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程]對學生vs孩子的態度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你覺得學生與孩子的差別在哪?

除了教授對象為成人以外,一般幼兒園到大學生,在與家長討論課堂狀況時,我會以”孩子”稱呼我的授課對象。上課時對待他們的態度,也是認為他們是”孩子”,而不是”學生”。差別在哪呢?

學生是以學習為目的,老師只負責傳遞與解說專業知識,但面對孩子,我們該做的事更多。除了每次問他”How are you?” 以外,我們可以做的是認真聽他們的煩惱、關心在校生活、與父母的相處狀況、甚至是上課與考試情緒。與孩子培養感情是整堂課的重點,孩子若喜歡老師,自然不討厭其教學科目,也會對上課與作業較認真,考試檢討也較能接受錯誤並虛心學習,只是這並不代表要凡事唯唯諾諾的奉承孩子。孩子未寫功課該處罰還是要處罰,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完,但是以孩子的心理狀況為第一優先。該關心或幫助的,還是要願意花時間傾聽(記得請孩子邊講英文練習口說)。這部份是家教與外面的補習班或幼兒園最大的不同。補習班與幼兒園因為人數多、有課程進度要走,無法隨時停下來關心每位孩子的心理狀況,因為會耽誤到其他孩子的受教權益,但家教可以。

我有個家教孩子是就讀中山女中,我從不把她視為學生或小孩,而是妹妹。她上國中開始因家裡與學校的因素逐漸患有憂鬱症、失眠與其他心理症狀。在她的ㄧ狀況較差時,我會傾聽她的煩惱並分享自己的經驗,也會試著幫她分析她的困難點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有次下課時她告訴我:「跟妳上完課心情都好好喔!」,聽到這句話比孩子考試100分還要有成就感,我想這才是當老師的意義之一吧!

另一位案例是就讀介壽國中的孩子,她也是國中開始有人群恐症、憂鬱症並有自殺傾向,也是看了心理諮詢等療法,但狀況時好時壞,每週會翹課一兩天。上課時除了英文課程進度與考試外,我很關心她的狀況,並讓她知道我能夠理解她的想法與無助,只是無奈台灣教育體系就是如此死板,但只要能撐過去,未來不會比現在更糟了。當家裡的兄弟姊妹較多時,父母是不可能對每個孩子全方位(身理與心理)都照顧妥當,孩子們難免會感到孤單寂寞,希望有人能夠理解關心自己(自己也是過來人),這時我覺得做老師的責任之一也是要讓這個孩子知道他不是孤單一個人,世界上很多人和他一樣。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們可以難過,但哭泣後要更堅強的走下去。

說到這裡,那英文課呢?其實我們的進度都還是能照常完成喔!孩子們因為跟你更親近了,所以更願意把單字背好與完成作業,所有科目裡面,這兩位孩子最喜歡的科目(或是最不討厭的)都是英文呢!甚至如果真的因爲談心而上不完,可以把剩下的部份當作功課請他們先預習並完成題目,下次上課直接檢討錯誤與不會的,也是一種catch up課程的方式。

