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在內向人該如何變得外向一點?底下留言:
「我不想變外向,或是你所說的「外向」,不過呢?我倒是很樂意去認識有共同願意去了解雙方的「人」。也就是說,如果我突然跟你打招呼,是基於禮貌,是基於我們願意去暢談,是我們願意雙方坐下來好好了解彼此的,而如果你不願意,或是在對話上拒絕或是「已讀不回」,這當然就不是「朋友」。從認識一個人到變成朋友,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
其實內向與外向,也是人類為了教學與研究方便,去分類這兩個型態,這就跟算命一樣,東方與西方這麼多算命形式,沒有一個能說得通,但每個形式都有它的擁護者。
技術也是一樣,尤其是不確定性高的領域上,知識更只能成為參考。
確定性高的,比如小提琴、鋼琴、機械加工、零件組裝、程式編寫、健身、拳擊
不確定性高的,比如溝通、把妹、繪畫、舞蹈、創業、經濟、心理。
這種就算遵循某個規律仍不一定會成功,就算有教練在也不一定能做成的項目,相關知識通常只能參考。
參考是什麼意思?
這個參考,就是你入門時可以拿著這些技巧去用,但是隨著你學習過程開始熟練後,可以開始發展屬於你的個人風格。
用溝通來舉例,今天你用話術從一開始很卡,到後來很熟練,到後來你覺得可以添加一些情緒或變換不同語助詞,這麼一來就更適合自己的風格。
繪畫也是一樣,畢卡索過去學了很多繪畫風格,最後精通後發展出屬於他自己的線條畫風,不認識的觀眾還會以為這種簡單的話還能稱作藝術? 其實是因為畫家抓到輪廓核心,於是能夠簡化到用線條就能呈現畫像的感覺。
但這過程要多久? 不知道。
而讀者的這項回覆,其實就反映出平時就有與人交流經驗。
人沒有必要區分內外向,甚至不用刻意區分,因為人會因為場景、時間、當下情緒不同發生不同的個性變化,我們只注重當下觀察就好。
你一樣的把妹技巧,對第一個女生有效果,不代表往後的女生同樣使用也會有奇效,但你若過去毫無經驗,你可以使用些技巧讓自己有招可以練,有武器可以甩。
最終還是要你自己出門實戰,若你願意每天出門與人交流,不用技巧也可以達到溝通 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