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自己的主人了嗎?

更新於 2024/02/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做自己的主人了嗎? 圖片:Jackson David on Unsplash

你做自己的主人了嗎? 圖片:Jackson David on Unsplash

「我常常被工作忙得喘不過氣,我討厭我的工作但是卻走不了。」
「我很不喜歡我的老闆,其他同事也不喜歡他,我留下來是為了親眼看到他的下場。」
「我的媽媽總是對我情緒勒索,我覺得她有精神疾病,我如果沒有打電話回家她就會說我都不關心她,她讓我的人生過得好痛苦。」

 

上面的心聲是我時常聽到來談者的煩惱,也讓我體會到其實我們很多人的人生煩惱都十分的相似。這陣子工作的時候,我常常在腦海裡想的是:


我多希望我的當事人們都能知道怎麼做自己的主人。

 

我們很常聽到人說要做自己的主人,但是做自己的主人到底是什麼意思?而要怎麼做才能算得上做自己的主人呢?

 

做自己的主人顧名思義就是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周圍的人影響你的思考和行動,當周圍的家人朋友跨越了你的心理邊界的時候,能夠勇敢、溫柔且堅定的和他們說「不」。

 

做自己的主人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對自己的尊重與疼惜。一般來說,很多沒有辦法做自己的主人的人在童年時期很常是家裡最乖、最聽話的那個孩子,可能一路上也都很能滿足家人的需求或是面子,無論是學業上或是工作上,久而久之習慣了依照別人的安排或是喜好過日子,很少去關注自我的內在需求。

 

而我們該怎麼能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呢?以下我用了幾個例子來讓大家更好地去理解。

 

假如你常常想著「我常常被工作忙得喘不過氣,我討厭我的工作但是我卻走不了。」首先,你得先回到自己的身上去探索你現在留在這份工作的真正原因,你其實走得了,但是你「選擇」沒有走,你的「選擇」背後其實有其他你可能不願意承認的原因,你不會是「走不了」,你是「選擇不走」。而你什麼時候才願意為你的選擇負責任呢?

 

當你願意為你的選擇負責任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感受得到自由,你不會再感受到自己是被逼迫的,也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我很不喜歡我的老闆,其他同事也不喜歡他,我留下來是為了親眼看到他的下場。」我的當事人對我說。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中想的是:別人的人生下場到底關我們什麼事呢?

 

「你有沒有想過你到底想從你的工作中得到什麼?」我問。

 

此刻我的來談者開始出現沈思。

 

人們心中常常會有很多執念,希望能夠看到老闆的下場其實代表著我們自己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快樂上,我一直相信,那些追求個人目標和過好自己生活的人,是不會把時間花在關注別人生活上的,他們會更關注過好自己的日子。

  

我有很多來談者跟自己的父母親有著長年的心結,很多人的父母甚至有心理疾病。「我的媽媽總是對我情緒勒索,我覺得她有精神疾病,我如果沒有打電話回家她就會說我都不關心她,我好恨她!她讓我的人生過得好痛苦。」我的來談者身心俱疲的對我說。

 

我很喜歡的一本知名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裡頭的哲學家說: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其實我們應該把人生的焦點放在自己的身上,我們已經長大成人,開始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的心靈其實是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在意識到家人對我們情感剝削的時候,讓自己在裡面自怨自艾不轉身離開,甚至是陷入我才是受害者的心態。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重要的不是你「經歷過什麼事」,而是你如何「解釋、運用它」。我的來談者可以把焦點放在關注在此刻自己的身上,媽媽的心理生病了,所以她可能從來也無法給我好的回應、溫暖的關懷。而每個受傷的成人子女真正該學會的是:

當自己那個從未有過但卻不斷渴求的溫暖母親,學會給自己養分,愛惜自己

 

當我們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願意放下過去執念、勇敢的選擇為自己此刻和未來的幸福努力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主人。


延伸閱讀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歡迎您分享,並請標明出處。All right reserved.





關於我

我是朱映蓉 (Emily Chu) ,美國持照心理師,奔四的中年婦女,從大學就熱愛心理學直至今日。台灣是我的家鄉,目前居住於加州矽谷。致力於分享簡單、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與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信箱:emilychutherapy@gmail.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milyChuMFT/

寫信給心理師

如果您希望我能回覆你的人生、家庭、婚姻難題,歡迎您寫信給我。如果我認為您的難題可以同時幫助到很多人,也願意讓我在我的部落格、Podcast分享您的故事,我很樂意分享我的視野和心理學知識,帶您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您的問題。

“ 我相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十分可貴的 ”

如果您願意的話,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見別人也與自己一樣身處相似的困境。我們都將會從別人的故事中更加了解自己,就如同我們閱讀的時候總是會對與自己產生共鳴的金句印象深刻。

當我回覆您的信件的時候,您將會得到心理師的濾鏡去拆解您的問題,並且有具體的建議供您使用。

Disclaimers:「寫信給心理師」這個專題提供的是心理師的知識與視野,它無法也無意取代專業且長期的心理治療、精神醫療或診斷。當您寄信給朱映蓉心理師的時候,即代表您同意我使用您部分或是全部的信件內容,也同意我修改您故事的長度或是語意,使之更加清晰易懂。信中的姓名我將會更改以維護您的隱私。

來信請寄到:emilychutherapy@gmail.com


 

