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

閱讀時間約 31 分鐘

怎活?

Be happier, slower and simpler,樂活、慢活、簡活,雖然物質不充裕、擁有的一切並不富足,依世俗眼光而言不算「幸福」,但貧而不窮,心有所志,身處在舒妥安適的所在而不覺不滿足,不是我要的少,而是我想要的已經得到,而且是靠自己之力攫取挖索,是沒有背離道德、倫理、初衷、個人原則的籌獲,我心安理得、坦蕩光明,不畏懼的、不失志的、不退縮的、不作假的,平樸素簡、裸真淡然,不過分努力、不過度抓搶爭奪、適量攝取利益,不陷入庸碌窮忙、不捲入危難風暴、不踏入恐慌循環,原來,我要的狀態,可以自己養成、形成、鑄成。



恰如預期的赤裸發生

大多時候,上蒼會用黑色幽默式的諷刺、赤裸的剛好以安排出事端的發展,緊接著正正如預期的、看似合理的面臨,真是帶淚的可笑,有時候不是自己的第六感準確到令人詫異惶恐,而是自己想的完全就與老天的「計畫」相符合,甚至上天是看了你的預感而起心動念要這麼安排的,你想的完全就是會發生的、就是那麼恰巧「如意」(或許世上真的有吸引力法則、心智思想與事實開展的能量匯集),不用揣測、不確定的懷疑,有時候內心滾滾浮出、蠢蠢欲動的念頭,驚鴻一瞥的想法、閃掠飛過的「該不會真的是這樣吧」,就都會一五一十的成真、毫無羞恥的如實展現、甚至有點過於明白「恰好」的發生(且通常都是壞事居多),想躲藏、想改變、想挽救、想逃匿?辦不到,因為已經安排好的事情、因果論順勢推導出的結果不可能有能力推翻轉化,只能持續進展下去,然後隨因果律、個人意志、周遭人事物造化的自然遞移,別想力挽頹勢,只能順應而為、不再「惹事生非」。



符合自然

人向來都是符合自然的,縱使其中一些的我們嘗試著(掙扎著)、傾向於自己創造也許不合理、不合自然的人事物端、氛場環境,我們都會到最後的發現,人類皆必須服膺自然的,無論是人性自然、外造顯化的表現自然、環境闢拓自然,刻意構築搭建人為矯作的一切,終究會毀於一旦、或消散殆盡、或經營不善而萎靡頹喪,其實我們活在世界上,無論如何生活、做什麼行業、身心狀況、家庭周遭、地域環境為何,都應回歸自然、鬆弛樸實的行事展現,不掩飾、不妝點、不華麗修飾、不欲蓋彌彰,坦誠真實、自然不作為的狀態,而過於故意的創造、加工不符合天性、自然的人事物,只會徒增自己的困擾與累贅、需花更多時間收尾或解決自我生成的問題,每個人生來都是獨特又平凡的,過於矯飾、人工的雕琢只會將人想獨特卻用錯方式、過於明目張膽的表現嶄露無遺而已,不但無法真正讓他人感受到屬於自己「獨特」,還可能生發「假、偽、矯揉造作」的印象,全然無「風格」可言,坦白的、流動的、真實的、不過多過少的,將自我本身的個性產現揮散出來即可。



漸序性通用

所有知識、學科領域都會有學習的漸次性,必須循著定義概念、基本原理、應用練習、實務操演這樣的順序進行,否則若直接跳入應用層級,除了「太快了」(通常這種評論都僅止於行為上的表顯問題,沒有說明因素或現象)之外,更無法有秩序、有效率的完整學習該知識領域,也不是不能學習得成,只是過程中不但會坎坷彎折、(沒必要的)跌倒碰撞,更整體而言反會較慢,因此踏邁過深入之學習或走在不屬於自己學習程序的階段道路上(並非攸關對錯是非、全然是自己自由意志的選擇),個體應該認知屆時會遇到的困難卡關、力不從心、不敷操作(但同時過程中所習得的將會是永久保值、不輕易淡忘衰頹的),如果確立決定後自主選擇,就應該負責的將學習這份工作認真以待,想當然爾,這樣的概念套用在人生亦是如此,然許多人都渾然不知悉這點,實足可惜。



當下?

清閒淡雅,仔細享受每個當下的狀態、心境,不耽溺於已逝的過往、不沉浸於未來的幻象,就真真切切的、持有意識的活在此時此刻,乍聽之下好似簡單純粹,但真正要做的其實需要訓練與時間洗刷,因為不活在過去或未來,亦言學會擁抱不確定性,現在的發生了什麼、現在想做什麼、該做什麼,都與時間軸線的拖曳拉動無關,因此我們無法瞻望、預測、防範、準備,也無法追憶、悔恨、回味、借鏡,即使活在如此不穩定、充斥未知的當下,我們都活在當下、也只能活在當下,未來與過去只不過是人類大腦開發構建的一種時間概念(隨之而來的許多情緒、思想),並不實體存在,我們也不能真的活回過去、跨到未來。



平靜心靈?

