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自私與自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一課就像一把利劍,劍有兩個刀口,一邊劍口對著自己,另一邊對著別人,稍有不慎,就做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休學的這一年

在我決定休學的這一年裡,最主要做的是去想辨法解決目前我自身經濟上的問題。因此這一年 ,我也不是閒著沒事。休學後,椅子都還沒坐暖,我就開始找工作,很快的就找到了一份工作,立馬的就從一個大學生變成了一個社會人士。在這一年當中我總共換了三份工作,也是希望可以為日後生活賺點生活費用。

從了工作外,我也在修行,修練著之前我所提到那三個課題,在生活中學習著運用出來。在這一課當中沒有老師,也沒有發人深省的句子,有的只是我自己的嘗試與失敗,不斷的嘗試,然後失敗,再嘗試,再失敗。。。。。。

三個課堂總結起來,其中的核心就是「如何去「愛」自己」。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最難把握住的是,在愛自己與自私自利之間的度,一單「度」把握不住,就成了愛自己變成傷害別人,成了一把傷人的劍,傷人又傷己

情緒這回事

前面提到,在愛自己之前要學習去感受到「愛」,幸好我在兩位老師的指引下,以及身邊的朋友當中也都能感受到「愛」的存在,我從他們那感受到了愛之後,我嘗試去做的就是去感受自己的情緒與感覺。

在說感受自己情緒與感覺之前,我先和各位介紹一下情緒這回事。

人類的情緒,其實是有它存在功用,其中一個和「愛」自己有關的功用就是,透過感受情緒的狀態,來檢視自身目前的所遇到的事件,對自己來說是有益還是有害;是喜歡還是討厭;更重要的一點是,對方的行為或是目前的狀況到我們來說是舒服的?還是難受?這些都是情緒和情感能告訴我們,它是一個很好用的指標。

我自己也花了很多的心思和心力去和自己的感受相處與連結。

如果把感受「愛」作為一個開始連結自己的鑰匙,感受自己的情緒就是一個指路燈,透過這個指路燈給我們指引帶我們離開或拒絕不好的人、事、物。若果失去這個指路燈,我們也很難去分辦或是界定出我們的接受範圍和界線。

但是,竟然把它就成這麼重要的一個指標,為何又會說它是一把可能會傷到人的劍呢?這個其實也難把它說得清楚,我來嘗試把自己的體會描述出來,盡量的讓大家能夠瞭解到我想要表達的感受與體會。

每一心中都有一個「度」

當我們說到照顧自己感受,很多時候都會與人際關係有關。一般來說,當我們獨處時,大多數人都能照顧到自己感受,畢竟不需要顧及到別人,把自己弄好就好了(當然也有一些情形是例外)。涉及到人際關係就代表有除了自己的其他人存在,他們這些人也有他們的感受與需求,當自身與他人相互交流的時候,實際背後是就是兩個不同的觀念及情感在碰觸。這樣會發生甚麼情況了?

這時就會有很多的機率會出現「我覺得這樣做才是好,或是我覺得這樣說話、處事的方式才讓我自己覺得舒服」,但是「別人不這樣認為。,他可能覺得你這樣做是錯的、會讓他覺得不舒服,或是覺得冒犯了他」,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辦呢?這個問號也是我覺得這一課難的地方!

若果你問現在的我,也許我能說出點所以然來,不過當時大二的我,也是搞不清、握不住當中的度,我只能把我失敗的經驗和大家說一說。

當時的我覺得想這些太麻煩,在國高中的時候我就是太顧慮這些把自己限制住,也不斷的在委屈自己,因此我那時的做法「一概以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為優先」這樣的結果會是,很罪了我很多以前的朋友,而且他們覺得我變了,也和一些以前很要好的朋友決裂了,也從這時開始,我很多新認識的朋友也都沒法維持的很久的時間(當然也有一些是到現在也是好兄弟、死黨)

轉變的開始

在自我療癒的路程上,很多人會遇到的境況。當我們慢慢開始和自己連結,透過自身感受這個指標,會開始看見很多過去以為是自己喜歡或是想要的事,才發現其實那些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或喜歡的

