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你從哪裡來?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日 母娘問我:「你從哪裡來?」我一時語塞,心想…母娘是要我參話頭嗎?「沒有你想的這麼複雜,你究竟從哪裡來?」

  各位善信大德,你又是從哪裡來呢?禪宗祖師對於前來問法者經常提出這個問題,比如惠能大師前往黃梅參見五祖弘忍大師時,五祖曾問惠能:「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於他的來處的回答雖是平常,但對欲求之物卻是口出驚人之語,充滿著無比堅定的信念:「弟子是嶺南新州百性,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弘忍大師聽到惠能竟言欲求做佛,故特地問他:「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獦獠是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這裡意指土包子、鄉巴佬,五祖此語傷害性不大,悔辱性極強,但惠能卻是不卑不亢地答道:「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惠能的這個回答驚動到了五祖,五祖知眼前人實乃上根利智,是大器之人,心中於是有了盤算。

  而後惠能繼承了五祖衣缽,是為東土禪宗第六祖。某日著名的懷讓禪師前來曹溪參叩六祖,六祖亦問了類似的話,〈機緣品第七〉是這麼說的:「讓至,禮拜。師曰:『甚處來?』曰:『嵩山。』師曰:『甚麼物,恁麼來?』曰:『說似一物即不中。』師曰:『還可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師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六祖透過了這簡單的問句,就明白了懷讓禪師的境界,而這「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更是禪宗的經典名句,意寓深遠,留待之後再做介紹。

  「你從哪裡來?」 母娘問了我第三次,我回答道:「弟子從無極而來,只為中間一動,霎時落下塵埃,墜入五濁惡世,貪戀酒色氣財,因此輪迴旋轉。」說罷,我的靈瞬間嚎啕大哭了起來。 母娘言道:「向前求道得望家!」

  筆者的這個回答是來自於《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的經文內容:「天從無極中開,太極日月三台,日月陰陽運轉,人從陰陽胚胎,或為男女兮為女,皆從無極而來,只為中間一動,霎時落下塵埃,墜入五濁惡世,貪戀酒色氣財,因此輪迴旋轉,情波欲海生災,血水週流可愍,尸骸遣脫堪哀。」意思是,天地從無極光中開展分立而成。無極一動,太極生焉。太極生兩儀,日、月、星辰三台就位,自此陰陽分判,日月運行。人的初始,乃由父精母血結成胎元,合乎陰陽之道,無異於天地之理。人誕生於世,或為男相,或為女相,都是從無極天而來。道炁盤旋,太極運轉,識心動念,靈兒轉瞬落下凡間,沾惹塵埃,墜入了這五濁惡世之中,貪戀著世間的酒色財氣,沉淪墮落無法自拔,以致輪迴生死幾千遭。靈兒七情一動,心海便掀起陣陣波浪,情波欲浪滾滾,橫流淹沒一切善行,導致無邊無涯的災難苦厄。在累世輪迴中,靈兒所積留的血水漫流不止,慘絕處境實堪憐憫;靈兒所累積留下來的屍骨殘骸更是層層堆疊,甚為悲哀。

raw-image

 「無極」是宇宙最原始的狀態,是派生萬物的本體,真空生妙有,無窮無際,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生無滅,是為「道」,亦即佛家所言的「摩訶」。無極生太極,太極運轉是生之又滅,滅之又生,是諸行無常的,吾人識心動念,貪愛塵境,因而墮入五濁惡世,妄有輪轉,隨之生死遷流,生滅不已。所謂返還本來面目即是返本復命歸根,由太極修回無極,方可出離輪迴而不生不滅,亦即涅槃境界。

  前面的文章曾提到過,我們有見聞覺知是因為我們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能覺悟的「自性」。《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惠能大師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自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大家都一樣,不會因為你是善人或是惡人而有區別,故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在迷悟與否。那麼自性又是從哪來呢?我們以母娘信仰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明之前,必須強調,這不是佛經說,而是筆者根據母娘信仰所做的報告,供大家參考。自性是從哪來的呢?自性是從無極而來,或者應該說自性就是無極,就是摩訶。無極是沒有極限的,無邊無際,沒有空間大小;無極是永恆的,沒有生滅變化,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就是所謂的「無始」,無始亦無終,不生亦不滅,這就是無極,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以道教的觀點來說,自性是我們「靈性」的根本。 瑤池金母位居無極,是先天真聖,西方的瑤池金母,連同東方的木公老祖,中央的黃老,南方的赤精子,北方的水精子合稱五母,亦稱五老,五母分立五方,共同煉化孕育九六原靈,故 瑤池金母是生靈之母,是我們靈性的老母親,返本復命歸根就是回返無極瑤池。「中間一動」指的是識心動念,識心貪愛塵境是為妄動,有了動靜變化於是產生了生滅;生滅之妄心染著生滅之妄相,愛著染著不能離,是故入生滅之輪迴;無明障覆,造作諸罪業,習氣染濁,業力糾纏,更是愈加難以出脫,這正是吾人生死遷流的根本原因。