平靜,這是我多麼想要的一種境態,我欲求得的內心適然,過多、過高程度的情緒高漲、心臟迅速跳躍,過於迫切急湍的狀態,脈衝式的飛速行事(即便只有心裡聲音不斷在喊快),我不是不能習慣,因為我平時一貫向來如此(再者這也不是能不能習慣的問題),但長時間維持這樣的境態,且不論生理上伴隨的種種擾疾,內在感覺主導的心靈也會由於長久的不安、焦慮、躁鬱、緊張而瘋狂來回扯動,如彈性疲軟的細繩還持續遭到不間斷的拽拉撥撩,遲早會積累成一日的爆發、終身的殘疾傾頹,將事物「別看那麼重」說來簡單,但我就是連這樣單純的語句都要試著學會身體力行、付諸實踐行動也許還學不會的人,自找的心悶、心煩、心不定、心不安,全部自己孤獨承受、接收、處理(壓制)、解決(?)、革除,然後在矛盾的將其自我生成,就是這樣的無限循環,使我的生活總是因自己的刻意操弄而變得十分「精彩豐富」,使我又愛又恨這樣的自我。



悲喜交沖

你可以將事情想得極度嚴重、末日感的悲觀,將所有可能的事端發展導向推引至最糟的情狀、趨於無極限負面結局的靠攏,亦可以將事情想得輕鬆一點、平淡一點,多一些「也許不太可能會這樣發生、其實只要這樣就好了」的思想成分,不能全然說是樂觀的表彰顯化,但也相較於前者而言較為令人快樂無痛了,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同時具備這兩者的思慮、念頭,因為這樣才是合乎人類身心理平衡健康的思緒行為,這兩種念想大多時候平起平坐、各占半數(或四六、三七分),但當「主人」面臨動盪、不穩定而心裡出現其中一種聲音吵到佔據主導時,腦內就會自動(不需人類有意識的控制)生成另一種聲音的極端以稀釋濃稠的內體,大多時候是大大相反、極為矛盾的同時存有,這時就可能出現悲觀過度的樂觀之想法,什麼事都想到最壞狀況,但在最壞的情況中(換角度來看)也是最好的情況,有點類似自甘墮落、自棄而笑的心態。



細節要求?

也許我們不需要知悉每個支微末節的細項,拆卸所有人事物綿密細瑣的元素,只要知道所有事物通向的定理與大原則即可,有時過於追討尋得細緻關節,不但沒有效率、將事物看得複雜,更會顯得狼狽、外顯得醜陋不堪,但若想在各大局的同時又兼備細節的掌握,就得觀視自己的「能耐」是否達至該方(即究其細節的浩瀚展拓),「能耐」不只是處理的能力上的程度高低,有時更是需衡量自我心理狀態的優劣、心靈健全程度的指數(其實更多時候不是不能做到,是不想做或不想做到),若評估忖度之後決定追求細節,那就要視自己的生、心理所及的全力以赴,全力以赴的意涵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出十分力直到身心窮耗殆盡,而是在過程中自身認為已經付出了可能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付出的心力,因此適時調整努力程度(省力、分配力氣、盡全力......)才是聰明的做法,當然也可以只出三分力、或中途漸趨加深加強,但最重要的是在追尋的過程中不斷自我叩問:「這樣就好了嗎?這樣夠嗎?問心無愧了嗎?」,並進以滾動修正「出力」的程度,方才是服膺健康的處理方法。



浮躁

有人說有人十分浮躁、急湍、迫切、焦慮......偏偏我一生極力討尋的信念與狀態、性格氣質,就是平靜、平淡、平穩、平凡,而我至今仍然對於事物過於急切的執著、矜撐的死命硬ㄍㄧㄥˉ想完成,因此產生毛躁、腦中不耐煩、力不從心而又更煩躁、急迫緊張、瞎擔憂、過度關注、焦慮恐慌、因此而浮躁、腦中不耐煩......以致工事都無法(或很艱難、頻碰撞的)如期、如理想完成,我就是無法「靜下來」,而我一直以來都在學習、挖取、嘗試、練就這份「平靜、冷靜」處理的態勢,卻「學習」(應說是心中念想但沒有一刻真正實踐)得殘破碎裂、東缺一塊西缺一塊,總使我外表具象上看起來沒有異樣、甚至比一般人冷靜理性、平穩輸出,但其實心中已萬馬奔騰、翻攪滾濤,思緒不知已扯到幾千里遠,內心情狀不知已跌宕碰撞了幾回而傷痕累累,我的內心依舊浮躁、無法冷靜來一步步漸進處理,我無心慢慢走過所有過程(學習)、只想跳到結尾以得到結論(我能做什麼、我要做什麼),只想飛速的拖曳越去、蜻蜓點水的了解淺面之道或結果重點(upshot),「過程是拿來渡過的、不是來享受的,有沒有正式的、有意義的結論才是我急切想知道、獲取的」,但,這樣的思想我不想要。



過生活?

