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婚姻幸福原力: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

2024/03/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諮商工作的婚姻與家庭治療師,與家人定居於加州矽谷。在我12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裡,每週都有帶著不同婚姻問題來找我的人。比如說:生活習慣不同的另一半、外遇、沒有同理心的伴侶、希望另一半上進點、常常覺得對方沒有常識,老是犯錯⋯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常常有人問我:「Emily啊!你會不會覺得每天聽人家抱怨,很煩啊?」我還真的不會耶!一來是覺得那是他們真實的煩惱,二來是我相信人是可能改變的!相愛的伴侶更是如此。不然,我就不會進入這一行了!


這陣子,有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婚姻困擾包括:

「我會這麼做,都是因為她逼我的。」
「我永遠不會原諒他!外遇丟臉的是他,他不回來我就讓他身敗名裂。」


你有沒有覺得這些對話似曾相識呢?不是親耳聽過,就是親友遭遇過。你一定很好奇,面對這些問題,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談到這裡,我就想和你聊聊啟發我很深的一段話。 知名瑞士精神科醫師卡爾・榮格(Carl Jung)在《醫學倫理期刊》講過:「只要不必正視自己的靈魂,人什麼事都願意做,不論事情有多荒謬。」不過他也講過:「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段話時,我心中立刻出現了:對對對!這就是我在現實生活、還有工作中,時常會有的感受。


你可能會很好奇,所以這段話到底想說什麼啊?什麼是「不正視自己的靈魂」啊?為什麼「寧願做荒謬的事」而不願正視自己的靈魂呢?「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到底是想表達什麼啊?接下來,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來探索。




主要有三個想法,首先,什麼是「不正視自己的靈魂」?


高中時期,我對母親充滿了怨懟與不滿。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認爲我們緊張的關係都是她的錯。因為她是媽媽,卻沒有「像我想像中的媽媽一樣:溫暖且充滿慈愛」。年輕的我並不理解一件事:母親也是凡人,她有她的侷限,我們每個人都有侷限,但那並不代表她不愛我。


當時的我把我受傷的責任都推到了她的身上,於是,我不用正視我的靈魂。卡爾・榮格有另一句名言:「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是的!那時的我以為我沒有其他選擇。而後,直到我把自己「當成一個大人」來面對我與母親的關係時,母女關係才慢慢修復。


因此,當我的來談者說:「我會這麼做,都是因為她逼我的。」我感受到他把責任都推向了另外一方,而不願意正視「自己的主體性」。主體性簡單來說就是:我是誰、我怎麼看世界、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跟外界的界線。有主體性的人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在面對另一半「不合理」、「傷害我們」的行為時,知道要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回應對方,為自己發聲。




第二,為什麼人「寧願做荒謬的事」而不願正視自己的靈魂呢?


說真的,我很感謝我的每一位來訪者。感謝他們讓我參與他們的生命,帶給我許多反思的機會。前陣子,一位來訪者的話讓我特別印象深刻:


「我永遠不會原諒他!外遇丟臉的是他,他不回來我就讓他身敗名裂。」我的來訪者生氣的對我說。

「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什麼樣的婚姻呢?」這是我給他的「靈魂拷問」,目的是為了要讓他開始向內覺察。

「我沒想過。」他回答。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焦點放在:讓對方不好過,而不是去探究自己到底要什麼。在會談當下,我並不覺得他的心情很「荒謬」,我能夠理解他被外遇的那種超不爽的心情。但在那個當下,我也感受到他不願意正視自己靈魂的那種心情。這讓我理解到,要能夠正視自己的靈魂,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對我來說,停留在「孩童狀態」讓我們不用面對自己的靈魂。會有「讓對方不好過」的心態,是因為我們還停留「孩童狀態」,覺得自己很無力。當小孩受委屈了,是不是就會想告狀、想要回擊、甚至是想要「藉由別人」來為自己討回公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停留在「兒童狀態」讓人感覺很安全、熟悉。反倒是正視自己的靈魂,讓人感到陌生與害怕。




