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關於明確目標
你是否曾經感到在職涯中缺乏明確的目標?在畢業後的日子裡,我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自己該追求什麼。社會上無數的聲音都在強調目標的重要性,好像沒有目標的人就是不好的。特別是在正式場合如面試時,如果無法清楚表達自己未來的期望,可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然而,我們往往被忽略的是,明確的目標可能帶來的風險。
近五年來,我的整體工作狀態變得更穩定了,但我始終沒有明確的目標。然而,在我閱讀《逆思維》這本書時,我終於找到了答案。設定目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一直堅持不放棄,甚至不去反思原本的目標,一心一意地追求它。相反,如果我們在每一步都仔細檢視自己的目標,並接受目標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也許我們會發現人生和職涯中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我並不完全認同沒有明確目標就是一種不好的狀態。
書裡提及:
認同早閉是指我們太早確定自我感知,卻沒有足夠的實質審查,然後不願思考替代性的自我。
認同早閉經常始於成人問孩子: 你長大想當什麼? 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可能培養出對工作及自我的固定心態。「你長大想當什麼?彷彿長大是有限的。彷彿到了某個時候,你成為某種身份,然後就到此結束。而選擇一個職業不像是尋找另一位靈魂伴侶。有可能你的理想工作根本還沒發明。
認同早閉是認同危機的相反:我們並未接受我們想成為什麼的不確定性,而是形成補償性的確信,一頭栽進去某個職涯路徑。在二十歲時最確定職業計畫的學生,經常到了三十歲時最後悔的那一些人。他們在這一路上並未充分地重新思考。
第二部分:關於對伴侶的期待
回想起過去的戀愛關係,我發現自己就像列了一份購物清單,期待對方滿足必要和部分選擇性的條件,才能成為男朋友。我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了符合我清單要求的完美對象,但最終我們還是分手了。這讓我開始思考,也許我的期待是社會對我的期待,或者是我對自己的期待。然而,《逆思維》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即使在一對情侶之間,彼此都有不完全滿足的地方,也不意味著彼此不是對的人。也許我們可以退一步,接受彼此的現狀,並尋找其他相容的可能性。
書裡提及:
某位學生向來想像自己娶的女子是對事業懷抱野心,或是熱衷於提升世界。而他的女友對人生態度似乎不太積極,比較放鬆。後來學生意識到,假如和女友在一起很開心,伴侶的野心和熱情對他來說可能不如過去那麼重要了。他逐漸明白,他受到積極想要成功的那種女性,那是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後來學生開誠布公,和女友談她和我想像的那種人不一樣。出乎意料的是,她告訴我相同的話,我也不是她想像最後會在一起的那種人。她原本期待能和一個更有創意,更愛交際的人在一起。我們接受了這件事,繼續往前走。我樂於把舊有的想法拋在腦後,清出空間容納完整的她,以及我們的關係可能帶來的一切。
結論:
當我們敢於超越既定的期待,接納自己和他人的現狀時,我們將發現更多可能性和愛的可能性。不要讓既定目標或期待限制我們的視野。這些故事提醒著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靈活和開放的心態並持續思考,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