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成功者」,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成為「創造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以前到現在,社會就不斷地告訴我們「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並給了我們許多「成功模式」的範本:

「高中生選組就要選自然組,未來選醫牙電資才會高薪。」

「文組不是法商的話,就去考老師、考公務員,未來生活比較有保障。」

「不想唸書的話,就去學修水電,以後賺很多錢……」

  諸如此類的「建議」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耳邊,就像告訴我們:我們只要按照這樣的規則,就能擁有成功的人生。

  然而,當每個人都只選擇那些「既有的」成功道路時,一來這些道路並非人人都適用,二來當許多人都擁有特定的學經歷或從事特定行業時,該領域也容易飽和,導致後進者的門檻變高,或是該領域的學經歷貶值,更不容易得到好的待遇,例如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出現廣設大學導致大學學歷貶值的現象便是如此。

  因此,比起思考「如何賺大錢」、「如何年薪百萬」這樣的問題,思考「如何開啟新的改變」更能為你的人生和職涯帶來更多財富與成長。

大家都想年薪百萬,但通常真正年薪百萬的人,都不是按照既定模式的成功者,而是能開創新局的創造者。

「創造者」與「成功者」的區別

  以前曾在某本書中讀到:影響人類歷史的人物分為「創造者」與「成功者」,作者認為:「成功者只屬於個人、家族與國家,但創造者屬於人類文明。」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能為人類歷史帶來開創性的意義,並為更多人帶來機會。」

  以歷史人物來說,一個人屬於成功者還是創造者,可以看他的功績是只影響到自己和自己周邊的人,還是對整體歷史都產生影響。以大家熟知的三國歷史來說,關羽、張飛等人屬於成功者,而曹操、劉備、司馬懿等開啟與終結三國時代的人物則屬於創造者。

  一般來說,成功者越多,社會越穩定,但也因此容易導致社會過於僵化。這時候,創造者反而能夠找出新的突破點,開創新的可能性,甚至自己創造新的產業。

以大家熟知的三國歷史來說,關羽、張飛等人屬於成功者,而曹操、劉備、司馬懿等開啟與終結三國時代的人物則屬於創造者。(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214200675_553798)

以大家熟知的三國歷史來說,關羽、張飛等人屬於成功者,而曹操、劉備、司馬懿等開啟與終結三國時代的人物則屬於創造者。(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214200675_553798)

現在的台灣,需要更多「創造者」

  現在的台灣,正處在一個需要更多「創造者」的時代:台灣社會長期面臨產業發展不均,高薪工作集中在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特定職業的現象。這正是我在前文所提到的「僵化社會」— —社會穩定,但結構也相對不容易打破,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將難以創造新的工作機會,讓產業發展更加不均衡,導致惡性循環。

  而創造者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找出未來的發展機會,開創新的產業、商機或工作模式— —財源也隨之而來。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投身創造者的角色:從訴求環保,以再生玻璃包裝並減少有害物質的保養品品牌「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到立志改變台灣酪農業、改善酪農現況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甚至是積極推動翻轉教育、創立教育新創「bonio」的台大教授葉丙成⋯⋯許許多多的「創造者」們,用自己的力量,找出未來的新可能,在讓台灣進步之餘,也創造了更多機會。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投入創造者的行列,照片由上至下分別為:「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bonio」創辦人葉丙成

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投入創造者的行列,照片由上至下分別為:「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bonio」創辦人葉丙成

成為「創造者」不一定要成大事,小小的改變也能帶來大影響

  或許你會認為:我只是普通的大學生,我怎麼可能有什麼影響力能改變世界?其實,要成為創造者,不一定真的要從世界和平之類的大方向著手。很多時候,一些小小的改變,只要響應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就會成為一股影響世界的動力。

