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爸爸媽媽工作緣故,小美即將轉學到新的學校新的班級,媽媽很猶豫該不該告訴新老師小美的狀況,但又擔心萬一老師帶有偏見,反而影響了小美的學校生活』
隱性障礙係指乍看之下跟一般人無異的身心障礙者,有別於唐氏症、視覺障礙、腦性麻痺等從外觀就能一眼看出障礙,隱性障礙如自閉症、過動症.....等常常由於無法一目瞭然,而被他人所不了解,也因此被貼上故意、調皮、白目等負向標籤,影響他們的生活、人際關係、學業與職涯。
許多家長在面臨孩子要進入一個新團體或新班級時,都會對此感到猶豫,擔心說了讓孩子被貼上標籤,他人敬而遠之,被排擠孤立,不說又怕孩子的困難不被了解,被老師或同儕認為是故意搗蛋,在說與不說之間陷入兩難困境。
在實務上,通常要不要說,是視情況而定,並沒有標準答案。通常我會建議說和不說的思考要點如下:
1.在這個環境下,障礙會顯露出來嗎?
障礙會顯露與否,和相處的時間及情境有關,例如同班同學每日在教室裡一起上課,過動兒的衝動、易分心、過動特質很容易顯現,自閉者的堅持固著、不擅長覺察人際訊息和理解他人感受也能被同儕老師所發現,像這樣容易顯露出障礙的環境,先一步讓老師知道,並瞭解可以如何與孩子互動,能有助於孩子融入班級中。
2.障礙會影響到人際關係、學業與生活功能嗎?
障礙是否會影響到人際關係、學業與生活也是一個重要的思考點,如果輕微到不會影響,那當然不用說,但如果會影響,那先讓老師知道有助於協助孩子去改善這些影響,例如容易過動的孩子,老師可以指派他當小幫手,協助擦黑板收作業,以促進孩子活動身體減少分心。
因此若只是短暫的相處,且在那個情境下障礙不會被突顯出來的,如帶過動症孩子去爬山消耗體力,那就不用說了。另外除了要不要講之外,和誰講及怎麼講也十分重要!通常會建議先跟有能力協助孩子的大人說,再由那些大人去跟孩子溝通,畢竟比起同齡的孩子,大人是相對有能力去介入處理的。
很多家長在談時,只說了我的孩子有過動症,或是我孩子有自閉症,但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是那麼瞭解過動症和自閉症,而且很容易有誤解,例如他們可能會攻擊人或情緒控管不佳,但其實大多數特殊的孩子不會無緣無故攻擊人,也不會毫無原因的就突然情緒爆炸。且重要的是,隱性障礙的孩子只是有在某些部分困難,而這些困難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因此若大人可以將這些困難說清楚,並提供可以如何與他們互動的方法,那或許大家就不會用有色眼光去看這些孩子。
在和他人談孩子的障礙時,我們可以這樣說:
1.談談困難對生活的影響,如他有過動症可能肢體動作較大,沒注意時去撞到同學,但不是故意的,再請老師多觀察,若有出現這樣狀況,可以在孩子情緒平靜後引導孩子跟同學道歉。。
2.談談可以如何和孩子互動,如孩子很喜歡昆蟲,如果在他情緒不好時跟他聊昆蟲,他就會能轉移注意力,不會固著在情緒裡面。
3.使用正向的語言去談你的孩子。欣賞自己的孩子是很重要的,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被肯定與欣賞的一面,當家長給孩子的是欣賞與肯定時,孩子也會長成值得被肯定的樣子,而也會無形中讓他人感受到這個孩子是很棒的。
因此看到這裡大家也知道,當我們想讓他人認識孩子的障礙,了解如何跟孩子相處時,首先我們需要先認識孩子,觀察孩子的氣質與行為樣態,並自己嘗試去孩子互動,找出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可以的因應方式,這樣才能試著讓他人更認識與了解孩子,進而願意給予孩子協助。
有許多家長告訴我:「現在孩子真不好教,以前我們怎樣怎樣,沒想到現在孩子說兩句就躲回房間玩電腦,叫他出來吃飯也不理。」是阿,現在時代和環境都變了,當然親子互動方式也要隨之調整,才能因應這些轉變,試著去了解自己的內在,並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吧,唯有試著用開放的心去理解,這樣關係才會有連結,孩子也才願意打開內心世界與你分享人生中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