致力於推廣簡單、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和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訂閱我的方案,你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明明知道早點出門就不會遲到,你卻總是拖拖拉拉」 「可以很早就開始計劃去做的事情,為什麼總是得在最後幾天才開始處理?」   這種非常日常,甚至有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我常常在諮商室裡聽到當事人的對話。我可以認真的說幾乎每對來找我諮商的伴侶,或多或少都會犯的一個錯,就是站在一個「認為自己的觀點
「你明明知道早點出門就不會遲到,你卻總是拖拖拉拉」 「可以很早就開始計劃去做的事情,為什麼總是得在最後幾天才開始處理?」   這種非常日常,甚至有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我常常在諮商室裡聽到當事人的對話。我可以認真的說幾乎每對來找我諮商的伴侶,或多或少都會犯的一個錯,就是站在一個「認為自己的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你是否因為「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陷入煩惱?你有沒有覺得自己過著不屬於自己的生活?你是在滿足他人的期望,而不是跟隨你的心?
Thumbnail
每個人使用工具時的眉角,都是靠自己持續不斷練習而來,握著工具的手法、力道、使用的角度,有多了解自己手中的工具?是否反覆的對照,自己與說明書的,相同處、微妙差異?不在於知識上的追逐,而在於生活中的實踐
Thumbnail
評價: 2019年上映的《天氣之子》(Weathering With You)。 一名逃家男孩帆高遇上具有特殊能力的晴女陽菜,在滿滿雨水下的東京,從那場邂逅,都希望可以為彼此放晴。「無所謂了,天氣什麼的, 就這樣瘋狂下去也可以。」我不做世界的英雄,只為你自己祈禱,為自己放晴就好。 推爆!
Thumbnail
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先寫在行事曆上面嗎?還是等著把所有事情做完,最後在做就好了?這可不行,因為事情是做不完的,如果沒有好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你的時間,將永遠不夠用。
Thumbnail
這篇一樣延續不焦慮的心理課這本書的內容,我們來聊聊成長焦慮。上一篇情緒焦慮這裡可以看。 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所要面臨的課題都不同,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的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提到,我們在青春期(13-19歲)的時候就應該完成自我認同的課題,就是知道自己的底線、價值觀等等。
Thumbnail
看了奇葩說這節目後,對蔡康永極為崇拜,人生這題太複雜,來看看大師怎麼說吧。 節選一些我有感覺的段落,思想改造後確實人生開闊不只一點。 對於自己的學業、工作、個性或達到的成就,只要迷信了範本,誤把範本當成了目標,想要活成那個樣子才放心,那就注定了一輩子都會對自己很不滿。
Thumbnail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Thumbnail
這兩天心情很低落,怎麼看自己都不順眼,雖然盡力維持平衡,昨晚還是不小心擦槍走火吼了妹妹幾句,她瞬間紅了眼眶。我很久沒這樣了,爸爸在旁邊忍不住開口:「我來陪她好了,你休息一下啦。」我走開。深呼吸。洗澡。
Thumbnail
就我看來,韓國女性在爭取、在吶喊的,就是一個平等:我也希望過年節可以回家陪我的媽媽,我希望跟男同事有一樣的薪資還有升遷待遇,我希望可以安心的上廁所,我希望爸媽對待子女都是一樣的,我希望我可以放心地穿裙子而不會被騷擾。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你是否因為「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陷入煩惱?你有沒有覺得自己過著不屬於自己的生活?你是在滿足他人的期望,而不是跟隨你的心?
Thumbnail
每個人使用工具時的眉角,都是靠自己持續不斷練習而來,握著工具的手法、力道、使用的角度,有多了解自己手中的工具?是否反覆的對照,自己與說明書的,相同處、微妙差異?不在於知識上的追逐,而在於生活中的實踐
Thumbnail
評價: 2019年上映的《天氣之子》(Weathering With You)。 一名逃家男孩帆高遇上具有特殊能力的晴女陽菜,在滿滿雨水下的東京,從那場邂逅,都希望可以為彼此放晴。「無所謂了,天氣什麼的, 就這樣瘋狂下去也可以。」我不做世界的英雄,只為你自己祈禱,為自己放晴就好。 推爆!
Thumbnail
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先寫在行事曆上面嗎?還是等著把所有事情做完,最後在做就好了?這可不行,因為事情是做不完的,如果沒有好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你的時間,將永遠不夠用。
Thumbnail
這篇一樣延續不焦慮的心理課這本書的內容,我們來聊聊成長焦慮。上一篇情緒焦慮這裡可以看。 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所要面臨的課題都不同,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的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提到,我們在青春期(13-19歲)的時候就應該完成自我認同的課題,就是知道自己的底線、價值觀等等。
Thumbnail
看了奇葩說這節目後,對蔡康永極為崇拜,人生這題太複雜,來看看大師怎麼說吧。 節選一些我有感覺的段落,思想改造後確實人生開闊不只一點。 對於自己的學業、工作、個性或達到的成就,只要迷信了範本,誤把範本當成了目標,想要活成那個樣子才放心,那就注定了一輩子都會對自己很不滿。
Thumbnail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Thumbnail
這兩天心情很低落,怎麼看自己都不順眼,雖然盡力維持平衡,昨晚還是不小心擦槍走火吼了妹妹幾句,她瞬間紅了眼眶。我很久沒這樣了,爸爸在旁邊忍不住開口:「我來陪她好了,你休息一下啦。」我走開。深呼吸。洗澡。
Thumbnail
就我看來,韓國女性在爭取、在吶喊的,就是一個平等:我也希望過年節可以回家陪我的媽媽,我希望跟男同事有一樣的薪資還有升遷待遇,我希望可以安心的上廁所,我希望爸媽對待子女都是一樣的,我希望我可以放心地穿裙子而不會被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