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換工作?運用「反脆弱邏輯」讓自己越來越強|獵頭知多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作為一個獵頭的日常工作內容就是需要閱讀各式各樣的履歷、與大量人才溝通,所以非常吃溝通技巧、產業知識及經驗累積。然而有趣的是,在幫助人選準備面試的過程,同時也是了解各種生命故事的過程,所有人面對職涯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準則。

常見的工作挑選準則 

1.錢

2.工作穩定性

3.Title(包含工作內容)

4.負責的區域或是team size

5.未來發展

不確定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各位,最在意哪一點?有趣的是,這些標準通常在同的人生階段會有所不同,以Steve自己而言就可以簡略分以下階段:

  • 初出茅廬的摸索階段

剛出社會,因為家境的關係,我最在乎「穩定」的薪水,所以我進入電子業當熱傳工程師。這時候的我非常單純,認為做甚麼都不太重要,只要每月5號準時發薪水就OK,而且我甚麼都還不會,加上當時的產品是伺服器,以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的程度,你很難想像做這行的人會沒飯吃,但確實,未來會怎樣我無法預知,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卻已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當時,我在乎的是「錢」和「工作的穩定性」。

  • 認清現實的探索階段

出社會1、2年,慢慢熟悉我的工作內容後,覺得這工作好像一成不變,天花板有點低、取代性有點高—我開始思考,如果工程師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那我到底想過甚麼樣的生活?想要追求更多可能,但礙於家境問題,我也沒辦法毅然決然拋棄過去累積的一切,直接轉換跑道。我意識到我的職涯是「損失無限、獲利有限」的,我沒有任何護城河,非常「脆弱」。

  • 反脆弱邏輯

為了在穩定的基礎上追求「損失有限、獲利無限」,我開始學習工程師外的知識,包含投資理財,也積極尋找更多的職涯機會。過去理工大直男的個性和工作模式,讓我在發展沒有主管協助、全自助式的副業時吃過不少悶虧,也讓我意識到軟實例是目前的我相當欠缺的能力。於是,結合科技業的背景,我進入了獵頭產業。在這個階段,除了錢以外,我更在乎的是工作內容是否能補足我欠缺的能力、我能在這個產業收集到哪些對我的未來有幫助的資訊、或是說這個環境能接觸到多少平常我沒有機會認識的大人物。


為什麼「反脆弱邏輯」如此重要?

如果我只在一個產業持續累積一份專長,即便做到在同領域沒人做得比我更快更精準,但往長遠來看,大部分的專業和產業都有收入天花板,想當然爾我的薪水也有,所以當有天某產業莫名進入黃昏,公司訂單被砍爆,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是老闆仍在我身上要花一樣多的錢錢,在他不是我親爹的情況之下,我之後何去何從完全沒個底,對吧?

而我當意識苗頭不對要轉換時,突然發現,娃…我的薪水已是業界天花板,到哪都太貴,沒有主管經歷,別的產業我也不懂。登愣…!突然發現當初應該對找我的那些獵頭們態度好一點,多聽聽這些人的意見..

獵頭這行很特別,我們與產業的高階經理人或是老闆合作,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產業從裡到外包括薪水等級、未來展望,甚至從中學習他們的經營之道。我們現在看到職涯順利而美好的人,通常都有意無意地掌握了「反脆弱」的邏輯:

他們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機會,像是公司內部創業,也有人是把別人眼中的苦差事轉化成機會,接受挑戰且盡力完成,過程一再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因為他們深知沒成功也只是在累積成功的因素,對他的職涯沒太大損失,而恰巧是這樣的特質,反而能產生更多可能性。如尼采所說的「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加強大。」也呼應損失有限、獲利無限,讓職涯充滿更多機會。