  例如賈伯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初賈伯斯發明iPhone ,只是因為想要簡化大家使用電子產品的繁瑣,但隨著他做出的改變,各家廠商也紛紛跟上腳步,最後不但改變了世界的科技文明,也創造了「蘋果經濟鏈」,為許多人創造了更多工作機會。對於改變世界,我們只要有一個小小的起心動念,並著手進行,那將能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avatar-img
32會員
44內容數
「大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這是我從大一開始,便不斷在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大學被視為是培養學術人才的搖籃,而到了近代,大學則逐漸與產業接軌,成為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蔚藍Azu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社會的變動,比過去都還來得更快,根據中國教育家朱永新的統計,現在的知識在未來有83%以上沒有用處。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教育更應該從過去被動的灌輸知識,轉為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主動的知識追求者。
台灣的大學教授除了要教書之外,還要做研究、做計畫,甚至有時還要兼任行政職,但在教授被壓縮的時間中,反而犧牲學生的教學品質。許多用心教學的老師在現行制度下,更是無法得到回報。 我們應該有更細膩的分工,讓研究與教學能夠互補,也應該鬆綁教授的升等制度,讓兩者都能成為升等的依據。
最近一部短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在網路上爆紅,事實上,這部短片的故事,正是許多弱勢青少年的人生寫照,這些弱勢青少年受限於自身的環境,無暇顧及未來,並做出對自己更好的決策,我們的社會除了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援助之外,更應該創造一個能讓他們放心做選擇的環境,並引導他們建立有發展性的人脈與工作技能。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現代社會的變動,比過去都還來得更快,根據中國教育家朱永新的統計,現在的知識在未來有83%以上沒有用處。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教育更應該從過去被動的灌輸知識,轉為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主動的知識追求者。
台灣的大學教授除了要教書之外,還要做研究、做計畫,甚至有時還要兼任行政職,但在教授被壓縮的時間中,反而犧牲學生的教學品質。許多用心教學的老師在現行制度下,更是無法得到回報。 我們應該有更細膩的分工,讓研究與教學能夠互補,也應該鬆綁教授的升等制度,讓兩者都能成為升等的依據。
最近一部短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在網路上爆紅,事實上,這部短片的故事,正是許多弱勢青少年的人生寫照,這些弱勢青少年受限於自身的環境,無暇顧及未來,並做出對自己更好的決策,我們的社會除了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援助之外,更應該創造一個能讓他們放心做選擇的環境,並引導他們建立有發展性的人脈與工作技能。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如今發大財成為了許多人追逐的終極目標,然而真正能發大財的人,並非靠運氣或者偶然的機會,而是因為他們具備了某些獨特的品質和能力,在我看來能發大財的人往往是以下這三種人: 1.善于思考的人 思考是行為的種子,善于思考的人他們總是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把握住時代的脈搏,他們不會盲目跟風也不會輕易被表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在選擇職業時會受到認知和環境的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些隱藏的高收入職業,並從選擇和努力的角度提出了觀點。
Thumbnail
許多人認為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在社會各界的討論中,關於財富和地位的差異似乎無法得到解決。 然而,我們不妨停下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看似遙不可及,實則只隔著一個選擇。
Thumbnail
競爭,是我們分出高下、搶奪稀缺資源的關鍵;人生勝利組與敗者的區別常常被簡單化。透過科技公司的角度來看,快速修正和錯誤越多,人才能夠更快地接近理想。除了競爭,更重要的是持續發展、不斷修正方向、不斷創新。最重要的是沒有問題的人生並不會有進步,應該期待充滿好問題的旅程。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機遇的時代,人們總是追求成功,希望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然而,真正能夠走到成功的路上,並非只有才華或者運氣,更重要的是周圍的人和環境。 其中,與成功者的交往無疑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 當你有機會與這些成功者接觸,不僅能夠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更能在心靈層面得到深刻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如今發大財成為了許多人追逐的終極目標,然而真正能發大財的人,並非靠運氣或者偶然的機會,而是因為他們具備了某些獨特的品質和能力,在我看來能發大財的人往往是以下這三種人: 1.善于思考的人 思考是行為的種子,善于思考的人他們總是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把握住時代的脈搏,他們不會盲目跟風也不會輕易被表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在選擇職業時會受到認知和環境的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些隱藏的高收入職業,並從選擇和努力的角度提出了觀點。
Thumbnail
許多人認為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在社會各界的討論中,關於財富和地位的差異似乎無法得到解決。 然而,我們不妨停下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看似遙不可及,實則只隔著一個選擇。
Thumbnail
競爭,是我們分出高下、搶奪稀缺資源的關鍵;人生勝利組與敗者的區別常常被簡單化。透過科技公司的角度來看,快速修正和錯誤越多,人才能夠更快地接近理想。除了競爭,更重要的是持續發展、不斷修正方向、不斷創新。最重要的是沒有問題的人生並不會有進步,應該期待充滿好問題的旅程。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機遇的時代,人們總是追求成功,希望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然而,真正能夠走到成功的路上,並非只有才華或者運氣,更重要的是周圍的人和環境。 其中,與成功者的交往無疑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 當你有機會與這些成功者接觸,不僅能夠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更能在心靈層面得到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