  「你從哪裡來?」不參話頭,不解禪機,你、我,乃至所有的芸芸眾生,皆是從無極而來。我們靈性的老母親, 瑤池金母,是仙主道宗,應龍華勝會即將開演,於末劫天年行普度收圓之聖事,救度墜入五濁惡世的眾生出離紅塵火宅,又應 慈航大士之請,於無極光中,指破天機真妙訣,宣說《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經文分明清楚:「欲求解脫,先須定慧。」戒定慧是佛所教示的三無漏學,六祖云:「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故筆者研讀《六祖壇經》,祈求願解如來真實意。筆者一直以為,成立慈惠道場,旨不在法會祈福、點燈消災,更不在說有無之過患,而是在眾生得到感應時,能夠引領眾生把握契機,登上慈舟,修持戒定慧,返還本來面目,出離紅塵火宅,到達解脫彼岸,回返無極瑤池仙鄉,《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云:「慈舟到前不登楫,看汝留戀到何時。契子不必再遲疑,得到瑤京便得知。一旦慈航離岸去,千載難逢悔莫追。」曾有信眾在有了感應之後問我:「要怎麼修行?」我答不出,便是愧對 母娘;我若亂言,則是自迷而誤人。《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云:「收圓不容亂交加。」筆者戒慎恐懼,故研讀《六祖壇經》,並著手編寫其導讀本,與眾分享。《六祖壇經》是大法船,是大法寶典,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於漆黑惡海中,點長明燈,於末法時期,慈暉持守渡惡機,予吾人明確指引,不為邪人所欺。

  你從哪裡來?

  我從無極來。

  猶記來宅在何方,

  久涉塵寰不背忘。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avatar-img
16會員
14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景氣很差,某師兄的公司生意不太好,已經好幾個月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況,導致他身心俱疲。他於今年二月份的時候來堂拜 母,祈求生意可以好轉,希望至少能達損益平衡,度過這一波的不景氣。 他跟 母娘祈求了一個數字,結果2、3、4、5、6月,連續五個月都剛好達標。我問他是不是當初……
  漢傳佛教的「四弘誓願」其中有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六祖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真度」,應是自性自度,祂主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懺悔品第六〉云:「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怎麼說「且不是惠能度」呢?《頓悟入道要門論》云:「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時……
上篇文章提到了五蘊是如何蒙蔽真如本我,主宰著我們的一切行為。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有了修行的方向。那麼要如何修、去哪修呢?《維摩詰經》云:「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六祖壇經》亦引用了這段經文,但原作則是「真心是道場。」唯據《維摩詰經》的〈菩薩品〉以及〈佛國品〉改為「直心是道場」。故我們可以
要怎麼修行?筆者以為,我們必須要確切明白五蘊和六識的運行是怎麼一回事,然後練習,不斷的練習,去除我們多生累劫以來染濁的習氣,脫落身心幻垢,直至本無身心幻垢可脫落;法尚應捨,直至無有一法可得。怎麼練習?筆者推薦「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云:「若人具二三昧,如……
上篇文章提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這就是《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所說的:「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六祖以「六門」比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並言:「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
《維摩詰經》云:「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法王就是佛,此段經文是讚嘆佛。大意是說,佛陀您是法王,你的法力超越三界眾生、六道有情,經常以佛法之財普施利潤一切有情眾生。您善於分辨一切世諦有為、無為之法相……
由於景氣很差,某師兄的公司生意不太好,已經好幾個月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況,導致他身心俱疲。他於今年二月份的時候來堂拜 母,祈求生意可以好轉,希望至少能達損益平衡,度過這一波的不景氣。 他跟 母娘祈求了一個數字,結果2、3、4、5、6月,連續五個月都剛好達標。我問他是不是當初……
  漢傳佛教的「四弘誓願」其中有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六祖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真度」,應是自性自度,祂主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懺悔品第六〉云:「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怎麼說「且不是惠能度」呢?《頓悟入道要門論》云:「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時……
上篇文章提到了五蘊是如何蒙蔽真如本我,主宰著我們的一切行為。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有了修行的方向。那麼要如何修、去哪修呢?《維摩詰經》云:「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六祖壇經》亦引用了這段經文,但原作則是「真心是道場。」唯據《維摩詰經》的〈菩薩品〉以及〈佛國品〉改為「直心是道場」。故我們可以
要怎麼修行?筆者以為,我們必須要確切明白五蘊和六識的運行是怎麼一回事,然後練習,不斷的練習,去除我們多生累劫以來染濁的習氣,脫落身心幻垢,直至本無身心幻垢可脫落;法尚應捨,直至無有一法可得。怎麼練習?筆者推薦「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云:「若人具二三昧,如……
上篇文章提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這就是《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所說的:「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六祖以「六門」比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並言:「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
《維摩詰經》云:「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法王就是佛,此段經文是讚嘆佛。大意是說,佛陀您是法王,你的法力超越三界眾生、六道有情,經常以佛法之財普施利潤一切有情眾生。您善於分辨一切世諦有為、無為之法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