總而言之,上家教課時要把學生當孩子,讓他喜歡你,讓孩子對課程有部份掌控權、話語權、願意與你溝通、把你當朋友(但比平輩多點尊重)。感情培養起來了,上課進度與孩子的學習狀況其實反而更能夠事半功倍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兔筆英文家教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作者海歸後成為英文老師,從家教、幼兒園到補習班有十年以上教學經驗。此專欄希望分享當英文老師的經驗以幫助更多初入此行的新鮮老師們。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你覺得學生與孩子的差別在哪? 除了教授對象為成人以外,一般幼兒園到大學生,在與家長討論課堂狀況時,我會以”孩子”稱呼我的授課對象。上課時對待他們的態度,也是認為他們是”孩子”,而不是”學生”。差別在哪呢? 學生是以學習為目的,老師只負責傳遞與解說專業知識,但面對孩子,我們該做的事更多。除了每次問
Thumbnail
你覺得學生與孩子的差別在哪? 除了教授對象為成人以外,一般幼兒園到大學生,在與家長討論課堂狀況時,我會以”孩子”稱呼我的授課對象。上課時對待他們的態度,也是認為他們是”孩子”,而不是”學生”。差別在哪呢? 學生是以學習為目的,老師只負責傳遞與解說專業知識,但面對孩子,我們該做的事更多。除了每次問
Thumbnail
紀錄生活中平凡又不平凡的點滴,自我療癒,讓自己找回內心的平衡。教到一個令我意外的家教學生。
Thumbnail
紀錄生活中平凡又不平凡的點滴,自我療癒,讓自己找回內心的平衡。教到一個令我意外的家教學生。
Thumbnail
最近聽到一些朋友提到在臉書找家教老師,看到很多學歷很好的老師,感覺很專業,所以請來協助小孩,但是效果好像都不好。 其實當看到很多大學生在臉書PO文,真心佩服他們的學歷和比賽經驗等,當他們附上很帥氣或者美麗的照片,我心裡都為他們擔憂,他們難道不怕遇到色狼或者其他壞心人嗎? 早年我當家教,因為要進到
Thumbnail
最近聽到一些朋友提到在臉書找家教老師,看到很多學歷很好的老師,感覺很專業,所以請來協助小孩,但是效果好像都不好。 其實當看到很多大學生在臉書PO文,真心佩服他們的學歷和比賽經驗等,當他們附上很帥氣或者美麗的照片,我心裡都為他們擔憂,他們難道不怕遇到色狼或者其他壞心人嗎? 早年我當家教,因為要進到
Thumbnail
今天剛好我英文課的成人學生問我有沒有教小孩跟小孩的課怎麼上,我們做了一些討論。 我覺得這部分也可以幫助到老師,再加上我被滿多老師問過類似問題應該都可以在這幾點裡找到解決辦法。 怎麼讓未成年學生願意上我的課? 1. 我的課有用嗎? 孩子不喜歡上課最大的原因是他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要來上這個課,只覺得是爸媽
Thumbnail
今天剛好我英文課的成人學生問我有沒有教小孩跟小孩的課怎麼上,我們做了一些討論。 我覺得這部分也可以幫助到老師,再加上我被滿多老師問過類似問題應該都可以在這幾點裡找到解決辦法。 怎麼讓未成年學生願意上我的課? 1. 我的課有用嗎? 孩子不喜歡上課最大的原因是他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要來上這個課,只覺得是爸媽
Thumbnail
共學的那幾年 教養是有責任的,好好的孩子們一起體驗人生
Thumbnail
共學的那幾年 教養是有責任的,好好的孩子們一起體驗人生
Thumbnail
之前教過一位家教學生,每次來上課時總是笑著走進教室。 我問他:「你為什麼上課都這麼開心?」 他總說:「我也不知道。」聳聳肩並且笑一笑的回著我 不只是開心來上課,在整整兩小時的課程中,也總是一邊學習一邊在歡笑中渡過。時常連坐在教室外的人都聽到笑聲,好奇詢問我們到底在笑什麼。
Thumbnail
之前教過一位家教學生,每次來上課時總是笑著走進教室。 我問他:「你為什麼上課都這麼開心?」 他總說:「我也不知道。」聳聳肩並且笑一笑的回著我 不只是開心來上課,在整整兩小時的課程中,也總是一邊學習一邊在歡笑中渡過。時常連坐在教室外的人都聽到笑聲,好奇詢問我們到底在笑什麼。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教學現場的老師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當處在家長的角色時,選擇多點包容理解,不吝嗇溝通。要遇到小孩喜歡的環境不難,可要遇到有緣份的老師不容易,發現小孩上學不順利,先忍一口氣,多方觀察再下定論,有時候也許只是我們多心了。
Thumbnail
教學現場的老師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當處在家長的角色時,選擇多點包容理解,不吝嗇溝通。要遇到小孩喜歡的環境不難,可要遇到有緣份的老師不容易,發現小孩上學不順利,先忍一口氣,多方觀察再下定論,有時候也許只是我們多心了。
Thumbnail
近期看見的家長心態 進入補教業也將近四年,其實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家長,很多人問我:「現在學生是不是越來越不好教?」我通常回答:「其實不會,學生的本質都還是善良可愛的!」,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難搞的都是家長。」 不過,其實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很好說話的,其中會分成兩類型的家長,第一種是以為只要付
Thumbnail
近期看見的家長心態 進入補教業也將近四年,其實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家長,很多人問我:「現在學生是不是越來越不好教?」我通常回答:「其實不會,學生的本質都還是善良可愛的!」,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難搞的都是家長。」 不過,其實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很好說話的,其中會分成兩類型的家長,第一種是以為只要付
Thumbnail
        最讓各位老師和助人工作者頭痛的不一定是孩子狀況,反而可能是「不曉得如何回應家長」。以下結合過去自身和家長合作的經驗和EFT取向的的人本觀點,簡述一下與家長工作的步驟與原則,提供各位學校工作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參考~
Thumbnail
        最讓各位老師和助人工作者頭痛的不一定是孩子狀況,反而可能是「不曉得如何回應家長」。以下結合過去自身和家長合作的經驗和EFT取向的的人本觀點,簡述一下與家長工作的步驟與原則,提供各位學校工作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