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不在於知道得更多,而是要妥善處理你的無知。」——《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該努力溝通、請求協助的我一樣沒少,敏感的我,身體不停發出警報,提醒我這偏離我想要的方向太遠。當我藉由這個機會停下來思考,到底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我發現公職只剩下滿足我穩定的經濟安全感,其餘的需要比如成就感、貢獻感、甚至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價值感都無法滿足。狗生病了至少還能休息,我身心生病了卻無法喊累,因為說了大家也只會說你抗壓性不夠,一點苦都吃不了,當時的我的確覺得自己在職場比狗還不如⋯而這樣的看見帶給我更多思考,我有沒有機會透過其他路徑滿足我的經濟安全?我看著我列出的這些基本需求清單,下一個我問自己的問題是,餘生我想怎麼活?我很清楚如果我回原職場,我是被恐懼逼著回去的,只因為我害怕未來發生的事情造成我經濟上的不安全,但這真的會發生嗎?我一輩子想活在恐懼中嗎?還是說我更想活出的樣子是可以給家人更好陪伴品質、並成為對社會有一些貢獻與價值的人呢?
現在回頭整理,其實當下我思緒都很清楚,答案也很明確,但為什麼提離職前卻總讓人猶豫不決?卡住我的一直都非認知,而是情緒,而情緒問題只能回到情緒解。我一直有找人一對一整理的習慣,在做出決定的前夕,我的陪伴者陪我更清晰的描繪出對未來的藍圖,包含什麼樣的情況下,我會覺得經濟上比較安全。這帶給我很多安定感,我更清晰看見我想要有經濟安全,不見得需要回原職場來滿足,我可以發展其他選擇。接著帶我去看見過去的成功經驗,我才發現一路以來我都是很努力的人,不管是我大一決定考國考、研一考上,大三決定加考會計師、工作兩年後取得會計師考試及格,還是憂鬱症時我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現在透過寫文章與陪人對話實現。這每個經驗都加深我的信心,我相信只要我想做的,我都可以做到,雖然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時間。
我很感謝我的陪伴者,在他的陪伴對話下,我看見自身的力量與資源並長出勇氣後,我做了辭職決定。而且說也奇怪,從我決定辭職的那一刻起,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年,對經濟的不安全感並沒有再來影響我什麼,取而代之的是,我每天都活得更有希望感與意義感,因為我很清楚這是我想活出的人生版本,就算不是走在主流道路上。我唯一後悔的只有一件事,沒有早一點做出辭職決定XD,痛苦拖太久了。
如果此刻的你,也對目前的工作有些徬徨與猶豫,不妨停下腳步問問自己,你所擔心與恐懼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你的餘生想怎麼活?你想活出的人生是什麼樣子?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需要清單有哪些?透過這份工作能滿足的分別是哪些?是否有其他路徑可以滿足這些需要?又或是哪些需要對此刻的你來說是更重要的呢?
其實說穿了,每個人終其一生也只在回答兩件事,你是誰?以及這一生你想去哪裡?先試著把這些問題放在心裡,也許有一天走著走著,答案便慢慢浮現了...
也想釐清自己的需要與渴望,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嗎?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預約<一對一增能晤談>,透過深度探索幫自己找到內心真正的渴望並活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