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保護你的天賦》閱讀心得與摘要筆記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恐懼,是保護你的天賦》

《恐懼,是保護你的天賦》

《恐懼,是保護你的天賦》

這是一本在談論利用人天生對於異常事物的恐懼感,在遇到暴力事件發生之前、先一步察覺並且設法脫離險境的書。

作者認為大眾傳播媒體不斷的告訴閱聽者「暴力是突如其來、無可防範」這件事是錯的,因為犯下暴力事件的也是人,既然是人、必定就有跡可循。
而這本書分了幾個面向來討論如何去判斷那些跡象,並且避開可能發生的危險。
我在這邊分享閱讀心得、以及部分摘要節錄。

作者從小在家暴環境成長,在母親對繼父開槍之時、他察覺到自己對於危險的直覺與預測如何救了他一命,並在長大後進一步進入暴力預防領域裡面發展。
而他創辦的公司,在美國專注於提供許多一般人、也包含各領域知名人物,甚至重要政治人物以及警方進行危險評估與諮詢。

書裡在討論恐懼的同時,也很多方面的談論到「直覺」的重要性。
作者認為我們人天生隨著演化而來的直覺,其實很大程度的幫我們在理解所有狀況之前就做下了決定──例如察覺到不對勁而感覺恐懼、並且強迫我們進一步採取行動。
但我們很常被教導要忽視直覺、依靠邏輯或是理智行事,而這往往反而會誤導我們的判斷,也因此這本書透過大量的例子,去討論我們要怎麼去應用我們的直覺和恐懼去發現潛在的危險。
其中一段作者對於有人否定「直覺一定是對的」的解釋我覺得很值得一提:「在我指出的部分直覺一定是對的,但我們對直覺的解釋卻未必 (是對的)。」

因為作者是美國人,自然裡面的案例都是以美國的社會文化為背景,也很大幅度的談到槍枝暴力。不過我們仍能從其中去多了解暴力犯罪者一點、並且也讓自己對於預防暴力也有多一點概念。
其中也有很大的篇章談論到女性要怎麼去提高警覺,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伴侶選擇上,也因此特別推薦女性朋友閱讀。


以下為書籍的摘要分享:
======

作者在書籍開頭告訴我們必須要正視暴力隨時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這個問題,不要認為暴力是無法預測的、就去否認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一直認為暴力是不可理喻的,我們就不會想去嘗試弄懂它。
而這不只是可能會在未來遭遇到暴力時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時,也會讓自己常常處於低度焦慮之中。

作者認為能保護我們安全的東西,就是我們的直覺。它其實是一種運算相當快速、而且非常合乎邏輯的一種認知程序。因為它不受邏輯判斷的羈絆、只與感官知覺為友。
直覺常在事情發生當下看來毫無邏輯,卻往往在事後能得到合理解釋。
「感知處理著每個想法,每個想法又處理著每股衝動,每個行為又由衝動而來。」也因此,暴力並非無跡可尋,只要願意去理解它,我們便能獲得更準確的暴力預測能力。

接著作者分享了他小時候親眼目睹母親對繼父開槍的畫面。
在那時,他不自覺的使用了他後來才知道名稱的最有效指標:「前事件指標」(pre-incident indicator)。這指的是在事件尚未發生前,就可以讓我們預知結果的可觀察跡象。

接下來的章節裡,作者談到了「資訊衛星」的概念。這是指在描述事情的時候,描述者會匆匆帶過、自認為看似一點也不重要的細節,但它往往卻能提供我們寶貴的資訊。
作者用一個例子說明,他的一個女性客戶收到了死亡恐嚇的信,但在她的描述過程中,卻特別提出了一個她認為不重要的人。最後在作者的追問之下,她開始想起這人給她的奇怪感覺和細節,最終確認他就是那個恐嚇者。

後面的章節中,作者談到我們的大腦如何用判斷力去否定掉我們的直覺。
而想要訓練直覺,有個好方法就是學習如何預測他人的行為。因為我們已經對他人的行為很熟悉,因此自然能很好的預測他人的行為。
這邊的說法很有趣:「演化給了我們自省能力,所以我們能夠透過模仿他人來預測他人的行為。如果要能成功預測別人的行為,我們就要知道當一個人(be human)是什麼樣子。」