你原以為你喜歡熱鬧、主動,但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感覺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並不喜歡,熱鬧、主動、吵雜的環境,這些環境會讓我們難受和有壓力,這樣可能我們就會有所改變,開始變得內向些,安靜些。也有是,原本我們認為能夠接受又或是可以的事情,透過感受和情緒我們發現,原來這些事情我們是不允許,不舒服,這時候也會可以根據感受來作出相應的行為。

因此也會發生原本和你很要好的朋友,你忽現覺得他的很多行為你受不了,也會反過來,你的朋友會覺得你變了很多,無法接受現在的你,當然也有很多(而且通常佔大多數)會認為你現在這樣很好,很鼓勵你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在這個轉換時期裡,通常就是我們全新去摸索、認識自己的時期,很有可能這個時期我們變成一把到處傷人的劍,因為我們在尋找新方法去處理,應對自己無法再忍受的事,而最直接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向著他人發洩和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情緒。

以前可能選擇忍耐、逃避,現在要去表達出來或是抒發出來,一不小心那個度就過了,我們的表受和表達方式就成為了一把傷人的利器。但是,這也是我開初所講,這個度要怎樣衝量,也就是我一直不斷嘗試,失敗的地方。

愛自己VS顧及別人感受

在這裡我要向各位提出關於這一課的迷思—愛自己是以顧自己感及為主,但它不等於不需要顧及別人的感受

我自己也是因為在這碰了很多次的釘子,所以才會有這樣一個說法出來,也算以此來提醒自己。

這一課只是一個開端,開始去摸索當中的那個「度」,我的老師把此稱為「有人有我」,往後這個「有人有我」會不斷的圍繞著「愛自己」這個課題上,這次的課題就先到這裡,「有人有我」相信在不久將來會再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別光-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28
要能體會到又言所講的,對於我而言是要到我大學畢業之後,出來社會工作之接近現在才能體會到,距離我大二的狀態還很遠很遠。因此,在我當時的領悟程度來說就會卡在這個地方,這也是我自我療癒的過程中,從我和他人身上所整合出來。我記得當時有一本書很有名叫做「被討厭的勇氣」這是一本我一直很想去介紹的書,因爲我發現很多人都把當中提到的「課題分離」看成是不顧及別人感受、自私自利,這個有機會再去討論。你說到「當你很愛自己的時候,其實也同時自然學會了很愛別人」這句話現在的我有很深的體會,因為我真的切身感受到,但回到大二我會覺得這句話很捧,有學到東西,但用生活就會卡卡,因為就像你說的,當中存有慾望和缺口,慾望和缺口沒有照顧好,那份愛也同樣無法傳遞,感謝你讓我的表達能夠更完整。希望和我同樣卡在目前這狀態的人,我的掙扎、失敗、嘗試的經歷,能為各位展現出當中的其中一條路,相信各位也會走出不一樣的路,像玉言大家也可以去看他的分享,他同樣根據他的人生走出了不一樣卻又精彩無比的路,也許又會帶各位看官不一樣的體會。
玉言又止-avatar-img
2023/08/28
我好像很早之前也有寫道自我和自私的區別這個文章,裡面有稍稍提到「愛自己」這件事,因為我在這條路上走的時間比較長,並且人類的感官和情緒是相通的(這也是為什麽音樂可以忽略語言和文化而能傳遞相同的感受的原因),所以當你很愛自己的時候,其實你也同時自然學會了很愛別人,這種不用單獨去學習和練習,你會明顯感覺到你人際關係的變好,很多人不會説出來,但是他們會受你感染,會變得更好(對你更好,實際上他們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這樣做),因為你的愛傳遞給了對方,對方會依據這個愛的感受做出相應的反應,而這個反應很難是消極的。那譬如說如果我遇到讓我感覺差的人呢?那我也試圖對ta好會怎樣?其實這個時候很明顯就是你會失望,會受傷,而且是持續性的。