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
我說要在今年的5、7、9、11月間,每兩個月來進行一次居家整理,分別處理「衣帽包鞋」、「日用品」、「書籍」以及「禮物紀念品」等四大類物品,只會留下生活中最實用、最需要及目前仍難以捨棄的「實質家火」。
因此,原定計畫是希望在7月份進行日用品之斷捨離的。但7月伊始,我便安排了太平山小旅行、大馬自由行、去台南大弟店裡幫忙,幾乎要把整個7月的時間都佔滿,所以我其實已提早在6月底先收拾一波。
不過,昨天與大弟聯絡,才知道姪子和弟媳相繼確診,使得我7/15開始去打工換宿的計畫暫緩。
於是多出來的這段時間,恰好能再檢視先前匆忙整理日用品的過程中,是否有何遺漏之處;以及我在馬來西亞旅遊之時,在Meta上看到一篇有關目標與計畫的文章(可惜沒有註記或追蹤,現已查無可考),它談到每天早上起床,可以思考今天該做些什麼以令計畫更容易達成,當下腦中開始縈繞著「調整與細化每日任務」的念頭,現在剛好直接提上日程。
我把日用品定義為,收納於家中各櫥櫃抽屜之用品,包括:梳妝台、床頭櫃、電視櫃、廚具櫃、浴室收納櫃和其他置物櫃等等。
印象中,在疫情之前,我剛好做過一次大掃除,丟了許多不會再用到的東西。所以,這次的日用品斷捨離,我利用6月端午連假期間,花了兩天時間重新整理一番,丟掉了:我擔任教職以來累積的一疊紙本薪資單、朋友寄給我的信件或明信片與卡片、用不到的各種線材、髮飾、分裝罐、過期的茶包、多餘的小物件。
而其中,不算是日用品卻一直被我存放在抽屜裡頭的信件、明信片或卡片,也是被我處理掉的一項物件。其實,疫情前的整理已經處理了一大部分。這一回,我處理掉的是之前最割捨不下的那些隻字片語。
我覺得,這些信件、明信片、卡片對於我而言,是我不會想跟任何人分享,也是我不會想要公諸於世的。與其在生命消逝之後遺留給他人來為我收拾,倒不如我現在就親自動手整理。
「它」不是不再重要的,而是「它」之所以重要,完全在於那些將「它」寫給我的人們。我知道,即使我現在處理掉「它」,並不會改變這些人在我生命中留下的意義。因此,這次我跟「它」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