作者曾和數名犯下知名刑案的兇手對談過,他發現他們跟我們在人性上,仍是有許多共同點的。
而接受會犯下可怕罪行的人是跟我們有一樣人性的人這點,我們才能接受暴力是由行為舉止就像一般大眾一樣的人所犯下,也才不會在察覺到不對勁時,壓下心裡警告自己的聲音。

作者接下來提到一些會形成暴力犯的指標:例如這些人大都有不愉快的童年,常對於眼前的危險或某些常人不習慣的場景無動於衷。此外,他們常具有強烈的控制欲。
或許有時我們會找不到共通點來協助我們預測,這時只要記得很多暴力分子其實都有和我們一樣的感受、想法,只是他們後來學到的事不同,才會導致難以理解他們的行為。

【七種求救訊號】

這裡作者以書本開頭的例子:一名女性被一名看起來和善的人跟隨進入房屋裡強暴後,在對方想找刀殺她時被自己的恐懼推著站起來、靜悄悄地跟在對方後方、最後溜出門向鄰居求救。作者透過她遭遇的事件來分析七種我們可以去察覺危險的訊號。

  1. 強加的同志感:熟練的歹徒常會用語言 (我們怎樣怎樣、我們彼此幫助等) 讓對方感覺我們是夥伴。這方法的對策則是清楚明瞭的拒絕接受「我們在同一條船上」的概念:我沒有要求你幫忙、也不想接受你的幫忙。
  2. 迷人與親切:迷人是一種才能而非個性,它後面常包含著某種動機,想透過吸引力來施加控制。對策則是:當遇到一個迷人的陌生人時,要告訴自己:「不是這人真迷人,而是這人在『迷』我。」。親切則是一種社交互動的策略,並不等於善良,不請自來的親切背後總有一個動機存在。
  3. 堆砌細節:心懷不軌的人喜歡在說話裡摻入一大堆的細節,為的是要掩飾自己的說謊的心虛。對這方法的對策則是:要不斷提醒自己身處在什麼樣的脈絡 (情境) 。因為這些細節會讓我們分心、專注在眼前這人,而忽略了其他警訊。
  4. 貼標籤:這是利用人不想被貼負面標籤的想法、進而讓對方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行為。這方法的防衛策略是保持沉默,當他沒說過。因為只有有所回應,就稱了對方的意。
  5. 放債:歹徒會利用主動幫忙你、讓你覺得不好意思拒絕他後來的要求。這方法的對策是要熟練地提醒自己:我可沒要他幫我的忙。
  6. 不請自來的承諾:這種承諾 (promise) 背後常有可疑的動機,常是因為對方看出了我們並不信任他。它是被用來說服,並非保證 (guarantee),只是一種空洞的語言工具。遇到這情況時,我們應該保持懷疑態度,並且問自己:「他為什麼想說服我?」並且告訴自己:對,我就是不信任你。
  7. 對「不」字不予理會:一個人對你的拒絕充耳不聞,代表他有控制你的居心。因此在這個議題上,千萬不要對任何陌生人讓步,絕對不要跟對方打商量,因為那就意味著可能性。

作者提醒,一個真正親切的人、對我們沒有半點動機的人,不會想從我們身上得到什麼,也不會隨意靠近我們。

在直覺發出的各種訊號中,最緊急的一個就是恐懼。其他還包含了不對勁、猶豫、奇怪、懷疑、訝異、煩躁不安、預感、好奇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幽默。
尤其是黑色幽默,它往往傳達出當事人一種真實的憂慮的迂迴方法,因此值得注意。

【約束人類行為的八大原則】

這8點原則適用我們大部分的人,因此可以幫助我們做預測。
˙尋求與別人產生聯繫
˙我們會因為失去而難過,所以我們會儘量避免失去
˙不喜歡被拒絕
˙我們花在避免痛苦的力氣比花在尋求愉快上來的多
˙不喜歡被嘲笑和愚弄
˙在意別人怎麼想我們
˙我們尋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生活
此外,在預測別人行為時,也要注意不要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是用他們的眼光。
而在預測時,我們可以利用預測正常該有的行為、去發現異常的行為,並且提高警覺心。

【JACA四元素】

在一個人決定行使暴力以前,都會經歷一段心理歷程。而利用這個評估可以預測他們的行為。
正當性 (justification):被預測者有沒有合理的理由訴諸暴力?
可選擇性 (alteratives) :被預測者除了使用暴力,還有其他手段可以達到目的嗎?
後果(consequences) :被預測者如何評估使用暴力的後果?
能力(ability) :被預測者相不相信自己有成功行使暴力的能力?