因為在最開始你傳遞給對方的情緒和感受已經不是愛了(這個很難僞裝),所以對方會潛意識接受到這個感受,做出一系列的反應,再傳遞到你這裏,感受可能會變得非常混雜,你會出現迷失自己或者不確定該怎樣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也很容易真的偏離自己内心,不管是哪一個,都會導致消極的結果。説多了😂大概我的意思是,連結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它是你的之指路燈,順著讓你感受好的方向走,很難出錯,而這個感受的連結必須是建立在真實的自我基礎上,而不是來源於欲望和缺口。否則也一樣是會出錯。所以你文中提到擔心自愛的時候,是否會傷到他人,其實比較難,就算那一刻你可能覺得對方真的有被氣到或者傷到,但實際上對對方來説,那種感覺很快就會消散。因為出於自愛的情況下,你會察覺到對方的沒有被愛的感受,你會去帶著愛去解釋和説明,而這個過程也是很難導致不好的結果的。所以這種擔憂,某種程度上來説,發生概率及其微小。
小葵-avatar-img
2023/08/30
很喜歡這篇文章,超級有共鳴。
別光-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02
小葵 謝謝
avatar-img
別光的沙龍
32會員
28內容數
寫完了自己成長內心掙扯的過程,發現自己最能夠與人分享的就是自己的失敗經驗,而我把時間花的最多的就是自的療癒,也是我在我文章裡所提到的「回家之路」。我想把嘗試過的方法或者曾經迷惑、不解、或是做錯路的經歷分享出來,讓也走在或是正想要走在回家之路的人,多一個參考,感謝各位,請多多支持。
別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0
經過了約九次的諮商療程和P老師的鼓勵,我稍微好了一點,但到大二上學期終,我又開始更低潮,當時的我已經變了完全把自己封閉的狀態。 如果你要我說出當時我為甚麼會這樣,我其實也說不出具體原因,當中包含著很多的情緒和因由,像是自我懷疑、經濟壓力、人生意義、能力等等。我記得當時站在高處有想要往下跳的強烈感覺
Thumbnail
2023/08/10
經過了約九次的諮商療程和P老師的鼓勵,我稍微好了一點,但到大二上學期終,我又開始更低潮,當時的我已經變了完全把自己封閉的狀態。 如果你要我說出當時我為甚麼會這樣,我其實也說不出具體原因,當中包含著很多的情緒和因由,像是自我懷疑、經濟壓力、人生意義、能力等等。我記得當時站在高處有想要往下跳的強烈感覺
Thumbnail
2023/08/08
第二課是我自己覺得相對較難的一課,因為說到感受愛,在我當時的階段來說,只能想到從別人身上得到,希望對方能來愛我,讓我感受到愛。這樣其實需要一些運氣,我是出現在我身邊的人剛好能讓我感受到愛,尤其是我的老師們。 但如果用我現在的角落來說「感受愛」,我會將目標放在自己身上,由自己去產生愛來愛自己,從以讓
Thumbnail
2023/08/08
第二課是我自己覺得相對較難的一課,因為說到感受愛,在我當時的階段來說,只能想到從別人身上得到,希望對方能來愛我,讓我感受到愛。這樣其實需要一些運氣,我是出現在我身邊的人剛好能讓我感受到愛,尤其是我的老師們。 但如果用我現在的角落來說「感受愛」,我會將目標放在自己身上,由自己去產生愛來愛自己,從以讓
Thumbnail
2023/08/08
我所說我第一課,不是指讀者們,而是我自身在學習自我療癒時的時間順序。 學會拒絕,在很多很多講述自我成長的書藉或者演講,它也從不缺席。相信有很多在這方面的大師或者專家已經用他們的智慧和角度為大家去解釋或者說明這個詞匯,我也就不參一腳,我貫徹我一貫的風格—講述自己的經歷。 學會拒絕 這個詞匯是
Thumbnail
2023/08/08
我所說我第一課,不是指讀者們,而是我自身在學習自我療癒時的時間順序。 學會拒絕,在很多很多講述自我成長的書藉或者演講,它也從不缺席。相信有很多在這方面的大師或者專家已經用他們的智慧和角度為大家去解釋或者說明這個詞匯,我也就不參一腳,我貫徹我一貫的風格—講述自己的經歷。 學會拒絕 這個詞匯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一課就像一把利劍,劍有兩個刀口,一邊劍口對著自己,另一邊對著別人,稍有不慎,就做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休學的這一年 在我決定休學的這一年裡,最主要做的是去想辨法解決目前我自身經濟上的問題。因此這一年 ,我也不是閒著沒事。休學後,椅子都還沒坐暖,我就開始找工作,很快的就找到了一份工作,立馬的就從