你是在過生活嗎?是在活自己的人生嗎?抑或只是在度過、承受所有世間上可能會邂逅面對的苦難、欣喜、愉悅、創慟、幸福、動盪......?當然這些都有可能發生、遇到,多多少少在人的一生中,但要如何看待、納接、臨受、處理,即為人能否真正過生活的要素,平平攏是會面臨到上述這些經驗,有些人能將這些歷練平凡化、日常化、甚至通遍化(但非無視它),使自己帶持這些的同時還能「過生活」(Live one's own life),而有些人遇事後過度將這些世態佔據人生、思緒、時間、心力,使自己永遠有過不去的厚坎,無法平順、平淡、平穩度過這些看似重大的人生階段(無論事端上、情緒上、物質或心理層面上),就是在承忍、渡過人生遇到的種種百態而不是在「過生活」,其實簡言之,時間對於每人而言都是同等的速率在走,人在公平的時空中是在存活(suffering)、還是在生活(living),全然都看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與心態,那如何看自己要如何看待人生呢?就是要看自己終極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每人主觀下理想生活的雛形應該為怎麼樣,畢竟人生終究是自己在活、在過的。



充實?

也許你不需要極力在人生的每一分、每一刻都過得如此充實、「有價值」,有時候荒閒流誕、發呆逝過的時光,也是挺「有意義的」,可以從馳騁遨遊、發散無垠的思想中解脫自我,卸開自己生成的束縛、或外界加諸的限制,人生(沒有意外的話)是如此長遠、長久,我們有時候倡言的「將每一天活得精彩到好似人生最後一天」是一種生活觀概、人生信念,本身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但即使適合自己,亦不需要時時刻刻銘印於心、實踐於身,這樣會身心疲累、很快就沒力,更多時候是照著自己的想法、自己喜歡若干模式的生活,而非跟從其他人(社會多數大眾一致對於人生的想法)的價值觀而過你的生活,說白了就是自己在此時此刻想要怎麼做、怎麼活,自己決定並行動,自己開心就好(雖然頗老生常談,但其實甚少人能做到),充實的定義十分多樣,並非將時間塞滿、將排程填補就稱為絕對的充實,更多時候是必須觀照自我內心是否滿足飽富。



好壞平衡的內建機制

我總是頓悟靈現似的發現,當事情的發展比自己想像的(遠)好時,自己會不自覺的將事端的未知發展朝往負面、壞的方向想去,然當事情發展壞到一極致時,人的心內又會將未來未知事物流動性蛻演的變幻嬗移往好的那一方想去,「也許接下來不會再糟下去了吧」、「應該會好轉吧」(而殘酷不幸的是,當不斷將事情往糟的那一方想時,事態就好似真的會讀心術一樣有能量欲趨的往壞之所在傾倒),而為何會有這種類似與事端發展反道而行、時時欲拉回平衡的矛盾心態呢?其實這是人類健康代謝的正常反應,人們內心終點探求是往向穩定、不上不下的平衡的,無法面對如此莫測多端、未知令人惶恐的世間事實發展,因此構築充斥因果律、時間測度、除魅心理、風險規避的追尋平穩無虞、全知安心的人類想像,以回應滿處危險、未知、意外、好壞大起落的真實世界。



好事不開心

我相信人性基本上是善良、向內探求而覺不足、追求卓越進化而欲罷不能的,我們常常因為事情走向往好的那一方走去而反沒有感到欣喜雀躍,認為事情接下來一定就開始變糟、或者堅說這樣的好事全然是運氣趨使、或者甘願認定如今的好事降臨鐵必是過去的壞事或痛苦遭遇彌補過來的,就是沒有針對事物的美好發展單純的感到歡愉,但有好事發生不就應該要開心嗎?原來我們可說人類的情緒與腦內思考還頗為複雜、難理解,其實這許是因為當「好事」發生時,人腦、心本就傾向平衡、不好不壞、不上不下的發展,人就會為了拉回平穩的原點而胡思亂想,認為這份「好」自己不配,帶有些羞恥心、罪惡感的不敢接收,不敢「肆意」享受好事降臨的喜樂,且認為如果過於「猖狂」的袒露對於好事的欣喜(其實根本就是正常表現自己的快樂)會招致更壞的事發生,因此不對好事的發生有任何情緒反應(壓抑因好事發生而自然生成的快樂),甚至悲觀的往壞處想,就好似尚能保有對於事端變化的「貞潔」,所以我才會說人性都是向內謙卑、保守小心的略為悲觀、「向內探求而覺不足」的。



