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溝通心理學➤《如何改變一個人》

2022/02/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你真心想了解一件事,那就試著去改變它。」
——勒溫|行為學家
就算在同一個家庭成長,卻不會有人擁有100%相同的價值觀。
我們總是很想別人支持自己的想法、想改變別人,然而用錯方式卻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爭吵,適得其反。
溝通不只在建立於人際關係,甚至是商人的行銷、政治策略,都能藉由有科學根據的心理學來推波助瀾。
書中也舉例了許多跨國企業的例子。ex:寶僑、Dropbox、豐田汽車。
本書內容我認為非常貼近生活,不論是用字遣詞、排版、案例,都讓我忍不住在兩天之內就看完。(而且作者在主題編排上非常有條理)

我整理了一些筆記,以下分成三個部分:
阻礙改變的5個原因、6個解決方案、這本書適合怎樣的人閱讀。
阻礙改變的5個原因
❶抗拒心理
人在被逼、被限制時反而會刻意反抗。
❷敝掃自珍效應
除非狀況真的很糟,否則大多數人都只想維持現狀。
❸距離
立場不同的距離,會造成偏見,連試圖暸解都不願意。
❹不確定性
在人心中,不確定的事會貶值,因此大多拒絕冒險嘗試。
❺證據
提供證據的人立場思維與自己越相同,接受度就會越高。
6個解決方案
①讓對方擁有選擇權
人很在意自己是否擁有主導權,若是被強壓限制,完全沒有商量餘地,反而會引起反彈;在溝通時,不妨提供一些能讓人選擇的空間。
②提供選項
在溝通時,可以提出2-3個選項。要注意的是,這些選項是建立在雙方都有好處的基礎上,不管選哪個,都不會有人吃虧。
提供選項的好處,是讓對方聚焦在選項上,不再騎驢找馬。
③以提問來引導
果斷地給出建議,會刺激人的「抗拒心理」。倘若是由提問的方式,引導當事者自己思考,則效果會更好,因為這個答案是他們自己所做出的「選擇」。
④提醒維持現狀的成本
人不喜歡冒險改變,但通常維持現狀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例如:不投資,只把錢往銀行存,存款也會被通貨膨脹所稀釋。
⑤降低前期風險成本
很多人拒絕改變的原因,是擔心前期要花一筆錢與時間適應。如果能改善前期成本,則能大大強化改變的意願。
例如:保養品賣小包裝、套組,就是為了讓顧客嚐鮮體驗。
⑥讓事情有可逆的空間
一場可以反悔的冒險,大家的接受度又會更高。
像是costco方便退貨的機制,大家購買的意願就會提升,即使不合適退貨也相當方便。但也因為人的慣性,很有可能買了也懶得退貨,提高了營業額。
例如:許多付費app會讓使用者先免費使用14天,再決定是否訂閱。
這本書適合怎樣的人閱讀
這本書的翻譯平易近人,平常不常讀翻譯刊物的人也很好讀。即使是外國作者,書中舉例也是知名企業或政治案例,會更有共鳴。
看似硬知識,卻淺顯易懂,實作起來更加容易。
適合平常稍微有閱讀習慣,喜歡心理學、行銷技巧、社交題材的讀者閱讀。

我是Louna,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憂鬱症、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Na個樹洞
或是你想寫信給我,也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
Na個樹洞|Louna
Na個樹洞|Louna
🌾書寫|閱讀|簡單生活。如果你生活中有些煩惱,我很樂意當你的樹洞。樹洞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