Thumbnail
這一課就像一把利劍,劍有兩個刀口,一邊劍口對著自己,另一邊對著別人,稍有不慎,就做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休學的這一年 在我決定休學的這一年裡,最主要做的是去想辨法解決目前我自身經濟上的問題。因此這一年 ,我也不是閒著沒事。休學後,椅子都還沒坐暖,我就開始找工作,很快的就找到了一份工作,立馬的就從
Thumbnail
書寫就像是我與內在自己在對話,閱讀者就像是這場對話的觀眾,我在「對話」中能感受到被治癒,透過「對話」我也更加能整理自己內在的部份,希望在觀看這場對話的朋友,也同是如此。 看見心裡面的那一把鎖 如果在中學的時期是以「若關係終將分離,何必去主動建立,我不需要人際關係」為信念,那麼在大學的時候就是「關係是
Thumbnail
書寫就像是我與內在自己在對話,閱讀者就像是這場對話的觀眾,我在「對話」中能感受到被治癒,透過「對話」我也更加能整理自己內在的部份,希望在觀看這場對話的朋友,也同是如此。 看見心裡面的那一把鎖 如果在中學的時期是以「若關係終將分離,何必去主動建立,我不需要人際關係」為信念,那麼在大學的時候就是「關係是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情人節的今天,發現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話說:這幾天在準備將要上課的課綱,通常自己面對新的單位就容易焦慮跟有壓力。呈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吃東西跟拖延,內在的狀態也會有擔心、懷疑、覺得自己不足的想法一直在擾動。 中午吃完飯走回工作室時,正打算繞到超商買點零食,在回去備課,當下卻意識到自己不自覺的已經將準備零
Thumbnail
情人節的今天,發現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話說:這幾天在準備將要上課的課綱,通常自己面對新的單位就容易焦慮跟有壓力。呈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吃東西跟拖延,內在的狀態也會有擔心、懷疑、覺得自己不足的想法一直在擾動。 中午吃完飯走回工作室時,正打算繞到超商買點零食,在回去備課,當下卻意識到自己不自覺的已經將準備零
Thumbnail
最近回頭讀自己七、八年前的文章,被以前那個細膩、善感、念舊的自己嚇了一跳,我記得以前的我因為不被肯定而沮喪,但我不記得自己是那麼沒有歸屬感。「若不是實際生活充滿垃圾,滿足不了想望,又何必將生活寄託在遙遠的他方?」我曾經寫出這麼失落的句子,當時如果沒有寫文章,不曉得有誰接得住我呢?
Thumbnail
最近回頭讀自己七、八年前的文章,被以前那個細膩、善感、念舊的自己嚇了一跳,我記得以前的我因為不被肯定而沮喪,但我不記得自己是那麼沒有歸屬感。「若不是實際生活充滿垃圾,滿足不了想望,又何必將生活寄託在遙遠的他方?」我曾經寫出這麼失落的句子,當時如果沒有寫文章,不曉得有誰接得住我呢?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瘋狂問正在禪修的弟弟,我可以如何去愛人? 在上一段關係中,我發現自己一遇到對方的情緒、問題時,會先選擇逃跑。說好聽點是讓對方有時間消化,但這也常常成了曖昧失敗的原因,畢竟誰會喜歡不能吐露情緒的對象?直到我看了《愛的藝術》,它顛覆了我對「給予」的定義,在「愛自己」之後,教會我「如何去愛人」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瘋狂問正在禪修的弟弟,我可以如何去愛人? 在上一段關係中,我發現自己一遇到對方的情緒、問題時,會先選擇逃跑。說好聽點是讓對方有時間消化,但這也常常成了曖昧失敗的原因,畢竟誰會喜歡不能吐露情緒的對象?直到我看了《愛的藝術》,它顛覆了我對「給予」的定義,在「愛自己」之後,教會我「如何去愛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