體驗心態

我一直在不負責任的「玩人生」,雅言論之是體驗人生道途中的所有精采,事實上即是三分鐘熱度的「淺嚐而止」、「蜻蜓點水」,體驗的效果達到了,在短時間內粗略表層的親身煉試、實際操作而不只是在旁觀局,但同時這樣的體驗並無持久性、長期性,對於某一領域的深扒、究研、全然習得,就不見得會有所助益,涉略的範疇廣、但皆不深入,對於各領域的事物都也基本(也許是尚可)的認識與理解、欣賞、尊重,是為一得體、平平的「全人」(但還是超乎「跨域人」的,因為所有觸及的比兩、三個還多),在「外行人」(熟習某一或兩個領域而其他領域都不了解的一般人),看來是立即性「厲害」的存在,因為我們看起來什麼都會(一些些),但時間軸拉長,就會多多少少「露餡」(對於近所有領域的了解還不到精通的程度),因此這樣的「體驗」心態佔比若過高,就愈「成而為人」、看似圓熟飽滿的,但說自己有什麼「專業」,其實有點牽強。



自命不凡

因為想要達至完美而死命硬撐,因為想要贏得「心服口服」而矜持剛烈,我縱然多數時候是這樣的個性,平板、制式、不靈活的僵化路向,但其實我自己也很討厭這樣的我,不是因為個性太過說一做一、只能談論「正事」,放鬆不起來、娛樂不起來、甚至連玩笑都不會開(不敢開),就為了維持自命不凡的那點氣度、氣場、氣質與看似高高在上、專業厲害的人設,類似工作上能力強、但也僅止於工作上能力強而且每分每刻就算閒聊也只想談工作(嚴肅正經的種種事物)的人格顯化,而是每每看到其他人能「正常、一般」的遇到好笑的事會開心的笑、娛樂鬆弛、偶爾開開玩笑又同時不失專業(若需要時)的時候,就會自漸形穢、自帶羞愧而覺不足,好似在這方面我遠不及他們、明明這是比較簡單能做到的,此時我就不會像平常一樣的自認清高、思想高人一等的孤芳自賞,有時反而展現光譜中的另一個極端。



活在時間的斫擊下

我總是嚮往欽羨那些能活在當下的人(即便他們也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畢竟是否活在現在、這裡的狀態都是相對的比較結果,且尚須考慮「活在當下」的時間成分比例多寡),適度瞻望未來並不是壞事,但可笑的是我們將時間多數都用在思考未來(預測、準備)與回憶過去(悔恨、追緬)上,將我們所活的現在當作是未來的過去,要麼為過去作彌補、要麼為未來作預備,自從我們有了時間的度量與精準計算、將時間維度作為事做的規準之後,雖時間的流動、逝去、往返是對每人而言一律公平的,我們集體愈趨不關注現在,不對於現在所做的事、所在的狀態與情緒保持留意,不抽離沉浸中的思緒、不逃脫當下的專注,社會淺移默化的要求人們(使人自我要求)細細計較時間,使人認為這是沒辦法、不得不的事,「一定要趕上時間」(自願、甚至主動被時間趕{要求時間趕你},其實是自己趕自己、自我生成的壓迫,足為矛盾的現象),其實時間根本沒有在趕你、甚至「時間」這東西也是人類自己建構出來的,彷如主動積極(只是不願承認或壓根不知道、沒體察出)、自發性、看似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套入一個困難中受苦,然後頻頻抱怨這個困難、卻還說這是人不得不一定要承受的,然後繼續主動受苦。



上天的安排?

「上天是公平的,所有安排籌劃、世俗遭遇、緣分來去都是上蒼的旨意」,不是錯誤的觀念,只是這樣的依賴思想,有點一切都全服聽命於上天、世事塵俗皆我無可掌控、我無力改變任何、只能隨安排、隨緣、依樣照做的活著的意味,甚至將自己本可以做得到卻沒有做的事歸咎於上天「沒有這樣安排」,對於事態發生的必然沒有批判、反抗、突圍、創新的能力與思維,其實上天根本沒有安排什麼,若硬要說只有出生背景、生理性別與健康狀況等先天性條件而已(而這些人類都無法決定),其他的就看我們人類的自我造化了(非「上天造化」),我們常說的「聽天由命」嚴格說來只有半對,關於每個人先天的條件與背景設定我們無參與決策權、因此且需聽上天的意思,然命運、運命是人自主開創拓發的(至少與上天無關),「命」是由人性格、作為、態勢、心境等自控因素多方影響下就成的人生狀態,「運」是依循因果、機率、運勢流動等規律產出的發生在人身上的結果,也許我們不能奢求「運」的理想化,但我們能創造自己想要的「命」。


