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自序中提到:不完美代表"自由"
有部分概念與園子習慣很像:練習【微小習慣】,微小習慣每天都可以進行,讓目標夠小,確保能執行後才能將夢想變成真。
完美主義分成情境、品質與數量,大多數人以為完美主義最常表現在追求品質,如完美的造型、完美的社交互動、不見桌面的灰塵等,而比起品質與情境,「大小」的完美主義更具破壞力,也最難覺察到。幾乎所有人都會複製旁人的目標大小,因而在無意識下,被訓練成這方面的完美注意者。且完美主義者不會承認微小的價值或進步,他們看得見百分之百的好。
完美主義有以下四種根源:不安全感、自卑情結、不滿足、打分的機制
不安全感及自卑情結令人們對缺點過度敏感;自卑情結會帶來強烈的負面偏見,不全感則需要了解並接受現在的自己,來建立真正的安全感。
完美主義是藉口製造機:把標準訂高,也是對內在潛在的恐懼與懷疑進行回應。完美主義者享受著安全和保護,不用面對他們的恐懼;而且無須持續成長,是最多人成為完美主義的直接理由。
「多數人關心的是避免出醜,而非贏取讚美。背後含意是我們恐懼的不是失敗帶來的真實結果而是恐懼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
觸發完美主要由兩個元素組成:
1.失敗帶來的真實影響
2.神秘性
改變完美主義狀況,從心態上著手—心態的價值,在於它如何影響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對這些行為的感受。
被定義為健康完美主義的人,都是在追求"卓越",而非完美。追求卓越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另外從經驗裡學習解決問題有一重要事情:最好的起點就是現狀,而不是你一度期望的狀態
人生中不斷建立舒適度或成長程度
『不完美主義並不是懶散、低標準、滿足失敗、不追求卓越或不進步。不完美主義的旨意在於追求人生的美好而且不期望完美。不完美重視的是去做,而不是做好。』
【不完美的好處:減少壓力、在多數情況下能積極行動、取得更好的結果。一個人越是無懼、自信、自由,就越能擁抱人生的不完美。】只有前進才能看到新的視野,打開新的可能性。
不完美會帶來真誠的人脈:表現出努力比完美重要,反而有親和力;坦然面對自己的弱點,不用太多掩飾→不完美反而更讓人喜歡。
不完美會讓事情滿足或超出預期的期望,會有一種正向的情緒;如何調整,就是改變策略,將目標鎖定在過程開端。對單一事件不抱期望或抱持低期望會帶來信心,因為問題和錯誤不會讓自己不知所措。
不完美注意的哲學意義很單純,就只是去做,請將低目標去執行並專注在執行,重點就在於過程非結果
另外需改變自我的對話,將應該換成可以,少對自己有言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