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肌軸-腸道菌叢如何影響你的肌肉表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的腸道菌群影響平時運動訓練效果、比賽表現以及賽後恢復。

腸肌軸(Gut-muscle-Axis)這概念也跟腸腦軸(Gut-brain-Axis)一樣,大概近十年開始受到關注。簡單定義就是腸道菌叢透過腸道與骨骼肌之間的雙向溝通,影響肌肉的功能與質量。

腸肌軸簡圖

腸肌軸簡圖

30年前家禽養殖業就已經發現,益生菌跟家禽肌肉成長有正相關。他們在飼料裡面添加益生菌後,除了雞隻對腸道疾病抵抗力增加、環境更乾淨外, 一樣的飼料餵下來換肉率也明顯增加。後來還發現連蛋雞蛋黃裡面的膽固醇,也會因為飼料添加特定菌群明顯下降。

就像家禽業者發現的那樣,近年在腸道菌群對腸肌軸(Gut-muscle-axis)的研究文獻,在實驗動物身上都有明顯正向關聯性。下面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文獻是從奧運舉重選手的腸道檢體中,篩選出特定乳酸菌種,依不同劑量分別植入2組小鼠(rate)體內,加上對照組共3組,一樣飼料餵四星期後,雖然3組體重都一樣,投餵益生菌的那2組肌肉比例明顯高於對照組且呈正相關,而且肌肉強度、肌耐力、肌肉肝醣的儲存量都明顯比較高。

另一個文獻則是想知道益生菌是否會直接從基因層面影響肌肉生長,於是用肉雞的受精卵當實驗體,利用蛋殼與外界的通透性,在蛋殼上開始噴灑益生菌,結果小雞的肌纖維密度、粗度還真的明顯增加了。

看到這裡可能各位會有點興奮,心想人會不會也一樣效果顯著?

答案是會,但是目前所有用人當試驗對象的文獻,看下來可能要加幾個條件:

1.年齡不能太大,實驗中只有50歲以下的實驗對象有正向結果。

2.不能太胖,太胖的實驗對象也沒有效果。

3.如果你是亞洲人的話,效果可能會更好!

4.必須持續服用12週以上,因為小於12週的人實驗結果變化不大。

另外台灣也有以16名鐵人三項選手做實驗對象的文獻,實驗的結果發現,有服用益生菌的那組比賽完後體內的發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氧化壓力指數(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都明顯比較低。

下面這張圖除了以上文獻所說的以外,還概括其他腸道菌群對腸肌軸可造成的影響:

raw-image

約略概述這張圖,可以歸納腸道菌叢對人的腸肌軸有三種正面影響:

  1. 緩解發炎:運動完的人因為肌肉耗損,體內發炎因子的水平會比運動前高很多,同時胰島素阻抗性也會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肌肉很難往生合成的修復方向走,益生菌的代謝物SCFA(短鏈脂肪酸)、以及抗發炎因子(如IL-10)都可以明顯緩解發炎情況,創造"讓肌肉組織儘快修復"的體內環境。
  2. 益生菌的代謝物如SCFA(短鏈脂肪酸)是促進肌肉細胞粒線體生成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可以讓粒線體數量、代謝表現增加,讓肌肉力量表現更加突出。(雖然很多文獻在實驗動物上還觀察到肌肉肝醣合成明顯增加,但目前在人體是否有相同效果還在研究中)
  3. 益生菌代謝出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serotonine、dopamine可以藉腸道迷走神經影響大腦,緩解運動時的精神壓力,以及運動後的倦怠,協助運動時表現跟運動後的精神恢復。

大家從前面兩篇加上這篇文可以觀察到,腸道菌群光是其中一項緩解發炎的功能,影響力已經橫跨腸胃問題、大腦、肌肉了,下一篇文章我還會為各位介紹腸道菌叢在免疫(尤其是過敏)扮演的角色。