絕對的理性?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形容詞是絕對的,沒有任何一項事物、一種現象是能用萬用的同一套規則標準審視評斷一切的,所有詞彙都是人造出來的,當然也會受到創造的人的文化社會背景、性格價值觀等多方面向的因素而左右,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主觀的、以描述者視角出發的,所謂的公平不過是在該社會群體大眾共同能廣為接受的粗略規準,例如道德倫理的繩準,在一個沒有劃清界線的模糊範籌中大約的允許加減範圍內,不太超過都算可接受,然而這個「太超過」的標準卻沒有一個絕對科學或有系統式的嚴謹之刻度、規範來衡量,就算有這些衡度、公式、典律也都是人創造出來的產物,凡人造的事物就一定會有主觀、自我的成分,所謂的客觀也許是強勢版的主觀,語言都有可能是帶有情緒的,理性也可能是不理性的,只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還存續,就不可能脫離由主觀意識構建的集體社會。



無感人生

有時候我總希望我的生活是微甜而不膩的,有時又因為認知人生苦短應該多一些「精彩」而冀盼多一些強烈新奇味道,有時也會由於百嚐了各種味道、感覺人生過到如今已然太多色彩而期待回歸平淡平實、無色無味(即便我不知道也無法感受平淡與精彩是什麼),然而、或許,這些人生各式「滋味」、「色調」,皆是我自己想像出來的,事實上我根本沒有感知,無法透過身體、心靈感受,縱使我累了(生或心理)、期待了、享受中、受苦中,我都彷彿自帶盲區的不知曉,總歸來說就是都「沒感覺」,對於一般人類本具有對於事情產生的情緒、感覺、甚至想法,一律被我夷除、剷滅,剩下的就只有死板板、無生命、無色釉、無味道的冰冷事項(該做的事、想做的事、自己逼迫自己應做的事),我累了「想要」睡覺,是因為規律的睡覺時間到了,精密細數一天所做的事情豐富程度與自認精力剩餘計算(把自己當電池來看),而不是我真的身體感覺到累了(也許我永遠不會真的感到累),而那些想要人生或精彩、或平淡、或重口味、或清淡的衡量,也只是我經過計算後認為「我應該適合什麼生活方式、我經歷了這些應該會怎麼樣、應該要感覺如何」,猜測、與平均比較、計算之後得到的結果,因為我從來就無法感受到我的感受。



活得平均

有時候因為極想要「每天都活得平均」、每天的「成就」(所做的事)都一樣多、一樣的重要,將生活以天為單位,試圖將每一天活得一樣成功、一樣有意義,平均事務的完成、平均精力的耗損,即便這一天沒有什麼事要做、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甚至大多時候在發呆,也要自己找事做、讓時間過過去看似有意義而不至於沒用、無產值,平均分攤每天的精力消耗嘛,導致每分每秒都在尋事情做、無法忍受無聊,認為感到無聊是種罪、不僅只是虛度荒誕而已,認為我不應該感到無聊、不值得感到無聊、沒資格感到無聊,將人生綿密規劃,這樣才不致於不穩定、無法將人生永遠活於「正軌」,這樣才能使人達到「快樂之境」、不會不平衡,因為每天都規律、平均的駭人,while其實內心是渴望turbulent、上下起落的刺激、不穩定的生活的,但也不忍直接追求、實踐,因為想想又覺得平均一點、規律一點較為保險(這樣才不會太累[自以為的應該要累]),而又退卻不敢追尋不穩定,不是沒膽識、草莓族,而是擔心自己太認真會一不小心將身體搞壞,即使我從未有能力體察身體、心理的好壞狀態。



鬆怠的罪惡

對於本應(自我認定)要做的事務,因為力不從心或心態上的無法調適而沒有做到時,即便深知為何沒做到(也許是不得已的做不到),待事過後心中還是會有餘存殘留、拓印過深無法沖淡、每每沖刷會掉一點色但還是染有色調而無法完全沖乾淨的無奈、甚至罪惡感,宛若沒做到是值得咎責、受到非難的,更別提想做到且有能力也可以卻沒做到了,這樣根本每一天、每一分都在怪罪自己還沒做到什麼、為什麼表現失常(即使我不知道表現正常或表現優是什麼樣子、有什麼標準、要做到什麼),一般而言,一種極端的心念將自己逼到絕境時,光譜中截然相反的另一極致想法會忽倏佔滿心扉,而內心產生與以往全然不同的想法與境態(但兩者都是對身心不好的思緒風格),但古人常言的「中庸之道」實踐起來很是困難,要讓心態在兩個不良的極端間不偏倚的操使內心的信念,不浮躁急切,不過度期待、緊張、不安、恐慌,其實在現代社會(無論若干身份),是不切實際、甚至不受苟同的心態,真正做起來也要麼蜻蜓點水般的不完整,要麼被大眾另眼看待,被視為沒有「產值、意義」的態勢。