好心得分享完了,想要擴展自己的能力版圖,培養反脆弱特性的朋友們,都歡迎與Steve聯絡,我會提供完整的職缺列表和JD給各位參考。

下班!耶 😁

raw-image


投資與理財,兩者大不同!「投資」的成敗在於眼光、技術、知識與風險控管,但是「理財」著重於目標、自我管理與執行,最重要的是「耐心」!賺得到錢還守留住錢,才能真正掌握「財富」與「自由」!#理財工具 #國際金融 #儲蓄 #套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你也常在求職時遇到這些問題嗎? 1. 投履歷遇到無聲卡 2. 面談後沒有第一時間反饋,需要忍受一段時間的忐忑,或是沒有下文 3. 網路上的工作內容與實際面談差很多 4. 入職後,發現公司氣氛與想像中差很多 5. 不知道用人主管或是漂亮的HR是不是在話術你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你也常在求職時遇到這些問題嗎? 1. 投履歷遇到無聲卡 2. 面談後沒有第一時間反饋,需要忍受一段時間的忐忑,或是沒有下文 3. 網路上的工作內容與實際面談差很多 4. 入職後,發現公司氣氛與想像中差很多 5. 不知道用人主管或是漂亮的HR是不是在話術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穩定度」這件話題,相信各位樓友在考慮轉換工作時,也常會被這個迷思自我綁架。本週針對「穩定度」來分享我們從人資或主管角度的幾個思考點。 · ▋ 思考點一:「穩定度」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一份工作上待多久才叫穩定?其實不同的產業性質、職務內容及企業文化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若針對知識或技術門檻較低的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工作穩定但漸漸感到職涯發展受限,於是他決定開始悄悄尋找新的職業機會。然而,如何在不驚動現任公司的情況下進行求職,成了他面臨的最大挑戰。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因十多年前與獵頭接觸的受挫經驗,讓我對這個行業定位為高階的神秘行業。 期間雖有無數次想轉換跑道的念頭,但評估: 不知道~下班車何時進站、下一站何時停靠、月台上風景是否優美、列車上會不會遇惡霸旅客、列車長查驗票嚴不嚴格、還有車票貴不貴⋯⋯還有⋯⋯有太多的還有⋯
Thumbnail
想轉職工程師嗎?這篇文章整理了5個關鍵建議,包括物色職缺、在Github上累積Side Project、刷題、刷經歷或學歷、自學或上線上課程。在這些建議中,你可以找到一個適合的起點以便開始你的轉職之旅。
Thumbnail
很多人在求職與轉職時都把薪資包的高低當作第一考量,這其實頂多對了一半。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竟然把薪資包當作唯一考量。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Thumbnail
昨天朋友問,他現在的職涯位階接下來是應該偏重硬技能還是發展軟實力?本篇來聊聊我的想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穩定度」這件話題,相信各位樓友在考慮轉換工作時,也常會被這個迷思自我綁架。本週針對「穩定度」來分享我們從人資或主管角度的幾個思考點。 · ▋ 思考點一:「穩定度」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一份工作上待多久才叫穩定?其實不同的產業性質、職務內容及企業文化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若針對知識或技術門檻較低的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工作穩定但漸漸感到職涯發展受限,於是他決定開始悄悄尋找新的職業機會。然而,如何在不驚動現任公司的情況下進行求職,成了他面臨的最大挑戰。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因十多年前與獵頭接觸的受挫經驗,讓我對這個行業定位為高階的神秘行業。 期間雖有無數次想轉換跑道的念頭,但評估: 不知道~下班車何時進站、下一站何時停靠、月台上風景是否優美、列車上會不會遇惡霸旅客、列車長查驗票嚴不嚴格、還有車票貴不貴⋯⋯還有⋯⋯有太多的還有⋯
Thumbnail
想轉職工程師嗎?這篇文章整理了5個關鍵建議,包括物色職缺、在Github上累積Side Project、刷題、刷經歷或學歷、自學或上線上課程。在這些建議中,你可以找到一個適合的起點以便開始你的轉職之旅。
Thumbnail
很多人在求職與轉職時都把薪資包的高低當作第一考量,這其實頂多對了一半。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竟然把薪資包當作唯一考量。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Thumbnail
昨天朋友問,他現在的職涯位階接下來是應該偏重硬技能還是發展軟實力?本篇來聊聊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