以下是衡量預測準確度的幾個方法:

  1. 可測量性:正在預測的事情,結果的可測量性有多大?
  2. 立足點:所佔的位置是不是一個可以觀察的到脈絡和前事件指標的有利位置?
  3. 急迫性:預測的事件結果會很快出來、還是很久後才會出來?
  4. 脈絡:對脈絡的認識程度
  5. 前事件指標 (PINs):在預測結果發生之前,有沒有鐵定會發生、且可察覺的前事件指標?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預測元素。
  6. 經驗:有沒有預測類似事件的經驗?
  7. 可比較性:能找到類似的個案比較嗎?
  8. 客觀性:預測者能把正反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都列入考慮嗎?還是早已有定見?
  9. 涉入程度:負責預測的人與結果有沒有利益相關性?
  10. 可預演性:能將要預測的事件在別的地方預演一遍嗎?
  11. 知識:負責預測者對事件有精確的知識嗎?

* * *

接下來幾個章節,作者以最常見的危險來做詳細的分析。

【威脅與恐嚇的本質】
恐嚇是一種被廣泛運用的語言工具,目的是希望對方照自己所想的做。而它是否危險會依照它的脈絡而決定。
恐嚇 (intimidation) 與威脅 (threat) 的重要差別,在於恐嚇會給你條件避免掉傷害 (例如:如果你不怎麼做就會怎樣),而威脅則沒有。
然而恐嚇卻比威脅危險,因為通常提出恐嚇的人、會認為事情已經沒有轉圜餘地,進而容易付諸實行。
而一個人怎樣去回應一個恐嚇,將決定恐嚇能有多少分量。如果收到恐嚇的人完全沒有表現畏懼,那麼恐嚇便會顯得沒用。
而威脅他人的人,則是希望透過威脅這動作從對方身上得到利益。應對方法則會根據對方是出於惡意或貪婪有所分別,不過作者有個大方向的建議,就是保持禮貌,避免讓對方找到心安理得的理由威脅成功。

【死纏爛打應對心法】
這種人就是上面七種警訊之一:對「不」置之不理的人。
有些糾纏者可能有妄想症,有些則是另類感知或無理想法。也就是他們緊抓的事來自於他們不尋常的觀點,因此一般人很難理解他們究竟想要什麼,甚至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
對於這類糾纏者而言,只要對方有任何反應就是稱了他們的意,因此作者建議如果根據JACA四元素檢測對方沒有行使暴力的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不理不睬,等時間抹滅掉他的興致。

【職場暴力事件簿】
這邊舉了幾個因為不滿職場或同事的人,持槍回 (曾) 任職的公司進行攻擊的例子。
作者在這邊提醒雇主用人時應該要多注意,尤其是「劇作家」的人。這種人的部分特徵是沒有彈性、不接受任何建議、總以小人之心猜度別人等。他容易將任何互動在心裡開啟小劇場,並且認為他人都是針對自己等等。這種人很容易會將不滿升級成暴力行動。
後面作者舉了一些前事件指標來幫助讀者辨認這些人,並且建議公司遇到這種人時,能有開除機會時就絕對不要猶豫、馬上開除。
開除時,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包含:給對方留面子、斷得乾脆、不要打商量、多提些關於未來的話題、解雇的話要直截了當、解釋時用詞籠統、時間點讓對方出其不意、慎選環境時間和列席人員。