鬆一點

我覺得上天一直在予我機會,許多充滿不得不、苦衷卻無力挽回的機會,目的就是要讓我對自己不要逼迫的這麼緊張,讓自己「鬆」一點,自我要求不要過高,雖然「自律」、「嚴以待己,寬以待人」看似是不錯的態勢,一直在試圖讓我轉念,讓我改認為一些事可以無作為、或不用做到那麼「完美」其實就好了,不需要時時刻刻都必須要求極致、活得精良,要達到自己的理想之境,事情做完80%、甚至60%就可以順利地繼續推演,並且過去就讓它過去,不再流連、不斷肖想著修正、想變得更好讓事情能完成推進、進入下一關即可,「Nothing lasts forever and it doesn't matter」,就讓我不得不得再去重新審視,是否自己以往都過於追求要麼0分要麼100分的精神,讓自己永遠都在兩者極端之間掙扎、心神不寧,還要演得好像在外表看似若無其事、就跟一般平常人一樣只是表現比較好而已,但真正實踐改變其實也是不容易的(我恰恰與他人相反),我就是會忍不住的想做到我想達到的程度才甘願罷休(不一定是追求完美、但至少是我理想心目中的完美),否則就會侷促不安、焦躁急切、死纏爛打就只為了想要得到一個結果(一個可以每天都交差了事的結果),也許是時候轉變了,也許我應該要換種模式思考(而已,不是換一種做風),讓心中至少較為好過一點,這其實就是一個正常人類內建機制自主自動的調適與重新分配,其實有這種心態才是健康的反應。



鬆怠的赤裸展現

人一旦放鬆、弛垂,將狀態一去不復返的下墜,能力會歸回至肇始,不是狀態不佳、能力低下,而是將自己適時的調整reset、定期更新保養,而修整時的狀態當然無法(我想本身應該也不情願)戮力發揮到自體極致,能力當然就會退回一點點,到自己初始版本的思想界點,亦即「吃老本」,人性各自不同的乖離、本性毛病就會顯彰呈表、體現得展露無遺、明目張膽的凸現,但這只是暫時的「休養」,人類不可能有永遠都用不完的精力、心力、能力、氣力,不可能達到時時刻刻都緊張、精準、臻至圓熟完美的精神境界與實體的能力所及,總需要將自身天生本來就會自然生成並揮灑的努力止息一下下,而這時自身的能力稍微幅下降,但同時也在調整、儲備自我、「養精蓄銳」,而這過渡期通過之後,就可以恣意發揮、動用努力並適度的逼自己了,這樣的過程就是一健康的內體循環,能確保自身擁有一貫穩定且持續的產能、產值、產質。



朦朧意識

人在朦朧模糊、混沌昏晦甚至貌似於神誌不清的恍惚狀態時,思考、做事的能力總會微幅下滑,意識飄移不定,時間彷如在光流的迅換中以不起眼、無意識的態勢下匆匆浮去,自身沒有知覺、切實感受的就這樣掠過,沒有深刻的時光記憶、沒有高低跌宕的起伏變盪,因為此時個體的意識與記憶都處低靡,昏昏沉沉的乍若半夢半醒,當然也會有思緒、惱人的干擾思想,但這些都不是正念的,是需抽脫於原來的狀態額外產生的思考,而這是極為繁瑣且辛苦困難的流程,久而久之更會傷身(腦)、傷心,不是人們長久穩定宜持的身心狀態,因此應該遠離、盡量避免這種思緒風險,即使我們一生都在規避風險、愈規避卻來愈多而永遠規避不完的風險。



心情流出

你此時此刻想說的話,即使你不想承認,文字總會很誠實的產現出你想傳達(至少是心中所想)的思緒想法,用以語句的方式呈表出來,因為當得要有文字輸出而自己腦中也沒有特定主題的頭緒時,心中偏情感面向的那塊「piece of mind」就會呼之欲出,不知不覺的自然流露,有時無意識到自己要等到輸出結束回頭再看時,才會驚覺方才產出的都是自己的心之所想、如實的吐訴、赤裸的展現,甚至沒有一分矯飾虛假。