avatar-img
1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eddy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對自己大腦的認知必須要改寫了。 以往我們以為腦神經萎縮後軸突無法重生,但目前最新發現是腦神經細胞軸突凋零後仍會動態地不斷分化、再生。這種中樞神經(CNS)再生機制跟以往認知的周邊神經系統(PNS)的再生系統是不一樣的。 其中分化最活躍的就是掌管短期記憶的海馬迴(hipocampus),所以下
目前預防醫學的顯學:腸腦軸是什麼? 為什麼它能影響大腦、情緒、免疫系統、甚至肌肉量?
為什麼WHO的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甘願得罪像可口可樂這種食品大企業,也要把阿斯巴甜挑出來列為致癌2b級添加物? 喝了代糖飲料真的有控制到血糖? 來看看IARC他們怎麼說吧
COVID-19竟然會影響到DNA?! 疫苗現在大家都打得差不多了,對於疫苗大多數人都是抱著信任的態度,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對疫苗還是有部分疑慮....
但就算獨立後,美國在19世紀中以前也還只是出口原料跟農產品的弟弟,獨立後打加拿大趁人之危還打了個完敗,完全不是個咖。這情形一直到"南北戰爭"後,美國才開始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南北戰爭"到底幫美國弟弟打什麼藥,才能開始進化成肌肉大葛格?
在從美國的視角切入之前,先介紹"自由貿易"是如何在19世紀各國高關稅環境下打開的。本文承接上一篇, 用"科技進展"推展全文。
我們對自己大腦的認知必須要改寫了。 以往我們以為腦神經萎縮後軸突無法重生,但目前最新發現是腦神經細胞軸突凋零後仍會動態地不斷分化、再生。這種中樞神經(CNS)再生機制跟以往認知的周邊神經系統(PNS)的再生系統是不一樣的。 其中分化最活躍的就是掌管短期記憶的海馬迴(hipocampus),所以下
目前預防醫學的顯學:腸腦軸是什麼? 為什麼它能影響大腦、情緒、免疫系統、甚至肌肉量?
為什麼WHO的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甘願得罪像可口可樂這種食品大企業,也要把阿斯巴甜挑出來列為致癌2b級添加物? 喝了代糖飲料真的有控制到血糖? 來看看IARC他們怎麼說吧
COVID-19竟然會影響到DNA?! 疫苗現在大家都打得差不多了,對於疫苗大多數人都是抱著信任的態度,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對疫苗還是有部分疑慮....
但就算獨立後,美國在19世紀中以前也還只是出口原料跟農產品的弟弟,獨立後打加拿大趁人之危還打了個完敗,完全不是個咖。這情形一直到"南北戰爭"後,美國才開始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南北戰爭"到底幫美國弟弟打什麼藥,才能開始進化成肌肉大葛格?
在從美國的視角切入之前,先介紹"自由貿易"是如何在19世紀各國高關稅環境下打開的。本文承接上一篇, 用"科技進展"推展全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乳酸菌泛指能在代謝後產生乳酸的一群細菌,人體內本身就含有一定含量的乳酸菌,也存在於乳酪、酸奶、泡菜等發酵食品中,然而,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原有的乳酸菌群受到干擾、失衡,引起身體的問題出現。
Thumbnail
在近年來,全球健康領域出現了許多新趨勢,其中之一就是源自日本的「腸活」運動。 這個概念強調透過維護和改善腸道健康來促進全身的最佳狀態。 腸道不僅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它也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情緒調節甚至長期健康狀況緊密相關。 本文將深入探討「腸活」運動的核心概念、實施方法和預期效果,以及如何將其融入日常
Thumbnail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呢? 在這篇文章中,會介紹一些網友在PTT推薦的腸胃益生菌品牌,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 腸道的菌叢平衡往往影響著腸胃的健康,已經有許多研究表示服用一定劑量、特定的益生菌能幫助腸道XX,已知的益生菌功效包括幫助消化、調整腸道菌叢的作用,還有一些比較知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乳酸菌泛指能在代謝後產生乳酸的一群細菌,人體內本身就含有一定含量的乳酸菌,也存在於乳酪、酸奶、泡菜等發酵食品中,然而,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原有的乳酸菌群受到干擾、失衡,引起身體的問題出現。
Thumbnail
在近年來,全球健康領域出現了許多新趨勢,其中之一就是源自日本的「腸活」運動。 這個概念強調透過維護和改善腸道健康來促進全身的最佳狀態。 腸道不僅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它也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情緒調節甚至長期健康狀況緊密相關。 本文將深入探討「腸活」運動的核心概念、實施方法和預期效果,以及如何將其融入日常
Thumbnail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呢? 在這篇文章中,會介紹一些網友在PTT推薦的腸胃益生菌品牌,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 腸道的菌叢平衡往往影響著腸胃的健康,已經有許多研究表示服用一定劑量、特定的益生菌能幫助腸道XX,已知的益生菌功效包括幫助消化、調整腸道菌叢的作用,還有一些比較知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