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也有個別差異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與家長和導師的對話中,有個名詞會一直出現在對話裡:「注意力」。當學生專心度不夠,就會在生活中出現許多令人擔憂的行為,但其實,注意力就跟智力一樣,每個人是有差異的,標準不該都一模一樣...

先認識注意力

書籍《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中提到,注意力可以分成三種:警覺、注意力轉移以及衝突排解。
那,什麼是警覺呢?警覺,是幫助我們可以隨時偵測到訊息。注意力的轉移,則是我們的注意力要屈能伸,可以在兩個需要注意力的事物間自由的轉移注意力。衝突的排解,指的是,環境中其實一直有許多資訊等著我們注意,我們該選擇注意什麼,該抑制些什麼。

小孩如果被反應不專心,其實可以再釐清,到底是哪個環節需要幫助。


可以怎麼幫小孩

一、警覺性較弱:

當小孩是警覺性較弱,無法偵測到環境重要訊息時,我覺得最好的幫助是進行反應類的活動。例如玩球,一但我沒注意,就會被球打中,就會出局,所以我可以怎麼做,才能讓我自己一直注意到球?讓小孩知道,這就是注意力。

在課堂中如何幫助這些小孩呢?我會明確的帶小孩實作,請小孩盡量地將視線及心思鎖在老師身上,會分心很正常,但是要提醒自己,記得將注意力拉回來。加上讓小孩實作,記錄自己課堂分心了幾次,幾次下來有沒有減少分心的次數。


二、注意力轉移困難:

這類小孩,就是會一抬起頭,發現同學已經換下一個任務了,他還在執行上一件事情,也是相當的常見。

不過這邊分兩種,一種是自主性不願意換任務,例如美術作品做到一半不願意先暫停,堅持要做完小豬撲滿,才願意做其他事情。這類同學,我們需要在活動前就先溝通,一來溝通老師對作品的期待(沒做完也沒關係),二來溝通如果為了堅持做完手上作品,沒有跟著同學做下一件事情會有什麼後果。最後還可以帶小孩回頭看剛剛發生的事情,他懂了,且主動選擇的做法,才是真的對他有幫助。

另一種則是,沒有發現班上同學已經換任務了,還沉浸在自己世界。這類同學,則需要有辦法提醒自己隨時要關注一下周遭狀況,而非一直埋首在自己世界。但要怎麼做呢?可以先養成「停下來觀察」的模式。在家中看課外書,一看就是幾小時,這類小孩就可以從適當的時間要暫停-上廁所,這件事情開始感受。一開始使用外力(提醒、鬧鐘),接著開始自己要注意時間。

那在學校呢?也可以仿照家中,先讓外力幫忙,老師可以利用儀式感幫忙-等全班同學都收拾完畢,再一起下一步驟。接著再慢慢地減少提示,讓小孩自己學會觀察。


三、衝突排解困難

這類小孩無法正確選擇、也無法抑制。例如課堂中,老師請大家抄筆記,這位小孩選擇看書。小孩當然知道現在是上課時間,但就是忍不住看書。這在教學現場最常使用的就是,希望小孩做的事物-要離他近一點,不希望小孩碰的東西-遠離他的視線

如果小孩上課會玩文具,那就只能出現必要文具;如果上課會看書,那抽屜就不能放課外書;如果小孩寫功課會跟其他人聊天,那就讓他先一個人寫。

與其讓他們天人交戰,倒不如一開始就帶著他們,一起把事物單純化。

扼殺還是培養

你是個稱職的家長、也是個自我要求甚高的老師,因此我們著重小孩的表現,也希望培養小孩的注意力。《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也提到,有很多方法,確實可以在小孩年紀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注意力。

但是,我們更該注意的是,我們其實很多時候,都在扼殺小孩的注意力發展。

為什麼這樣說呢?當我們在意小孩表現,自然會提醒,而我們在小孩做事情的事後,過度的提醒,小孩學會的不是主動運用注意力,學會的是,應付大人。自然的,小孩很難透過經驗學到,注意力到底放哪裡才正確,大概只學會,不好好聽大人說話,會被念吧!

長大成人

時間快轉,畫面轉到成為大人的我們,有關注自己的注意力發展嗎?還是任憑生活,一再地破壞我們的注意力呢?《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本書提到,我們之所以喜歡一心多用,是因為我們同時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其實會覺得自己好像更有生產力,甚至產生更多情感上的滿足

不停切換任務的代價

我相信一定也有人真的是多工者,只可惜那是極少數人。書中也提到,即使我們宣稱自己擅長一心多用,品質也不會打折扣,腦部掃描證據卻顯示,我們很難同時以「高品質」的模式完成兩件事情。當我們一心多用,大腦需要不停的切換任務,一來一回之間,成本增加了,品質降低了。

