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忙線中】如何有效幫助過動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請他整理房間,整理到一半又跑去玩積木;老師交代要帶去學校的東西總會忘記,連功課都常常忘記放進書包;即使是在該安靜的場所,也會一直想找人說話;無法好好排隊,急著想要趕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固執、不好溝通;喜歡刺激好玩的事情,常開心過頭而闖禍。

這些都是過動兒的日常,他們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挫折感。他們需要我們花費特別多的心力帶他們建立正確行為,而不是花特別多的時間,責備他們。

教導過動兒為什麼需要特別的方法?

過動兒有他們的先天限制,但是大部分過動兒出包都不是因為「不懂這些技巧」,而是當下「克制不了」。所以,我們教導他們正確行為時不用著重在「說明」或「一直示範」;相反的,我們應該要給一些「提示」、「拆解任務」、或「立刻的回饋」,這樣會比較有幫助。

本文整理自書籍: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有效教導過動兒?書中分享了非常實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這些方法的使用場所不侷限,家中及學校都很適用。我試著利用書中給的方法,解決過動兒無法專心寫功課的問題。

方法如下:

即時給予回饋

好行為趕快給獎勵,壞行為也趕快給負面回饋。

我們可以這麼做:你發現小孩今天回家有主動拿出作業,趕快給獎勵;寫作業過程分心在玩鉛筆,立刻提醒,或者扣點數。這個心法在於:即時的回饋很重要。至於慢慢地拉長提醒時間,是行為比較穩定、後期的事情了。

加強或加重對行為的回饋

過動兒因為先天限制,他們需要提供更有作用的後果。對於一般小孩我們可能會這樣想:不要給太多物質性獎勵,免得失去了單純的回饋,但過動兒可能不吃這一套。我們必須提供他們更明顯的後果,我們需要更頻繁、更強的回饋他正面的行為。

我們可以這麼做:對於一般小孩,寫作業這件事情可能不用獎勵,他們可能提醒個幾次,就可以自主完成作業;但對於過動兒,我們需要講得更白一點:每樣功課都寫完,就給回饋。

獎勵先於處罰

孩子做錯,父母執行處罰,是很普通的事情。對一般的孩子而言,或許沒什麼,反正也不常犯錯。過動兒可就不一樣了,他們因為經常犯錯,所以常受到處罰。針對行為改變這件事情,只有處罰而沒有正面回饋,效果不好,而且會引起敵意和仇恨,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先正面、再負面。想要改變孩子不好行為時,先想好要用什麼好的行為來代替,然後開始觀察好的行為是否出現,以便適時獎勵。

我們可以這麼做:假設過動兒寫作業最大的挑戰是,寫到一半就會離開書桌,或跑去做其他事情。我們可以這麼做:寫作業前先說好,每寫20分鐘才可以離開座位休息5分鐘,當他15分鐘又離開時,先稱讚小孩這次有撐到15分鐘,但是這次休息過後,下次就要撐到20分鐘,不然會執行處罰。先努力看見好的,再處罰(這真的很難)。

時間具體展現出來

過動兒對時間的感覺和未來感發展較慢,他們沒有辦法像一般孩子一樣在時限內把事情做好,或是為未來做準備。他們需要外在具體的提醒,因為他們總是聚焦在當下。如果我們從外在補強,給予具體的時間和提醒,他們會較容易遵守。

我們可以這麼做:說好要寫20分鐘才能離開座位,但是這20分鐘對他們來說可能就像一世紀,給個電子鐘或傳統鬧鐘倒數計時試試看,讓他們看到具體的時間,會比較有幫助。

具體提醒

因為工作記憶的關係,過動兒無法記住完成一件事所需的訊息,作者發現如果把這些重要的訊息具體顯示出來,對他們會很有幫助。

我們可以這麼做:寫作業的過程,你可以寫一個簡單的標語放在書桌前面:專心20分鐘!一旦分心了,就比一下標語提醒他,對他來說會很有幫助。

讓思考和解決問題過程具體化

在需要停下來思考的情境時,過動兒較無法像別人一樣可以在心裡斟酌一番。不管是不是有選擇,他們總是先衝動的馬上反應。如果能找到方法,幫助他們把解決問題的心理歷程具體化,或許會有幫助。

我們可以這麼做:試了好幾次,還是無法順利完成專心寫作業這項任務時,跟過動兒展開思考吧!開始回想這幾次的寫作業過程發生什麼試了?有哪些環節出錯了?重點是,要將這些思考的過程寫下來,一起找解決方法。

前後一致

處理孩子行為時,你必須前後一致。

我們可以這麼做:寫作業這件事情,必須跟共住家人討論過,有共識。大家在陪小孩寫作業的過程,要求才會一致,不管是爸爸、媽媽或爺奶盯作業,都要努力要求:專心寫20分鐘,再休息5分鐘這個目標。

採取行動,不要大呼小叫

大呼小叫並不能改變過動兒腦神經生理的問題。過動兒對講理、說教比較沒反應;對實際的結果和回饋比較有感覺。

我們可以這麼做:大家目標一致,做就對了

預做準備

你可以預測可能會碰到的困境,先想好應變的步驟。在問題發生之前先和孩子溝通好,在困境發生之前,試試看這五個步驟:

步驟1:進入一個容易出狀況的情境之前,先停下來
步驟2:複習約定
步驟3:設定獎賞-有遵守約定就可以執行
步驟4:先講好若沒有遵守約定,就會有什麼處分
步驟5:進去之後照計畫執行,現場給予回饋,如果做錯了,馬上讓他知道

我們可以這麼做:如果當天會換地方寫作業,或者對於寫作業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急著要出門,要更加快寫作業流程,就可以執行這些步驟,先預告→複習約定→直行獎賞及處分→馬上回饋。

接納他的特質

面對過動兒這樣難教養的小孩,會讓許多父母覺得眼前都是問題,尤其是在嘗試改善無效時,可能又挫折又生氣。甚至父母可能變得跟孩子一樣,與過動兒爭辯起來。永遠記住,你是個成年人,如果你們兩人之間得有一人保持頭腦清醒,那個人應該是你。

不要把孩子的問題當作自己有問題

面對孩子,不要想要辯贏他,這樣做沒有人會得分。保持冷靜和幽默感(這也很難)。所有父母在管教孩子時,都會碰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那不代表你就是壞父母。

練習原諒

1.問題發生,也已經處理,練習將生氣、挫折和失望都放掉。
2.如果有人誤會你們的孩子,冒犯你們,試著原諒他們。你知道的比他們多,不要被別人想法影響。繼續好好的支持你的孩子,放走那些傷害和憤怒。
3.在處理孩子問題時犯了錯,原諒自己。過動兒就是有能耐可以將父母內在最糟的部分激出來,然後父母又為自己犯的錯心生罪惡。坦白面對自己的表現,看到可以改進的地方,對自己承諾,明天會做得更好。

raw-image

後記

過動兒的家長及老師們,需要的不是對我們說:「辛苦了」。最能幫上我們的,是一套能派上用場的方法。希望這些準則,可以幫助過動兒家長及老師們,陪著這群過兒,慢慢地建立起正確、合宜的行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惠涵
51會員
72內容數
愛閱讀的特教老師-提醒自己,對生活要更有感。
張惠涵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與家長和導師的對話中,有個名詞會一直一直出現在對話裡:「注意力」。當學生專心度不夠,就會在生活中出現許多令人擔憂的行為,但其實,注意力就跟智力一樣,每個人是有差異的,標準不該都一模一樣...
Thumbnail
在與家長和導師的對話中,有個名詞會一直一直出現在對話裡:「注意力」。當學生專心度不夠,就會在生活中出現許多令人擔憂的行為,但其實,注意力就跟智力一樣,每個人是有差異的,標準不該都一模一樣...
Thumbnail
請他整理房間,整理到一半又跑去玩積木;老師交代要帶去學校的東西總會忘記,連功課都常常忘記放進書包;即使是在該安靜的場所,也會一直想找人說話;無法好好排隊,急著想要趕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固執、不好溝通;喜歡刺激好玩的事情,常開心過頭而闖禍。些都是過動兒的日常,他們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挫折感。
Thumbnail
請他整理房間,整理到一半又跑去玩積木;老師交代要帶去學校的東西總會忘記,連功課都常常忘記放進書包;即使是在該安靜的場所,也會一直想找人說話;無法好好排隊,急著想要趕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固執、不好溝通;喜歡刺激好玩的事情,常開心過頭而闖禍。些都是過動兒的日常,他們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挫折感。
Thumbnail
教導小孩是每個家長都必須面對的挑戰,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時間。以下是一些指南,可以幫助您教導小孩: 1給予正面的回饋 當小孩做對了事情時,要給予正面的回饋,例如表揚他們、給予獎勵或鼓勵等方式,讓他們知道自己做得很好,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更願意學習和嘗試新事物。 2建立規範和界限 建
Thumbnail
教導小孩是每個家長都必須面對的挑戰,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時間。以下是一些指南,可以幫助您教導小孩: 1給予正面的回饋 當小孩做對了事情時,要給予正面的回饋,例如表揚他們、給予獎勵或鼓勵等方式,讓他們知道自己做得很好,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更願意學習和嘗試新事物。 2建立規範和界限 建
Thumbnail
今天在家扶國強非營利幼兒園帶親子教養工作坊,有家長提問:「老師妳都說要鼓勵孩子,但是孩子做的事情就不對,要怎麼鼓勵?」 這位媽媽說,前幾天她帶孩子外出時,孩子直接取走友人C桌上的物品。雖然C不介意,但是媽媽總覺得,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媽媽:「所以我告訴孩子:『這是C的東西,你如果要拿,要先問
Thumbnail
今天在家扶國強非營利幼兒園帶親子教養工作坊,有家長提問:「老師妳都說要鼓勵孩子,但是孩子做的事情就不對,要怎麼鼓勵?」 這位媽媽說,前幾天她帶孩子外出時,孩子直接取走友人C桌上的物品。雖然C不介意,但是媽媽總覺得,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媽媽:「所以我告訴孩子:『這是C的東西,你如果要拿,要先問
Thumbnail
所有的良好心態都要建立在正向的回饋上,痛苦是無法得到正向回饋的,能夠在痛苦中成長都是大人,因為經驗讓我們曉得,先苦後甘是有可能的,獲得甜美果實之前要先辛苦耕耘。
Thumbnail
所有的良好心態都要建立在正向的回饋上,痛苦是無法得到正向回饋的,能夠在痛苦中成長都是大人,因為經驗讓我們曉得,先苦後甘是有可能的,獲得甜美果實之前要先辛苦耕耘。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