社會性樂觀

社會化的「成熟」人士彷若都自帶一種無形安寧罩衫似的外殼,由於大眾對於人民的行為、思想、能力、甚至「成就」(以社會集體意識的共構創建)所及,無不包容力強、能看似無極限的接納某人的性格、心理、所肇致的行為,除非太過出格,否則在模糊粗略抓取的大範圍內人類做什麼、想什麼,其實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以至於營造了「發生什麼事、做了多不“平均“、不“常人“的事都沒關係」的假象,要麼永遠有Plan B,要麼發生後自我說服道「沒關係的,事情總會過去」、“nothing last forever and it doesn't matter”,然後繼續鬆弛、不出全力,外顯樂觀的隨緣、安適、悠然,這是人類現代社會面對存有過多風險的自暴自棄、乾脆視而不見,不是沒有風險所以「什麼事都沒關係」,而是太多風險了所以乾脆完全忽視,因為無論如何面面俱到、圓熟齊全,都永遠會有可能發生而自己沒有料到的風險,就任老天宰割、安排,這類心態是人對於現況發展的無力、無奈與無感,但其實究其因後會發現此現象是合理的、甚至是必然的,因為社會上各方面的狀況已然劣質,若絕對的正視實際情況,不把自己逼瘋、緊繃至死就算萬幸了,因此人類另闢淨土的拋脫現實情狀而自塑一自我理想的美好世界,希冀這樣的幻想能激活他們死沉消極、低靡負面的心靈,即使事端的進程仍無動於衷,但至少人會快樂一點、快活一點(人向來是追求享樂的生物),所以不設限的有了安寧悠閒的一定範圍的外衣,人們對於彼此的行為、思考所及都無條件的接納、「無事發生」、「怎樣都可以」,其實這也如實反映了現今社會心理的樣態。



主題的必要

無論彼此之間談論什麼,即便是閒聊,也一定會有一個主題,必須先設立一中心題材,才能根據該方向論及,否則談論、甚至更深度的對話就無法成立,然或許有人能漫無目的的到處對聊、發散式的隨性漫談,那也只不過是不斷的從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罷了,只要有語言的表達、交流、闡呈,就必有主題與該時間、空間的內涵,亦即「在談論什麼」,甚至不一定需要言語(具體的說話聲音或文字視覺)產出,人之間縱使不講話也能有彼此間「情感、思想、靈性上的交換、連結與溝通」,也是有、且必須要有主題性的,若無主題的談話,就不稱為言談,甚至應該說沒有交流、沒有連結、沒有關係,人與人之間沒有「之間」、因為根本不會交集互動,人一互相接觸了,就會簇生連結、互動、交流,進而能有更深、更近一點的關係,刺激人之間的對話、羈絆流動煉成,活化人際往來的狀態、拉緊人際網路交織的頻率,而這一切皆須立基於主題預設的明確性上,主題能固化特定、細密嚴謹,當然也能善變、置換性高,但絕不能在任一刻脫離若干主題,也就是每一秒的談論都必須要有一個主題(一個以上也行,但很難),才能使談論進行、使交流順利。



鬆緊與能力相關?

鬆弛與緊張成份多寡其實與辦事能力與結果的好壞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人類(在身心、思緒狀態良好的情況下)也能鬆弛的展現極佳的能力,並顯現出優良品質的能幹形象又彷若看似行雲流水、輕而易舉,但這樣的「高光時刻」不常有、更不常見,而且「辦事能力的好壞所造就的高光時刻(是多亮的「光」?)」也是相對的概念、主觀的投射,是依據個體本身的當時心情、預期、思緒流動而定的指標,不能明確、穩定的透露自身的「狀態很好」到底是何種客觀程度上的「好」,但其實最終我們都是主觀的生物,所謂的「客觀」、「決斷性」也都是人類共同編制的,所有事理概念的成立、建構、操使、應用都是基於個人的相對認知,我們都是自私的、只顧自己也只會顧自己的、沒有能力真正顧及到其他人,因為人類只(有能力)管與自己相關的事、所有的認知都是自己習得、以自己獨特的風格認識世界(即使因為教育、文化、背景、價值觀等會讓我們的「風格」有所不同但整體上大同小異、粗略類似),因此,個人在各面向的能力所及就是攸關個體天生、後天的環境設定而有「不同」(不是「高低」,能力本身就是一種多維度的狀態呈現、沒,有優劣之分),能力就是能力,跟自己或盡力、或放鬆、或拚命、或懈怠所獲及的成效不完全相關。



兩種(以上)的性格

我相信世間上所有人都是在正經嚴肅與娛樂鬆散中遊走、穩速切換而不覺異樣,緊繃正式與不苟言笑的「性格」是for工作,而消遣趨樂與隨恣享受的是專門給休息、假期時的自我,人們也許都無法永遠持有獨獨單一種性格、人生態勢而不偏倚或轉變、蛻化,因為人是流動的,無論身體上、人格心理上、價值觀、人生觀、甚至認知風格上都是不斷在變的,(也許不一定是「變」,但定是「演化」、「發展」,慢慢的隨時光流動所以隨意抓兩個時刻來看,人肯定是不同的心理、思想、個性,但不一定是轉變),也許由於芸芸眾生、人世間之袤廣,有些人並不是如此分立對衝的在這兩個光譜的極端且截然相反的態勢、個人形象之中轉換,然不悖常理的是,個體必定會隨經過的事務、人生狀態與生活形式而有所心境上、觀點態度上進而至性格上的轉變,這樣變換的靈敏、活化程度與切轉速度,快至一天內切換數次、慢至需幾年的時間蛻變(但更多時候是同時進行),總之人不可能秉操同一種性格從一而終、自生至死,總會因各類遇到的因素而或大或小、或劇烈或微妙的轉彎,甚至一天中的白天、黑夜就會因為生活型態、遇人事物而自如的變換性格(而不只是心情)了,而這些全然是正常的人性推展。