書中甚至提到,這種一心多用,不僅會損傷我們的短期表現,而我們因為長期的一心多用,更加不擅的過濾無關資訊,導致我們辨識事物的速度降低,長期記憶也受影響。

也就是說,一心多用,傷害的不僅是現在,甚至是未來。


後記

我們當然不希望每位小孩上課就像機器人,從頭到尾不動腦,而是先讓小孩理解何謂注意力,並且能夠善用自己的注意力,管理自己所學到的知識。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惠涵
56會員
72內容數
愛閱讀的特教老師-提醒自己,對生活要更有感。
張惠涵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與家長和導師的對話中,有個名詞會一直一直出現在對話裡:「注意力」。當學生專心度不夠,就會在生活中出現許多令人擔憂的行為,但其實,注意力就跟智力一樣,每個人是有差異的,標準不該都一模一樣...
Thumbnail
在與家長和導師的對話中,有個名詞會一直一直出現在對話裡:「注意力」。當學生專心度不夠,就會在生活中出現許多令人擔憂的行為,但其實,注意力就跟智力一樣,每個人是有差異的,標準不該都一模一樣...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每天早上光是忙著幫孩子刷牙、餵他吃早餐就要花許多時間,總是趕著出門;平時陪孩子閱讀兒童讀本時,也發現他總是無法專心。甚至是接孩子下課時,也會從與老師聊天的內容中,發現孩子上課時容易分心坐不住,連帶影響到學習進度。 你是否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每天早上光是忙著幫孩子刷牙、餵他吃早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每天早上光是忙著幫孩子刷牙、餵他吃早餐就要花許多時間,總是趕著出門;平時陪孩子閱讀兒童讀本時,也發現他總是無法專心。甚至是接孩子下課時,也會從與老師聊天的內容中,發現孩子上課時容易分心坐不住,連帶影響到學習進度。 你是否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每天早上光是忙著幫孩子刷牙、餵他吃早
Thumbnail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能乖乖坐好?聽我講話?」 「為什麼他總是忘東忘西?上次忘記帶聯絡簿回來,這次又忘記帶課本!」 「為什麼他總像馬達一樣,沒辦法靜下來?教他功課真的覺得好累!」 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
Thumbnail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能乖乖坐好?聽我講話?」 「為什麼他總是忘東忘西?上次忘記帶聯絡簿回來,這次又忘記帶課本!」 「為什麼他總像馬達一樣,沒辦法靜下來?教他功課真的覺得好累!」 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孩子的學習議題時,為人父母的應該要先捫心自問以下幾個問題: 我喜歡「學習」嗎? 「學習」這件事令我感到愉悅或是痛苦呢? 「學習」曾經帶給我什麼樣的挫折或是成就感呢? 當我們好好地思考並回答過以上的問題之後,再把學習的對象放到孩子身上,相信會比較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學習熱情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孩子的學習議題時,為人父母的應該要先捫心自問以下幾個問題: 我喜歡「學習」嗎? 「學習」這件事令我感到愉悅或是痛苦呢? 「學習」曾經帶給我什麼樣的挫折或是成就感呢? 當我們好好地思考並回答過以上的問題之後,再把學習的對象放到孩子身上,相信會比較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學習熱情
Thumbnail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能乖乖坐好?聽我講話?」 「為什麼他總像馬達一樣,沒辦法靜下來?教他功課真的覺得好累!」 究竟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他們會有什麼樣的適應問題呢?接下來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吧!
Thumbnail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能乖乖坐好?聽我講話?」 「為什麼他總像馬達一樣,沒辦法靜下來?教他功課真的覺得好累!」 究竟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他們會有什麼樣的適應問題呢?接下來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吧!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網路影音、串流平台等數位內容百花齊放的時代,讓「專心」變得好難。 身為大人的我們或許還經歷過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但疫情時代孩子們一出生就必須面對這些吸引人的數位內容。 要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專注力,成為駕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凌駕的人類呢?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網路影音、串流平台等數位內容百花齊放的時代,讓「專心」變得好難。 身為大人的我們或許還經歷過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但疫情時代孩子們一出生就必須面對這些吸引人的數位內容。 要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專注力,成為駕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凌駕的人類呢?
Thumbnail
這篇將詳細說明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意志力和持續力的具體方法,以及加強培養提升專注力的方式,只要堅持長期的去執行,就會看到成果…
Thumbnail
這篇將詳細說明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意志力和持續力的具體方法,以及加強培養提升專注力的方式,只要堅持長期的去執行,就會看到成果…
Thumbnail
並不是坐不住、東張西望、活動力強就是過動兒,過動兒往往要搭配衝動才會考慮是不是存在著過動的問題。  孩子是否呈現出來是跨情境的狀態;比方在學校、在家、在外面的行為都是那樣。 如果在學校幾堂課是可以專心上課,或是喜歡的課程會專注,那要下定義他是過動兒就得暫時保留了!  過動兒通常是自我控制上的問題:
Thumbnail
並不是坐不住、東張西望、活動力強就是過動兒,過動兒往往要搭配衝動才會考慮是不是存在著過動的問題。  孩子是否呈現出來是跨情境的狀態;比方在學校、在家、在外面的行為都是那樣。 如果在學校幾堂課是可以專心上課,或是喜歡的課程會專注,那要下定義他是過動兒就得暫時保留了!  過動兒通常是自我控制上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