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當我們看不慣的時候,我們會希望指導他、改變他。不過,你在那個當下你曾經想過嗎?為什麼我們想要改變別人念頭呢?
想一想,以上這些思維,有沒有可能只是我們自以為是,強迫別人套用自己的思維嗎?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都這麼做。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看法回應我們不同意的事。 因為,對方所做的事情跟自己不一樣,所以,我們通常都是直接告訴他:不能這樣做。結果往往不是讓關係更糟糕,不然就是適得其反, 讓對方為反對你而反對,故意做出讓你痛心的事。
每個人都有看事情的盲點。 我們總以為這樣子做才是對他好,卻忽略了我們沒看到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說但是對方真的需要改善啊!如果真的那麼想要幫助他,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後退一步,想想其他策略。
你知道嗎?事實上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挫折,不過別忘了還是有很多是我們可以做改變的, 例如,幫他戒菸或讓他的身體更苗條。
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他們過得更好呢?我們能做的事情可多著呢!
為了提升雙方,而做出積極的改變是一段漫漫長路,用強迫的手段也只是暫時的,就長遠來看,這種高壓的方式無法反轉一切。
如果大家都還記得在Covid-19爆發的一開始,政府鼓勵民眾接種疫苗,讓自己跟其他的人擁有保護力。但是當時的臺灣其實有為數不少的民眾反對讓老人家施打疫苗。更不用說老人家了,老人家也害怕施打疫苗,因為那一陣子的新聞都在報導多數高齡長者在施打疫苗後,提前離開這個世界。帶來更多恐慌,很多都被認為是因為疫苗的關係。這樣的恐慌在民眾身上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人因為帶老人家去施打疫苗,因此出事了,就把自己的後悔寫在網路上,字字血淚,目的想要提醒其他人,不要再有下一個悲劇。
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信念跟價值觀來看待事情:如果親愛的家人都還能留在世間上,那當然是最好也不過的事。民眾之間還有另外一派的人,試圖說服家裡的老人施打疫苗。當然很多老人家都執意不想施打,沒有人想要成為新聞報導中的那一個犧牲者。不論我們希望讓他們施打疫苗的理由是什麼。但肯定的是,除非發生特殊事件,否則我們無法在一天、甚至一週內說服讓本來不想施打疫苗的老人家去施打。不過你能請家中的老人家下個月開始測血糖,你還能讓他相信你是一個可以讓他放心說心事,不會取笑他的人。想想看,今天我們更換了角色,變成了那個老人家,你心裡想的也應該是:「我才不想告訴這個年輕人為什麼我不想要去打疫苗,不然他一定會開始數落我有多麼不聰明:"都已經在這個節骨眼了,還不去打疫苗!"」
我們當然有我們想要讓老人家施打疫苗的不同看法;而老人家也會有他們不想要施打疫苗的原因。我們總是希望能夠改變對方的心意、態度、信念。而且最好能夠儘快做改變。其實在我們與對方的第一次的互動,以及下一次,還有下下次的互動中,都能帶著誠意,對方才會願意在下一次跟我們繼續講下去。讓他知道只要他願意講,我們隨時都願意聽。
當對方看不到我們所看到的另一個世界,與對方溝通就變得特別有難度。溝通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淤積好幾年泥沙的水溝,不可能靠著一個人的力量,在一天之內就讓水道通暢。真實的狀況是,一次又一次改變不同的方式,利用一些小技巧激發對方想要改變的意願。
當雙方持有不同看法,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讓他想接近你。專注在連結彼此,鞏固與雙方的關係,才是真心想要幫助他人的第一步。如此一來,我們才可以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對方提升自己。
希望今天的文章幫助得到大家,在心懷善意想要改變對方的同時,能退後一步,為對方擬定出最好的改善策略。不妨思考看看,我們能做什麼,幫助他們帶出自己的優點、讓他自己找到答案並激勵他做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