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沿著河堤旁邊,走到豐富公園去運動。天氣在變化了,所以,沿途的樹木,也開出了美麗的花朵。一邊走路一邊聽著錄音檔,真的是不錯的享受。
在聽著錄音檔的過程當中,就聽到了這一段老師在2021年5月所講的。
我們內在的邏輯思維是什麼?比如,有一位同學說她很依賴先生。老師說,這在我們的教法裡面,你必須看見:
「我們的依賴,是在我們可依賴的物質上。當我們依賴的人、事、物,消失了之後,我們才會看見我們的依賴。以及我們才會知道,依賴所帶來的後遺症,它所帶給我們的情緒是什麼?」
所以,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看到依賴之前,我們對依賴所做的思維,這些都是多餘的。因為,事實上我們並不明白,依賴對我們的殺傷力會有多大。
也就是我們對所依賴的人、事、物的點有多大,我們的恐懼就會有多大。所以,我們並沒有辦法,在所依賴的人、事、物還沒消失之前,去看見我們的依賴。因為,我們並沒有準備好,要面對恐懼這件事情。
我們的教法有談到,你必須要理解,恐懼的人是誰?而那個恐懼的升起,是無法避免的嗎?就如同,我們試著去改變畫筆的顏色一樣。我們正在思考,如何才能夠不這麼恐懼!就好像我們在畫畫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我如何把黃色變成紅色?」
所以,我們一直在思維邏輯上,去探討那個恐懼跟依賴,其實,也沒必要,那只會浪費時間而已。
而我們的根本核心是「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帶著身體,來看待一切的人、事、物?可不可以,不要帶著身體,來進行思考?」
答案是可以的。如果,我們不帶身體來進行思考,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那是一個未知的狀態嗎?
這時候,我就想到我們的前導文,「我一無所知,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不知身處何處?」當我不是這具身體時,那恐懼的人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