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前可以做的三件事⁣

2023/11/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相較於永遠這種人類無法承擔的維度,變化是更宜人的。」——《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我真的到退休前,都要過這樣的人生嗎?我的餘生,是想活在愛裡還是恐懼當中呢?」這是離職前,我最後問自己的問題。


⁣⁣我一直是愛思考的人,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當我被放在一個不鼓勵、甚至可以說是不允許思考的體制內時,我非常痛苦。所有的事情,都被一句:「以前都是這樣做的。」打趴,既不能提問、也不能反駁,反正以前的人怎麼做、上面的人要你怎麼做,做就對了。⁣


⁣雖然我離職看似是迅速的決定,但我其實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很早就計畫要提早退休,就算那段時間沒有任何收入也無所謂。因為我很清楚,我心裡有更想做的事,公職不過是讓我好存錢的一條路徑罷了。


⁣⁣現在回頭整理,可以順利離職,是因為我做了下面三件事⁣:


⁣⁣一、盤點手中資源⁣⁣


我從很早以前就有記帳的習慣,因此我知道我的生活基本開銷是多少,之前在公職的薪水,幾乎一半以上我都是存起來做投資理財的。因此決定離職前,我認真盤點手上的資源,並找老公討論。我很感謝老公對我的支持,家中的花費他願意支付,我只需要負責養活自己就好。加上我並沒有任何貸款,我算了手上的存款,就算只有投資收入,我也暫時餓不死,這讓我提高不少離職的勇氣。


⁣⁣⁣二、與家人取得共識⁣⁣


在與家人討論的過程中,我也漸漸清楚,每個選擇背後承擔的代價為何。當我詢問家人們,也包含小二及大班的孩子。⁣⁣


「我用健康去換錢好嗎?」⁣


⁣『不需要吧!』很好我得到全家人的反對票。


⁣⁣「但,我在家沒收入真的可以嗎?」


⁣⁣『媽媽,你不是有你想做的事嗎?至少你得到快樂跟健康啊!』


⁣⁣孩子的眼睛有時真的是雪亮的,看得比我還清晰,在我還猶豫不決時,Q寶睿智的提醒了我,看似損失金錢,但實際上我換得的健康與快樂,是不管多少錢都買不到的。我非常感謝我的家人,在我離職的這一年,沒有任何人用是否賺錢,來衡量我在家中的地位及價值。


⁣⁣每個家庭的經濟結構不同,但做出任何重大決定前,與家人們討論並取得共識,我想可以減少很多轉換過程中,家人之間的調適與不愉快。


⁣⁣⁣三、認識自己⁣⁣


我從八年前憂鬱症開始,就持續不間斷的探索自己。諮商、談話、閱讀、再到團體,透過一次次探索與認識自己,我才能做出適合我的選擇。


⁣⁣在公務生涯的尾聲,我很清楚這份工作帶給我的,只剩下經濟上的安全感了,但滿足經濟安全感,公職卻不是唯一路徑。尤其當我認真盤點手上資源,看清楚我的花費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多,而我卻選擇用健康去換得我不需要的金錢,真的是值得的嗎?⁣⁣


再來,我也非常了解自己,是做不到戳瞎自己的雙眼、閉起耳朵,乖乖做事就好。有些明顯的不合理,我真的會忍不住打破砂鍋問到底,強硬吞下去的結果就是,身體不停抗議(攤手)。因此我知道如果繼續留在公職,我接下來的人生,只能在反覆憂鬱中度過了。遇到合得來的主管,我狀態穩定;相反的,遇到合不來的主管,我又得回精神科報到。⁣⁣


「我到退休前都想過這樣的生活嗎?」

⁣當我夠理解自己,我很快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總是有捨才有得,當卡住無法做任何決定時,先問問自己,是否所有的好處都想得到?過去的我也曾經如此。但唯有我看清楚,所有選擇背後付出的代價,並且願意承擔,我才擁有真正的自由。


暫時無法做出選擇也沒有關係,接納此刻的自己,並不放棄任何探索自己的可能。我相信隨著時間過去,你會漸漸排列出你人生的優先順序,並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以下地方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臉書PM


也想認識自己,並活得更幸福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認識自己並做出貼近自己渴望的選擇,活出幸福~⁣
從憂鬱地獄,職場地獄再到育兒地獄,直到學習敘事加入<幸福魔法團體>後,終於慢慢翻轉邁向幸福,一路血淚真實記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