【婚姻中的殺機】
這章節主要談論的是殺妻案,因為在統計數字中,女性被殺遠大於男性被殺。
作者提供了一些辨識可能會走向殺妻的人的特徵,共有30項,我只挑幾個寫下來。包含:女性直覺自己身處險境、男性在交往初期就提很長遠的規劃、習慣以威脅暴力等解決問題、會用威脅或恐嚇控制對方 (因為他們認為是愛的表現)、有暴力傾向、頻繁監控對方行動、不能忍受他人的拒絕、容易把自己主觀情緒投射到別人身上、拒絕做改變、有情緒問題等等。
接下來這段我曾在閱讀時做了筆記,在此附上:〈施虐者才能讓受虐者領略幸福〉
在美國,人們常以為申請「禁制令」是很有效的禁止不想要靠近自己的人的方法。但其實對有暴力傾向的人,反而會引起殺機,因為他們無法接受自己受制於對方。

【女人口是心非,男人痴心絕對?】
這篇作者主要討論的是癡心客 (即Stalker) 的問題,作者譴責很多好萊塢電影把男性鍥而不捨的追求、最後抱得美人歸這點視為美談這件事,讓很多人跨越了「執著的追求」進入「不當的糾纏」。
此外,社會教導大眾女性說「不」其實不是真的不這件事,也為許多女性帶來麻煩。作者建議,在拒絕的時候,絕對不要用打商量的口氣說話,要明確地拒絕。若對方不死心的繼續糾纏,最好就是完全停止接觸對方。

【青少年弒徒之路】
這篇是在談青少年暴力的問題。
作者認為原因包含了電視 (媒體) 等大量播放的暴力內容、童年虐待 (家暴) 、學校的管理疏忽等。

【行刺名人的心理曲折】
這邊主要談論的是暗殺者行刺名人的想法,以及揭露成為名人可能會遭遇到的危險等。

* * *

在最後章,作者再次重申直覺帶來的恐懼是一個禮物,我們應該去接受它、並在它出現的時候立刻評估環境或所處局勢並去分析它。
但同時作者也提醒,過度的恐懼並沒有需要。因為高度的警戒狀態反而會降低一個人對危險的感知能力,這邊有兩個法則可以提供我們分辨良性與惡性恐懼的方法:

  1. 如果你恐懼什麼的話,代表它還沒發生:因為恐懼是幫助我們做預測,因此恐懼時,我們該注意的是接下來會發生的事、而非現在正發生的事。
  2. 你恐懼的東西,很少就是你表面上一心害怕的東西;正確來說,真正讓你恐懼的,是該恐懼讓你進一步聯想到的事:可靠的恐懼,常常跟逼近的危險、痛苦或死亡有關。因此應該要有意識的去思考這些聯想。

如果害怕跟痛苦、死亡無關,那它可能就不是恐懼,而是憂慮或焦慮。
憂慮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恐懼,會阻礙我們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因此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去找出原因。此外,有時運用想像力去想像一個其它可能,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焦慮則是因為不確定感引起的,解決方法則是加強我們的預測能力。

後面作者還談到電視新聞常常大量播放可怕但其實並不會常常發生的驚悚事件,讓大眾常常處於不必要的恐懼之中,反而會削弱遇到真正危險時的求生訊息。
而電視新聞有時鉅細靡遺的報導一些暴力事件,也會帶起部分人仿效。
最後作者提醒,在我們看到人性可怕面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去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

======

不知道是不是書籍特別厚的關係 (我看的是電子書,因此不確定) ,所以即使我已經省略了細節和大量的案例,還是寫了很多。
最後還是要推薦對內容有興趣的人去看看這本書,因為裡面大多數的內容可能都要有案例的輔助才會比較好理解。