所有的遇見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份的操使,因為有上天安排(相信天命定論者持有的觀點)或人性行為、思緒而導致的事端自然順勢推演發展(奉秉因果律者的信念),每個人在一生中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都好似已註定的、是一個個發生的必然組織而成的縝細羅網,每個人都逃不過、猜不透、預知未來的發展,但每每的發展卻又如此合情、理,絲毫沒有一分越出特定的範圍線似的精準、「赤裸的袒露吐出」,未來的一切就是這麼矛盾又合理、令人恨懟又嚮往、期待又緊張,總之,欲道出「人生就是一段奧妙驚奇、充斥可能性的旅程」也好,闡言「人生就是從生到死、從大走向到每分每秒的小細節都已經處理佈局得完好圓整的一條直線」也行,但無論相信哪一種,都無法更動既有、已發生、過去了的事實與未知的、未嘗可知的將來,因此何不專注現在、此時此刻(雖然這句已被許多「激勵型」的人濫用、雖然真正實踐很是困難、無法全然「活於當下」),也許真的能讓自己快樂一點?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03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2023/04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2023/05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2023/06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2023/07
閱讀時間約 41 分鐘
2023/08
閱讀時間約 3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20230903 颱風天,在家作業天雖然台北沒有放到颱風假,但為了安全起見,今天和男友說好不見面。也多虧有這段時間,今天將翻譯進度照預計推進了10頁
avatar
慵懶的安
2023-09-03
#20230903 #BTC #本週盤勢分析複盤說明請詳 上週短線交易複盤 : 打損兩次、獲利兩次 若每次停損抓總資產1%,本週績效表現為6.56%。 2023/6~現在,累積報酬率86.92%。 BTC週線請參考 : 圖為BTC日線 又回到上週的位置了,可以看到一根大綠K摸到之前規劃的上升通道後,又來個大紅K跌
Thumbnail
avatar
給我狗狗幣
2023-09-03
20230902 今天看了元素方程式總算在元素方程式下檔之前和男友去看了這部電影。之前靈魂急轉彎沒有趕上院線覺得有點可惜,皮克斯的電影是很值得進電影院享受大銀幕才有的感官享受的。 看之前有跟兩位朋友稍稍聊過這部電影。一位皮克斯粉的朋友說,她覺得這部在皮克斯電影中只能算是普通,因為她認為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感受到這種父母親因為移民、為生
avatar
慵懶的安
2023-09-02
20230901 終於去看芭比了終於去看芭比了,比起芭比非常亮眼的票房,我的同溫層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普遍只是還行,甚至有一位朋友覺得這是葛莉塔・潔薇執導的電影裡她最不喜歡的一部,所以我只抱著比不期不待更多一點點期待的心情去看了。 我必須說我很喜歡芭比電影的色調,芭比的衣服穿在瑪格・蘿比的也都很合理很美。 很多人引用葛洛莉的台詞,
avatar
慵懶的安
2023-09-01
20230901 選股策略一: 長期斜率 (0) 策略二: 短期斜率 (3) 2340        台亞–X 6585        鼎基–X 5381        合正–X
Thumbnail
avatar
FAIRYQUEEN 精靈女王投資隨筆
2023-09-01
202309 更新本來想說要不要做個Q3總結,想一想還是等12/31直接做年報好了。 目前手上現金部位除了出借的9%-40萬高利率活存,基本上是0。 9月的進出、更換都會放在這篇,畢竟我進出真的不算頻繁,如果每次開一篇,看起來未免太空虛。 有其他跟持股無關想說的會另開文章做紀錄。 09/01買入一張1339在
avatar
JZ
2023-09-01
20230901短線-今皓盤中殺跌停逃跑+8%,整體-1.12%。8/28抄錄今皓在36, 原文:20230828短線 繼力特、營邦、首利之後, 今日又遇到盤中下殺至跌停, 是要逼死誰?
Thumbnail
avatar
輕紫琉璃
2023-09-01
20230901香港青年的「新蒙特焦」現象「蒙特焦」一詞出自2018年,黃子華《金盤𠺘口》的棟篤笑橋段,意即被蒙蔽的特工焦慮症。被蒙蔽是被誰蒙蔽?中國?英國?當年毛澤東的八隻大字「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正好道破了1949至1997年前的香港人是「被中方利用留在英國的卧底」,1949年的中國仍處於百廢待興階段,正需要香港這個世界窗口,與世界
Thumbnail
avatar
秋海
2023-09-01