第三,你的幸福,你自己可以掌握。


去年回台灣,我和母親到溪頭旅遊。午飯時我們找到一家附近的餐館,我請母親幫我點一份「滑蛋野菇燉飯」,結果,結帳的時候,母親擅自幫我跟店員說要把「滑蛋」改成「水煮蛋」。直到上餐的時候,我很驚訝怎麼我的滑蛋變成水煮蛋?整份野菇燉飯也變成乾巴巴的野菇飯,難以入口。


一時之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母親常常擅自幫我做一些決定。所以我有些不悅的說:「妳怎麼擅自幫我改成水煮蛋?」接下來,可想而知,母親開始生氣、反擊,說不熟的雞蛋有細菌之類的。當下,我不發一語,聽著她的攻擊,一面在心中告訴自己:妳已經長大了,妳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回覆她,可以不用為了「一顆雞蛋」這個荒謬的原因,繼續吵下去。


沈默幾分鐘後,我回母親:「我很感謝妳幫我點餐,但是我只是想要說,這個飯很乾,我實在很難吃下去。」我提醒自己,我已經長大,我也熟悉「成人狀態」的我有辦法面對眼前的衝突,也有能力將眼前的傷害降至最低。我先用同理和感謝去化解她的反擊,然後再娓娓道出我的想法。


聰明的你,ㄧ定發現了!上面的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我理解了卡爾・榮格所說的:「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我懂了:「我的幸福,我自己可以掌握」這個道理。我視自己為「成人狀態」的成人,用成熟大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來面對關係中的難題。 因為凝視內在,所以醒悟。最重要的是:我為自己的幸福,負起責任。


因此,我非常喜愛「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這句話。也因為讀懂了這句話,幫助了我面對很多人生中的難題。我甚至拜託我的製作人Jocelyn,把這句話錄成我的 Podcast《心理充電站》的預錄結尾之一呢!希望今天的分享能激發你的思考,也歡迎你和我聊聊你的想法喔!


我的Podcast終於開始囉!歡迎大家收聽:心理充電站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milyChuMFT/



延伸閱讀:


關於「兒童狀態」、「成人狀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關於我

我是朱映蓉 (Emily Chu) ,美國持照心理師,奔四的中年婦女,從大學就熱愛心理學直至今日。台灣是我的家鄉,目前居住於加州矽谷。致力於分享簡單、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與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信箱:[email protected]  

 

出版社賜書

我非常熱愛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出版社夥伴如欲賜書,歡迎寫信至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 因居住海外,我習慣用讀墨Readmoo or Kobo閱讀器,來閱讀書籍。如果有適合大眾的書籍,我會挑選合適的書籍來分享。


寫信給心理師

如果您希望我能回覆你的人生、家庭、婚姻難題,歡迎您寫信給我。如果我認為您的難題可以同時幫助到很多人,也願意讓我在我的部落格、Podcast分享您的故事,我很樂意分享我的視野和心理學知識,帶您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您的問題。

“ 我相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十分可貴的 ”

如果您願意的話,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見別人也與自己一樣身處相似的困境。我們都將會從別人的故事中更加了解自己,就如同我們閱讀的時候總是會對與自己產生共鳴的金句印象深刻。

當我回覆您的信件的時候,您將會得到心理師的濾鏡去拆解您的問題,並且有具體的建議供您使用。

Disclaimers:「寫信給心理師」這個專題提供的是心理師的知識與視野,它無法也無意取代專業且長期的心理治療、精神醫療或診斷。當您寄信給朱映蓉心理師的時候,即代表您同意我使用您部分或是全部的信件內容,也同意我修改您故事的長度或是語意,使之更加清晰易懂。信中的姓名我將會更改以維護您的隱私。

來信請寄到:[email protected]



致力於推廣簡單、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和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訂閱我的方案,你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