那麼這本書的分享就到這裡囉。


12會員
26內容數
日常閱讀心得、筆記,喜愛的歌曲與翻譯分享。 歡迎前往我的社群與我有更多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要害怕 Non temere》:恐懼的另一面是——力量。「要看看你的周圍,注意每一件事物、保持好奇心和快樂心,並用手抓住未來。」 這是一首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希望的贊歌,同時也是一首我們必須學會尊重的時代的贊歌:帶著好奇心去觀察和面對生活,我們需要適度的耐心,放慢腳步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是獻給恐懼者的擁抱,同時也是伸出的手,讓我們以更清醒的認識面對世界。
Thumbnail
avatar
童里繪本洋行
2023-07-13
你的恐懼是幫助你面對情殺、恐嚇威脅等暴力犯罪的最佳好友《恐懼,是保護你的天賦》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暴力犯罪的案件始終沒有少過,像是多年前的台大宅王情殺案,又或者是近幾年的長榮大學外籍生命案,都突顯了暴力犯罪其實都充斥在我們身邊,尤其力量較薄弱的女性在面對暴力犯罪時的劣勢。 這本書教導你在面對暴力問題氾濫的現在,該怎麼面對不懷好意的陌生人、曾經最熟悉的加害者等各種暴力犯罪的情境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3-06-17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avatar
讀癮書寫站
2023-03-03
閱讀筆記《恐懼密碼:為什麼我們總是怕黑、怕鬼、怕獨處?》★一名任職於美國著名鬼屋ScareHouse的恐懼社會學家,為了探討人性中的恐懼之謎,並鑽研如何讓鬼屋的恐怖更上層樓,造訪了世界各地的駭人景點,包括在紐約116層高樓的邊緣漫步,在日本的自殺森林裡探險,在廢棄的監獄過夜,被銬上手銬在漆黑的坑道裡爬行…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8-04
《凝視太陽》:死亡恐懼的背後是勇氣綜觀整本書的內容,Yalom帶領我們反覆進行死亡恐懼的哲學思考,從個案的故事、伊比鳩魯學派、個人經驗,一直到Yalom分享如何緩解死亡焦慮的觀點,可以說是一本很完整的書呢。看完不僅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看法,更讓人開始練習正視自己的死亡焦慮/恐懼。當我們瞭解死亡恐懼後,就也開始擁有克服死亡恐懼的勇氣了。
Thumbnail
avatar
林文揚
2022-08-03
【有雷】恐懼是最強大的武器 | 《索妮的優勢》 《索妮的優勢》是《愛x死x機器人》中劇情發展最讓我驚嘆的一集,索妮堅強不屈的形象、場上血腥殘暴的對決,印象深刻。
Thumbnail
avatar
如溫
2021-07-12
動畫影集《惡靈古堡:無盡闇黑》:恐懼是看完後滿滿的空虛《惡靈古堡》的CG動畫電影即使劇情表現參差不齊,但動作戲的設計還是充滿娛樂性,第一部《惡靈古堡:惡化》中主角里昂一連串的跑酷鏡頭流暢而刺激;第二部《詛咒》里昂、男配加利克一起對抗暴君的戰鬥非常過癮;第三部《復仇》多段「捍衛任務」式的近身武打動作....
Thumbnail
avatar
彼得葉
2021-07-09
《藍色恐懼》—你是每分每秒匯聚而來的結果,是一個凝聚而成的你 「我是誰?」在這個虛幻與現實不斷接近的時代,人們更加逃不出自我的迷宮,走遍了人的歷史,人們仍不斷地在迷途中尋找自己的樣貌,那個主體到底是不是自己,還只是某一個角色下的自己,是層層疊加又壓縮後的意識下的人物。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20-07-29
身處黑暗,才看得見光《燈塔The Lighthouse》是恐懼、多重人格、抑或是慾望噴張?故事發生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孤寂小島上,島上只住了一個年邁的守燈人,某天來了一個年輕俊美的助手,大海開始波濤洶湧。電影看似詭異恐懼的驚悚電影,然而仔細推敲《燈塔》情節,它除了有解離性身分疾病,反而也象徵一種男性的慾望,更隱隱指射了同志情慾關係。 By The Way 羅伯派汀森首次在大銀幕前自慰喔。
Thumbnail
avatar
鹿刻Luke
2020-03-17
《藍色恐懼》:妳到底是誰?我又是誰?<p>故事難以轉述,甚至連看的過程都不容易界定真假,這是《藍色恐懼》最大的進入障礙,但也是在拋掉了「一定要跟上」的執著、退一步純粹跟著情緒走之後,魅力泉湧的關鍵。</p>
Thumbnail
avatar
張硯拓
20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