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嗎?】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雖然比較常讓人感到不快樂,但「比較」卻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習慣。明明知道「比較」對自己無益,卻又做不到不比較,是許多人的困境。

 

如果你也同意人類無法離群所居這一概念,那麼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比較」就不見得只有劣勢,因為要知道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就得透過比較。

然而,當「比較」沒有高、低、優、劣,只是一個”中性的看見”,它是可以沒有殺傷力的,而是單純只是一個客觀狀態的呈現。

 

於是,我一直這樣相信:「不要跟別人比、跟自己比。」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句話:「不要跟別人比,也不要跟自己比,因為自己每天的狀態都不一樣。」

我的心彷彿觸電般…感到自己被深刻地接納了。

 

雖然我不跟別人比,但是當我跟自己比,在心中問自己:『今天的我是否比昨天更進步?』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我也是在自我鞭策。適度的自我鞭策是健康且需要的,但當它過度時,我就變得…不能夠停下來、不能夠不努力,因為我每天都得有些成長、有所進步。


然後,沒有行動、或沒有進展,就成了我內在焦慮的來源。


原來,連跟自己比較也不需要。

是的,在每一個當下,自己的狀態都不一樣。
有狀況好的時刻、也有表現得不如人意的時候。
但是那都沒關係,因為我不需要跟自己比較。

如果要跟自己比較,那就讓那份比較,也成為一份中性的看見,如此便好。

 

#讓我感受到深深被自己接納的一句話

也跟大家分享之。

#不要跟別人比也不要跟自己比因為自己每天的狀態都不一樣

#自我療癒系列

#高小露高佳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88內容數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但會比較的人,人生才會滿足與幸福。
Thumbnail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但會比較的人,人生才會滿足與幸福。
Thumbnail
這是一篇意識流的文章。滿文喃喃自語。其實我只是想記錄我的思緒。
Thumbnail
這是一篇意識流的文章。滿文喃喃自語。其實我只是想記錄我的思緒。
Thumbnail
雖然比較常讓人感到不快樂,但「比較」卻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習慣。明明知道「比較」對自己無益,卻又做不到不比較,是許多人的困境。   如果你也同意人類無法離群所居這一概念,那麼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比較」就不見得只有劣勢,因為要知道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就得透過比較。 然而,當「比較」沒有高、低、
Thumbnail
雖然比較常讓人感到不快樂,但「比較」卻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習慣。明明知道「比較」對自己無益,卻又做不到不比較,是許多人的困境。   如果你也同意人類無法離群所居這一概念,那麼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比較」就不見得只有劣勢,因為要知道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就得透過比較。 然而,當「比較」沒有高、低、
Thumbnail
常常聽到比較是跟自己比,不是跟別人比 那為什麼長輩跟我說他功課比我好,要來促使我達成與他一樣好的結果? 為什麼主管要說他業績好,就要拿他的成績來盯我? 一直反思之中,得到一個論點→比較是用來平衡自我懷疑及自信的實際用途。 例如說: 向上比較,是要給自己一個自我懷疑的省思,來促使自己進步與向上 而向下
Thumbnail
常常聽到比較是跟自己比,不是跟別人比 那為什麼長輩跟我說他功課比我好,要來促使我達成與他一樣好的結果? 為什麼主管要說他業績好,就要拿他的成績來盯我? 一直反思之中,得到一個論點→比較是用來平衡自我懷疑及自信的實際用途。 例如說: 向上比較,是要給自己一個自我懷疑的省思,來促使自己進步與向上 而向下
Thumbnail
作者在心理社區Discord上參與了這個話題,突然間有了想法,就寫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作者在心理社區Discord上參與了這個話題,突然間有了想法,就寫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Thumbnail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很常聽人說:「我就是這樣呀,改不了了。」「他希望我成為**的人,但我就不是呀。」有沒有發現,這兩句話的組成是根深蒂固的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既然知道,是否就不需要透過比較來讓自己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很常聽人說:「我就是這樣呀,改不了了。」「他希望我成為**的人,但我就不是呀。」有沒有發現,這兩句話的組成是根深蒂固的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既然知道,是否就不需要透過比較來讓自己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有什麼事是一直很想擺脫但卻擺脫不了的,「比較」絕對是我的答案之一。 好多事情都可以激起我的比較心,當旁邊的人表現得比較優秀的時候、當別人口中讚美的對象不是我的時候、當實質上的肯定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常都會有「我是不是表現得很糟糕」的念頭出現,好像「沒有受到肯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有什麼事是一直很想擺脫但卻擺脫不了的,「比較」絕對是我的答案之一。 好多事情都可以激起我的比較心,當旁邊的人表現得比較優秀的時候、當別人口中讚美的對象不是我的時候、當實質上的肯定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常都會有「我是不是表現得很糟糕」的念頭出現,好像「沒有受到肯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