知道了,但我不想調整」,有時候則是:「我想到可以怎麼優化了,這禮拜試試」。
這項實驗進行2個多月了。我感受到最大的差異是:
檢視紀錄的時候,我不再有壓力。相反的,我很期待看到結果!
最棒的是,我花更少時間在紀錄、執行,卻更開心

小結

從這個經驗中,我的學習是:
  1. 培養「好習慣」,不是找個app、或在筆記本上畫格子紀錄就可以做到:
    如果沒有對應的決心、只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態,是無法持久做到的。
    既然不是認真想投入,就放過自己,別忙了吧。
  2. 當我「必須要」紀錄時,再開始就好:
    跟第1點呼應,當我非常需要這一份結果時再紀錄。
    不僅能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且自己也會很想知道結果。
  3. 紀錄的成果只是「這次的」實驗結果,不是最後的成績單:
    當我用「看成績單」的心態去看待紀錄結果時,如果成績不好,我會覺得自己很爛、是個魯蛇。
    當我轉換心態,把成果當成是「上星期的實驗」而已,就可以平靜的面對它。
    就算成果不佳,那也只是上星期的種種實驗因素加總造成的,可以面對、接受、或是改變它。
    最重要的是,我永遠都可以把目光放在下次的實驗,而不是看著過去懊悔。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又是怎麼面對的呢?
歡迎你留言跟我分享自己的經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21內容數
有些事情,不想大聲地在社群媒體上推送給朋友。 找個小角落,寫給有緣人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lisa的角落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清單工作術》是關於「用數位化工具,建構工作流程」的書。針對不熟悉數位化工具的讀者,從零開始學習建立數位化工作流程。 書中介紹的工作流程,無論是用實體筆記本、數位化工具都適用。 本篇將會分3段介紹書中內容:2分鐘法則、任務管理流程、每週回顧流程。
Notion是免費的雲端筆記服務,提供多元的模板,用來蒐集網頁、製作網頁剪貼本,是非常方便的工具! 今天就介紹如何利用Notion提供的「web clipper」製作3種不同的剪貼本格式!
《從未來寫回來的逆算手帳》,是「設定人生目標、往目標前進」的書。像是航海者手上的指南針跟地圖,幫助自己航向新大陸。 本書特點: 1. 先設定終點、再前進,可以有效率的制定計畫。 2. 提供很多思考架構協助讀者找出目標。 3. 點出很多設定目標的盲點跟調整方法。
《子彈思考整理術》是一本關於「如何做筆記,幫自己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書。 透過這本書,我學會創造適合自己的筆記。 半年過去了,我天天都隨身帶著筆記本,紀錄生活、釐清思緒! 也因為這樣,我想用今天這篇文章,介紹這本書的基礎概念,希望能鼓勵更多人使用筆記、讓生活更好!
《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清單工作術》是關於「用數位化工具,建構工作流程」的書。針對不熟悉數位化工具的讀者,從零開始學習建立數位化工作流程。 書中介紹的工作流程,無論是用實體筆記本、數位化工具都適用。 本篇將會分3段介紹書中內容:2分鐘法則、任務管理流程、每週回顧流程。
Notion是免費的雲端筆記服務,提供多元的模板,用來蒐集網頁、製作網頁剪貼本,是非常方便的工具! 今天就介紹如何利用Notion提供的「web clipper」製作3種不同的剪貼本格式!
《從未來寫回來的逆算手帳》,是「設定人生目標、往目標前進」的書。像是航海者手上的指南針跟地圖,幫助自己航向新大陸。 本書特點: 1. 先設定終點、再前進,可以有效率的制定計畫。 2. 提供很多思考架構協助讀者找出目標。 3. 點出很多設定目標的盲點跟調整方法。
《子彈思考整理術》是一本關於「如何做筆記,幫自己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書。 透過這本書,我學會創造適合自己的筆記。 半年過去了,我天天都隨身帶著筆記本,紀錄生活、釐清思緒! 也因為這樣,我想用今天這篇文章,介紹這本書的基礎概念,希望能鼓勵更多人使用筆記、讓生活更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大約從四月中開始,我嘗試建立一些習慣 這些習慣其實我之前也都曾經想要做過,大多都是我心血來潮做一下,但可能維持個幾天就又因為懶惰 或是覺得做這些也沒用而放棄 這次不一樣了,我下定決心要改變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Thumbnail
習慣追蹤法是衡量你是否養成了習慣的簡單方法,比如在日曆上打叉。可以清晰無誤地證明你取得的進步,從而讓你對自己培養習慣的程序感到滿意。 另要要記得不要中斷培養習慣的程序,。絕不錯過兩次。如果你錯過了一天,試著儘快恢復固有的做事節奏。
改掉「壞」習慣是一件好事;可是改掉一個「好」習慣,事情感覺就不太對勁,所以決定還是先維持更新好了,反正也已經習慣每天紀錄生活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大約從四月中開始,我嘗試建立一些習慣 這些習慣其實我之前也都曾經想要做過,大多都是我心血來潮做一下,但可能維持個幾天就又因為懶惰 或是覺得做這些也沒用而放棄 這次不一樣了,我下定決心要改變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Thumbnail
習慣追蹤法是衡量你是否養成了習慣的簡單方法,比如在日曆上打叉。可以清晰無誤地證明你取得的進步,從而讓你對自己培養習慣的程序感到滿意。 另要要記得不要中斷培養習慣的程序,。絕不錯過兩次。如果你錯過了一天,試著儘快恢復固有的做事節奏。
改掉「壞」習慣是一件好事;可是改掉一個「好」習慣,事情感覺就不太對勁,所以決定還是先維持更新好了,反正也已經習慣每天紀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